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管理体系培训课件2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81994224 上传时间:2019-02-23 格式:PPT 页数:80 大小:45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测量管理体系培训课件2_第1页
第1页 / 共80页
测量管理体系培训课件2_第2页
第2页 / 共80页
测量管理体系培训课件2_第3页
第3页 / 共80页
测量管理体系培训课件2_第4页
第4页 / 共80页
测量管理体系培训课件2_第5页
第5页 / 共8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测量管理体系培训课件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测量管理体系培训课件2(8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1、企业计量工作概述,企业计量工作是企业的技术基础工作,企业计量管理主要是为了科学合理地进行企业计量活动,保证生产管理、质量管理、安全管理、能源管理、设备管理、环境管理和调查研究活动提供科学的定量分析,为提高企业的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提供计量保证。,1、前言,国外工业发达的国家,把科学的计量检测、优质的原材料和先进的工艺装备作为现代化工业生产的三大支柱。朱镕基总理也讲过:“凭数据指导生产、监控工艺、检测成品,质量才能得到真正的保证。没有准确的计量,就没有可靠的数据,就无法正常控制工艺过程,也就不可能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 有的企业家将计量比作是企业产品质量的一双眼睛,应该说也是经验之谈。,计

2、量检测手段的高低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一个企业产品质量的水平,产品标准要靠计量检测才能制定出来,产品是否能达到标准的要求,同样要靠计量检测、检验。在生产过程中,产品在每道工序的质量如何,也要靠计量检测来进行判断。从原材料的检验到产品的检验,都离不开计量。也就是说没有先进、科学的计量检测手段,就没有优质的产品质量。,2001年:计量保证质量 2002年:计量与科学 2003年:计量与经济 2004年:计量与节能,计量的重要作用也可从“5.20 世界计量日”的主题上得到体现。,2005年:计量与能源 2006年:计量与节约能源 2007年:能源计量与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 2008年:计量与奥运,1.2、

3、帮助企业完善计量检测体系阶段 1995年国家技术监督局决定依据国际标准ISO10012开展帮助企业完善计量检测体系的工作。在企业自身需要的基础上,采取由政府管理部门指导、帮助和评价的方式进行,旨在引导企业完善计量检测体系,采用先进管理模式,推动企业建立依法自我管理的机制,增强市场竞争的技术保证能力。,依据国家标准GB/T190222003测量管理体系 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的要求组织开展测量管理体系认证,促进我国计量工作与国际惯例接轨。 为保证测量管理体系认证工作的有序、顺利开展,总局支持中国计量测试学会牵头成立中启计量体系认证中心,面向社会开展测量管理体系认证工作。,2、术语和定义,2.1、 测

4、量管理体系 (measurement management system) 为完成计量确认并持续控制测量过程所必需的一组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要素。 要点: 1.“管理” management:指挥和控制组织的协调的活动。,2、“测量管理体系”是在测量方面具有指挥、控制、协调作用的体系。 标准名称从“测量设备的计量确认体系”,到“测量控制指南”,最后到“测量管理体系”的演变过程,反映了对测量工作内涵的认识深化过程。改为测量管理体系,这不是一个简单的名称变化,而是深刻地反映了计量测试在一个组织管理中的地位、职能和重要作用。,2.2 、测量过程 (measurement process) 确定量值的

5、一组操作。,要点: 1、在本标准中, 术语“测量过程”适用于实际的测量活动(例如在设计、检测、生产和检验中的测量活动)。,2.3、 测量设备 (measuring equipment) 实现测量过程所必需的测量仪器、软件、测量标准、标准样品(标准物质)或辅助设备或它们的组合。,2、“测量过程”与“测量”的定义相同。 3、“测量”与“计量”的概念有许多相同之处,有时可以互相代替。,要点: 1、测量设备在我国也称为计量器具、计量设备等。 2、按类型可以分为: a、硬件和软件。硬件主要包括:装置、仪器仪表、量具、辅助设备或它们的组合以及用于统一量值的标准物质;软件主要包括:电子软件、操作手册、文件资

