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医学]疫情管理人员疫情报告知识培训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81767322 上传时间:2019-02-22 格式:PPT 页数:63 大小:1.0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预防医学]疫情管理人员疫情报告知识培训_第1页
第1页 / 共63页
[预防医学]疫情管理人员疫情报告知识培训_第2页
第2页 / 共63页
[预防医学]疫情管理人员疫情报告知识培训_第3页
第3页 / 共63页
[预防医学]疫情管理人员疫情报告知识培训_第4页
第4页 / 共63页
[预防医学]疫情管理人员疫情报告知识培训_第5页
第5页 / 共6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预防医学]疫情管理人员疫情报告知识培训》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预防医学]疫情管理人员疫情报告知识培训(6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疫情管理人员 疫情报告知识培训,船营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秦文静,疫情报告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 吉林省突发公共卫生应急预案 吉林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等等。,一、医疗机构责任,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传染病诊断、报告和登记制度;负责对本单位相关医务人员进行传染病信息报告培训;协助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传染病疫情的调查。,二、传染病信息报告,(一)责任报告单位、报告人及报告制,1、 报告单位 履行传染病报告职责的机构为责任报告单位,根据传染病防治法第三十条及三十二条规定,责任报告单位主要有疾

2、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采供血机构以及卫生检疫机构。其它单位均为义务报告单位。,2、报告人 根据卫生部2006年5月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有关规定, 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采供血机构均为责任报告单位;其执行职务的人员和乡村医生、个体开业医生均为责任疫情报告人。,3、 报告制: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管理办法第十八条规定,传染病报告实行首诊医生负责制,谁接诊,谁报告。监测病例遵循属地管理的原则。,(二)报告种类,疫情报告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以及国家救灾防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管理规范。 报告种类 传染病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1

3、、法定传染病(39种) (1) 甲类传染病(2种):鼠疫、霍乱。 (2) 乙类传染病(26种):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3) 丙类传染病(11种):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手足口病、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

4、泻病。 (4) 卫生部决定列入乙类、丙类传染病管理的其他传染病。,(5) 其他传染病 省级人民政府决定按照乙类、丙类管理的其他地方性传染病和其他暴发、流行或原因不明的传染病。 (6)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和不明原因死亡病例等重点监测疾病。,(7)“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规定的其它传染病,包括:非淋菌性尿道炎、尖锐湿疣、生殖器疱疹、水痘、恙虫病、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肝吸虫病、森林脑炎、结核性胸膜炎、人感染猪链球菌、人粒细胞无形体病、不明原因肺炎、不明原因、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其它,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1、传染病 (1)、鼠疫:发现1例及以上鼠疫病例。 (2)、霍乱:发现1例及以上霍乱病例

5、。 (3)、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发现1例及以上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例病人或疑似病人。 (4)、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发现1例及以上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 (5)、炭疽:发生1例及以上肺炭疽病例;或1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寨、社区、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发生3例及以上皮肤炭疽或肠炭疽病例;或1例及以上职业性炭疽病例。,(6)、甲肝/戊肝:1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寨、社区、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发生5例及以上甲肝/戊肝病例。 7)伤寒(副伤寒):1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寨、社区、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发生5例及以上伤寒(副伤寒)病例,或出现2例及以上死亡。 (8)、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

6、:3天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寨、社区、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发生10例及以上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病例,或出现2例及以上死亡。 (9)、麻疹:1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寨、社区、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发生10例及以上麻疹病例。 (10)、风疹:1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寨、社区等集体单位发生10例及以上风疹病例。,(11)、流行性脑脊髓膜炎:3天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寨、社区、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发生3例及以上流脑病例,或者有2例及以上死亡。 (12)、登革热:1周内,一个县(市、区)发生5例及以上登革热病例;或首次发现病例。 (13)、流行性出血热:1周内,同一自然村寨、社区、建

7、筑工地、学校等集体单位发生5例(高发地区10例)及以上流行性出血热病例,或者死亡1例及以上。 (14)、钩端螺旋体病:1周内,同一自然村寨、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发生5例及以上钩端螺旋体病病例,或者死亡1例及以上。 (15)、流行性乙型脑炎:1周内,同一乡镇、街道等发生5例及以上乙脑病例,或者死亡1例及以上。,(16)、疟疾:以行政村为单位,1个月内,发现5例(高发地区10例)及以上当地感染的病例;或在近3年内无当地感染病例报告的乡镇,以行政村为单位,1个月内发现5例及以上当地感染的病例;在恶性疟流行地区,以乡(镇)为单位,1个月内发现2例及以上恶性疟死亡病例;在非恶性疟流行地区,出现输入性恶性疟

8、继发感染病例。 (17)、血吸虫病:在未控制地区,以行政村为单位,2周内发生急性血吸虫病病例10例及以上,或在同一感染地点1周内连续发生急性血吸虫病病例5例及以上;在传播控制地区,以行政村为单位,2周内发生急性血吸虫病5例及以上,或在同一感染地点1周内连续发生急性血吸虫病病例3例及以上;在传播阻断地区或非流行区,发现当地感染的病人、病牛或感染性钉螺。 (18)、流感:1周内,在同一学校、幼儿园或其他集体单位发生30例及以上流感样病例,或5例及以上因流感样症状住院病例,或发生1例及以上流感样病例死亡。 (19)、流行性腮腺炎:1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等集体单位中发生10例及以上流行性腮腺炎病例。

