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水施工原理(演示稿)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82227808 上传时间:2019-02-23 格式:PPT 页数:37 大小:91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流水施工原理(演示稿)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流水施工原理(演示稿)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流水施工原理(演示稿)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流水施工原理(演示稿)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流水施工原理(演示稿)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流水施工原理(演示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流水施工原理(演示稿)(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流水施工原理,流水施工的原理 流水施工的主要参数 流水施工的组织方法,第一节 流水施工,一、建筑工程组织施工的三种方式 组织施工的三种方式:依次施工、平行施工、流水施工 如【例1】:有四栋房屋的基础,其每栋的施工过程相同及工程量相等如下:,1依次施工(顺序施工 ) 一栋栋地进行,1) 特点:工期长(T=16d) 劳动力、材料、机具投入量小;资源消耗分散; 专业工作队不能连续施工。 2) 适用于: 场地小、资源供应不足、工期不紧时,组织混合队施工,2平行施工 (各队同时进行),(1) 工期:T4(d) (2) 特点: 1) 工期短; 2) 资源投入集中; 3) 仓库等临时设施增加,费用高。 (3

2、) 适用于:工期极紧时的人海战术。,3流水施工,(1)工期:T7d (2) 特点: 工期较短; 资源投入较均匀; 3) 各工作队连续作业; 4) 能连续、均衡地生产。 (3)实质:充分利用时间和空间。,流水施工:把整个施工对象划分为若干施工段和若干施工过程,由各施工队依次在各施工段上完成各自的施工过程。其特点为:充分体现了工程施工的节奏性、均衡性、连续性。,二、组织流水施工的优点,1、利用了时间和空间,工期合理; 2、施工队连续作业,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3、生产专业化,工程质量容易得到保证; 4、资源消耗均衡; 5、节约各种费用,降低工程成本,减少基建投资。,三、组织流水施工的步骤,1、将建筑

3、物划分为若干个劳动量大致相等的施工段(在平面或结构空间;若干个假定产品); 2、将整个工程按施工阶段划分成若干个施工过程,并组织相应的施工队组; 3、确定各施工队组在各段上的工作延续时间; 4、组织每个队组按一定的施工顺序,依次连续地在各段上完成自己的工作; (组织各工作队组同时在不同的空间进行平行交叉作业。),四、流水施工的表达形式 (通常为水平进度表横道图,也可为网络图),第二节 流水施工的主要参数,工艺参数施工过程数 空间参数施工层 施工段数 工作面 时间参数流水节拍 流水步距 流水强度 间歇时间 搭接时间 流水工期,一、施工过程数(n),1、施工过程含义:指某项工作由开始到完了的整个过

4、程的泛称。施工过程数用n来表示。 2、施工过程分为三类:加工制作类(如模板制作);运输类(如砼运输);安装建造类(如砌筑、浇筑砼)。 3、确定原则(在组织流水的范围内) (1)进度计划的类型(控制性可粗;实施性可细) (2)施工过程划分时,一般制作类、运输类服从建造类。(如模板、钢筋的制作与砼的运输服从浇筑),二、施工段数(m) 施工段:把施工对象划分为若干工作面,该工作面即为施工段。其数量即为段数。,1分段目的:保证各施工队能在各工作面上平行交叉同时施工。 2分段原则 1)各段的劳动量应大致相等; 2)以主导施工过程数为依据,段数不宜过多(一般 m =n); 3)保证工人有足够的工作面; 4

5、)要考虑结构的整体性(宜设在沉降缝、伸缩缝处); 5)有层间关系,要保证各施工队连续施工,每层的施工段数 mn 。,【例2】:一栋二层砖混结构,主要施工过程为砌墙、安板,(即n=2),分段流水的方案如下: (条件:工作面足够,各方案的人、机数不变),工作队间歇。,工期长;,不允许,工作队连续;,工期较短;,工作面不间歇。,理想,工作队连续;,工期短;,工作面有间歇(层间),允许,有时必要,工作面间歇:楼下各段安板后停歇两天砌墙),三、流水节拍(t),1定义: 指某一施工队组在一个流水段上的工作延续时间。 2作用: (1)影响着工期和资源投入。大-工期长,速度慢; 小-资源供应强度大 (2)决定