6、料等。 b、按传递等级可以分为:计量基准(测量基准)、工作计量器具(工作测量器具)。,c、按结构可以分为:仪器仪表、实物量具、传感器及其装置、设备、系统、装备等,标准物质、软件及手册、文件。 d、按用途可以分为:测量用、检验用、监视用、交接用、贸易用、校准用等。 用于测量过程的软件也属于测量设备,应按照对测量设备的要求进行管理和校准。标准物质属于测量设备,应注意对其管理。,2.4 、计量特性 (metrological characteristic) 能影响测量结果的可区分的特性。 注:1、测量设备通常有若干个计量特性。 2、计量特性可作为校准的对象。,要点: 1、测量设备和测量过程都分别有若

7、干个计量特性。计量特性反映了测量设备和测量过程影响测量结果的状况,通常用若干个定量的参数表示出来。 2、测量设备的计量特性通常可以通过校准得到。计量特性的例子包括:测量范围,偏移,重复性,稳定性,滞后,漂移,影响量,分辨力,误差,死区。应当避免使用计量特性的定性表述术语,如“测量设备所要求的准确度” 。,3、测量过程的特性通常可以通过计算和分析得到。 如,测量不确定度、测量误差、稳定性、重复性、复现性、操作者的技能水平及其它特性。 4、测量设备的计量特性是影响测量不确定度的因素。 5、测量设备计量特性可以与计量要求直接比较以实现计量确认。,2.5 、计量确认 (metrological con

8、firmation) 为确保测量设备符合预期使用要求所需的一组操作。 注:1、计量确认通常包括:校准和验证、各种必要的调整或维修及随后的再校准、与设备预期使用要求的计量要求相比较以及所要求的封印和标签。,2、预期使用要求包括:测量范围、分辨力、最大允许误差等。 3、计量要求通常与产品要求不同,并不在产品要求中规定。,要点: 1、“计量确认”主要是指对测量设备的校准和验证、调整或维修及随后的再校准、与设备预期使用的计量要求相比较以及所要求的封印和标签而进行的一系列活动。,2、计量要求通常虽不在产品要求中规定,但可以从产品要求中导出,导出后用测量范围、分辨力、最大允许误差等表示。 验证:计量特性与

9、计量要求直接比较,常常被称之为验证(见GB/T19000:2000),2.6、标称范围 (nominal range) 测量仪器的操纵器件调到特定位置时可得到的示值范围。 注:标称范围通常用它的上限和下限表明,例如100200。若下限为零,标称范围一般只用其上限表明,例如0V100V的标称范围可表示为100V。,2.7、量程 (span) 标称范围两极限之差的模。 例如:对于从-10V+10V的标称范围,其量程为20V。 注:在有些知识领域中,最大值与最小值差称为范围。,2.8、显示装置的分辨力 (resolution of a displaying device) 显示装置能有效辨别的最小的

10、示值差。 注:1、对于数字显示装置,这就是当变化一个末位有效数字时其示值的变化。 2、此概念亦适用于记录式装置。,2.9、法定SI计量单位 (legal unit of measurement),2.10测量准确度 测量结果与被测真值之间的一致程度。 准确度是一个定性的概念,所谓定性意味着可以用准确度高低、准确度为0.25级、准确度为3等及准确度符合某某标准等说法定性地表示测量质量。尽量不使用准确度为0.25%,16mg等方式表示。,2、测量管理体系管理手册,2.1测量管理体系管理者代表:公司副总经理 刘杰,为规范企业测量管理,提升管理理念,提高测量过程的控制能力,确保测量数据的准确可靠,与国

11、际先进管理经营理念接轨,经董事长、总经理策划并组织,按照GB/T19022-2003 idt ISO10012:2003测量管理体系 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的要求标准要求,部分共享了其他管理体系的规定要求,编制了本手册。,本手册以GB/T19022-2003 idt ISO10012:2003测量管理体系 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的要求标准要求为依据,满足相关的测量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覆盖公司所有测量控制活动、过程和要素,系统描述了公司的测量管理体系方针,目标实现的控制方法,展示了公司测量管理体系的总框架,明确了公司各部门在测量管理方面的职责和相互关系,达到了在活动、控制、持续,改进等方面的要求,满足了

