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经济学第2章技术经济分析的基本理论ppt-技术经济学精品课程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82124067 上传时间:2019-02-23 格式:PPT 页数:82 大小:1.4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技术经济学第2章技术经济分析的基本理论ppt-技术经济学精品课程_第1页
第1页 / 共82页
技术经济学第2章技术经济分析的基本理论ppt-技术经济学精品课程_第2页
第2页 / 共82页
技术经济学第2章技术经济分析的基本理论ppt-技术经济学精品课程_第3页
第3页 / 共82页
技术经济学第2章技术经济分析的基本理论ppt-技术经济学精品课程_第4页
第4页 / 共82页
技术经济学第2章技术经济分析的基本理论ppt-技术经济学精品课程_第5页
第5页 / 共8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技术经济学第2章技术经济分析的基本理论ppt-技术经济学精品课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技术经济学第2章技术经济分析的基本理论ppt-技术经济学精品课程(8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章 技术经济分析的基本理论,上章内容回顾,2.1 经济管理相关知识,什么是经济学?,稀缺性:资源或物品相对于欲望或需要的不充分性 欲望或需要的无限性 多种多样、多层次,由低到高,永无止境 马斯洛的需要(欲望)层次理论: 生理需要 安全需要 社交需要 尊重需要 自我实现需要,什么是经济学?,资源或物品的有限性 资源可分为:经济资源与非经济资源(如空气) 物品通常可分为: 经济品(economic goods):如衣服、食品 自由品或免费品(free goods):如阳光 有害品(harmful goods)或废品(waste goods):如噪音、垃圾 资源主要有:自然资源(natural

2、resources)、人力资源(human resources)、资本资源(capital resources)等 生产要素包括:土地、劳动、资本、企业家才能 对任何经济社会,资源或物品总是有限的,什么是经济学?,选择性:资源物品欲望的满足具有多种选择 资源物品:如石油,如电力 物品欲望的满足:如自来水,如充饥 经济学:研究稀缺条件下如何抉择的学科 欲望的无限性(上海钓鱼执法事件) 资源的稀缺性(房子、车子、票子、金牌) 选择的重要性(资源的多用途性) 最优化思维:有效利用有限资源以求无限欲望的最大满足,Copyright reserved,6,经济学的基本问题(5W),生产什么(what)

3、生产什么品种、生产多少 如何生产(how) 由谁生产、用什么资源生产、用什么技术生产、用什么组织形式生产 为谁生产(for whom) 何时生产(when) 资源利用的时间配置,即发展计划 谁做决策(who) 经济体制问题:市场经济、计划经济、混合经济,2.1.1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1.简介 微观经济学 考察对象:单个经济单位(厂商、消费者) 宏观经济学 考察对象:整个国民经济活动,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Microeconomics):以单个经济单位作为考察对象,研究单个经济单位经济行为以及经济变量的个量是怎样决定与变动的经济学分支学科,它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是谓“虫瞰”(w

4、orms eye)。 宏观经济学(Macroeconomics):以整个国民经济总体作为考察对象,研究社会总体经济问题以及经济变量的总量是怎样决定与变动的经济学分支学科,它只见森林,不见树木,是谓“鸟瞰”(birds eye)。,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2.微观与宏观的区别可概括为以下表格:,3.基本假设,传统假设条件中最基本的有三条: 完全理性:经济主体具有完全理性,所有行为都是合理的。 最具代表性的是斯密的“经济人”假说。 “每个人都在力图应用他的资本,来使其产品能得到最大的价值。一般地说,他并不企图增进公共福利,也不知道他所增进的公共福利为多少。他所追求的仅仅是他个人的安乐,仅仅是他个人

5、的利益。在这样做时,有一只看不见的手(invisible hand)引导他去促进一种目标,而这种目标决不是他所追求的东西。由于追逐他自己的利益,他经常促进了社会利益,其效果要比他真正想促进社会利益时所得到的效果为大。”,基本假设,“经济人”以利已为原则 “经济人”服从“看不见的手”指挥 “经济人”是经济活动的实证结论 目标的多元化、非最大化、有限理性甚至非理性 完全竞争:经济主体在没有任何政府干预的完全竞争条件下,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不完全竞争 完全信息:经济主体完全掌握市场上的各种信息,完全了解市场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 信息不完全、不对称、不确定,4.微观经济循环流转模型,实物流程,

