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法制史课件(1-7章)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82011954 上传时间:2019-02-23 格式:PPT 页数:163 大小:2.3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法制史课件(1-7章)_第1页
第1页 / 共163页
中国法制史课件(1-7章)_第2页
第2页 / 共163页
中国法制史课件(1-7章)_第3页
第3页 / 共163页
中国法制史课件(1-7章)_第4页
第4页 / 共163页
中国法制史课件(1-7章)_第5页
第5页 / 共16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法制史课件(1-7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法制史课件(1-7章)(16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2/23,中国法制史,1,授课教师:田路,中 国 法 制 史,2019/2/23,中国法制史,2,导 论 第一章 夏商法律制度 第二章 西周时期的法律制度 第三章 春秋战国时期的法律制度 第四章 秦代的法律制度 第五章 汉朝的法律制度 第六章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法律制度 第七章 隋唐的法律制度 第八章 宋、辽、金、元朝法律制度 第九章 明代的法律制度 第十章 清代的法律制度 第十一章 清末法律制度的变化 第十二章 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的法律制度 第十三章 中华民国的法律制度 第十四章 中华民国国民政府的法律制度 第十五章 革命根据地新民主主义的法律制度,2019/2/23,中国法制史,

2、3,中国法制史的体系 1、纵向上:发展阶段奴隶、封建、资本主义、社会主义 2、横向上:法律部门刑法、民法、行政法、诉讼法等等 法律运行立法、执法、司法,2019/2/23,中国法制史,4,导 论 提 纲,概念 “中国法制史”的内涵 研究对象 性质、地位 中国早期法制 中国四千年法制发展概述 春秋以后的古代法制 近现代法制,2019/2/23,中国法制史,5,一、“中国法制史”的涵义 (一)中国法制史概念 1.通常指中国法律制度的发展历史; 2.或指研究介绍中国历史上法律制度的学科。 (二)中国法制史的研究对象 中国法制的起源以及各类型法制的发展演变及其 规律性。,导 论,2019/2/23,中

3、国法制史,6,导 论,(三)中国法制史学的性质、地位 中国法制史跨法学和历史学两个学科门类,既是法学的一个分支,又是历史学中的一门专史,是具有法学属性和历史学属性的二重性质的边缘学科。,2019/2/23,中国法制史,7,导 论,二、中国四千年法制发展概述 (一)中国早期法制 指夏、商、西周时期的法制(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770年) 特点:以习惯法为基本形态,法律不公开、不成文。 夏商是奠基时期,鼎盛时期是在西周。 “以德配天、明德慎罚” - 指导思想 西 “老幼犯罪减免刑罚” - 法律原则 周 “区分故意和过失” - 法律原则 “刑罚世轻世重” - 刑事政,2019/2/23,中国法制史,

4、8,导 论,(二)春秋以后的古代法制 指春秋以后-鸦片战争以前中国各主要王朝的法制 (公元前770年-公元1840年) 特点:习惯法为主体 成文法为主体 阶段:春秋战国-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2019/2/23,中国法制史,9,导 论,1.春秋战国时期 在大动荡、大变革的社会背景下,西周以前那种法律不合理状况被打破。以成文法为主体的新的法律体制开始建立起来 。在整个中国古代社会中对政治法律制度影响最大的两大学术流派儒家和法家主要的政治法律思想,也都在这一时期内形成。,2019/2/23,中国法制史,10,导 论,2.秦汉时期(自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 中国古代成文法法体

5、系全面确立时期。 在战国时秦国及稍后建立的秦朝,法家“法治”、“重刑”等理论得到完整的实践。 两汉时期,中国古代法制在秦朝法制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从风格上可以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前期是指在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前,主要是 “汉承秦制”。后期则是指在“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后,在指导思想上接受儒家的理论,使儒学成为官方的、正统的政治理论,从此,汉朝的法律制度在理论、制度上开始“儒家化”。,2019/2/23,中国法制史,11,导 论,3.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自公元221年曹魏立国-公元581年隋文帝统一) 立法技术不断提高,法律理论也有明显发展。 具体法律制度的儒家化得到加强。一些重

