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技术学导论教程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81567368 上传时间:2019-02-21 格式:PPT 页数:48 大小:352.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技术学导论教程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教育技术学导论教程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教育技术学导论教程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教育技术学导论教程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教育技术学导论教程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育技术学导论教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技术学导论教程(4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免责声明,1. 本账号发布文档来源于互联网和个人收集, 仅用于技术分享交流用, 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2. 文档内容纯属来自网络意见, 与本账号立场无关.涉及政治言论一律相应删除, 请大家监督. 3. 请下载试用后二十四小时内删除, 试用后请购买正版地资料或资源. 4, 如有侵犯原您地版权,请提出指正, 我们将立即删除相关资料.,教育技术学导论教程,教育系统设计,学习目标,阐述教育系统设计的含义 说明教学设计的基本要素 说明教学设计的一般模式,教育系统设计,教育系统设计是以系统观、系统理论为指导,以系统方法分析教育、教学问题,在需要分析的基础上确定目标,并应用系统分析方法来设计教学系统、建立解决

2、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解决的方案,评价试行的结果和对方案进行修改的一整套理论和方法。,教育系统设计的层次,宏观层次的教育规划(国家/幼儿/小教/中教/高教/普教/职教/成人继续教育的教育规划) 中观层次的教学计划(课程开发 ) 微观教学过程的计划(简称为ID。课程教学大纲的编写、教学过程和教学活动的安排、媒体材料的选择) 产品层次(具体的教学材料,如教科书、音像制品、多媒体软件等教学产品。),教育系统设计的步骤和方法,鉴定问题,解决问题,定义问题 明确目标,分析问题 设计方案,选择方案 制定策略-,实施方案 调控运行,评价效益 评定成果,修改 (必要时),教育系统设计的历史发展,教育系统设计的思

3、想起源和早期发展 教育系统设计实践的发展 教育系统设计理论与实践的新发展,教育系统设计早期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发了系列的培训材料; 心理学家们开始把培训看作是一个系统,并开发出许多新的分析、设计和评价过程,如米勒的任务分析方法等。这期间形成了系统开发方法的雏形 程序教学运动促进系统方法发展; 在程序教学运动中出现了大量的程序教学机器,并进行了大量的程序教学材料的开发。,教育系统设计早期发展,行为主义目标开始流行; 50年代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60年代初期马杰出版了准备程序教学的目标,指出目标包括对学习者的预期行为的描述、该行为发生的条件以及评价该行为的标准等内容。 标准参照测验运动 ;

4、测量学习者在某一系列预先确定好的明确、具体的目标上的达到程度而进行的测验。,演示文档标题,演示文档内容,教育系统设计早期发展,加涅学习的类型、教学事件和层级分析; 将学习的结果分为五种类型: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和态度。提出每一类学习结果的完成需要借助于相应的教学事件。 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教学材料需要在最终定型前由学习者进行试用,以此判断材料的有效性并进行相应的修改。这个试用和修改过程称为形成性评价,并相应地把对最终定型后的教学材料的测试称为总结性评价。 早期教育系统设计模型的出现。,教育系统设计实践的发展,70年代教育系统设计的广泛应用; 军事训练部门指导培训材料的开

5、发,高等教育部门中帮助教师运用教学媒体和教育系统设计来改进他们的教学质量,工商企业采用教育系统设计来帮助他们提高培训质量。,教育系统设计实践的发展,80年代关注重心:认知心理学如何应用到教育系统设计中,开始研究如何设计基于计算机的教学,绩效技术也开始对教育系统设计的发展产生影响。 绩效技术(Performance Technology)一种选择、分析、设计、开发、实施及评估方案的过程,目的是以最高的经济效益影响人的行为及业绩。,教育系统设计理论与实践的新发展,绩效技术扩展了教育系统设汁实践的范围。 绩效问题产生的原因并不是培训的问题,而是一些培训以外的原因。在很多情况下,教育系统设计人员需要找

