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课的课堂提问的艺术探索

上传人:n**** 文档编号:81502490 上传时间:2019-02-21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4.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小学语文课的课堂提问的艺术探索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浅谈小学语文课的课堂提问的艺术探索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浅谈小学语文课的课堂提问的艺术探索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浅谈小学语文课的课堂提问的艺术探索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浅谈小学语文课的课堂提问的艺术探索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谈小学语文课的课堂提问的艺术探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小学语文课的课堂提问的艺术探索(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浅谈小学语文课的课堂提问的艺术探索内容摘要 提问的技巧 因材施教 有的放矢 采取不同的提问方法和角度 提高语文课堂的有效价值 强化语文课堂设计,努力提高提问艺术对小学语文教师来讲尤为重要。目前课堂上,特别是中高年级的课堂常常是设问,很少有学生主动回答问题,为什么?究其原因是教师在提问时没有讲求提问的艺术。优生每节课点起名来回答,学生没意见,而有些中等生想答可又怕答错。由此可见,教师自问自答的现象不是学生的问题,而在于教师的提问技巧。且缺乏一定的针对性。陶行知曾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知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人力胜知,只在每事问。”语文教学实践证明,提问是教师了解

2、学生、因材施教,有的放矢的重要手段;提问是教师把学习内容,提高学生分析、鉴赏、表达能力的基本方法。提问还须善问,提问要区别对象,根据不同程度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提问方法和提问角度。学记日“善问者如撞钟,叩之以小者,则小呜,叩之以大者,则大呜,待其以容,然后尽其声”。这就是说,对接受能力强的学生,就要敲,轻轻点拨;对接受能力差的学生,就要考虑其理解能力,重重提醒;对学习优异的学生,提问要偏难一点;对学习差的学生,要容易一点,否则他们会丧失答问的信心。 在教学中我的具体的提问方法是:第一 提问需要循序渐进 循序渐进是教学的基本原则 ,语文教学更应该如此。下面我就以自己在教学鸟的天堂的片断为例来谈一谈

3、。师:刚才同学们读课文时都十分认真,也读得十分有感情,很好!现在请同学们拿出笔,数数课文有几个自然段?师:那你能找出有关去观赏鸟的天堂的句子读一读吗?1、低起点:提问必须立足于中下学生。无论哪个班总存在相对的中下学生,如果那20%的中下学生在课堂上长时间思索不到教师提问的答案或得不到表现自己的机会,必定会失去学习的信心,影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甚至影响整个班级的教学成绩。以上几个提问看似简单,却十分地重要。首先,它是为中下学生而设置的,通过中下学生的回答,可以激发他们学习课文的兴趣;其次,这几个问题也需要有一个搜寻与思考答案的过程,它并不是一个想当然的结果。最后,通过读有关描写景物的句子,也是学

4、生朗读课文能力的一种抽样检测。师:同学们,这篇课文共写几次去观赏到榕树的景象吗?(第一次 第二次) 师:第一次和第二次所看到的有什么不同?(板书: 静态 动态)师:第一次看到了什么?谁能读一读相关的句子?师:第二次看到了什么?谁来读一读有关的句子?课文写的那一次的景象最感动你?师:天堂是什么意思?作者为什么把大榕树称为是”鸟的天堂”呢?2、逐深入:教师的提问必须启发于大多数的学生。毕竟班级中60%的学生都处于相等的学习水平,所以老师的提问应该由关注中下学生转变到照顾大多数的学生,让他们形成语文学习的思维。这几个提问是以上答案的延伸,它对问题的答案更需要有一个复习 对比分析 感悟的过程。第一、关

5、于”天堂”一词已经在阅读时有了初步的理解,现在老师再次提问,学生就必须学会静下心来回忆与思考;第二,对于用一句话来阐明鸟的天堂,这都需要有一定的理解和阅读能力,尤其是对中低类学生来说,因此强化”对比”阅读尤为显得重要。师:那些句子是写只看到一棵大大的榕树却没看到一只鸟?那些句子又是写鸟的数不胜数呢? 板书:没见一只鸟 到处到处 有的有的有的 兴奋的- 真好听- 课文主要描写了两次去鸟的天堂所看到的景象.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告诉老师。3、高要求:教师的提问必须深入于优秀学生。一个班级总有30%的学生表现出活跃的语文思维,所以要进一步发展他们的思维,应该提出一些值得深究的问题

