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届高三语文考点总复习: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含断句)ppt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82101236 上传时间:2019-02-23 格式:PPT 页数:68 大小:44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届高三语文考点总复习: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含断句)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8页
2012届高三语文考点总复习: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含断句)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8页
2012届高三语文考点总复习: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含断句)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8页
2012届高三语文考点总复习: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含断句)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8页
2012届高三语文考点总复习: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含断句)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2届高三语文考点总复习: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含断句)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届高三语文考点总复习: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含断句)ppt(6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专题十三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含断句),考纲精研,考试说明在文言文阅读方面,对“句子”理解的明确要求:一是“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不同的句式和用法是指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省略句和词类活用);二是“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文言文翻译要求以直译为主,并保持语意通畅。要注意原文用词造句和表达方式的特点,它作为一种综合性的考查手段,可以考查考生是否读懂了文章的内容,从而看出他们阅读文言文的真实水平。其实,文言文语句翻译能力的考查,实际上是对考生文言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的考查。,名题导航,(2010年广东卷,原文见79页)断句和翻译。 (1)用“/”给下面的文段断

2、句。 诸将已得宋忠颇有喜色上曰宋忠本庸材以利口取给谄谀奸恶货赂得官才掌兵柄便尔骄纵此辈荧惑小人视之如狐鼠耳区区胜之何足喜也诸将咸顿首称善 解析:此题运用依句断句法,即依靠常规句型“主谓宾”的结构关系断句。先看主语“诸将”和引言中的“宋忠”,再看谓语“得”“有”,等等。其次,抓语言标志“曰”“耳”“也”等。,答案:诸将已得宋忠/颇有喜色/上曰/宋忠本庸材/以利口取给/谄谀奸恶/货赂得官/才掌兵柄/便尔骄纵/此辈荧惑小人/视之如狐鼠耳/区区胜之/何足喜也/诸将咸顿首称善 解题指津:做断句题,依文意断句。即依据文句的意思断句,看清事情的经过或事理;其次,要确定词语在句中的含义,尤其要注意句式和语义。

3、,(2)翻译下面的句子。 今天以授予,不可失也。 译文:_ 上麾师渡河,鼓噪直冲其阵。 译文:_ 解析:句介词“以”的宾语省略,“以”,把;动词“失”的宾语省略。句动词“鼓噪”的主语省略,“麾”,名词作动词。 答案:现在上天把(这个地方)送给我,不可错过(机会)呀。 皇上指挥军队渡过河水,擂鼓呐喊径直冲向敌人的队列。,解题指津:文言文翻译要做到信、达、雅,就是准确无误,通畅顺达,自然得体。因此,必须熟练掌握一定量的实词(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虚词和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语法现象。,(2010年广东卷,原文见80页)断句和翻译。 (1)用“/”给下列文段断句。 李迪贤相也方仁宗初立章献临朝颇挟其才

4、将有专制之患迪正色危言能使宦官近习不敢窥觎而仁宗君德日就章献亦全令名古人所谓社稷臣于斯见之 解析:断句要抓住句首的语气词、人名、地名,如本段中的“李迪”“古人”“于斯”等,还要抓住句尾的语气词,如“也”“乎”“哉”等,当然更要依据文意断句。 答案:李迪/贤相也/方仁宗初立/章献临朝/颇挟其才/将有专制之患/迪正色危言/能使宦官近习/不敢窥觎/而仁宗君德日就/章献亦全令名/古人所谓社稷臣/于斯见之,解题指津:依字断句,在文中找出常见的句末语气词,句首提顿词,对话标志词等,这些字词往往是断句的重要标志。还要善于综合运用古汉语字词句及古代历史、文化等方面的常识,再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

5、,然后再集中精力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分析难断处。,(2)翻译下面的句子。 语迪曰:“卿向不欲吾预国事,殆过矣。” 译文:_ 诏不许,然甚壮其意。 译文:_ 解析:第句注意“向”、“殆”、“过”等词的落实。向,过去、从前。第句注意“诏”、“然”“壮”等词的落实。诏,皇帝下令。 答案:(太后)对李迪说:“你从前不想让我参与国家大事,大概错了!” 皇帝下令不允许,但是认为他的胸襟很豪迈。 解题指津:做题前一定要认真理解句意,在了解得分点设置的基础上圈定采分点,然后再直译。,命题趋势,从2008至2010年,广东卷连续三年选择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的语句来考查考生的断句和翻译能力,预测2012年的题型及其分值