6、出能解决问题的非教学性的解决方案来。目前,越来越多的教育系统设计人员在从事这类工作。,教育系统设计理论与实践的新发展,建构主义的发展影响教育系统设计 建构主义的教学原则要求学生:(1)解决复杂的现实的问题:(2)合作解决这些问题;(3)从多个角度来检查分析问题;(4)自我控制自己的学习过程(而不是教学的被动接受者);(5)意识到他们在自己的知识建构过程中的作用。建构主义的教学原则与以往的认知主义教学原则和行为主义教学原则有较大差别。90年代以来,不少教育系统设计人员把建构主义的教学原则运用到教学中,运用到教育系统设计中,提出要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建构新的教育系统设计模型,并已形成了一些模

7、型。,教育系统设计理论与实践的新发展,电子绩效支持系统成为教育系统设计发展的新趋势 ; 是一种基于计算机的系统,它可以在员工需要的时候,以最有用的形式向员工提供他们完成某项工作任务所需要的帮助。有效的电子绩效支持系统可以减少对培训的需求。因此在90年代,许多培训机构和教育系统设计人员不再设计培训项目,而转向设计电子绩效支持系统。,教育系统设计理论与实践的新发展,快速原型法也是教育系统设计发展的另一个趋势。 快速原型法过程包括在教育系统设计过程的初期快速开发出一个原型产品,然后反复进行一系列的快速试用和修订过程,直至开发出一个可接受的产品为止。运用这项技术来制作高质量的教学材料要比用传统的教育系

8、统设计技术节省时间。在90年代,越来越多的教育系统设计理论和实际工作者对快速原型法产生兴趣。,教育系统设计理论与实践的新发展,将Internet用于远距离教育的关注; 思索如何将Internet自身的特点与学生特点、课程内容特点等相整合,设计出能很好地体现Internet特点的有效的远距离教育课程。,教育系统设计理论与实践的新发展,知识管理是教育系统设计领域发展的最新趋势之一; 知识管理是对在一个机构中存在的外显清晰的知识以及其内在的可通过推断得出的知识,进行鉴别、以文档形式保存和传播,并以此来提高该机构的工作成绩。 一个机构中的一些有用的知识和专业技术为某个或某些人所拥有,其他人却不得而知。

9、现在借助于诸如数据库程序、群件和企业内部互联网之类的技术,可以使得“管理”(例如搜集、筛选和传播等工作)这些知识和技能成为可能,这可以极大地提高机构的工作成绩。教育系统设计人员有可能不仅要负责提高员工们的工作成绩,而且还要帮助他们更好地获得该机构的知识。这也会扩展教育系统设计人员的工作范畴。,教学设计的概念,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和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对方案进行修改的过程。其目的是为了获得更有效的教学。,对教学设计的说明,教学设计作为一个系统(例如,课堂教学过程、媒体教学材料等)的计划过程,是应用系统方法研究、探索教学系统中的各个要

10、素(如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师、学生、教学策略、教学媒体、教学组织形式)直接的本质联系,并通过-套具体的操作程序来协调、配置各个要素之间的关系,使它们完成教学系统的功能。 教学设计过程中的每一个程序都有相应的理论和方法作为科学的依据。,教学设计模式的基本组成部分,教学设计过程的一般模式,教学设计的前端分析,前端分析指的是在教学设计过程开始的时候,先分析若干直接影响教学设计但又不属于具体设计事项的问题,主要指 学习需要分析 教学内容分析 学习者特征分析。,学习需要分析,学习需要分析就是通过内部参照分析或外部参照分析等方法,找出学习者的现状和期望之间的差距,确定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并确定问题的性

11、质,形成教学设计项目的总目标,为教学设计的其他步骤打好基础。,教学内容分析,在确定好总的教学目标的前提下,借助于归类分析法、图解分析法、层级分析法、信息加工分析法等方法,分析学习者要实现总的教学目标,需要掌握哪些知识、技能或形成什么态度。 通过对学习内容的分析,可以确定出学习者所需学习的内容的范围和深度,并能确定内容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为以后教学顺序的安排奠定好基础。,学习者特征分析,学习者特征是指影响学习过程有效性的学习者的经验背景。学习者特征分析就是要了解学习者的一般特征、学习风格,分析学习者学习教学内容之前所具有的初始能力,并确定教学的起点。,学习目标的阐明,学习目标的阐明就是要以总的

