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 证复习重点难点归纳总结

上传人:n**** 文档编号:81496284 上传时间:2019-02-2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4.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资格 证复习重点难点归纳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教师资格 证复习重点难点归纳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教师资格 证复习重点难点归纳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教师资格 证复习重点难点归纳总结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教师资格 证复习重点难点归纳总结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师资格 证复习重点难点归纳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资格 证复习重点难点归纳总结(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简述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能力为重”的基本理念。把学科知识、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有机结合,突出教书育人的实践能力;研究小学生,遵循小学生成长规律,提升教育教学专业化水平;坚持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不断提高专业能力。2.简述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师德为先”的理念。热爱小学教育事业,具有职业理想,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履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依法执教。关爱小学生,尊重小学生人格,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和细心;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自尊自律,做小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3.简述教师劳动特点?一、教师劳动的复杂性和创造性(1)教师劳动的复杂性教师劳动的复杂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

2、方面:教育目的的全面性。 教育任务的多样性。 劳动对象的差异性。(2)教师劳动的创造性教师劳动的创造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因材施教。 教学方法上的不断更新。 教师需要“教育机智”。二、教师劳动的连续性和广延性三、教师劳动的长期性和间接性四、教师劳动的主体性和示范性五、教师劳动方式的个体性和劳动成果的群体性4.简述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第一,教师专业既包括学科专业性,也包括教育专业性,国家对教师任职既有规定的学历标准,也有必要的教育知识、教育能力和职业道德的要求;第二,国家有教师教育的专门机构、专门教育内容和措施;第三,国家有对教师资格和教师教育机构的认定制度和管理制度;第四,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

3、持续不断的过程。教师专业化也是一个发展的概念,既是一种状态,又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5.教师专业发展阶段?(一)关注生存阶段处于这一阶段的一般是新教师,他们非常关注自己的生存适应性,最担心的问题是“学生喜欢我吗”“同事们如何看我”“领导是否觉得我干得不错”等。(二)关注情境阶段当教师感到自己完全能够适应时,便把关注的焦点投向了提高学生的成绩,即进入了关注情境阶段。(三)关注学生阶段当教师顺利地适应了前两个阶段后,成长的下一个目标便是关注学生。能否自觉关注学生是衡量一个教师是否成长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6.教师成长的途径与方法?(1)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2)开展微格教学(3)进行专门训练

4、(4)进行教学反思7. 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一、生产力对教育具有制约作用决定教育的发展水平(1)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的选择(2)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3)生产力的发展制约学校结构(4)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学方法、手段和教学组织形式二、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1)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基本途径(2)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最有效形式(3)教育是进行技术创新的一个重要手段8. 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1、 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具有制约作用(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的性质决定教育的性质(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二、教育对政治

5、经济制度的影响作用(1)教育培养合格的公民和各种政治人才。(2)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制度的舆论力量。(3)教育通过提高全民文化素质,推动国家的民主政治建设。9.教育对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1)教育具有传递、保存文化的作用。(2)教育具有传播、交流文化的作用。(3)教育具有选择、提升文化的作用。(4)教育具有更新、创造文化的作用。10.影响教育目的确立的因素有哪些?(1)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因素(2)人的身心发展特点与需要(3)制定者的教育理想和价值观11.简述学校教育制度在形式上的发展?(1)前制度化教育前制度化教育始于人类早期的原始社会教育,终于定型的形式教育,即实体化教育。(2) 制度化

6、教育制度化教育主要指的是正规教育,也就是指具有层次结构的、按年龄分级的教育制度,它从初等学校延伸到大学,并且除了普通的学术性学习以外,还包括适合于全日制职业技术训练的许多专业课程和教学机构。(3)非制度化教育非制度化教育提倡的理想是: “教育不应再限于学校的围墙之内。”12.影响教育制度的因素?(1)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状况(2)社会政治经济制度(3)青少年儿童身心发展规律 ( 4 )本国学制的历史发展和外国学制的影响13.简述注意的品质?(1)注意的范围 (注意广度)瞬间被人的意识所把握的客体的数目(2)注意的稳定性 (注意持久性)注意集中在一定对象上的持续时间。(3)注意的分配在同