6、变化不大。各个省份文言翻译的评分标准虽然不尽相同,但基本原则却是一致的:即句子大意重点字词句,其中侧重考查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常见句式等。这些既是采分的重点,也是翻译的难点。 虽然广东卷近几年变化不大,但应注意考试说明要求掌握的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省略句和词类活用等,尤其是名词作动词及形容词的使动、意动用法。,诊疗精讲,断句题失分原因:主要是缺乏文言文的语感。缺乏语感的原因无疑是平时只做题不读书,诵读得太少,没有一定量的积累。 补救措施:认真阅读教材上的文言文,在阅读中培养文言语感,积累大纲中规定的120个常用实词;归纳18个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总结归纳一般的文言特殊句式及其特点;

7、重视文言阅读和现代文阅读的联系,如“筛选并提取文中信息”的解题方法和一般性的操作规律。,翻译题失分原因 失分原因之一:不辨古今异义 语言中的词处在不断的变化之中,理解词义要有历史的观点,要认识到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词义有继承有发展。有些古代词义一直保留到今天,而有些词的古代意义则先后发生了或大或小的变化。,自以为不能广施,至使此人颠沛,乃于所植竹处沟上立小桥,令足通行。 误译:自认为不能广泛地施舍,致使这人流离失所,于是在种竹处的沟上建起小桥,让人足以通行。 解析:在现代汉语中,“颠沛”一词解释为“无家可归,不断漂流,居无定所”,以此形容生活艰难,带有可怜、怜悯之意。但就本句而言,联系前文“宅

8、上种少竹,春月夜有盗其笋者,原平偶起见之,盗者奔走坠沟”一句,可知句中此人为“盗者”,盗者为盗笋而“坠沟”,因而可以判断“颠沛”并非今义,而是“跌落、跌倒”之意。 答案:自认为不能广泛地施舍,致使这人跌倒,于是在种竹处的沟上建起小桥,让人足以通行。,失分原因之二:难译活用词语 诏不许,然甚壮其意。 误译:诏书不允许,然而非常肯定他的志向。 解析:句中的“壮”,属于形容词的意动用法,由于不知其活用现象,故错译。 答案:皇帝下令不同意,但是认为他的胸襟很豪迈。,失分原因之三:忽视省略成分 成分省略是文言文中的一种常见现象,省略的成分通常是主语、宾语、介词宾语等。文言文中,有的省略成分没有必要翻译出

9、来,但有的省略成分必须翻译出来才能使语意完整。例如: (2010年广东卷)今天以授予,不可失也。 误译:而今上天授予我们,不可以丢失。 解析:此句中省略了介词宾语“居庸关”,翻译时应正确地补出来。 答案:而今上天把(居庸关)授予我们,不可以(再)丢失。 失分原因之四:不解被动句 在现代汉语中,表示主语被动的句式主要用介词“被”来表示。文言文中的被动句,很少用“被”字表示。,岂非以其流落饥寒,终身不用,而一饭未尝忘君也饮。 误译:难道不是因为他颠沛流离忍饥受寒,一辈子不用,却连一餐饭都不曾忘记(报效)君王吗? 解析:引句的“终身不用”属于意念上的被动句式。解答此类题,要注意在翻译时一定要体现出被

10、动关系,这种被动关系往往是一个赋分点。 答案:难道不是因为他颠沛流离忍饥受寒,终身不被重用,却连一餐饭都不曾忘记(报效)君王吗?,失分原因之五:不解宾语前置 例句:(2010年天津卷)母归,但见女抱庭树眠,亦不之虑。 误译:后母回来,只是看到女儿抱着院子里的树睡觉,也没有再考虑。 解析: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时,宾语往往提前,因而该句为宾语前置句。在翻译的时候一定要将倒装语序调整为正常语序,然后再进行翻译。 答案:后母回来,只见女儿抱着院子里的树睡觉,也就不再怀疑她了。,技法精点,一、断句 断句是考查文言文的传统方式,是学习文言文的基本功,因而断句能力高低,成了阅读文言文能力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给

