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高中政治第三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单元归纳提升课件新人教版必修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82065952 上传时间:2019-02-23 格式:PPT 页数:30 大小:49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2016学年高中政治第三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单元归纳提升课件新人教版必修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2015-2016学年高中政治第三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单元归纳提升课件新人教版必修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2015-2016学年高中政治第三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单元归纳提升课件新人教版必修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2015-2016学年高中政治第三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单元归纳提升课件新人教版必修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2015-2016学年高中政治第三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单元归纳提升课件新人教版必修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5-2016学年高中政治第三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单元归纳提升课件新人教版必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2016学年高中政治第三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单元归纳提升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材综合探究提示】 1教材P81探究问题 【提示】 (1)本探究活动主要通过一些名人名言中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引导学生明确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和分歧。老子和郭象言论的不同在于事物之间是联系的还是孤立的;韩非和董仲舒言论的不同在于事物是变化发展的还是静止不动的;黑格尔和杜林言论的不同在于是否承认矛盾。,(2)前者的言论表达了辩证法的思想,即承认矛盾,主张用联系的、发展的和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后者的言论代表了形而上学的思想,即否认矛盾,主张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看问题。,2教材P82探究问题 【提示】 (1)上述材料说明矛盾具有普遍性。 (2)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有矛

2、盾,不包含矛盾的事物是不存在的。无论自然界、人类社会还是人们的思维,矛盾都是普遍存在的。,3教材P82探究问题 【提示】 (1)“小鱼胜大坝”的故事说明了人们做到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其中没有任何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即事物之间是普遍联系着的,同时联系具有客观性,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是人们强加的。人们既不能否定一事物与周围事物的联系,也无法割断事物的昨天与今天、今天与明天的联系。,(2)邀请众多专家进行讨论,在是否开发怒江问题上的这种谨慎态度说明:看问题、办事情要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要求:一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二是尊重事物之间的联系性;三是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

3、规律办事。,4教材P82探究问题 【提示】 (1)上述材料包含了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发展观和矛盾观,包含着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观点和方法。 (2)科学发展观的哲学依据主要有发展的实质,发展的普遍性、永恒性,联系的客观性和普遍性,矛盾分析法,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等。本探究活动旨在让学生理解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观点整合】 1唯物辩证法 (1)基本观点:主张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2)要求 人们在观察和分析问题时,要从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入手,不能只看到一个孤立的事物。 要把事物的现状与它的过去和将来联系起来考察。,既要看到事物位置

4、的移动和数量的增减,更要看到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和发展。 在分析事物发展的原因时,要着重抓住事物发展的内部矛盾(内因),又不忽视事物发展的外部矛盾(外因)。,2形而上学 (1)基本观点: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问题。 (2)表现 只看到一个个孤立的事物,而看不到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 只看到事物的现状,看不到事物的过去和将来。 只看到事物数量的变化和场所的变更,看不到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只看到事物的某一个方面,看不到事物的整体。 只看到事物发展的外部条件,看不到事物发展的内在根据。,3二者对立的焦点和根本分歧在于,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4牢固树立和坚决落

5、实科学发展观 (1)理论依据:唯物辩证法的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和对立统一规律。 (2)目的: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提醒:正确理解矛盾与联系、发展的关系。矛盾揭示了事物联系的根本内容,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矛盾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1(2013新课标全国文综)物理学家格拉塞有一次喝啤酒时,将几块小鸡骨丢入啤酒杯里,啤酒的气泡显示了鸡骨沉落的轨迹。受此启发,他经过不断实验,发现带电高能粒子在穿越液态氢时,同样出现一串气泡。他由此发明了“气泡室”,成功探测出高能粒子的运行轨迹,并因此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这一事例表明( ),间接联系比直接联系更能激发人的创新意识

6、世界并不缺乏联系,缺乏的是善于发现联系的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是认识和利用事物之间联系的前提 人为事物的联系是在主客观条件相互作用下形成的 A B C D,【解析】 本题的题眼是“受此启发”“不断实验”“成功探测出高能粒子的运行轨迹”。题意强调在充分利用客观条件的基础上,积极创新,改造世界,符合题意。不能说哪一类联系更能激发人的创新意识,表述错误;创新意识不能作为认识和利用事物之间联系的前提,表述错误。 【答案】 D,2(2013福建文综)下列与图 中漫画蕴含的哲理相近的诗句有( )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 始道高 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 芳林新叶 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劝君莫惜金缕