6、流水组织方式。 相等或有倍数关系-组织节奏流水; 不等也无倍数关系-组织非节奏流水。,3确定方法: 定额计算法:据现有人员及机械投入能力计算 ti =Qi / (Si Ri ) =Pi / Ri Qi每段工程量, Si 产量定额, Pi 劳动量, Ri人数等 4确定流水节拍大小时的注意点: 1)施工队人数多少; 2)工作面大小; 3)机械的台数; 4)各种材料的供应; 5)尽量取整数。,四、流水步距(k),1定义:相邻两个施工队投入流水的时间间隔。(不含间歇时间。) 2确定: (1)数量:n-1 (2)大小:流水步距与施工过程的流水节拍有关,确定的方法,常用“累加数列错位相减取大差”进行计算。

7、 五、流水工期(TL)( 一般式) TL=Ki+Tn+ Z1 ZD Ki-流水步距之和、 Tn第n个施工过程的作业时间、 Z1间歇时间之和、ZD搭接时间之和,六、 间歇时间(Z),间歇时间,即为施工中停歇的时间。 按间歇的性质,分为技术间歇和组织间歇; 按间歇的部位,分为施工过程间歇和层间间歇。 1、技术间歇: 为施工中要考虑的合理工艺等待时间称为技术间歇。如养护、干燥等。 2、组织间歇: 由于施工组织的原因,造成的在流水步距以外增加的间歇时间。如弹线、人员及机械的转移、检查验收等。,3、层间间歇:(Z2) (会造成工作面停歇) 在相邻两个施工层之间,前一施工层的最后一个施工过程,与后一个施工

8、层相应施工段上的第一个施工过程之间的技术间歇或组织间歇。 4、施工过程间歇:(Z1) 在同一个施工层或施工段内,相邻两个施工过程之间的技术间歇或组织间歇,统称为施工过程间歇。 七、 搭接时间(ZD) 前一个工作队未撤离,后一施工队即进入该施工段。两个施工队在同一施工段上同时施工的平行搭接时间。,【例3】 某装配式住宅楼,分桩基、主体安装、装修三个施工过程,桩基完工后停一个月进行主体施工,每施工过程的工期为3个月,划分3个施工段,试作水平进度表。,解:(1)参数确定 m3, n3, ti1 (个月) 流水步距K:“累加数列错位相减取大差”(流水节拍在施工段上累加) 1 2 3 ) 1 2 3 1

9、 1 13 K11 同理 K21 (2)水平进度表,工期6个月,如要缩短工期,在主体工程结束前,提前半个月搭接装修,则ZD=0.5(个月),工期为5.5个月,如图。,工期TLKi+Tn+Z1ZD23106(个月),第三节 流水施工的组织方法,一、流水施工的分类 1按组织流水的范围分: 1)施工过程流水(细部流水) 同一施工过程中各操作工序间的流水(壁纸:刷胶粘贴); 2)分部工程流水(专业流水) 同一分部工程中各施工过程间的流水(基础:挖土做垫层); 3)单位工程流水(工程项目流水) 同一单位工程中各分部工程间的流水(土建:基础主体); 4)群体工程流水(综合流水)在多栋建筑物间组织大流水。,

10、2按流水节拍的特征分: 节奏流水固定节拍流水(等节奏)、 成倍节拍流水(异节奏); 非节奏流水分别流水法(无节奏) 3按流水方式分: 流水段法(建筑工程) 流水线法(管线、道路工程),二、组织流水的基本方法,(一)固定(全等)节拍流水法 1条件:在流水施工的范围内,各施工过程在各段上的节拍全部相等(为一固定值) 如【例3】某工程有三个施工过程,分为四段施工,节拍均为1天。要求乙施工后,各段均需间隔一天方允许丙施工。,2组织方法,(1) 划分施工过程,组织施工队组; 按施工过程划分确定的原则进行,注意施工过程的粗、细,满足工艺、劳动组合。 (2) 分段:一般设m=n 若有层间关系时:(保证各施工

