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讲——公共参与案例分析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81529224 上传时间:2019-02-21 格式:PPT 页数:22 大小:4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试讲——公共参与案例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试讲——公共参与案例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试讲——公共参与案例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试讲——公共参与案例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试讲——公共参与案例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试讲——公共参与案例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试讲——公共参与案例分析(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公共参与的反思与审视 以厦门“PX项目事 件”为例,试讲人: 类延村 毕业学校:西南政法大学,一、厦门PX事件 1.PX项目简介 2.政协委员的质疑 3.信息的传播和影响的扩散 4.“散步事件”厦门市民的反应 5.政府的回应 二、案例解析 1.对PX事件的简单总结 2.PX事件中公共参与蕴含的问题 3.厦门PX事件对认知公共参与的启示 4.公共事务参与的有效性构筑 三、结语,一、厦门PX事件,1.PX项目简介 : 厦门PX项目:于2004年2月由国务院批准立项,2005年7月国家环保总局审查通过该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国家发改委将其纳入“十一五”PX产业规划7个大型PX项目中,并于2006年

2、7月核准通过项目申请报告。投资方的资金到位,按计划2007年夏天开工。投资108亿元,可为厦门带来巨大经济效益。 PX:是化工原料“对二甲苯”的英文名称“p-xylene”的简写,为无色透明液体 ,对环境和身体健康具有危害性,属危险化学品和高致癌物。,2.政协委员的质疑:,赵玉芬: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厦门大学化学系教授。 2006年11月,赵玉芬从厦门本地的媒体上看到一则PX项目开工的新闻 ,作为化学专家,知悉PX的危害,会损害环境和人们的身体健康,觉得有必要进行正面渠道的沟通解决,随后不久,赵玉芬与田中群、田昭武、唐崇悌、黄本立、徐洵5位院士联名写信给厦门市领导,从专业的角度力陈项

3、目的弊端。 2006年12月6日,6位院士,面对面与厦门市主要领导座谈,未能取得进展。 2007年“”期间,赵玉芬联合了另外104名政协委员,向政府提交了一项提案,建议暂缓PX项目建设,重新选址勘查论证。此提案一经媒体披露,立刻引来社会民众,特别是厦门人的关注。,3.信息的传播和影响的扩散:,专栏作家连岳信息传递中的主要联系人:专栏作家连岳通过blog和报纸专栏的形式向有影响力的媒体人传递相关信息,具体包括关于PX的知识、媒体的报道和各方看法。 媒介传播:报纸、杂志、电视台、电台、网站等媒介迅速扩展了信息的影响和辐射。 经过大量的报道和宣传,PX项目在厦门市民中引起了强烈反响,各种社会舆论的力

4、量聚集到一起,质疑声一片。,4.“散步事件”厦门市民的反应:,提案一经媒体披露,立刻引起厦门人的关注。网络上,关于PX的帖子总会成为热门,不久,这些帖子内容变成了手机短信,迅速在厦门市民中流传。短信号召市民们去市政府“散步”,公开表达对PX项目的不满。 吴贤的经历陈述: 2007年12月22日,20岁的吴贤坐在厦门市湖滨南路一家咖啡厅的沙发上,向记者讲述了自己5、6月间的经历。5岁就开始在厦门生活的吴贤,是反对厦门PX项目QQ群“还我厦门碧水蓝天”的发起者之一。2007年5月,伴随着QQ群成员的扩大,“还我厦门碧水蓝天”逐渐扩展到了1、2、3群,而且话题也由PX项目的危害逐渐转移到了如何用实际

5、行动“反对PX,保卫厦门”上。,2007年5月27、28日,吴贤在群里呼吁成员带“反对PX,保卫厦门”的横幅和黄丝带,于29日中午12时到厦门世贸商城前集合。 29日上午,当吴贤带着复印好的厦门PX资料来到世贸商城时,发现附近停有3辆警车,而附近火车站的巡逻警力比平时有明显增加。曾有过在派出所工作经历的吴贤不免有所警觉,此时,他收到QQ群成员“我是网警”的短信,“警车已经被派往世贸”。吴贤见势不妙,马上回家到QQ群里发信息通知,撤。那天的聚会当然也没搞成。,但是,2007年6月1-2日,舆论的质疑最终演化为万人“散步事件”,市民走上街头“反对PX,保卫厦门”,5.政府的回应:,2007年5月2

