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经济学第十一章农业产业化经营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81957839 上传时间:2019-02-22 格式:PPT 页数:48 大小:28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业经济学第十一章农业产业化经营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农业经济学第十一章农业产业化经营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农业经济学第十一章农业产业化经营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农业经济学第十一章农业产业化经营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农业经济学第十一章农业产业化经营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农业经济学第十一章农业产业化经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业经济学第十一章农业产业化经营(4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十一章 农业产业化经营,本章学习要点 一、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内涵、特征与成因 二、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相关理论 三、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组织模式与运行机制,农业产业化是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农业的一种新型经营机制,对新阶段农业的战略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积极鼓励和扶持农业产业化发展,因地制宜地探索农业产业化组织形式,提高农业产出效益,是我国新阶段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必然选择。,一、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内涵、特征与成因,农业产业化是“农工商、产供销一体化经营”的简称。国际上称为“农业一体化” (Agricultural Integration )或一体化农业(Integrated Agric

2、ulture)。 在西方国家,它的微观载体多为农工综合体(Agribusiness)或称农工综合企业、农工综合经营体。 “农工综合体”包括农业的产前(农业用品)、产中、产后(农产品加工与运销)三个领域的全部生产环节和内容,(一)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内涵,中国的农业产业化经营,缘起于20世纪90年代初,是“农工商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经营的简称。 作为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内涵还没有一个统一的界定,在国内农业经济学界存在着很大的争议。,内涵,广义的定义: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以市场为导向,以农户经营为基础,以“龙头”组织为依托,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系列化服务为手段,通过实行种养加、产供销、

3、农工商一体化经营,将农业再生产过程的产前、产中、产后诸环节联结为一个完整的产业系统,由多方参与主体自愿结成经济利益共同体的农业经营方式。,从广义角度理解,农业产业化就是把农业及其关联产业看作一个整体。即农业产前、产中、产后三个领域全部内容的总和。农业产业化不仅包括第一产业,而且包括与农业相关联的二、三产业。 从狭义角度理解,农业产业化是“农业产业系列化”,就是把一个农产品升格为一个系列,使农业成为包括生产加工、流通在内的完整的产业系列。,(二)特征,1、生产专业化 2、布局区域化 3、经营一体化 4、服务社会化 5、企业规模化,80年代在研究农业发展战略时,曾针对粮食生产为主的单一经济,提出了

4、由小农业(种植业)向大农业(农、林、牧、渔)的转变,并大力进行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调整。实践证明,这次大调整的效果是好的,成功的。,1、生产专业化 形成工艺专业化、企业专业化、部门专业化和区域专业化。,现在实施农业产业化,是要从大农业到小农业,逐步专业化,专业到一个产品(比如板栗)、个要素(比如种子)上来。只有专业化,才能投入全部精力围绕某种商品生产,形成种养加、产供销、服务网络为一体的专业化生产系列,做到每个环节的专业化与产业一体化相结合,使每一种产品都将原料、初级产品、中间产品制作成为最终产品,以商品形式进入市场,从而有利于提高产业链的整体效率和经济效益。,2、布局区域化,通过调整农产品结

5、构,形成与资源特点相适应的布局。按照区域比较优势原则,突破行政区划的界限,配置资源要素,确立主导产业,实行连片开发,建立生产基地,形成有特色的作物带和动物饲养带。将一家一户的分散种养,联合成千家万户的规模经营。 (创造产品优势,市场优势),农业产业化是从经营方式上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围绕某一主导产业或主导产品,按产业链进行开发,把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诸环节有机地结合起来,实行商品贸易、农产品加工和农业生产的一体化经营。这样,既能把千千万万的“小农户”、“小生产”和复杂纷繁的“大市场”、“大需求”联系起来,又能把城市和乡村、现代工业和落后农业联结起来,使农产品的生产、加工、运输、销售等相互衔