7、衣,劝君惜取少年时 A B C D,【解析】 本题的题眼是“满树叶子时人们低头赶路”“一片叶子时人们抬头仰望”。由此可知,题干强调人们应珍惜并关注身边事物,应未雨绸缪而不是事后感叹,与漫画蕴含的哲理相一致;反映的是变化发展的观点,与题意不符。 【答案】 B,3(2013安徽文综)下列名言能体现量变与质变辩证关系的有( ) A和实生物,同则不继(史伯) B静者静动,非不动也(王夫之) C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韩非) D寄言持重者,微物莫全轻(元稹),【解析】 本题的题眼是“量变与质变辩证关系”。“和实生物,同则不继”强调了事物的差别和对立推动事物的发展,A项不符合题意;B项强调了静止是运动的特

8、殊状态,与题意无关;C项强调了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变化的,不符合题意;D项强调了“微物”的重要性,旨在告诫人们莫轻视小的变化,强调了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入选。 【答案】 D,4(2013广东文综)十八大报告指出,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必须把坚持一国原则和尊重两制差异、维护中央权力和保障特别行政区高度自治权、发挥祖国内地坚强后盾作用和提高港澳自身竞争力有机结合起来,任何时候都不能偏废。这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A事物的性质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B关键部分的功能对整体功能起决定作用 C分析事物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D世界观揭示了事物本质和最普

9、遍的规律 【解析】 本题的题眼是“有机结合”“不能偏废”。材料既强调了一国原则,又强调了尊重两制差异;既强调了维护中央的权力,又强调了保障特别行政区高度自治权;,既强调了内地的坚强后盾作用,又强调了港澳自身竞争力,这集中体现了分析事物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C项正确;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A项表述不准确;B项强调了部分对整体的重要性,与题意无关;哲学揭示了世界上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D项错误。 【答案】 C,5(2013新课标全国文综)M中学不惟分数论英雄,而是努力发现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在鼓励学生勤奋学习的同时,设置道德之星、体育之星、科技创新之星、艺术之星

10、、劳动之星等奖项,有针对性地评价学生,从而营造了“人人有才、个个成才”的校园文化氛围。该校的评价实践表明(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解决矛盾的关键,是科学评价学生的前提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科学评价是学生成长进步的根据 矛盾特殊性原理是学校因材施教、培养人才的重要哲学依据 矛盾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学生的个性通过不同的评价来表现 A B C D,【解析】 本题的题眼是“发现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有针对性地评价学生”。题意强调学校应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坚持因材施教,故符合题意。科学评价不是学生成长进步的根据,表述错误;矛盾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表述错误。 【答案】 A,6(2013浙江文综)

11、现代智能通讯工具方便天各一方的人们相互交流,可随之而来的往往是人们相聚时的无语和隔膜。于是,有人感叹,世界上最远的距离莫过于我们坐在一起,你玩平板电脑,我玩智能手机。这告诉我们( ) A对事物的价值要具体分析 B新事物战胜旧事物不可能一蹴而就 C新事物的发展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 D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解析】 本题的题眼是“现代智能通讯工具”“相互交流”“相聚时的无语和隔膜”,要求我们全面地看待现代智能通讯工具的作用,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A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新事物利弊皆存的两个方面,没有体现B项;C项说法正确,但与材料主旨不符;材料没有体现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D项与题

12、意不符。 【答案】 A,7(2013天津文综)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042011年我国汽车消费及相关指标,材料二 当越来越多的人争先恐后地实现了“有车一族”的梦想之后,车也带来了诸多问题。相关资料显示,机动车尾气排放是造成空气污染的重要原因,汽车带来的道路拥堵也成为了城市交通的最大问题,然而仍有超过60%的城市居民愿意选择私家车作为日常出行方式。 我国现在已经成为汽车生产大国,但还远未成为汽车强国。要从汽车生产大国成为汽车强国,创新是关键。请用唯物辩证法的知识予以说明。,【答案】 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在一定意义上发展就是创新。(或辩证的否定是实现新事物产生和旧事物灭亡的根本途径,它要求树立创新意识。)没有创新就不可能实现从汽车生产大国到汽车强国的发展。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对整体功能起决定作用,要重视关键部分的作用。抓住创新这一关键,能够推动汽车强国建设整体工作的开展。主要矛盾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要坚持重点论。抓住创新这一重点,是实现汽车强国的关键。创新能够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