11、队连续施工) m = n + Z / k (注:Z=Z1+Z2),(3) 确定流水节拍; 计算主要施工过程(工程量大、劳动量大、供应紧张)的节拍ti ti pi / Ri 其它施工过程均取此ti,配备人员或机械(Rx = Px / ti) (4)确定流水步距; k = t 可以用“累加数列错位相减取大差”计算出来。,(5)计算工期; 工期 TL(n1)kr m tZ1ZD (r m + n1)kZ 1 ZD 式中:Z1各相邻施工过程间的间歇时间之和; ZD 各相邻施工过程间的搭接时间之和; r 施工层数。 (6)画进度表。,3举例 【例4】某基础工程的数据如下。若每个施工过程的作业人数最多可供

12、应55人,砌砖基后需间歇2d再回填。试组织全等节拍流水。,解 1)确定段数m:无层间关系,本工程设m =n= 4,则每段劳动量见下表。 2)确定流水节拍t: 砌砖基劳动量最大,人员供应最紧,为主要施工过程。 t砌P砌/R砌50/550.91,取t砌1(d),则 R砌P砌/ t砌50/150(人)。 令其它施工过程的节拍均为1,并配备人数:Rx=Px/1,见下表。,50工日,50,1天,1天,1天,1天,40,18,15,3)确定流水步距k:取k = t = 1 4)计算工期TL:,TL(r m + n1)kZ1ZD (1441)1209(d),5)画施工进度表:,(二)成倍节拍流水法,1、条件

13、:在流水施工的范围内,同一个施工过程的流水节拍全都相等;各施工过程之间的流水节拍不等,但为某一常数的倍数。 【例5】:某2层混合结构房屋,据技术要求,流水节拍为:砌墙4d;构造柱及圈梁施工6d;安板及板缝处理2d。试组织流水作业。,2、成倍节拍流水组织方法,(1)计算流水步距k: k各施工过程节拍的最大公约数。 【例5】中 k=2d 。 (2)计算各施工过程需配备的队组数bi : bi = ti / k 。 【例5】中,b砌4 / 2 = 2 (个队组) b混6 / 23 (个队组); b安2 / 2 1(个队组) (3)确定施工段数m: 不分层施工时: m = n; 分层施工时:每层施工段数

14、为: m = bi + Z/k ZD/k (小数只入不舍); 【例5】中,分2层施工,m = bi2+3+1=6(段) (4) 计算工期TL: TL(r m +bi1)kZ1ZD 【例5】中,TL =(2661)20034 (d) (5) 绘制进度表(略)各施工队依次每隔k天投入施工。,【例6】某工程分为两层建筑,有三个主要施工过程,节拍为:扎筋3d,支模3d,浇混凝土6d。要求层间技术间歇不少于2d;且支模后需经3天检查验收,方可浇混凝土。试组织成倍节拍流水。 解 1)确定流水步距k:节拍最大公约数为3,则k3d。 2)计算施工队组数bi: b钢3/3=1(个); b模3/3=1(个); b

15、混6/3=2(个) 3)确定每层流水段数m: 层间间歇2d,施工过程间歇3d,(Z13,Z2=2,Z5) m = bi + Z / k =(1+1+2)+5/35.7;取m = 6 (段) 4)计算工期TL: TL(r m + bi 1)kZ1ZD (2641)33048(d) 5)画进度表:,需要注意:从理论上讲,很多工程均能满足成倍节拍流水的条件,但实际工程若不能划分成足够的流水段或配备足够的资源,则不能使用该法。(表中Z2为层间间歇,Z1为施工过程间间歇),(三)分别流水法(无节奏流水),1、条件:在组织的流水范围内,同一施工过程的流水节拍在各施工段上不尽相等,施工过程之间的流水节拍也不尽相等,无规律可循。 2、组织原则:运用流水作业的基本概念,使每一个施工过程的队组在施工段上依次作业,各施工过程的队组在不同段上平行作业,使主要施工过程和主要工种的队组尽可能连续施工。 3、组织方法: 1)组合成节奏流水,【例7】某三层工业厂房为现浇混凝土框架结构。结构施工时,每层分为三个流水段。由于木工缺乏,要求人数不得超过20人,流水施工安排见下表(劳动量为每层数量):,2) 组成非节奏流水(各施工队在各施工段上连续施工) 运用潘特考夫斯基法(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