6、。美国教育家布鲁纳道:“向学生提出挑战性的问题,可以引导学生发展智慧。”说的也正是这个道理。这个问题的设计需要学生高度的语文概括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对于发展学生的思维、提升思维的品质是很重要的。师:现在你能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了吗?(指中等学生回答)师:你再说说看。(指一中下学生回答)师:你能说吗?(再指一中下学生回答) 板书:鸟的天堂-鸟的世界 鸟的乐园4、再回落:优等生通过对问题的进一步回答,也必将影响其他学生的思维,这时候再让他们(尤其是中下学生)去回答那些较有难度的问题,也许就迎刃而解了。当然,教师的提问并不是说有学生能回答出来就算完了,更重要的是通过个别学生的回答来带动对课文的进

7、一步理解,做到让每一个人都豁然开朗。所以在这个环节中,我带着重复的问题再次提问中等生、中下学生,让你说、我说、他也说,说到每一个人的心里,真正落实教学的重点。第二 提问要切合实际面向全体。 课堂提问要切合教材与学生的实际,要追求全体学生的全员参与,确保全体学生都能从提问中得到启发,有所收获。这应该是高效课堂一个最根本的要求。 1、提问的要言简意骇 有的放矢。 课堂提问既要避免不着边际又大又空的“真空”问题,又要力戒琐屑不堪、缺乏思考价值的小问题。大而空的问题往往不能贴近教学目标,学生的答案模棱两可,教师的评价也含含糊糊。这样的问题不但无效,而且会让学生养成囫囵吞枣的浮躁习气。缺乏思考价值的小问

8、题起不到启迪思维的作用,反而会滋长学生不加思考、信口开河的坏习气。课堂提问要有一定的密度,要从教学的实际出发进行科学的设计。 2、提问要注意学生的认知水平。 课堂提问要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做到深浅恰当,难易适中。好的课堂提问就像枝头诱人的果实,既非伸手可得,又非高不可攀,而是跳一跳就能得到。实际课堂教学中有不少这样的例子,不少教师教材钻研不可谓不深刻,理解不可谓不透彻,问题设计不可谓不新颖,最终课堂上发言的学生寥寥无几,发言质量也让人不敢恭维。究其原因是设计提问时没有考虑学生的实际水平,对学生估价太高,教师又缺乏铺台阶搭梯子的能力,导致课堂陷入僵局或是成了某几个尖子学生的能力展示台。 3、提问

9、要注意的收放有序。 有句名言“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认为,高效的课堂应该是一个热闹的捕鱼场,每个学生都能借助教师发下的渔具与捕鱼的方法捕获水中的鱼儿。捕鱼数量的多少在于个人能力的大小,确保人人能捕到鱼则是教师的责任。课堂提问要能做到收放自如,也就是说在“教方法,发渔具”时要收,收的目的是为了后面的放,为了让学生在自由思考表达的空间里各取所好,自由表现。目前的语文课堂提问走两个极端,一是问题空间太小,教师紧紧拽着学生的思维走,直到走入预先设置的陷阱便算大功告成;一是问题空间过大,学生如迷途的羊羔,四处乱撞、处处碰壁。收而不放的课堂是死板的,放而不收或无法收束的课堂是混乱的,好的课堂应该放得开,收得拢,课堂提问亦然。 第三 提问要注意围绕中心,拓展延伸课堂。课时有尽而课堂无穷,提问有穷而思考无限。拓展提问是好的课堂提问中必不可少的成分。它可以就教材的内容、主题、结构或写法进行拓展提问,也可以就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体会进行延伸提问,目的是达到拓展语文课堂的时空,并收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总之有效的课堂提问是一门艺术,它如一颗石子投入平静的水面,激起学生思维的涟漪。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科学地设计提问,适时地质疑提问,及时地反馈提问,从而优化课堂结构,展示教师的教学魅力,提升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价值! 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