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耕牛便血

上传人:极*** 文档编号:81284 上传时间:2016-11-24 格式:DOC 页数:1 大小:2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西医结合治疗耕牛便血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西医结合治疗耕牛便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西医结合治疗耕牛便血(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西医结合治疗耕牛便血 耕牛便血是湿热毒邪侵入胃肠,湿热郁结所致。该病多发生于早春季节,虽然死亡率低,但可导致耕牛迅速消瘦,无法劳役,给农民春耕带来困难。笔者多年以来采用槐花散加减,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 12 例,全部痊愈,效果显著。现介绍如下,供参考。1 发病原因该病的发生与气候、劳役、饲养管理等因素有关,如冬后饲养管理差,饲料单一,早期草木萌芽,草料骤变,且供给不稳定,加之使役过度等降低畜体抵抗力,使胃肠机能减弱,肠道致病微生物异常繁殖而引起发病。2 临床症状病畜主要表现为腹泻,粪便中混有多量血块或大量的鲜红血液。患牛病初精神、食欲、体温等均正常,仅粪便较干硬,表面呈暗红色。12 天粪便

2、变稀、变少,并混有多量血块或脓性分泌物。后期排大量恶臭稀粪,并混有红色的血液,有排便失禁或呈里急后重症状;此时病牛精神萎顿,食欲减少或废绝,乏力,肌肉振颤,鼻镜干燥,呼吸轻而缓,瘤胃蠕动减弱或消失,耳角发热,体温升高达 1。多数牛呈慢性经过,但病程较长。3 治疗方法中西医结合。中药以清肠止血,祛浊和营,疏风理气为治疗原则,用槐花散加减。方剂:炒槐花 30g,炒侧柏叶 30g,炒荆芥 30g,炒枳壳 30g,黄连 20g,黄芩 20g,共为末温水送服,每日 1 剂,连用 34 剂。西药以抗菌消炎止血为主,对脓性分泌物较多的呈下痢的病牛内服磺胺脒片 23g,对高烧病牛可用青霉素 400800 万

3、u 与氨基比林 1020合肌注,有出血症状的肌注安络血 1020 病例本地 1 头青年母水牛,3 天前翻犁而发病,便血,全身发抖,不食,畜主要求就诊。症见:病牛体温 40,停食,不反刍,瘤胃蠕动微弱,鼻镜干燥,被毛粗乱;排暗红色恶臭稀软粪便,混有大量鲜红色的血液,排便少而次数多,频频努责,里急后重。治疗:灌服槐花散,每日 1 次,连用 3 天;肌注青霉素 800 万 u,安基比林10天 2 次,连用 3 天;肌注安络血 10 次/天,连用 2 天;口服磺胺脒片 23g,2 次/天,连用 3 天。用药后 1 天大便转稠,排粪仍有点状出血,牛努责,具少量食欲和反刍。3 天后,粪便正常,病牛治愈。5小结与体会方中槐花清大肠湿热并能止血,侧柏凉涩止血,荆芥理气疏风,枳壳理气宽肠,各药炒黑,增强止血作用;黄连、黄芩清热解毒。全方止血、宽肠、清热解毒、疏风理气,既能止便血,而又不使肠间湿热滞留,为治肠风下血之剂,结合对症治疗,效果更佳。另外要加强饲养管理,预防本病的发生。专利查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畜牧/养殖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