6、要的制度,比如“八议”、“官当”、 “重罪十条”等已经上升为成熟的法律条文。 为隋唐之际中国古代法制走向成熟奠定了重要基础。,2019/2/23,中国法制史,12,导 论,4.隋唐时期 (从公元581年隋朝建立-公元960年北宋建立前) 中国传统法制的成熟、定型阶段。 隋唐的立法技术进一步提高,以唐律疏议为代表的优秀法典相继问世。 汉代中期开始的法律儒家化,以唐律疏议的制定为完成标志,中国古代道德与法律的融合过程,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礼法结合”的过程基本完成。 中国古代的司法体制、诉讼制度也在此时达到了很高的水平。,2019/2/23,中国法制史,13,导 论,5.宋元明清时期 (自公元960年

7、-公元1840年鸦片战争以前) 中国的社会包括法律制度在隋唐所确立的基本框架内,仍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随着皇权不断强化,中国传统法制中维护皇权、加强专制等特质也越来越突出地显现出来。 元朝和清朝的带有民族歧视性的和适用于少数民族地区的法律,也是这一时期法律制度的一个特点。,2019/2/23,中国法制史,14,导 论,(三)近现代法制 1.清末变法:中国由古代法律体制向近代法律体制过渡。 2.南京临时政府时期:短时间内一系列立法创制活动初步奠 定了民国时期法制的基础。 3.北洋政府时期。 4.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在立法上比较完善,形成了“六法体 系”,但在司法上极为黑暗。 5.革命根据地法律制度

8、: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 在各个革命根据地创造性地进行了一系列立法建制活动。,2019/2/23,中国法制史,15,总结中国古代法律的特点: 立法主体:君主制法,法律以君主意志为转移; 指导原则:以礼教为指导原则和理论基础; 法律的主要内容:诸法合体,以刑为主;,导 论,2019/2/23,中国法制史,16,第一章 夏商法律制度,第一节 中国法的起源 第二节 夏代的法律制度 第三节 商代的法律制度,2019/2/23,中国法制史,17,第一节 中国法的起源,一、中国法律起源过程 1.夏奴隶制国家的产生 史料表明:大禹在位掌握了一支强大的部队,拥有与人民大众分离的公共权力,初现国家的本质

9、特征。,大禹传位夏启,确立了“家天下”的世袭制,建立了文献所记载的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国家。,2019/2/23,中国法制史,18,2.原始习惯 奴隶制习惯法 史料表明:龙山文化时期(尧舜禹时代)是氏族习惯向奴隶制习惯法过渡的重要时期。 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确认部落联盟酋长权威地位 确认保护私有财产的习惯 确认处罚的习惯,2019/2/23,中国法制史,19,3.习惯法的产生(P21) 二、中国法律起源的特点(P21-22),2019/2/23,中国法制史,20,第二节 夏代的法律制度,一、法制观念 1.夏商奉行“天命”、“天罚”神权政治法律观。 “天命”即“受命于天”,“天罚”即“奉天之命,

10、行天之罚”。 2.崇尚暴力、专讲刑杀,而不任德教。 二、法律形式 1.习惯法:夏初主要表现形式-夏礼; 2.制定法:禹刑,是中国最早的奴隶制法; 3.誓:夏代君主在战争期间发布的紧急军事命令。,2019/2/23,中国法制史,21,三、立法概况 1.禹刑 夏朝法律的总称。左传昭公六年说:“夏有乱政,而作禹 刑”。以禹为名表示对夏族杰出祖先和开国之君的崇敬,是中 国最早的奴隶制法。 2.夏朝制定了夏礼。 3.文献记载所见中国古代最早的军法。尚书甘誓记载了夏 代的军法。,2019/2/23,中国法制史,22,四、法律内容 (一)刑事法制 1.罪刑:五刑:“ 墨、劓(yi)、刖yue(腓、膑)、宫、

11、 大辟 ” 。 2.罪名:“昏、墨、贼、杀。” “昏”罪,即自己做了坏事而窃取他人的美名; “墨”罪,即贪得无厌,败坏官纪; “贼”罪,即肆无忌惮地杀人。 这三种罪都要处以死刑。可见,死刑是夏代的主要刑罚。,2019/2/23,中国法制史,23,针对女人的宫刑叫“幽闭”,即使用木槌击妇人腹部,人为地造成子宫脱垂,是对犯淫罪者实施的一种酷刑。,2019/2/23,中国法制史,24,在施以黥、劓等肉刑后押送官府或边境军营,服晒谷、舂米之劳役。刑舂,是古代对妇女犯罪施用的一种刑罚。,2019/2/23,中国法制史,25,拶(z)是夹犯人手指头的刑罚,故又称拶指,唐宋明清各代,官府对女犯惯用此逼供,是

