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说史(姚开建版)第十七章新古典学派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81900908 上传时间:2019-02-22 格式:PPT 页数:18 大小:3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济学说史(姚开建版)第十七章新古典学派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经济学说史(姚开建版)第十七章新古典学派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经济学说史(姚开建版)第十七章新古典学派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经济学说史(姚开建版)第十七章新古典学派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经济学说史(姚开建版)第十七章新古典学派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经济学说史(姚开建版)第十七章新古典学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济学说史(姚开建版)第十七章新古典学派(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十七章 新古典学派,21世纪经济学系列教材 经济学说史 History of Economic Theory 主编:姚开建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十七章 新古典学派,1,本章重点问题,成本曲线研究和序数效用论 不完全竞争理论的建立 福利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第十七章 新古典学派,2,本章主要内容,一、概述 新古典学派 新古典经济学的进一步发展 二、成本曲线的研究 三、序数效用论的发展 罗宾斯反对使用基数效用 希克斯对需求理论的发展 福利经济学中的序数效用论,四、不完全竞争理论 完全竞争理论的缺陷 张伯伦的垄断竞争理论 罗宾逊的不完全竞争理论 五、福利经济学 旧福利经济学 新福利经济学,第十七章

2、 新古典学派,3,一、概 述,1新古典学派 新古典学派是经济学说史上关于经济学流派的一种称谓。它有广义与狭义之分。从广义上说,它指19世纪70年代“边际革命”出现以后发展起来的许多经济学派的通称,包括剑桥学派、洛桑学派、奥地利学派、瑞典学派、美国学派等(见萨缪尔森经济学)。从狭义上说,它专指以马歇尔为首的英国剑桥学派(见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 新古典学派之所以被称为“新古典”,一是因为它与古典经济学有承继关系,二是因为它在许多方面发展出新的概念和方法。 门格尔、杰文斯、瓦尔拉斯分别提出边际效用价值理论;克拉克提出边际生产力分配论;帕累托提出序数效用论,并完善了埃奇沃思的无差异曲线;瓦尔拉

3、斯提出一般均衡理论;维克塞尔提出“累积过程”理论;马歇尔将边际学派的主观效用价值论与传统三要素成本论相结合,通过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相交,构建了均衡价格理论。这些成果集中起来,逐渐形成了现代微观经济学的基本构架。新古典学派所创立和发展的理论被称为新古典经济学。,第十七章 新古典学派,4,2新古典经济学的进一步发展,新古典学派的理论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已基本形成,不过,这一理论构架在20世纪30年代又得到进一步补充。这种补充也被看做是以马歇尔为代表的新古典经济学理论的发展。 新古典经济学在这个时期的发展主要包括:成本曲线的研究、序数论的发展、不完全竞争厂商理论、一般均衡理论、货币理论、福利经济学

4、等,其中,一般均衡理论和货币理论在其他章节中已有所介绍,本章主要介绍其他各项。,第十七章 新古典学派,5,二、成本曲线的研究,1931年,加拿大经济学家维纳(18921970)提出了短期和长期成本曲线。 维纳在他的著名论文成本曲线和供给曲线中指出,由于劳动市场是完全竞争的,任何企业可以在现行的工资率水平下雇用所希望的劳动力数量,所以,在短期内,随着劳动力边际产量的提高,边际成本会下降;当劳动力的边际产量开始下降以后,边际成本就会上升。 维纳还区分了边际成本(MC)和平均成本(AC)。MC曲线和AC曲线都是U型的,它们体现了收益递增(U型线的下降部分)和收益递减(U型线的上升部分)的作用。当MC

5、小于AC时,AC下降;当MC大于AC时,AC上升;在AC的最低点时,MC等于AC。 维纳还指出,长期AC曲线可以根据所有短期AC曲线获得。,第十七章 新古典学派,6,三、序数效用论的发展,1罗宾斯反对使用基数效用 罗宾斯认为,经济学和伦理学的结合在逻辑上是不可能的,经济学不应该涉及伦理的或价值判断的问题;经济学中具有规范性质的结论都来自基数效用的使用,因此经济学应该避免使用基数效用。 罗宾斯的观点在西方经济学界不乏反对者,但其影响还是很大的。在这种情况下,不需要进行效用度量的序数效用论逐渐取代了基数效用论,需求理论也被重新加以表述。,第十七章 新古典学派,7,2希克斯对需求理论的发展,希克斯(