6、接,相互促进,协调发展,实现农业再生产诸方面,产业链中各环节之间的良性循环。 (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 地,基地连农户,外部经济 内部化,降低交易成本, 提高农业的比较利益。),3、经营一体化,通过一体化组织,对参与主体提供技术、资金、信息、经营管理、通过一体化组织或各种中介组织,利用有关科技机构,对共同体内各个组成部分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的信息、技术、经营、管理、人才培训等全过程的全方位服务,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联动发展。促进各种生产要素直接、紧密、有效地结合。农业 生产者一般只从事一项或几项 农业生产作业,其他工作均由 综合体提供的服务来完成。,4、服务社会化,龙头企业的生产经营规模要较

7、大,以体现规模效益,有利于先进的科技成果的采用和扩散,有利于市场竞争。 农业产业化就是用管理工业企业的办法经营和管理农业,使各农户分散的生产及其产品逐步走向规范化和标准化,从根本上促进农业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这就是以市场为导向,根据市场需求安排生产经营计划,把农业生产当作农业产业链的第一环节或“车间”来进行科学管理,这样,既能及时组织生产资料的供应和全过程的社会化服务,,5、企业规模化,又有在农产品适时收获后,分类 筛选,妥善储存,精心加工,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扩大增值和销售,从而实现高产、优质、高效的目标。,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必然性与意义,1.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分工.合作

8、与竞争) 2.是农业生产发展的内在需要(专用性与交易成本) 3.是农业市场化.国际化的需求(分散农户进入市场) 4.是提高农业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产后增值,农民增收) 5.是企业发展和行业竞争的必然(规模与创新) 浙江大学农业现代化与农村发展研究中心(卡特) 黄祖辉教授,产生的客观必然性,1、是人类农业发展的共同选择 农业发展面临“三个不可逆转” 需要对农业发展进行广度拓展和深度开发,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 2、是解决农户小规模生产和大市场之间的矛盾的客观要求 3、是提高农业比较利益,实现农民增收的现实途径 4、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三)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成因,1、组织理论认为,共同的利益和

9、目标是一切自发形成的组织的首要因素。 (1)农户对市场的依赖程度不断提高,是回避市场风险,避免生产的盲目性变得越来越重要。 (2)企业的激烈竞争是大型农产品加工、流通企业产生了通过适当方式规避市场的需要。 (3)农户和企业的联合会增强各自的抗风险能力。 2、交易费用分析 (1)农户的分析 (2)龙头企业分析 (3)组织的产生与发展分析,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的阶段,第一阶段,农业产业化的起步探索阶段(19841989年) 第二阶段,农业产业化示范带动、推广阶段(19901995) 第三阶段,迅速发展壮大阶段(1996至今),第三阶段,1997年9月,中共十五大报告中明确提出:“积极发展农业产业化经

10、营,形成生产、加工、销售有机结合和相互促进的机制,推进农业向商品化、专业化、现代化转变”。政府对农业产业化予以大力的支持和保护。 2001年7月,农业部、国家计委、等9部委(局)联合发布的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认定和运行监测管理暂行办法对经国家资格认定的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按国家有关规定可享受一系列优惠政策。,截至2000年底,全国已有农业产业化组织66000多个,各类龙头企业固定资产总值达3000多亿元,销售收入5900亿元,利税总额709亿元。例如,地处东部的浙江省产业化经营组织已达4522个,增长113%;中部粮棉大省河南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达3059个,增长了47%;西部的甘

11、肃省也增至1577个,增长了2倍多。 2001年,各地根据本地区不同情况、不同行业、不同产品的特点,发展了各种类型的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在全国各种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中,龙头企业带动型的2.7万多个,占41%;中介组织带动型的2200多个,占33%;专业市场带动型的7600个,占12%;其他类型的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9600多个,约占14%。与1998年相比,龙头企业带动型产业化经营组织比重下降了5%,中介组织带动型的比重上升了7%,市场带动型基本持平。 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共带动农户5900万户,占全国农户总数的1/4,平均每户从农业产业化经营中增收900元。,二、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相关理论 (见教