7、一时间内把注意力集中于两种或两种以上对象或活动。(4)注意的转移有意识地把注意力从一事物转到另一事物上去的特征。14.良好记忆品质的特点?(1)敏捷性(2)持久性(3)准确性(4)准备性15.简述提高记忆力的方法。(1)明确记忆目的,增强学习的主动性。(2)理解材料的意义,少用机械记忆。(3)对材料进行精细加工,促进深度理解。(4)运用组块化策略,合理组织材料。(5)运用多重编码方式,提高加工质量(6)注重复习方法,防止知识遗忘。16.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1)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适宜环境(2)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塑造(3)开设培养创造性的课程,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 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发

8、散思维训练 自我设计训练 推测与假设训练 头脑风暴训练 17.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1)问题情境(2)定势与功能固着(3)已有的知识经验迁移(4)原型启发 (5)情绪与动机18.提高问题解决能力的教学?(1)学生知识储备的数量与质量;(2)教授与训练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3)提供多种练习的机会;(4)培养思考问题的习惯。19.良好性格的培养?(1)加强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教育;(2)及时强化学生的积极行为;(3)充分利用榜样人物的示范作用;(4)利用集体的教育力量;(5)依据性格倾向因材施教;(6)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20. 不同气质类型学生的教育?(1)对胆汁质的学生进行具有说服力的

9、严厉的批评,可以促使他们遵守纪律,约束自己的任性行为,但不能激怒他们,在日常工作学习中要去锻炼他们的自制力,沉着冷静地对待事物。(2)对于多血质的学生可交给他们更多的任务,让他们有机会参加更多的活动,在活动中磨炼他们意志的坚韧性、情绪的稳定性。(3)对于黏液质的学生需要更耐心地进行教育,指出他们的缺点和错误时应给予更多的思考时间,才能使他们逐步认识自己的问题所在。(4)对于抑郁质的学生则需要给予更多的关怀和照顾,不宜在公开场合批评他们,要在能接受的范围内,鼓励他们参加公开活动的勇气。21.简述课程内容的三种表现形式?(一)课程计划课程计划,是根据教育目的和不同类型学校的教育任务,由国家教育主管

10、部门制定的有关教学和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二)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是国家根据课程计划以纲要的形式编定的有关某门学科内容及其实施、评价的指导性文件。(三)教材教材是教师和学生据以进行教学活动的材料,包括教科书、讲义、讲授提纲、参考书、活动指导书以及各种视听材料。22.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1)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 。(2)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3)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 。(4)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5)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6)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23.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学生观?(1)学生是发展的人第一,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第二,学生具有巨

11、大的发展潜能。第三,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2)学生是独特的人第一,学生是完整的人。第二,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第三,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第一,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第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第三,学生是责权的主体24.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师观?(1)教师角色的转变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和发展的促进者。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社区型的开放

12、教师。(2)教师行为的转变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在对待教学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25.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学观?教学从“教育者为中心”转向“学习者为中心”教学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教学从“重结论轻过程”转向“重结论的同时更重过程”教学从“关注学科”转向“关注人”26. 简述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1)遗传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前提,为个体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2)环境环境泛指个体生活中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一切外部因素。环境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外部客观条件,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

13、种可能,包括机遇、条件和对象等,使遗传提供的发展可能性变成现实。(3)个体主观能动性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是人的主观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和能动作用,学生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动力,是促进个体发展的决定性因素。(4)学校教育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27.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原因?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人的活动,它规定着人的发展方向。 学校教育是通过受过专门训练的教师来进行的,相对而言效果较好。 学校教育能有效地控制和协调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学校教育给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刻。28.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及其启示。(一)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1.

14、 个体身心发展顺序性的具体表现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是指人的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2. 个体身心发展顺序性的教学启示教育工作者应按照发展的序列进行施教,做到循序渐进,“拔苗助长”“陵节而施”都是有违身心发展顺序性规律的。(二)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1. 个体身心发展阶段性的具体表现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2. 个体身心发展阶段性的教学启示人的身心发展的阶段性规律决定教育工作者必须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分阶段进行,在教育教学的要求、内容和方法的选择上要有针对性,还要注意各阶段间的衔接和过渡。(三)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1. 个体身心发展不平衡性的具体表现一是同一方面的发展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是不均衡的。二是不同方面“所达到的某种发展水平或成熟的时期是不同的” 。2. 个体身心发展不平衡性的教学启示教育要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要适时而教,即要在儿童发展的关键期或最佳期及时进行教育。(四)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1. 个体身心发展互补性的具体表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