6、19041989)在无差异曲线、预算约束线、效用最大化概念的基础上,得出了价格变化产生消费量的变化是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的结论。替代效应是指保持效用水平不变的情况下,仅仅由于相对价格的变化所引起的消费量的变化;收入效应是指仅仅由实际收入变化所引起的消费量的变化。 希克斯对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的区分有助于认识正常品、低档品和吉芬商品,可以解开吉芬之谜:吉芬商品的收入效应很特别,它使消费量发生变化的方向不但不同于替代效应,而且还超过了替代效应。吉芬商品往往是那些在消费者支出中占绝大部分比重的商品。 以序数效用论为基础的需求理论得出了与基数效用论基本一致的需求曲线,同样较好地解释了消费者的行为,因此,序

7、数效用论的需求理论被纳入了新古典的理论框架中。,第十七章 新古典学派,8,3福利经济学中的序数效用论,希克斯还从帕累托的思想中发掘出了与序数效用论相一致的、可以判断社会状态的一个标准,这就是在福利经济学中广泛使用的帕累托标准。参见本章“福利经济学”部分。,第十七章 新古典学派,9,四、不完全竞争理论,1完全竞争理论的缺陷 马歇尔的完全竞争理论假设,市场上有许多买者和卖者,他们所生产的产品是完全同质的,任何人在市场上都没有什么影响力,卖者可以在现行价格下出售任何数量的产品,不需要广告、没有商标等等。这些假设构建了一个非常抽象的、简化的世界。虽然完全竞争理论提供了许多重要的见解,但是,它不仅在理论

8、上存在不一致,而且与现实之间的距离也越来越明显。完全竞争理论受到了来自现实和理论的双重挑战。 (一)来自现实世界的挑战:完全竞争理论曾被认为最适合应用于农业,但是随着农业的发展,在许多地方的市场上,出现了只有很少买者购买农产品的情况。而且,完全竞争理论无法解释政府对于农业市场的干预行为,以及国际贸易市场上的情况。,第十七章 新古典学派,10,(二)来自斯拉法的批判,斯拉法(18981983)在他的一篇著名论文竞争条件下的收益规律中指出,马歇尔理论中的规模收益递增与完全竞争假设是矛盾的。 首先,在完全竞争条件下,规模收益递增或成本递减的作用会使一个企业无限制地扩大生产规模,最后将成为市场上的垄断

9、企业。 其次,在完全竞争条件下,企业所面临的需求曲线是一条水平线,企业可以以相同的价格出售任意数量的产品;同时,在生产要素市场上,企业可以以一定的价格购买任意数量的生产要素,企业的长期边际成本曲线是水平的。这样,边际收益曲线和边际成本曲线就根本不会有交点,企业的供给决策也就根本无法做出。马歇尔的局部均衡理论是行不通的。 斯拉法的批判揭示了马歇尔完全竞争理论的缺陷,也引发了西方经济学家们对完全竞争理论的进一步研究。罗宾逊和张伯伦的理论就是对马歇尔完全竞争理论的修补。,第十七章 新古典学派,11,二、张伯伦的垄断竞争理论,张伯伦(18991967)于1933年出版了成名作垄断竞争理论一书,分析了既

10、不是完全竞争也不是纯粹垄断的市场上的行为。张伯伦认为,大多数市场价格是由垄断因素和竞争因素共同决定的。 张伯伦的分析从提出“产品差别”的概念开始。产品差别是指产品能够区别于其他企业产品的任何特征。产品差别的存在意味着每个企业面临的需求曲线是向下倾斜的,边际收益曲线位于需求曲线下方。 张伯伦的分析从提出“产品差别”的概念开始。产品差别是指产品能够区别于其他企业产品的任何特征。产品差别的存在意味着每个企业面临的需求曲线是向下倾斜的,边际收益曲线位于需求曲线下方。,第十七章 新古典学派,12,根据利润最大化假设,张伯伦指出一个垄断竞争企业的决策可以用左图表示。 如图所示,给定需求曲线D和边际收益曲线