12、材P262266),(一)交易费用理论 科斯认为,企业与市场是两种可替代的资源配置方式。 张五常认为,企业的本质并不是市场的替代物,企业与市场的不同只是契约安排形式的不同。企业的实质是用要素市场取代产品市场。 (二)、产业组织理论 1、市场结构 2、企业行为 3、经济绩效 (三)制度变迁理论 1、舒尔茨 2、林毅夫,三、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组织模式与运行机制,(一)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组织模式 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组织模式就是农产品生产者与加工营销商的连接方式。单个农产品生产者与加工营销商之间直接连接就形成纵向协作方式,纵向协作方式按照连接紧密程度分为公开市场、合同制和纵向一体化,公开市场,它是实行农业产

13、业化经营的重要组织形式,它对于耐储藏、产品差异性小的农产品是主要的组织形式。农产品的公开市场方式也就是现货市场,是农产品生产者在农产品产出后直接将其投放到市场上销售,农产品加工与销售商按照当时的市场价格进行收购的联结方式,是一种市场协作,是不同阶段生产者之间的协作中最松散的方式。,合同制,合同制是纵向协作的另一种形式,是介于公开市场与完全纵向一体化之间的一种组织形式。具体分类: (1)市场型合同 (2)生产管理型合同 (3)资源提供性合同,纵向一体化,它是纵向协作种不同的生产阶段联系最紧密的一种组织形式,是指一家厂商把活动扩展到生产过程中的一个以上的连续阶段的方式。其主导形式称为农工商联合体或

14、农工商综合体。,纵向一体化和横向一体化 纵向一体化:以产中部门为核心划分 农业产后部门(加工、销售)和产中部门进行的联合。 农业产前部门(饲料、农机、化工等)与产中部门的联合。,1、按一体化的联合方向分:,2、按参与主体的紧密程度分,松散型 即:龙头凭借传统信誉为农户提供各种服务,连接基地和农户,主要是一种市场联系,对双方无约束力。 半紧密型 即:龙头通过契约关系等约束方式,连接基地和农户及其他参与者主体。 紧密型 即:龙头同基地、农户通过股份制或股份合同制连结成利益共同体,有共同资产。 主要的衡量标志:定价方式、合同内容、利益分配等 一般从松散型、半紧密型向紧密型发展,农业龙头企业与农户的三

15、种利益联系机制,3、按带动主体划分:,(1)龙头企业带动型 (2)中介组织带动型 (3)市场带动型 (4)主导产业带动型 (5)合作经济组织带动型 (6)现代农业综合开发区带动型,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基本要素,(一)龙头企业 (二)主导产业 (三)生产基地 (四)利益分配机制 (五)约束机制,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的完善与创新,新疆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目前已初具规模的有福海、焉耆、霍城等县实现甜菜产加销一体化经营,吐鲁番地区的葡萄干精加工贸工农一体化经营,生产能力8.4吨小时,精加工产品巧克力葡萄干,酸奶葡萄干走俏国内外市场;和田地区蚕丝绸一体化经营通过6个缫丝织绸企业带动蚕桑生产基地,20万农户栽桑

16、养蚕,是蚕桑业成为当地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巴州的罐装番茄酱、辣椒酱,已形成了农户种植、工厂加工销售的产业链,产品畅销国内外市场,并成为俄罗斯的免检商品。此外,还有库尔勒市沙依东园艺场香梨产业化经营;昌吉市园艺瓜菜种子、菜篮子工程产销一体化经营等。,新疆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主要类型,1、市场带动型: 如米泉市蔬菜批放市场带动周边5个县65万户农户,种植蔬菜50万亩,日上市量400吨以上,年成交额达到1.64亿元,同时配套加工、运销业,蔬菜、水果辐射南北疆许多地方以及甘肃、陕西、四川、湖南和山东等省区。,2、“龙头”企业带动型 如精河县利用中国最大的枸杞种植基地的资源优势,以年产500万公斤的枸杞为主导产业,以专业化生产基地为依托,以新疆万利有限公司为“龙头”企业,开发枸杞干果出口新、马、泰及港台地区,建立枸杞保健食品厂,开发枸杞保健食品、饮料、医药保健品,年销售额10亿元,创利税2亿元。,3、专业协会带动型 如鄯善县成立哈密瓜协会,为4个乡近1万户瓜农提供技术、物质和信息服务,开展技术咨询、培训和技术推广,并组织农民直接进入市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