12、教学目标为指导,以学习者的具体情况和教学内容的体系结构为基础,按一定的目标编写原则,把对学习者的要求转化为一系列的学习目标,并使这些目标形成相应的目标体系,为教学策略的制定和教学评价的开展提供依据,教学策略的制定,教学策略的制定就是根据特定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对象以及当地的条件等,来合理地选择相应的教学顺序、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以及相应的媒体。,教学设计成果的评价,评价阶段是依据前面确定的教学目标,运用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等方法,分析学习者对预期学习目标的完成情况,对教学方案和教学材料的修改和完善提出建议,并以此为基础对教学设计各个环节的工作进行相应的修改。,关于课程开发的理解,通常

13、人们把课程开发理解为四个阶段 确定课程目标 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 实施课程 评价课程 课程开发是对教育或教学的一系列程序和模式的设计、实施和评价的过程。,关于课程开发的理解,从实践来看,课程开发表现为人们对新课程的研究、设计、实施、评价,以及再研究、设计、实施和评价等不断循环往复的过程。,关于课程开发的理解,从总的课程开发的理论发展趋势来看,课程开发是以探讨社会对于教育的价值及价值标准如何在教育活动中具体体现为核心的,它是外部社会环镜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产生的对人的具体需求在教育活动中的体现,是以课程体系不同的科目进行组织、配合、协调以及构造新的科目等等来满足社会对人的素质要求和数量的要求。,关于“

14、课程开发的实质” 的探讨,为什么要进行课程开发? 超前或落后的课程会带来什么危害? 如何处理好课程的稳定与发展的矛盾? 为什么课程的稳定与发展这对矛盾的关键是形式训练和实质训练? 我们应该怎样理解“课程开发的实质”?,课程开发的价值,在课程的开发中,需要说明在课程体系中,不同的学科、科目之间如何根据社会的需要进行有效的组织、协调、配合,以及学生、教师和各种学习资源之间的关系,以便有效地满足社会的需求及其发展。如果没有进行有效的课程开发,那么课程和在课程之下的教学活动的价值就可能受到怀疑。,“课程的超前或落后”都是浪费,课程开发的过程应该是永无休止的过程,因为社会对于教育的需求随着社会的发展而迅

15、速变化。当然,这就要求反映社会对教育的需求的课程和课程体系随之变化,超前或落后于社会需求的发展变化的课程体系都将使教育活动、教学活动的效益受到影响。总的来看,超前意味着教育投资的浪费,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落后意味着教育系统的失职,无法满足社会的需求,同时也造成浪费。,课程的稳定与发展,教育是一个周期性很长的工作,而且课程体系如果变化过快也会给教育带来过多的不稳定的因素。在课程开发中需要高度重视的矛盾一课程的稳定与发展的矛盾。 处理不好这种矛盾将直接影响到教育的价值,而间接地给社会带来的影响是很难确切描述和估计的。,“实质训练”和“形式训练”,“实质训练”是对外在的实用性的知识、技能和能力的

16、培养和训练; “形式训练”是对内在的心理操作机制的培养和训练,以及以心理机能的培养来适应各种变化。,“形式训练”和“实质训练”的问题,两者各执一端,具有很大的片面性。从来看,社会需求的迅速变化就意味着“什么是有用的知识的概念迅速变化”,因而课程变动很大,稳定性很难保证;从“形式训练”来看,心理机制的训练仅仅是培养学生应付环境的一个因素,而另一个因素即应付环境的知识、技能和方法论因素被忽视,也使教育活动达不到预期的目的。,课程开发的实质,以社会需求为依据,用分析需求的方法来找寻“形式”和“实质”的结合点,把形式训练和实质训练的思想有机地结合起来。具体地说就是以发展学生的认知能力、发展学生对未来的适应能力、知识的迁移能力为核心,以教育的社会需求为课程的价值导向,以适应社会及发展为目的来构造课程的结构、课程环境、课程内容,规定师生相互作用的方式、方法,把形式训练和实质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以寻求课程、课程体系的相对稳定,制约课程的因素,社会需求因素 学习者因素 教师、教育机构因素,社会需求,课程的价值是由满足社会需求的程度来决定的,社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