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广东高考语文答题技巧-教学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82092236 上传时间:2019-02-23 格式:PPT 页数:147 大小:69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广东高考语文答题技巧-教学_第1页
第1页 / 共147页
2012广东高考语文答题技巧-教学_第2页
第2页 / 共147页
2012广东高考语文答题技巧-教学_第3页
第3页 / 共147页
2012广东高考语文答题技巧-教学_第4页
第4页 / 共147页
2012广东高考语文答题技巧-教学_第5页
第5页 / 共1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2广东高考语文答题技巧-教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广东高考语文答题技巧-教学(14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广东高考语文答题技巧,第一部分:选择题(基础知识)+古文,1.【字音辨析题】 答题技巧:常见字注音正确的可能性小。生僻字一般不会标错音。 审清题干,用排除法是较好的方法。 2. 【字形辨析题】 答题技巧: “形近而音”不同的别字。生僻字一般不会错。平时多积累。 3.【词语运用题】 凭语感去选择自己认为的最佳答案,一般有两种类型: 答题技巧:对词义的理解,先拿你最会的词语去排除,对词语的运用,一定要在上下文中找到相应的信息,重点是使用场合上的搭配。注意采用排除的方法,将最容易辨析的词语先排除,逐渐减少选项。,第一部分 2,4. 【熟语(含成语)辨析题】答题技巧: 第一,逐字解释熟语,运用成语结构

2、特点把握成语大意,但要注意不能望文生义; 第二,体会熟语的褒义贬义中性等感情色彩; 第三,要注意熟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 第四,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 第五,四个选项权衡比较,选出认为最符合要求的。 要正确理解熟语的整体意义,要注意语境的组合与搭配情况,越是想要你字面理解的熟语越要注意陷阱。特别陌生的熟语往往是对的,第一部分:3,5. 【病句辨析题】 病句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歧义)、不合逻辑。 答题技巧: 判断病句用排除法居多。回忆以前做的常见病句的标志 做题思路通常是:检查句子的主干,是否缺成分 推敲词语运用,是否搭配 心里默读,看是否有不同

3、的句式混用 综合思考,是否符合逻辑思维,凭借语感。特别注意以下几种情况: 介词“关于”“对于”“对”等开头的句子,注意主语的残缺。 类似于“A”是“B”的句子,注意“A”“B”的协调,也可能是句式杂糅。 动词后有很长的修饰词语,注意是否宾语残缺。 用“和“或“以及顿号连接的并列成分,注意歧义及内在逻辑顺序是否失当以及意义的从属关系。 前半句使用了“能否”“可否”等双面词语,注意后半句是否与前半句协调。 反问句及疑问句注意是否表意相反。,第一部分:4,6.【标点符号题】 答题技巧:注意试卷中常考标点(顿号、引号、破折号、括号、分号、问号)的使用,重点审查这类标点的使用正确性,逐一辨析排除。 7.

4、【排序题(语言连贯题)的考查】答题技巧:先从语句形式方面考虑,要求话题一致,陈述对象一致,叙述角度一致,情调保持一致,上下文句式保持基本一致,与上下文思路保持连贯。还要注意语言音节上的和谐及押韵。再从语句内容方面考虑,在时间上、事理上注意先后顺序。还要在上下语句中找到相对应的信息。语言风格要前后一致。 语段衔接,前瞻后顾,注意上下文主语的承接及逻辑的内在联系。找突破口,用排除法。做题思路是:考查陈述对象(主语)是否一致 话题是否一致 前后句式是否一致 情境是否吻合 音节是否和谐等。,第二部分:文言文制胜奇招,如何读懂文言文文段 先做最后一道选择题(往往落足在对全文思想的把握上),对全文有一个整