6、货币流程,5.微观经济分析的框架结构,供求理论,家庭经济行为模型,满足最大化,产品消费量,产品价格,家庭收入,个人偏好,要素提供量,要素价格,厂商经济行为模型,利润最大化,总收入,总成本,产品销售量,产品价格,要素供应量,要素价格,2.1.2市场供求与市场均衡,1.需求 2.需求定理 3.供给 4.供给定律 5均衡理论,1.需求,需求(demand)的概念: 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人们所愿意购买的某种商品数量的集合。 三个要点: 1)不仅仅是主观的,而且是与市场价格相关的; 2)需求只是意愿,而不等于实际购买; 3)此变量是流量而不是存量,因此,需求与时期无关。,2.需求定理,影响

7、需求的因素 商品价格 消费者收入水平 社会收入分配的平均程度 消费者嗜好的变化 需求函数 若只考虑价格因素,社会人口数量及其组成 消费者对未来的看法 其它商品的价格 社会制度、风俗习惯、地域因素等,需求定理 需求曲线及其变动 价格变动引起的需求量的变动称需求量变动 其它因素引起的需求量的变动称需求的变动,3.供给,供给(Supply)的概念 供给是指厂商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下,愿意而且能够提供的商品数量的集合。 供给要具备的两个条件 有出售的愿望 有供应的能力,4.供给定律,影响供给的因素 商品的价格 其它商品的价格 厂商要达到的目的 生产要素的成本 现有的技术水平 厂商对未

8、来的预期等 供给函数 若只考虑价格因素,供给定律 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供给量随价格的上升而增加,随价格的下降而减少。 供给曲线及其变动 价格变动引起的供给量的变动称供给量变动 其它因素引起的供给量的变动称供给的变动,5.均衡理论,均衡价格:指一种商品的需求价格与供给价格相一致时的市场价格 当 DS 时 Pd = Ps PE ON为均衡价格PE OM为均衡数量,6.供需定律,1.当价格上升时,需求量下降;反之上升。 2.当价格下降时,供给量下降;反之上升。,供需定律,3.当市场出现过度需求时,价格会上升,直至达到新的均衡为止。 (S曲线不动) 4.当市场出现过度供给时,价格会下降,直至达

9、到新的均衡为止。(D曲线不动),供需定律,5.在需求不变的情况下,供给增加导致均衡价格下降,但均衡产量增加;供给减少时导致均衡价格上升,但均衡产量减少。 6.在供给不变的情况下,需求增加导致均衡价格和产量同时增加;需求减少导致均衡价格和产量同时减少。,供需定律,7.当供求同时增加(或减少)时,均衡产量增加(或减少),但均衡价格不定。 8.当供求反向变动时,均衡价格与需求变化方向相同,而均衡产量不定。,2.1.3需求弹性与供给弹性,需求的价格弹性 反映需求变动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弹性系数 微分形式 弹性系数一般是负值,通常仅考虑其绝对值,影响商品需求价格弹性的因素,1Ed 0 需求缺乏弹性 E

10、d 1 需求富于弹性 人们对该商品的需求程度: 生活必需品需求弹性小,奢侈品需求弹性大 商品可替代程度: 易被替代需求弹性大,不易被替代需求弹性小 商品使用时间长短: 非耐用品需求弹性大,耐用品需求弹性小,需求价格弹性在经济分析中的意义,假定某商品(如汽车)需求富于弹性,Ed = 2 销售量为Q ,单价为P ,销售总收入为TR1P Q 若降价10 ,由 可得:Q =0.2Q 降价后的销售总收入为 TR2(P 0.1P) (Q0.2Q)1.08 TR1 若提价10 ,则 TR2(P 0.1P) (Q0.2Q)0.88 TR1,需求价格弹性在经济分析中的意义,对于富于弹性的商品,价格与总收入成反方

11、向变化 P 则 TR , P 则 TR 对于缺乏弹性的商品,价格与总收入成同方向变化 P 则 TR , P 则 TR,需求的收入弹性 反映商品需求量变动对收入变动的反应程度 弹性系数 微分形式 E r 1 称为高级品 0 E r 1 称为正常品 E r 0 称为低级品,供给的价格弹性 反映商品供给量变动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弹性系数 1Es 0 供给缺乏弹性:供应量变动率 Es 1 供给富于弹性:供应量变动率 价格变动率,2.1.4 需求估计与需求预测,1.需求估计 市场调查法:消费者调查、消费者“诊所”,市场试验 统计法:回归分析法 2.需求预测 定性预测:专家调查法、德尔斐法 定量预测:趋

