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将相和》教案分析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2190085 上传时间:2019-02-23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2.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将相和》教案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将相和》教案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将相和》教案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将相和》教案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将相和》教案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将相和》教案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将相和》教案分析(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将相和教案分析将相和教材分析:本篇课文是根据司马迁史记中的廉颇蔺相如列传改写的。它以秦赵两国的矛盾为背景,以蔺相如的活动为线索,通过对“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小故事的记述,写出了将相之间由不和到和好的经过,赞扬了蔺相如勇敢机智、不畏强暴的斗争精神和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大局、识大体的可贵品质和政治远见,也赞扬了廉颇勇于改过的精神。本文的因果关系比较复杂。从结构上看,全文由“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3个小故事组成,每个故事都有矛盾的发生、发展和结果,有相对的独立性,但又紧密联系,第2个故事是第1个故事的发展,前两个故事的结果,又是第3个故事的起因,合起来构成

2、“将相和”这一完整曲折的故事。再从内容上看,将相“和”与“不和”,既有表面原因,又有内在因素。蔺相如的一升再升,官位居于廉颇之上,这是将相不和的表面原因,实质上缘于廉颇的错误认识:“我廉颇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立下许多大功。他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的头上去了。”将相和好的表面原因是蔺相如的宽阔胸襟和廉颇勇于认错、知错就改、负荆请罪,实际上是缘于他们共同的爱国思想,缘于他们共同的认识:将相不和,赵国危矣!蔺相如几次顺利完成使命,也缘于多种原因,他的机智勇敢是重要原因之一,还有廉颇的紧密配合、当时的斗争形势以及朝野的主导观念等等,这些原因促成了蔺相如的成功。把一个单一的事件置于复杂

3、的社会背景中来叙述,这是史记叙事的一个重要特色,这一特色既增加了事件的历史厚重感,又使故事曲折生动,引人入胜。故事重点刻画了蔺相如和廉颇两个人物形象。蔺相如在文中是个熠熠生辉的人物,他有勇有谋,顾全大局,唇如枪、舌如剑。在关键时候,置个人生死于不顾,以性命来逼秦王。当与廉颇产生矛盾时,主动避让,言辞恳切。课文对廉颇的刻画较蔺相如而言,虽着墨较少,但廉颇作为一员武将的形象,也显得十分鲜明。他威震朝野,秦王也惧他几分,知道他屯兵边界则不敢妄动。他耿直畅快,当蔺相如的职位比他高时,他毫不遮掩地表达了自己的怨气。他勇于改过,一员老将脱下战袍,背上荆条,登门请罪,其精神令人敬佩。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是要

4、让学生感受故事的曲折生动和人物形象的栩栩如生。读讲故事,感受人物形象是本课教学的重点,难点是把握3个故事之间的联系。学情分析:将相和这篇课文由“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故事组成。因年代久远,内在联系复杂,教学前可布置学生查阅有关资料,初步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和人物的情况,为学习课文作好铺垫。教学中抓住“骗”、“逼”、“避”三个字引导学生体会人物性格,理解三个故事的因果和了解三个故事之间的联系。学习目标:学习本课生字新词。读通、读熟课文,理清文脉。理解课文内容,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体会人物的个性特点,从人物的好品质中受到启示和教育。复述三个故事中的一个,并自由组合进行排练,在班上

5、演一演。二、教学重点理解三个故事的原因和结果。了解三个故事之间的联系。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课时学习目标:学习本课生字新词。读通、读熟课文,理清文脉。学习个故事“完璧归赵”。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审清题目。板书课题:11将相和出示课题练习,让学生板演:“将”的读音有。这里应读,“将”指的是。“相”的读音有。这里应读,“相”指的是。“和”的读音有。这里应读。既然讲“和”,说明他们原来。二、设疑激趣、理清文脉,初步了解三个故事之间的关系。由题目里的“和”引出不“和”。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他们的失和?又是什么原因导致他们言归于好的呢?要求学生带着问题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同桌讨论完成填空:将相

6、不“和”的原因是,后来“和”了,“和”的原因是。教师依据学生回答板书: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抓住“骗”字教学“完璧归赵”:自由读课文110自然段,讨论完璧归赵的起因是什么?结果怎样?要求答案的内容用四字加以概括。教师依据学生的回答引导教学。秦国作为当时最强的国家,以城换璧是诚心诚意的吗?你从那里可以看出来?“秦国骗璧”,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蔺相如识破了秦国的骗局,他是怎么做的?从中你体会到蔺相如是个怎样的人?对于这环节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进行充分的讨论。并指导学生演一演。四、课时总结:蔺相如在赵王危难之时,群臣无策之际挺身而出,面对强大的敌人毫无惧色,由被动为主动与秦

7、王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从中我们体会到了他的机智勇敢的性格。第二课时学习目标:学习第二、第三个故事,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进一步体会人物的个性特点,从人物的好品质中受到启示和教育。教学步骤:一、抓住“逼”字教学“渑池之会”。“完璧归赵”之后,秦国两次打败赵国,在这种情况之下年,秦王约赵王在渑池相会。渑池之会上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结果怎么呢?默读课文,相互讨论,答案用四个词语概括。秦王是如何侮辱赵王的?对于秦王的侮辱,蔺相如是如何反应的?蔺相如为什么逼?如何逼?逼的结果怎样?从这个故事中你体会到蔺相如又是一个怎样的人?说说理由。二、抓住“避”字教学“负荆请罪”:过渡:蔺相如为了国家的尊严,国家的利

8、益,对敌人寸步不让,相反,对于居功自傲的廉颇老将军,他的态度又是怎样的呢/学生自由读课文第三个故事,找出关键词“避”,围绕下面三个问题并体会蔺相如的为人。和廉颇的性格特点。蔺相如是如何设法避开廉颇,不跟廉颇见面的?蔺相如的手下是怎样看待他的避让态度的?蔺相如是怎样向手下人说明避让原因的三、品读赏析,了解三个故事之间的关系:这三个故事的顺序能否颠倒?为什么?四、布置作业:引导课外阅读:既然将相和同心协力保赵国,最终赵国为什么还是被秦国灭亡了?写一件发生在同学、朋友之间的团结友爱的故事,要写清楚故事的前因后果。板书设计将相和蔺相如完璧归赵立功机智勇敢渑池会见再立功心胸开阔爱国廉颇居功自傲负荆请罪勇于改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