传感器实验讲义2015

上传人:suns****4568 文档编号:82587635 上传时间:2019-02-24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1.1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传感器实验讲义2015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传感器实验讲义2015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传感器实验讲义2015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传感器实验讲义2015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传感器实验讲义2015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传感器实验讲义2015》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感器实验讲义2015(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传感器实验指南传感器实验指南实验一 应变片单臂电桥性能实验 2实验二 应变片半桥性能实验 6实验三 应变片全桥性能实验 7实验四 电容式传感器测位移特性实验 9实验五 线性霍尔传感器测位移特性实验 12实验六 线性霍尔传感器交流激励时位移特性实验13实验七 压电式传感器测振动实验15实验八 电涡流传感器测量位移特性实验17实验九 电涡流传感器测量振动实验20实验十 开关式霍尔传感器测转速实验21实验十一 磁电式转速传感器测转速实验 22实验十二 光电传感器测量转速实验23注意事项1、在实验前务必详细阅读实验指南。2、如果实验台长期未通电使用,在实验前先通电十分钟预热,再检查按一次漏电保护按钮是

2、否有效。3、防止传感器跌落地面;防止硬物撞击、划伤实验台面。4、模板上的RW应缓慢调节,主机上的幅度、频率旋钮应缓慢调节。5、实验接线时,要握住手柄插拔实验线,不能拉扯实验线。6、请勿将主机箱的电源引入实验电路时接错。7、请勿将主机箱的电源、信号源输出端与地()短接,短接时间长易造成电路故障。8、在更换接线时,应断开电源,只有在确保接线无误后方可接通电源。9、实验完毕后,请将传感器、配件及连线全部整理放置好。实验一 应变片单臂电桥性能实验一、实验目的:了解电阻应变片的工作原理与应用并掌握应变片测量电路。二、基本原理:电阻应变式传感器是在弹性元件上通过特定工艺粘贴电阻应变片来组成。一种利用电阻材

3、料的应变效应将工程结构件的内部变形转换为电阻变化的传感器。此类传感器主要是通过一定的机械装置将被测量转化成弹性元件的变形,然后由电阻应变片将弹性元件的变形转换成电阻的变化,再通过测量电路将电阻的变化转换成电压或电流变化信号输出。它可用于能转化成变形的各种非电物理量的检测,如力、压力、加速度、力矩、重量等,在机械加工、计量、建筑测量等行业应用十分广泛。1、应变片的电阻应变效应(略)2、应变灵敏度3、贴片式应变片应用在贴片式工艺的传感器上普遍应用金属箔式应变片,贴片式半导体应变片(温漂、稳定性、线性度不好而且易损坏)很少应用。一般半导体应变采用N型单晶硅为传感器的弹性元件,在它上面直接蒸镀扩散出半

4、导体电阻应变薄膜(扩散出敏感栅),制成扩散型压阻式(压阻效应)传感器。本实验以金属箔式应变片为研究对象。4、箔式应变片的基本结构金属箔式应变片是在用苯酚、环氧树脂等绝缘材料的基板上,粘贴直径为0.025mm左右的金属丝或金属箔制成,如图11所示。(a) 丝式应变片 (b) 箔式应变片图11应变片结构图金属箔式应变片就是通过光刻、腐蚀等工艺制成的应变敏感元件,与丝式应变片工作原理相同。电阻丝在外力作用下发生机械变形时,其电阻值发生变化,这就是电阻应变效应,描述电阻应变效应的关系式为: RRK 式中:RR为电阻丝电阻相对变化,K为应变灵敏系数,=L/L为电阻丝长度相对变化。5、测量电路 为了将电阻

5、应变式传感器的电阻变化转换成电压或电流信号,在应用中一般采用电桥电路作为其测量电路。电桥电路具有结构简单、灵敏度高、测量范围宽、线性度好且易实现温度补偿等优点。能较好地满足各种应变测量要求,因此在应变测量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电桥电路按其工作方式分有单臂、双臂和全桥三种,单臂工作输出信号最小、线性、稳定性较差;双臂输出是单臂的两倍,性能比单臂有所改善;全桥工作时的输出是单臂时的四倍,性能最好。因此,为了得到较大的输出电压信号一般都采用双臂或全桥工作。基本电路如图12(a)、(b)、(c)所示。(a)单臂 (b)半桥 (c)全桥图12 应变片测量电路(a)、单臂UoUU(R1R1)(R1R1R5)

6、R7(R7R6)E(R7R6)(R1R1)R7(R5R1R1)(R5R1R1)(R7R6)E设R1R5R6R7,且R1R1RR1,RRK,K为灵敏度系数。则Uo(14)(R1R1)E(14)(RR)E(14)KE(b)、双臂(半桥)同理:Uo(12)(RR)E(12)KE(C)、全桥同理:Uo(RR)EKE6、箔式应变片单臂电桥实验原理图 图13 应变片单臂电桥性能实验原理图图中R5、R6、R7为350固定电阻,R1为应变片; RW1和R8组成电桥调平衡网络,E为供桥电源4V。桥路输出电压Uo(14)(R4R4)E(14)(RR)E(14)KE 。差动放大器输出为Vo。三、需用器件与单元:主机

7、箱中的2V10V(步进可调)直流稳压电源、15V直流稳压电源、电压表;应变式传感器实验模板、托盘、砝码; 4位数显万用表(自备)。四、实验步骤:应变传感器实验模板说明:应变传感器实验模板由应变式双孔悬臂梁载荷传感器(称重传感器)、加热器+5V电源输入口、多芯插头、应变片测量电路、差动放大器组成。实验模板中的R1(传感器的左下)、R2(传感器的右下)、R3(传感器的右上)、R4(传感器的左上)为称重传感器上的应变片输出口;没有文字标记的5个电阻符号是空的无实体,其中4个电阻符号组成电桥模型是为电路初学者组成电桥接线方便而设;R5、R6、R7是350固定电阻,是为应变片组成单臂电桥、双臂电桥(半桥