11、文言文断句是有规律可循的。一般说来,断句要遵循三个原则:一是通读全文,把握文意;二是仔细体会词语的含义和词语之间的关系;三是先易后难,逐步缩小范围,直至断开全文为止。那么,如何才能快速断句?不妨采用如下方法: (一)巧借标志断句法 1句首标志词,(1)发语词或叹词:夫、盖、若夫、嗟夫、嗟乎、呜呼、嘻、且夫、今夫,等等。 (2)时间词:是时、昔者、既而、俄而、乃今、有顷,等等。 (3)谦词:下官、窃、寡人、妾、愚,等等。 (4)人称代词或指示代词:吾、余、予、尔、女(汝)、彼、此,等等。 (5)疑问词:何、孰、安、胡、焉、奚,等等。 (6)复音虚词:然则、是故、何以、得无、大抵、何其等。 2句中

12、标志词:以、于、为、而、则等连词。,3句尾标志词 (1)语气词:者、也、矣、哉、耳、乎、焉、与(欤)、耶(邪)等。 (2)复音虚词:而已、奈何、也夫、矣哉、云尔、云云等。 4对话标志词:曰、云、语、言、道、白、对、谓等。 (二)整句结构断句法 古人写文章喜欢用整句,或对偶,或排比,或顶真,前后照应,句式整齐。从近几年的高考试卷来看,命题人也喜欢选用这种形式的语段作为命题材料。如: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养备而动时/则天不能病/循道而不贰/则天不能祸/受时与治世同/而殃祸与治世异/不可以怨天/其道然也(选自荀子),(三)语法结构断句法

13、文言文中主语和宾语一般由名词或代词充当,谓语大多数是由动词充当,而谓语又是构成句子的核心,只要抓住谓语动词,根据动词位置及其与前后词语的关系进行推断,就能提高断句准确率。如“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两题,找到动词“亡”“入”“吊”“将”“归”“贺”,根据语法知识,仔细分析,便不会将“入”之后的“胡”断为“胡人”,将“将而归”误断为“归人”。宾语之后一般应断句,定语和其修饰的中心词之间一般不断句。,二、找准得分点 一是悟词义,注重对关键实词的翻译。所谓关键实词,就是指那些在句子中负载关键意义的、解释通常与现代汉语不同的或有多个义项的词语。句子中的关键实词,以动词最多,

14、形容词、名词次之。另外,也要注意句子中有无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等。翻译时首先要联系全文,特别要结合上下句语境仔细推敲,“以防”应翻译成“防备”,不能照白话文中的双音词“设备”去翻译。 二是看词性,即把握词类活用现象。在文言句子中,词类活用现象比较普遍,主要有名词用作动词,名词作状语,动词、形容词、名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名词的意动用法等。名词、形容词、不及物动词通常是不带宾语的,带上宾语就成为使动或意动用法了。带宾语是这类词活用的基本标志。对活用词的翻译,要善于通过分析句子的语法结构来确定它的词性,进而推知它的义项,达到正确翻译的目的。,三是观句式,把握文言句式的特点。要做好文言翻译题,就必须掌

15、握好文言句式的不同特点,让翻译的语句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 三、翻译方法 1替换法。将文言词语替换成现代词语。如“况,吴人,恃才少所推可”,句中“恃”换成“依仗”,“才”换成“才能”,“推”换成“推荐”,“可”换成“认可、赞许”。将文言文中的单音节词替换成现代汉语的双音节词,这是翻译中最常用的一种方法。 2抄录法。人名、地名、朝代、年号、官名、书名等专有名词都可以照原文抄录。,3增补法。文言文中有较多的省略成分,在翻译时要将原文省略句中省略的成分增补出来,使句意完整,然后再翻译。如“有华阴令欲媚上官,以一头进,试使斗而才,因责常供。”(促织)“以一头进”前省略了主语“华阴令”,“试使斗”前省略了“上官”,“才”前省略了“促织”,“责”后省略了宾语“之”,翻译时需要补上后再翻译。 4调序法。古汉语中句子成分的位置与现代汉语有一些不同之处,常构成倒装句,应把它们调整成合乎现代汉语的规范句序后再翻译。 5删除法。文言文中有些虚词没有实在意义,或表语气,或表停顿,或是凑足音节,或起连接作用,在翻译时可以删去,而不必硬译。例如“与其不逊也宁固”,该句中的“也”表示停顿,没有实在意义,可以删去。,6转述法。就是用符合现代汉语习惯的话对运用了某种修辞手法的句子进行转述。例如“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一句中的“云”、“响”、“景”,都是古汉语中的名词作状语,换成今人的说法是:“像云一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