12、GB/T19022-2003 idt ISO10012:2003测量管理体系 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的要求标准的要求。 本手册是兖矿科澳铝业有限公司测量管理活动的规范性文件,是对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管理的准则,是第三方审核和向社会做出承诺的依据。,遵守法律法规,综合利用资源,优化产业结构,持续改进业绩,打造科澳品牌,搏击国际市场; 营造绿色安全健康环境,预防事故、损失、伤害和污染,保护员工身心健康,履行社会责任,满足各相关方的要求;规范质量、计量、实验管理,提供满足顾客要求的铝和炭素产品。,2.2测量管理体系管理方针:,2.3兖矿科澳铝业有限公司长期管理目标,1、管理体系100%覆盖公司单位、人员、

13、过程和活动,所有的要素、危害源和涉及社会因素均得到控制并持续改进,各类产品质量达到同行业领先水平; 2、所有涉及环保指标100%按要求监测、控制,烟气、污水、噪声、废渣排放等100%符合有关法律、法规要求;绿化面积占可绿化面积的100%;,3、不可承受风险100%得到控制,杜绝重伤以上人身伤害和重大非人身事故,员工的职业健康安全100%得到保障; 4、重大社会因素得到100的控制并符合法律法规要求; 5、测量设备和测量数据100得到控制并符合要求; 6、各体系年度管理目标依据上述目标制定、展开、落实。,测量管理体系共涉及的程序文件有21个,其中与质量管理体系共用的程序文件有8个: 1、Q/YK

14、A-ZHA-CX-01-2006B文件控制程序 2、Q/YKA-ZHA-CX-02-2006B记录控制程序 3、Q/YKA-ZHA-CX-07-2006B内部审核管理程序,3、测量管理体系程序文件,4、Q/YKA-ZHA-CX-12-2006B采购管理程序 5、Q/YKA-ZHA-CX-26-2006B顾客沟通和顾客满意度测量管理程序 6、Q/YKA-ZHA-CX-27-2006B培训意识与能力管理程序 7、Q/YKA-ZHA-CX-32-2006B纠正措施控制程序 8、Q/YKA-ZHA-CX-33-2006B预防措施控制程序,3.13.6略,3.7计量确认控制程序,1、目的,对测量设备进行

15、计量确认,保证测量设备持续符合计量要求。通过对计量确认过程的控制,保证测量设备持续满足使用要求的准确度。,2.1、为了确定测量设备的计量特性,计量管理部门要及时向使用单位收集计量过程存在的计量要求,将两者进行比对、验证,得出确认结论。,2、学习要点,2.2、车间计量人员要作好计量确认过程的确认记录,并录入测量设备计量确认历史记录卡测量管理体系记录测量设备计量确认历史记录卡.doc,2.3、测量过程及使用单位的计量要求发生变化时,计量管理部门必须重新对测量设备进行计量确认。,2.4、使用单位负责对测量设备的管理、维护,确保各影响量符合要求,发现测量设备异常应停止使用,并告知计量管理部门。,3.8

16、测量设备计量确认间隔控制程序,1、目的 合理确定和调整确认间隔,确保测量过程中的测量设备的测量误差在规定的允许范围之内。,2、学习要点,2.1、计量管理部门负责组织计量确认间隔的确定;使用部门负责在规定的计量确认间隔内使用测量设备。 2.2、公司最高计量标准和强检测量设备的确认间隔,按国家规定执行,不得自行延长确认间隔。,2.3、各单位部分强检、重要测量过程中使用的测量设备及用于产品计量、安全防护、环境监测、贸易结算等测量设备,可根据使用频次和环境条件适当调整确认间隔。 2.4、对于计量特性要求不高,计量特性较稳定或使用频率较低的B类测量设备可适当延长确认间隔,但不得超过检定规程中规定的最长确认间隔的2倍。,2.5、属于C类的测量设备可进行一次性确认,安装在连续运转设备上不易拆卸的测量设备,其确认间隔可与设备检修同步运行。 2.6、对于封存的测量设备,可暂不安排确认,启用时,根据上述程序确定确认间隔。 2.7 、确认间隔和校准间隔应同步实施。 2.8、对不合格的测量设备进行维修、调整或修改时,计量管理部门应评审其计量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