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小学英语课堂活起来?

上传人:n**** 文档编号:81510437 上传时间:2019-02-2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让小学英语课堂活起来?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如何让小学英语课堂活起来?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如何让小学英语课堂活起来?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如何让小学英语课堂活起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让小学英语课堂活起来?(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如何让小学英语课堂活起来?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孩子具有五好心理,分别为:好动、好玩、好胜、好表现、好奇心强。同时孩子还具有生性好动、模仿性强,有意注意持续时间相对较短等特点。语言学习本身是较为单调枯燥的,如果一味的以教师讲、学生听这种教学形式,势必使学生学习兴趣大幅下降,甚至荡然无存。只要学生感兴趣的东西,他们就有求知欲,没有兴趣就不会有求知欲,学习热情大减,从而直接影响学习效果。因此,小学英语进行“情趣教学”,可以让学生在形式多变的教学中,始终处于兴奋、活跃的状态,这样,对教学是不无裨益的。那么,教师该如何开展“情趣教学”呢?一、营造英语氛围,创造语言环境中国人学习英语的困难有以下几点:1、

2、缺少语言环境2、母语干扰3、教育方法不得当4、记忆力的问题5、缺乏兴趣6、理解力差7、兴趣短暂,不容易把握。学习一种语言一定要有语言环境才能学得好。比如,我们南方人学普通话,若能到北京生活一段时间,受到地道的普通话的熏陶,胜过读书、学习几年,又或者我们在中国学英语口语,由于缺少语言环境,即使学了一些但由于在实际生活中缺少练习,所以学的快也忘得快。但如果到有英语环境的国家生活一段时间,我们的口语能力就会大幅度提高,词汇量也将会大幅增加。我们的母语不是英语,学习英语是在汉语的氛围下进行的。没有英语环境,教师就要刻意的想办法创造英语环境。如,对三年级的新生,一开始上课我就用英语向他们问好,并做自我介

3、绍:Hello,boys and girls.Im your English teacher.I m Sophy.You can call me Sophy.Welcome to study English.做完自我介绍之后,让学生试着开口说英语,如,引导学生,刚刚我说我是谁呀?然后又重复“I m Sophy.”此时肯定有同学回答“Sophy”,但可能存在发音不准,老师接下来要做的是对“Sophy”的发音定位。然后可接着引导:“刚刚Sophy进来时和同学们答招呼说什么呀?”这时有同学可能会说Hello!老师对Hello进行发音定位之后,可让学生用“Hello,Sophy.”来和老师打招呼,和胆

4、子较大打招呼的孩子击个掌,会让他们产生亲切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每个孩子都开口说英语。另外我们可采取适当的全英教学。例如:Its time to class.Now,open your books and turn to page 2.Let s listen to the tape now.Please read after me.当有些学生在窃窃私语时,我会说:Be quiet!或者Please no voice或者是hold your tongue.根据学生发音、朗读、回答的完善程度,我会分别说Good/Verygood/Great /Excellent/Well done/G

5、ood job等等来激励他们的学习动机,提高学习兴趣。老师说这些话时,不必担心学生听不懂而影响教学进程,可用明显的肢体语言,必要时用中文翻译,使学生明白。其次,要淡化课堂意识,根据教材内容设计生活语境,如借学习用品、互相打招呼、回家、道别等内容,让教师和学生扮演里面的角色,使学生仿佛真的在英语语境国家里身临其境地学习英语,参与性很强,使严肃的课堂变成了生动活泼的英语交际场所。这样,给学生增添了无穷的情趣,让他们在愉快的氛围中,在英语的环境中学习英语、掌握英语。 二、利用多媒体实行情景教学现代教学,不能停步在过去的“一块黑板一支粉笔”的教学模式,而应适应小学生的心理特征,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利用

6、实物、挂图、录音机、幻灯机、电视机、录像片、电影和计算机进行英语教学,形象直观,生动活泼,有助于学生直接理解所学的英语。所以,作为现代教育者,就要经常利用图片、实物、等辅助工具,利用情景和设置情景进行教学。这样,就使学生直接地、具体地获得英语知识。例如,我在教“书”等一类单词时,我拿出一英语课本说:This is an English book .又指着语文课本说:That is a Chinese book.然后让学生学习“English book”和“Chinese book”这两个单词,学生就很直观地学会了它们。在讲到“食物”类内容时,我先出示土豆、西红柿、茄子、卷心菜、鱼、豆腐等食物的