8、)而设的其它桥臂电阻。加热器+5V是传感器上的加热器的电源输入口,做应变片温度影响实验时用。多芯插头是振动源的振动梁上的应变片输入口,做应变片测量振动实验时用。1、将托盘安装到传感器上,如图14所示。图14 传感器托盘安装示意图2、(省略)测量应变片的阻值:当传感器的托盘上无重物时,分别测量应变片R1、R2、R3、R4的阻值。在传感器的托盘上放置10只砝码后再分别测量R1、R2、R3、R4的阻值变化,分析应变片的受力情况(受拉的应变片:阻值变大,受压的应变片:阻值变小。)。图15测量应变片的阻值示意图3、实验模板中的差动放大器调零:按图16示意接线,将主机箱上的电压表量程切换开关切换到2V档,

9、检查接线无误后合上主机箱电源开关;调节放大器的增益电位器RW3合适位置(先顺时针轻轻转到底,再逆时针回转1圈)后,再调节实验模板放大器的调零电位器RW4,使电压表显示为零。图16差动放在器调零接线示意图4、应变片单臂电桥实验:关闭主机箱电源,按图17示意图接线,将2V10V可调电源调节到4V档。检查接线无误后合上主机箱电源开关,调节实验模板上的桥路平衡电位器RW1,使主机箱电压表显示为零;在传感器的托盘上依次增加放置一只20g砝码(尽量靠近托盘的中心点放置),读取相应的数显表电压值,记下实验数据填入表1。图17应变片单臂电桥实验接线示意图表1 应变片单臂电桥性能实验数据重量(g)0电压(mV)

10、05、根据表1数据作出曲线并计算系统灵敏度SV/W(V输出电压变化量,W重量变化量)和非线性误差,=m/yFS 100式中m为输出值(多次测量时为平均值)与拟合直线的最大偏差:yFS满量程输出平均值,此处为200g。实验完毕,关闭电源。实验二 应变片半桥性能实验一、实验目的:了解应变片半桥(双臂)工作特点及性能。二、基本原理:应变片基本原理参阅实验一。应变片半桥特性实验原理如图21所示。不同应力方向的两片应变片接入电桥作为邻边,输出灵敏度提高,非线性得到改善。其桥路输出电压Uo(12)(RR)E(12)KE 。图21 应变片半桥特性实验原理图三、需用器件与单元:主机箱中的2V10V(步进可调)

11、直流稳压电源、15V直流稳压电源、电压表;应变式传感器实验模板、托盘、砝码。四、实验步骤:1、按实验一(单臂电桥性能实验)中的步骤1和步骤3实验。 2、关闭主机箱电源,除将图17改成图22示意图接线外,其它按实验一中的步骤4实验。读取相应的数显表电压值,填入表2中。图22 应变片半桥实验接线示意图表2 应变片半桥实验数据重量(g)0电压(mV)03、根据表2实验数据作出实验曲线,计算灵敏度SV/W,非线性误差。实验完毕,关闭电源。五、思考题:半桥测量时两片不同受力状态的电阻应变片接入电桥时,应放在:(1)对边(2)邻边。实验三 应变片全桥性能实验一、实验目的:了解应变片全桥工作特点及性能。二、

12、基本原理:应变片基本原理参阅实验一。应变片全桥特性实验原理如图31所示。应变片全桥测量电路中,将应力方向相同的两应变片接入电桥对边,相反的应变片接入电桥邻边。当应变片初始阻值:R1R2R3R4,其变化值R1R2R3R4时,其桥路输出电压Uo(RR)EKE。其输出灵敏度比半桥又提高了一倍,非线性得到改善。图31应变片全桥特性实验接线示意图三、需用器件和单元:主机箱中的2V10V(步进可调)直流稳压电源、15V直流稳压电源、电压表;应变式传感器实验模板、托盘、砝码。四、实验步骤:实验步骤与方法(除了按图32示意接线外)参照实验二,将实验数据填入表3作出实验曲线并进行灵敏度和非线性误差计算。实验完毕

13、,关闭电源。图32 应变片全桥性能实验接线示意图表3全桥性能实验数据重量(g)电压(mV)五、思考题:测量中,当两组对边(R1、R3为对边)电阻值R相同时,即R1R3,R2R4,而R1R2时,是否可以组成全桥:(1)可以(2)不可以。实验四 电容式传感器的位移实验一、实验目的:了解电容式传感器结构及其特点。二、基本原理:1、原理简述:本实验采用的传感器为圆筒式变面积差动结构的电容式位移传感器,差动式一般优于单组(单边)式的传感器。它灵敏度高、线性范围宽、稳定性高。如图161所示:它是有二个圆筒和一个圆柱组成的。设圆筒的半径为R;圆柱的半径为r;圆柱的长为x,则电容量为C=2pln(Rr)。图中C1、C2是差动连接,当图中的圆柱产生X位移时,电容量的变化量为C =C1C2=2p2Xln(Rr),式中2p、ln(Rr)为常数,说明C与X位移成正比,配上配套测量电路就能测量位移。 图161 实验电容传感器结构测量电路(电容变换器):测量电路画在实验模板的面板上。其电路的核心部分是图162的二极管环路充放电电路。图1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