12、古代对女犯施用的一种酷刑。,2019/2/23,中国法制史,26,杖刑是隋唐以来五刑之一。宋明清三代规定妇人犯了通奸之罪,必须“去衣受杖”,除造成皮肉之苦外,并达到凌辱之效。,2019/2/23,中国法制史,27,古代对身份特殊的罪人采用赐毒酒、赐剑、赐绫、赐绳等物,由其自毙。妇人多赐绫缎,历代沿用。,2019/2/23,中国法制史,28,骑木驴古代专门惩治那些勾 结奸夫谋害亲夫的女人所用 的酷刑。,2019/2/23,中国法制史,29,(二)民事法制 土地奴隶主国家所有制,实质为王权所有制。 (三)经济法制 确认征收赋税的各项制度。 五、司法制度 1.司法机关 中央最高司法官:大理; 地方司

13、法官:“士”; 基层司法官:“蒙士”。 2.诉讼审判制度 天罚、神判。 3.监狱制度 圜(yuan)土、夏台。,2019/2/23,中国法制史,30,第三节 商朝的法律制度,一、法制观念 (一)王权神授 把商王神话为上帝之子,以他代替神来统治人间。 (二)天讨天罚 将刑杀和讨伐诡称为奉天行罚与代天讨伐。,2019/2/23,中国法制史,31,二、立法概况 (一)法律形式 1.商有乱政,而作汤刑,狭义-成文但不公开的行书; 广义-商代法律的总称汤刑是商代的一个基本法律, 整个商代一直适用。 2.官刑,单行刑事法规。 3.据文献记载,商代还有“弃灰之法”,也是单行法规,针 对某一具体事物或人所发布

14、的命令。 4.不成文习惯法和命(命令)、誓(盟誓)、诰(训诰) 也是重要法律渊源。王命,是商王所发布的命令,具有 较高的法律效力。,2019/2/23,中国法制史,32,(二)主要法律 1.汤刑:狭义-成文但不公开的行书;广义-商代法律的 总称。 2.官刑:惩治国家官吏犯罪、违纪、失职的专门法律。 带有行政法规性质,给予刑事制裁,属于刑事法规。惩 处巫风、淫风、乱风现象。 3.“居民“之法:咎单是司空官,制定此法,丈量土地、划分 居住区域及安置老百姓的法规。 4.车服之令:区分卑尊贵贱等级之用,对任命官吏和罢黜官 的车马服饰加以规定.,2019/2/23,中国法制史,33,三、法律内容 (一)

15、军事法规 汤誓中规定军法。 (二)刑事法规 1.罪名 (1)乱政罪,主要包括三种政治性犯罪:一是随意曲解和破 坏法律政令;二是扰乱法定名分和变乱政治法律制度;三是 利用旁门左道干扰统治秩序。 (2)疑众罪则包括五种蛊惑人心,制造混乱的犯罪行为:一 是制作违禁乐舞、奇装异服、奇技奇器;二是言行虚伪狡诈 又巧言辩解;三是坚持习用并宣传违法理论;四是顽固顺从 非法事物且文过饰非;五是假托鬼神、祭祀名义而悖礼逆制。,2019/2/23,中国法制史,34,2.刑罚 刑罚沿用五刑,还出现了醢(hai)、炮烙、脯等酷刑,流 刑、徒刑的雏形在商朝也开始出现。 (三)行政法规 制定了严格约束统治者集团成员的行政

16、法律法规-官刑。,2019/2/23,中国法制史,35,(四)民事法规 1.所有权问题 (1)土地归王为代表的奴隶主国家所有; (2)奴隶则被作为私有财产,可以任意转让和买卖; (3)其他财产,以家庭为单位,由家长占有、管理,家庭的一成员不享有财产所有权。 2.婚姻家庭制度 婚姻明确“一夫一妻”制,王及贵族在一夫一妻制下大量妾。 商代奴隶主贵族间还盛行随嫁女随嫁的媵(ying)嫁制。,2019/2/23,中国法制史,36,3.继承制度 商朝前期实行“兄终弟及”制,后期被“嫡长子”继承制取代。商代初期,王位继承是兄终弟及与父死子继并行,但以前者为主要原则。商代末期,父死子继基本上代替了兄死弟及,但也出现了嫡长子继承的现象。,2019/2/23,中国法制史,37,四、司法制度 (一)司法机构 中央司法审判机关称为司寇(或大司寇),须奏请商王批 准,故商王有最高司法权。司寇下设“正”、“史”等审判官 官。基层司法审判官为“士”和“蒙士”。 (二)审判制度 1.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