12、势外推法、因果分析法,2.1.5 成本分类,相关成本:适合作决策用的成本 非相关成本:不适合作决策用的成本 会计成本:会计人员按照税法和会计准则的要求,把与企业已经发生的一切经济活动有关部门的实际支付、费用等成本 机会成本:资源用于某种用途而没有用于其他用途的最高代价,2.1.5 成本分类,增量成本:企业因做出某一特定的决策而引起的全部成本的变化 沉没成本:决策前已经支出的费用或已经承诺将来必须支付的费用 变动成本:随着产量变化而变化的成本 固定成本:不随产量的变化而变化的成本,2.1.5 成本分类,外显成本:企业为取得生产所需的各种生产要素而发生的实际支出 内含成本:企业不需要为使用这些要素

13、的实际支出 总成本: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每一种投入要素成本之和 边际成本:在一定产量水平下,产量增加一个单位给总的成本带来的变化量,2.1.6 支付意愿、消费者剩余与生产者剩余,支付意愿:消费者愿意为某一最终产品或服务支付的金额。 消费者剩余:支付意愿与实际价格之差。 生产者剩余:企业生产中收益和可变成本之差。,2.1.7市场结构与企业行为,不同的市场结构。,2.1.8 财务会计相关知识,1.资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流动资产、其他资产。 2.负债:流动负债、长期负债,2.1.8 财务会计相关知识,3.所有者权益:所有者在企业资产中所享有的经济利益,是企业全部资产减去全部负债后的余额 4.财务报

14、表 资产负债表 损益表 现金流量表,2.2 技术与经济协调发展理论,技术发展:技术体系内部各构成要素的形态逐步由低级向高级进化,各构成要素的结合方式和结合效率不断提高,从而使技术体系的整体功能不断提高。 两种基本形式:量的累积渐变(技术革新)、质的突变(技术革命),2.2 技术与经济协调发展理论,经济增长: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如一年)的生产总量或人均生产量的增加,常用国民生产总值GNP的增长量表示。 经济发展:指社会生产及再生产规模和范围的扩大,以及质的提高。,2.2.1 技术经济系统的特性,技术方案:技术经济学研究的各种具体对象,如技术政策、技术规划、工程项目和技术措施等。 技术

15、经济系统基本构成要素:系统的目标体系,系统的功能体系,系统的结构与运行机制。 系统特性:开放性,系统运行效果的不确定性,系统构成要素具有替代性,技术运用的条件性,2.2.2 技术与经济协调发展理论,系统内诸要素的合理匹配是系统发展的内在基础。 系统内外部相关因素的匹配与协调是系统发展的必要条件 经济、技术发展的规模与速度要协调 经济、技术发展在结构上要协调 经济、技术发展在空间与时序上要协调,2.2.3 技术进步促进经济增长的理论,技术进步:两个含义技术本身的创新、变革、发展技术发展对经济增长产生的作用 狭义技术进步:自然技术(如硬技术)的变革对经济增长产生的作用 广义技术进步:新技术成果从研

16、究到应用、推广扩散全过程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即包括自然技术又包括社会技术。(硬技术和软技术),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 1. 使生产要素的质量及其结合效率提高 2.产品平均成本降低,经济效益提高 3.提高了资源的利用效率 4.促进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 5.技术进步是产生经济效益的源泉。,2.2.4 技术创新,概念:多种说法 起源:熊彼特创新理论:产品创新、新技术创新、市场创新、原材料创新、组织创新 曼斯菲尔德:一项发明被首次应用时 斯通曼、傅家骥,2.2.4 技术创新,过程: 观念创新、运作创新、实施创新 线性链式过程 类型:原理性、局部性、综合性、移植性创新 技术创新的动力:需求的拉动机制、技术发展的推动作用 技术创新的扩散:空间扩散模式(扩展扩散、等级扩散、位移扩散),2.3 经济效益理论,经济效益概念 经济效益分类 经济效益的一般表达式 经济效益评价指标 经济效益评价程序,经济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