11、MR,利润最大化产量为A,可以获得利润。随着新企业的进入,企业面临的需求曲线向下移动,最终,需求曲线和边际收益曲线分别为D和MR,利润最大化产量为B,利润为零。,垄断竞争企业的决策,因此,相对于完全竞争的生产方式(产量为C,价格为最小的平均成本),垄断竞争企业的产量较低,价格较高,存在过剩的生产能力,资源配置非效率。,第十七章 新古典学派,13,3罗宾逊的不完全竞争理论,琼罗宾逊(19031983),剑桥大学经济学教授,是马歇尔的学生,她在许多方面都有重要的理论贡献。罗宾逊于1933年出版了不完全竞争经济学,提出了与张伯伦非常相似的理论。 罗宾逊在垄断竞争概念的基础上增加了“买方垄断”的概念。

12、所谓买方垄断是指,市场上只有一个买者,或者所有的买者组成一个集团共同行动。罗宾逊分别分析了产品市场的买方垄断和要素市场的买方垄断。,第十七章 新古典学派,14,买方垄断企业的决策,如图所示,罗宾逊指出,在买方垄断的劳动市场上,买方即雇佣者的边际工资成本曲线MWC位于市场供给曲线S的上方,买方利润最大化的雇用数量为A而不是B,所支付的工资率为R而不是S。在这样的情况下,罗宾逊定义买方垄断的剥削量为NR,是边际收益产品MRP超过所支付工资率的部分。在产品市场存在垄断或者垄断竞争的情况下,罗宾逊定义垄断的剥削量为 TN,是边际产品价值VMP超过MRP的部分。,工资率,罗宾逊提出的买方垄断企业的决策,

13、第十七章 新古典学派,15,五、福利经济学,1旧福利经济学 1920年,英国经济学家庇古(18771959)出版了代表作福利经济学,标志着旧福利经济学体系的形成。庇古也因此被称为“福利经济学之父”。 以庇古为代表的旧福利经济学,其主要特征是:(1)经济学是解决物质福利问题的,个人的福利可以用效用来表示,整个社会的福利应该是所有个人效用的简单加总。(2)使用物质福利或效用来表示个人福利概念。这样的效用概念基本上等同于生产能力,如人的健康状况等,它与人的生产能力有关,进而与经济效率有关。因此,这样的效用概念是客观性的,是可以度量的,而且可以进行一般人际间的比较。(3)继承了英国效用主义伦理学的传统

14、,认为社会应该使整体福利总和达到最大,但是另一方面也指出,收入的边际效用是递减的,所以有利于穷人的收入分配可以提高整个社会的福利。,第十七章 新古典学派,16,2新福利经济学,新福利经济学从1939年希克斯的价值与资本出版开始流行,到1950年阿罗不可能性定理的提出为止。新福利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思想离不开帕累托的经济思想,所以,新福利经济学也被称为帕累托经济学。 帕累托认为,效用是不可以度量的。他借用埃奇沃思的无差异曲线来表示消费者的偏好程度,认为虽然人们不能确定消费者消费两种商品中任何一种的效用是多少,但是消费哪一种获得的效用比较大,却是可以知道的。 帕累托对新福利经济学最有影响的思想是他关于最大效用状态的判断条件:做出任何很小的变动不可能使一切人的效用,除那些效用仍然不变者外,全都增加或全都减少的状态。 新福利经济学的主要特征是:(1)经济学是解决稀缺性问题的;(2)使用偏好来表示效用概念,相对地更具有主观性;(3)只使用序数效用,避免效用的人际间比较;(4)普遍使用帕累托标准及有关的边际条件;(5)关于补偿检验的争论。,第十七章 新古典学派,17,本章思考题,1新古典经济学是怎样形成和发展的? 2评述不完全竞争理论的创立? 3新旧福利经济学有何差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