5、体的把握后再做其余三道题。带着什么人?做了什么事?结果怎样?为什么?等问题对文段用心地默读两遍。注意文段后的注释,很多时候有提示作用。对文段中的人名、地名、官名、物名、典章等要尽可能地排除。对理解文段起关键作用的词句要联系上下文进行推导。先认真阅读最后一道有关内容分析的题目,把握文段主旨。同时必须用?或其他记号来提示自己。,第二部分 2,【文言实词题】 答题技巧:分析字形,辨明字义。从字音相同推测通假字。用互文见义对照解释前后词。用成语比较推导词义。联系上下文,前后照应,保持一致。 实词理解:将给出的词义带进原文,通顺就对,不通就错。 从没有听说过的实词释义往往是对的,干扰你罢了。 【古今异义

6、题】答题技巧:将该词语的今义带进原文,通则对,不通则错。,第二部分 3,【文言虚词题】答题技巧:翻译这个文言虚词成现代汉语进行比较,看是否翻译成同一个词。先理解翻译所学课文中的虚词,再比较文段中的虚词。联系文句的整体意义和上下文的意义,注意辨明上下文的关系。借助语句的结构,看两句中该虚词词性和所作的成分是否相同。 虚词比较:每组中利用给出的高中学过的另一句子来推断文中句子的虚词用法。,第二部分:文言文:实词1,古汉语中常见的单音节词古今异义整理(前古后今) 凶(谷物收成不好、荒年;凶恶、凶残) 加(更;增加) 假(借助;不真实的) 信(的确;书信) 河(黄河;泛指江河) 橹(盾牌;划船的工具)

7、 赢(背负;胜或获得) 走(跑;不行) 次(水边、驻扎;量词) 向(从前;对、朝或偏袒) 穷(困厄、不得志;贫困、穷) 率(一概、全部;率领、轻率) 再(第二次;又一次) 原(推究;原来、原则) 床(坐具;卧具) 抑(或者;抑制) 归(女子出嫁;回来) 比(等到、紧挨、并排;比较) 渠(他、它;水道) 去(离开、距离;往) 阳(水的北面,山的南面或南坡;太阳、) 怒(振奋、大鹏展翅起飞的气势;发怒) 危(高;危险) 但(只;但是) 略(夺取;简略) 将(请;将要) 或(有人、或许;或者) 爱(吝啬;喜爱),第二部分:实词2,固(本来;坚固) 诸(之于、之乎;众、各) 择(区别;选择) 隐(哀怜

8、、不忍;隐藏或隐瞒) 稍(逐渐;稍微) 诚(果真、如果;真诚) 赞(引见、介绍;称赞) 拜(授官;一种礼节) 除(授官;除去) 安(养生;安定、安然) 鄙(边境;轻视或粗俗) 池(护城河;水塘) 摧(伤心;破坏或折断) 汤(热水、开水;较浓汁液) 按(查究;压住或按照) 都(大;都市或全) 病(困苦至极;疾病) 必(果真、如果;一定、必然) 齿(年龄、岁数;牙齿) 伐(功业、夸耀;坎) 顾(拜访;回顾或照顾) 会(恰逢)聚会或会议) 间(参与;中间或间隔) 控(拉;控制或控告) 迁(放逐;迁移) 景(大、日光;景致或情形) 害(嫉妒;祸害或害处) 摄(整理、整顿;吸取或保养) 遣(休、被夫家赶

9、回娘家;消除或派遣) 冒(涂盖、敷上;冒充或向外透) 奇(适宜;特殊的或惊异的) 要(邀请、相约;要求) 严(尊重;严格或严密) 卒(死,终于;士兵) 寻(不久;寻找) 章(花纹;文章或图章) 速(招致;速度快) 寝(丑陋;睡觉),第二部分:实词3,古汉语中常见双音节的古今异义整理 执事(对对方的敬称;掌管某项工作的人) 行李(出使的人;出门所带的包裹等) 夫人(那个人;尊称人的妻子) 爪牙(得力助手或武士;比喻坏人的党羽) 丈夫(男子;女子的配偶) 养生(供养活着的人;保养) 山东(崤山以东;山东省) 婚姻(儿女亲家;结婚) 非常(意外的变故,不平常;十分,很) 行路(路人;走路) 根本(树