7、挂图,接着边指着彩图,边用英语向学生介绍potato、 tomato、 eggplant、 cabbage、fish 、tofu等单词。他们耳朵听着单词读音,眼里看着图画,很快就能掌握这些单词。有时也可以带一些水果、玩具等,进行实物教学。有时可让学生作出一些表情、动作,或让他们到黑板上画出简笔画或编一些短剧进行即兴表演,创设一些情景。除了用图片、实物教学外,还要充分利用现有的电教设备服务于教学。教读课文时,可用录音机播放课文,让学生仔细听音,认真模仿,学习标准的语音语调,还可利用录音机的录音功能,自制符合课文内容的录音,供学生学习。如在教Animals时,可让学生们有声有色地模仿这些不同动物的

8、叫声及形态;而当录音机放出这些动物相应的单词读音时,他们又兴致勃勃地大声跟读duck,dog,catrabbitelephant,课堂上响起了各种动物的叫声和英语朗读声,并请同学模仿动物的形态。伴随而来的是一片欢笑声,整个教室洋溢着愉快的气氛。还可用幻灯片将所教的物体或单词显现出来,刺激他们的感官,增强印象。充分调动他们的各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再者利用多种记忆模式,如:1、动作记忆。2、视觉记忆3、嗅觉记忆4、触觉记忆5、机械记忆6、理解记忆7、情绪记忆8、音乐9、环境记忆。其中动作记忆是最持久的记忆,情绪记忆是最深刻的记忆,音乐是最好的记忆方法,环境记忆指的是师生互练,角色互换,同桌分组等。

9、让声音和形象相结合,语言和情景相交融,使学生仿佛进入了语言活动的真实情景,通过耳濡目染,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的识记能力,增强了学习效果,把枯燥的语言学习变成了轻松的游戏课堂。如此乐事,学生又何乐不为呢?三、设计教学游戏,让英语课堂活起来。(1)英语教学游戏的意义。英语教学游戏在课堂上具有重大意义,课堂游戏是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趣乐活动,该活动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竞争意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和学习效率。(2)游戏实施的原则和目标:儿童具有活泼好动,好模仿,好玩,好奇心强,自制力差,认识活动以具体形象为特点。如何抓住儿童的注意力,激发儿童求知欲成为教育的难题。从而游戏正好解决了学与

10、玩的矛盾,还能满足儿童自我表现欲望强烈的需要。所以游戏符合儿童好玩好动的特点,受到儿童的喜爱。它把英语语言知识学习与英语言语技能训练有机的结合在一个活动中,既可以英语教学枯燥呆板的局面,又可以培养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激发儿童的求知欲,还刻意发展学生智力,非智力因素,起到以趣激情寓教于乐的作用。(3)英语教学游戏的设计原则英语教学游戏有九大设计原则:1、猜测性原则。主要是利用儿童的好奇心理,引导儿童通过游戏探知未知世界,使儿童感受到成功的喜悦。2、对抗性原则。利用儿童的好胜心理,由提供游戏的间接兴趣达到逐步掌握英语知识的目的。3、趣味性原则。由不可预知的结果,兴奋点,通过年龄需要设计适合儿童的游

11、戏。4、目的性原则。任何教学都应在一定目标教学下为一定的目标做到有的放矢,教学是让孩子在知识上从无到有,从高到低,以达到老师的培养目标。我们所设计的每一个游戏为一个教学目标服务,游戏以掌握当堂课的内容为目标并为复习巩固以前所学的知识服务。5、准备性原则。如果教学游戏要成功进行,准备游戏是必不可少的,是保证教学游戏成功的条件。准备的内容包括:物质上的准备:如,道具、卡片、录音机、板书;知识上的准备:如,了解孩子的知识量,并要求老师具有预知性;心理上的准备:良好的心理状态是游戏成功的必要条件。6、顺序性原则。有的游戏存在一定难度,进行游戏时有必要遵循游戏难易,由易到难,因地制宜,步步为营,逐步提高

12、。7、公平性原则。在游戏过程中公平对待所有学生,不可歧视差生,应当照顾差生及后三排和黄金视觉以外的学生,要有培养全体成功者的意识。在知识上对学生公平,有的游戏难度不一,学生参差不齐,要求老师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同时要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异。8、可控制性原则。有的游戏在进行时,对抗性强,学生好胜心切,会引起课堂纪律混乱,老师要注意控制。9、适宜性原则。游戏的难易程度要适宜,太难使多数学生不能做,太容易不易激发学生兴趣,不同的年级、班级应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安排最适宜的游戏。总之,英语学习,情趣为先。小学生学习英语的情趣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们对这门语言掌握熟练的程度。很难想象失去了兴趣还能怎样培养孩子们的交际能力。所以,作为英语教师,一方面要向学生传授语言知识并使他们掌握技能,另一方面更要注意把握好英语教学的情趣,只有真正做到以逼真的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方能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并让我们的小学英语课堂真正活起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