9、,(20)、感染性腹泻(除霍乱、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1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寨、社区、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中发生20例及以上感染性腹泻病例,或死亡1例及以上。 (21)、猩红热:1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等集体单位中,发生10例及以上猩红热病例。 (22)、水痘:1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等集体单位中,发生10例及以上水痘病例。 (23)、输血性乙肝、丙肝、HIV:医疗机构、采供血机构发生3例及以上输血性乙肝、丙肝病例或疑似病例或HIV感染。 (24)、新发或再发传染病:发现本县(区)从未发生过的传染病或发生本县近5年从未报告的或国家宣布已消灭的传染病。 (25)、不明原因肺炎:发现不

10、明原因肺炎病例。,2、食物中毒: (1)、一次食物中毒人数30人及以上或死亡1人及以上; (2)、学校、幼儿园、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发生食物中毒,一次中毒人数5人及以上或死亡1人及以上。 (3)、地区性或全国性重要活动期间发生食物中毒,一次中毒人数5人及以上或死亡1人及以上。,3、职业中毒: 发生急性职业中毒10人及以上或者死亡1人及以上的。 4、其他中毒:出现食物中毒、职业中毒以外的急性中毒病例3例及以上的事件。如农药、化学品中毒。 5、环境因素事件:发生环境因素改变所致的急性病例3例及以上。 6、意外辐射照射事件:出现意外辐射照射人员1例及以上。 7、传染病菌、毒种丢失:发生鼠疫、炭疽、非典

11、、艾滋病、霍乱、脊灰等菌毒种丢失事件。,8、预防接种和预防服药群体性不良反应: (1)、群体性预防接种反应:一个预防接种单位一次预防接种活动中出现群体性疑似异常反应;或发生死亡。 (2)、群体预防性服药反应:一个预防服药点一次预防服药活动中出现不良反应(或心因性反应)10例及以上;或死亡1例及以上。 9、医源性感染事件:医源性、实验室和医院感染暴发。 10、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2周内,一个医疗机构或同一自然村寨、社区、建筑工地、学校等集体单位发生有相同临床症状的不明原因疾病3例及以上。 11、各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其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三)报告时限,根据卫生部2006年5月发布的传

12、染病疫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及国家救灾防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管理规范规定时限进行报告。,1、 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疫情报告人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病人或疑似病人时,或发现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发时,应于2小时内将传染病报告卡通过网络报告;未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于2小时内以最快的通讯方式(电话、传真)向当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并于2小时内寄送出传染病报告卡。,2、对其他乙、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规定报告的传染病病原携带者在诊断后,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于24小时内进行网络报告;未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

13、告单位应于24小时内寄送出传染病报告卡。 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当在2小时内向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四)传染病报卡的填写,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报告卡 卡片编号: 报卡类别: 1、 初次报告 2、订正报告 姓名*: (患儿家长姓名: ) 身份证号: 性别*: 男 女 出生日期*: 年 月 日(如出生日期不详,实足年龄: 年龄单位: 岁 月 天)工作单位: 联系电话: 病人属于*: 本县区 本市其他县区 本省其它地市 外省 港澳台 外籍现住址(详填)*: 省 市 县(区) 乡(镇、街道) 村 (门牌号)患者职业*: 幼托儿童、 散居儿童、 学生(大中小学)、 教师、 保育员及保

14、姆、 餐饮食品业、 商业服务、 医务 人员、 工人、 民工、 农民、 牧民、 渔(船) 民、 干部职员、 离退人员、 家务及待业、 其他( )、 不详病例分类*:(1) 疑似病例、 临床诊断病例、 实验室确诊病例、 病原携带者、 阳性检测结果(献血员) (2) 急性、 慢性(乙型肝炎、丙肝、血吸虫病)发病日期*: 年 月 日诊断日期*: 年 月 日死亡日期 : 年 月 日甲类传染病*: 鼠疫、 霍乱乙类传染病*: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艾滋病、病毒性肝炎( 甲型、 乙型、 丙型、 戊型、 未分型)、 脊髓灰质炎、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甲型H1N1流感、 麻疹、 流行性出血热、 狂犬病、 流行

15、性乙型脑炎、 登革热、炭疽( 肺炭疽、 皮肤炭疽、 未分型)、痢疾( 细菌性、 阿米巴性)、肺结核( 涂阳、 仅培阳、 菌阴、 未痰检)、伤寒( 伤寒、 副伤寒)、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百日咳、 白喉、 新生儿破伤风、 猩红热、 布鲁氏菌病、 淋病、梅毒( 期、 期、 期、 胎传、 隐性)、 钩端螺旋体病、 血吸虫病、疟疾( 间日疟、 恶性疟、 未分型)丙类传染病*: 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腮腺炎、手足口病、 风疹、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 麻风病、 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 黑热病、 包虫病、 丝虫病, 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其他法定管理以及重点监测传染病:订正病名: 退卡原因: 报告单位: 联系电话: 报告人: 填卡日期*: 年 月 日 备注:,1、传染病报告卡填写,传染病报告卡(见附表)统一格式,用A4纸印刷,使用钢笔或圆珠笔填写,内容完整、准确,字迹清楚,填报人签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