10、木的根部;事物的根源或最重要的地方) 学者(求学的人;有专门学问的人) 经营(搜集、保存;筹划、组织) 逢迎(迎接;说话、行事故意迎合别人的心意) 上路(高高的道路;走上路程) 于是(从此;连词) 从而(跟从、来;因果连词) 行为(品行是、品行作为;举动) 小学(小的方面学习;学校教育的初级阶段),第二部分:实词4,痛心(痛恨;极端伤心) 不必(不一定;不需要) 颜色(脸色、容颜;颜料或色彩) 智力(智谋和力量;理解事物的能力) 可怜(可爱、可惜;值得怜惜) 空中(中间是空的;天空) 便利(吉利;方便) 私人(心腹之人;非公家的) 老大(年龄大;排行第一) 首领(头颅、生命;某些集团的领导人)

11、 可以(可以凭借、可以用;可能或许可) 浩荡(荒唐;水势浩大) 不行(不能走路;不可以) 自由(自作主张;不受约束) 作案(作几案;进行犯罪活动) 交通(交错相通;水陆运输的总称) 失意(意见不合;不得志) 成立(长大成人、成人立业;开始存在) 县官(官府;县令) 告诉(向上报告;让别人知道) 然后(这样以后;顺承连词) 果然(饱的样子;与事实相符) 卑鄙(低微而鄙俗;品行恶劣) 流涕(流眼泪;流鼻涕) 约束(规约、盟约;限制、管束) 同气(同胞兄弟;同类) 亲戚(内外亲属;族外亲属) 无道(无人谈论;没有道德修养) 生日(生活一天天的;出生日) 中国(中原;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二部分:实词5

12、,无论(更不必说;连词) 左右(皇帝身边的近臣;方位或约数) 无赖(活泼顽皮;品行不端) 指示(指给看;上级传达下级的命令) 感激(感动愤激;深深地感谢) 从容(言语举动适当得体;不慌不忙) 因为(于是写;因果连词) 绝境(与外界隔绝的地方;没有出路的困境) 开张(广泛扩大;开业) 青春(明媚的春光、春天;青年时期) 具体(形体完备;明确、不抽象) 痛恨(痛心遗憾;仇视愤恨) 结束(整好装束;完毕) 牺牲(祭祀用的猪牛羊等祭品;为正义而死) 往往(处处;常常) 中间(中间夹杂;里面) 扶老(拐杖;扶着老人) 猖獗(跌倒,引申为“失败”;猖狂无忌),第二部分:实词6,不过(不超过;转折连词) 恰

13、恰(莺啼和谐之声;正好) 大风(麻风病;大的风) 用心(因为用心;用功或肯动脑筋) 中间(当中夹杂;当中) 烈士(有节操、有抱负的人;为革命牺牲的人) 美人(歌伎、宫妃;美貌女子) 前进(上前进献;向前行走或思想进步) 肉食(享受优裕的大官;肉食食物) 或者(有的人、有些人;选择连词或者副词) 致意(抒发心情;表示问候) 会计(聚会商议;财务计算的人) 何苦(哪怕、怕什么、怎怕;不值得做,犯不着) 无赖(胡作非为、活泼好玩;流氓、无理取闹) 作文(写文章;语文课里写文章的练习) 形容(形体容貌;对人或事物的形状或性质加以描绘) 豪杰(有声望地位的人、英雄人物;才能初中的人) 风流(杰出、英俊,

14、繁华的景象、流风余韵;生活浪漫放荡、男女关系不正当),第二部分:虚词1,高考大纲要求掌握大纲的18个文言虚词 而:,(一)用作连词。 1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 。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者(劝学)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蜀道难) 北救赵而西却秦,此五霸之伐也(信陵君窃符救赵) 2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而且“。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 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屈原列传) 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皜驳色,而皆若偻(登泰山记)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游褒禅山记) 3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 故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斗斛之禄(陈情表) 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鸿门宴)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师说),文言虚词2,4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却“。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 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六国论) 信也,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陈情表) 5表示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假如“。 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冯婉贞) 死而有知,其几何离(祭十二郎文) 6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