6、8日,厦门市环保局局长用答记者问的形式在厦门日报上解答了关于PX项目的环保问题。29日,负责PX项目的腾龙芳烃(厦门)有限公司总经理林英宗博士以答记者问的形式在厦门晚报发表长文,解释了PX工厂的一些科学问题。 5月30日,厦门市常务副市长丁国炎召开了一个非常简短的新闻发布会,正式宣布缓建PX项目。但是,政府的一系列举动并没有说服老百姓。6月1日,“散步”在警察监视下如期举行,所幸双方都没发生过激行为。 厦门市政府很快改变做法。6月5日,厦门市科协印刷了数万份宣传册,随厦门日报散发给市民。 2007年6月,厦门市政府委托中国环境科学院进行“厦门市城市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 2007年12月5日

7、,环科院环评简本向社会公布,以多种形式征求公众意见 。但政府并没有说服民众,民众的反对意见仍很大。,听证会:2007年12月13、14日,公众座谈会,“参会的普通市民107人,会上发言的有106人;在参会的人大代表与政协委员中,发言的共有14人”,“反对建设PX项目的发言者占发言总人数的71%”,“11% 的发言者”支持PX项目建设 。,厦门市政府综合各方意见,已决定将该PX项目迁往漳州古雷半岛。并且厦门政府已同投资方翔鹭集团初步达成迁建意向。如果迁建获国家发改委批准,厦门市将赔偿翔鹭集团。此一消息经媒体披露后,引起举国关注,被赞誉为民意的胜利,同时亦是政府的胜利。因为民众通过艰难抗争自己的利

8、益最终得到维护,而政府对于民意的尊重体现了执政为民的理念和现代化社会公共治理水平的提升。 厦门市市政府副秘书长朱子鹭承认,厦门这次环评座谈会,无论是从信息的透明(场内3台摄像机向场外直播),还是程序的公正上,在国内没有先例可循,“一切都是摸着石头过河”。 面对国内媒体事后对座谈会的高度评价,朱子鹭认为,“其实这是一个民主政府言论自由的应有之义。只要不违反法律法规,就应该保障对方充分发言的权利。”,二、案例解析,1.对PX事件的简单总结: 案例中的几个关键词: 政协委员、院士、正面渠道、帖子、专栏作家、手机、短信、散步、QQ群 案例进程中的相关主体: 政协委员、媒体、厦门市政府、厦门市民、非正式

9、组织 经过概述: 经政协委员和相关院士提起,在媒体报道下,市民不满政府对PX项目的规划及解释,通过网络形成的非正式组织聚合民意和行为而进行公共事务的参与,最终使政府以透明的听证会的形式双赢化的解决了问题。,2.PX事件中公共参与蕴含的问题: (1)公共参与的缘起由精英主导,过程和行为方式由市民所决定,解决的途径和效果则在于政府的应对,参与主体是以时间为脉络扩大化的过程。 该事件最初由赵玉芬等院士提起,经过相当资历媒体人的宣传,引起社会反响,而参与效果的发挥在于四个方面:一是他们对事物有正确的认知;一是关乎他们自身的利益;一是有一定的社会责任感;一是有一定的社会资源,能发挥一定的效用。事件过程和

10、行为方式则是市民协商和沟通的结果,也是当下进行政治参与的一种智慧。双赢效果的实现则在于政府主动行为,承担切实维护人民利益的角色。实质上,在这个过程中有一个主导权的转变和过渡,即:精英到市民(此种转换是参与在决策中的效用和人们对利益的维护等因素决定的),再到政府的过程。那为什么政府不能一开始就掌握主导权呢?这涉及到第二个问题。,(2)一定程度上讲,此种公共参与发生、解决是博弈的结果,即政府运作效益与市民利益(或公民利益、社会利益)博弈的结果。 政府运作效益,这里指作为整体性组织的政府对缩减职能行使成本,提高执政效率的一种要求或主张。它是可以通过财政等形式测度的。公民利益(或社会利益)则是对各项事

11、务的一种权利要求,只有在聚合的情境下得以显现。对博弈结果的预估和对博弈时机的考量,都会增加时间成本,增大公共参与发展的不可预测性。这也是为什么历时半年才做出决策的一个重要原因。,(3)市民对改变被剥夺感的考量增加非正式参与的可能性: “被剥夺感”是社会学中的术语,是处于弱势的一方相较于在权力、财富等资源上居于强势的参照群体所产生的被侵蚀感。美国学者格尔、莫顿分别在人为什么会造反、社会理论与社会结构中有阐述。市民环境决策权益的不足和“被决策”的事实,是利益因素外的又一个促使此种公共参与发生的重要因素。,(4)缺乏畅通的维权机制和参与机制:从呼吁“正面渠道”解决到以“散步”而告终的公共参与,是一种

12、由法定形式到非法定形式的无奈转向。是现存渠道效用缺失和较为单一的现状所导致的结果。 (5)新兴通讯工具和信息工具的运用促动了民意的聚合与非正式组织的效用:非正式组织成为市民权益维护的有效促动力量,现代工具则彰显了利益的表达;同时媒体在事件中有较好的定位,处于相对中立的角色(对双方的看法和行为都予以报道),对于客观事实的报道有一定作用;亦有助于公共参与的平稳与缓和,防止因信息不对称走向极端。,(6)某种程度上而言,市民的参与(散步事件)是种有序参与,不是法定形式,但也不违法;同时,没有产生大的冲突和暴力。 (7)听证会在公共参与中作用明显: 最终,政府主动行为,充当了经济发展和社会利益的协调 者

13、,诉诸于听证会。本事件中的听证会:公正性明显(公开、现场直播);地位突出(不流于形式,成为最终决策的主要依据)。可以说,听证会将“散步式”的公共参与过渡到合法、有效的参与形式,最终实现了公共参与的效力,成为行政行为的重要依据,实现了双赢的效果,是对公共参与模式的创新和探索。,3.厦门PX事件对认知公共参与的启示: 市民:市民维护切身利益的意愿是参与公共事务的根本动力 ,参与度在于切身利益关系利益个体的数量。 政府:政府权力的自我让渡是实现公民权利和公共事务参与的直接条件。 新兴媒介:网络等成为参与公共事务的主要渠道是参与途径的间接性选择,4.公共事务参与的有效性构筑: (1)主体间自我约束、角

14、色归位是有序参与的重要首要举措: 各主体的主观性现下对行为取向有重大影响,理念是行动的先导,各自定位的回归,才是各主体行为合理性和合法性的前提。(政府协调者的角色/公民对自身权利的维护和争取/媒介的客观中立等) (2)建立公益组织,完善其在公共参与中的作用: 非正式组织向公益组织的转化,有利于及时合法表达和彰显公民诉求,增加公共事务参与的分量和力度。非营利组织的作用有待进一步加强,以北京市为代表的地方政府已开始创新和探索对非营利组织的管理和引导。由此,充当公共利益代言人的作用将会开始逐渐增大。,(3)改革政府绩效考核机制: 政府绩效考核机制的完善有益于促使政府在公共利益和自身运作效益间实现平衡。实质是将利益的格局进行规划,使得政府运作效益的实现途径考量在维护公益和实现效率间平衡。 (4)完善参与渠道,加强多元监督: 人大、政协正式参与渠道(在杭州、南京等地已有先例)的作用要顺畅、有实效;将听证会、网络互动纳入公共参与途径的应有视野;正式监督和非正式监督要契合。,三、结语 厦门PX事件中参与公共事务有效性的实现,很大程度在于厦门市政府对市民利益和民生问题的关注,是对长远利益的选择;政府开明的执政理念最终构成对民主行政方式的认同,是对公众参与决策模式的创新。对各级政府而言,都有相当的借鉴意义,但不具有普及的效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