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经济学-第3章产业主体——企业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81143990 上传时间:2019-02-20 格式:PPT 页数:32 大小:67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产业经济学-第3章产业主体——企业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产业经济学-第3章产业主体——企业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产业经济学-第3章产业主体——企业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产业经济学-第3章产业主体——企业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产业经济学-第3章产业主体——企业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产业经济学-第3章产业主体——企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产业经济学-第3章产业主体——企业(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章 产业主体企业,第一节 西方企业理论 第二节 东方企业理论 第三节 企业在产业经济中的作用,2,第一节 西方企业理论 一、新古典企业理论 新古典企业理论不把企业看作是一种组织,而是把它看作为一个可行的生产计划集,或生产函数。 它主要从技术角度出发,运用边际分析的方法,研究在完全竞争的市场条件下,一个产业最佳产出水平和市场均衡价格的决定问题,以及与此相应的企业最优生产规模和最佳生产范围的决定问题。,3,它在一般意义上强调技术的作用,在特定意义上强调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作为企业规模的重要决定因素,这无疑是正确的。 另外,在利润最大化目标和完全竞争的假定下,该理论在分析企业最优产出如何随着产品价

2、格的变动而变动方面、在理解一个产业(或企业)的整体行为方面、在研究企业之间策略相互作用的结果方面,一直是十分有用的。,4,但是,新古典企业理论也存在着很大的弱点。因为它无法回答以下问题: 既然市场机制是资源配置的最有效方式,也就是说市场交易是最优的,为什么事实上有很多资源是通过企业这种组织形式进行配置的(即为什么在现实中有那么多交易要在企业内进行)? 如果企业规模由技术决定,为什么很多公司的规模远远超过了工程的需要? 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导致了下面将要论述的众多现代企业理论的产生与发展。,5,二、现代企业理论,现代企业理论是在对新古典企业理论的反思和不满中发展起来的。科斯于1937年发表的著名的

3、企业的性质一文,被公认为是现代企业理论的开山之作。 为了克服新古典企业理论的不足,科斯把交易成本的概念引人经济分析,将生产的制度结构纳入经济理论,提出并且讨论了什么是企业的基本特征、为什么市场经济中要有企业存在、为什么企业的边界不能扩大到整个经济这样一些至关重要的有关企业的基本问题。,6,科斯认为: (1)市场和企业是执行相同职能因而可以相互替代的配置资源的两种机制,企业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对价格机制的替代。也就是说: 在市场体系中,专业化的经济活动由“看不见的手”协调,分散的资源由价格信号配置。 而在企业内部,专业化的经济活动由“看得见的手”协调,分散的资源由行政指令配置。企业实质上是一个小的统

4、制经济,市场体系不应该也不能够排除诸如企业组织这样的统制经济,相反它倒是保证了企业只能在比其他企业或者比市场更有效率的时候才能够生存下去。,7,(2)无论运用市场机制还是运用企业组织来协调生产,都是有成本的。 新古典经济学假设在市场交换的过程中不存在交易摩擦,因而也不存在交易成本。而实际情况是市场交换存在着交易摩擦,从而也存在着交易成本。 所谓交易成本,是为了完成交易所必须的度量、界定和保证产权、搜寻交易伙伴和交易价格、进行交易谈判、订立交易合约、执行交易和监督违约的行为并对之制裁、维护交易秩序的各种费用的总和。,8,产生交易成本的原因: 第一,获取价格等有关的市场信息是要支付一定费用的; 第

5、二,进行交易谈判,签订交易契约也要支付一定的费用。 例如,雇主到市场上采购原材料、招聘工人,需要花费时间、需要发现价格、需要讨价还价、需要冒花费成本,而购买不到原材料和劳动力或虽已购买到却不适用将会承担风险,当然他还需要签订交易合约并对合约的执行进行监督等等,这一切都构成交易成本。,9,(3)市场经济中之所以存在企业,原因在于有些交易在企业内部进行比通过市场所花费的成本要低。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若不存在企业,各生产要素的所有者通过市场机制进行合作生产,必须签订一系列相互交易、合作的契约。而当由企业来组织合作生产时,这一系列契约就被一个契约所替代。这无疑可大大降低交易成本。 第二,企

6、业较稳定的长期契约可以降低有些重复交易发生的频度,也可以减少不确定性,从而节省了一部分交易成本。 第三,企业内部契约具有这样的特征,即生产要素尤其是劳动力的所有者,为获得一定报酬而同意在一定限度内服从企业家的指挥。这就使企业家有可能指挥其雇用的生产要素在最有价值的用途上运作,从而提高效率,减少生产费用。,10,(4)市场机制被替代,是由于市场交易有成本;企业没有无限扩张成世界上只有一家的巨大企业,则是因为企业组织也有成本。 市场与企业的界限是由以下原则决定的:当一个企业扩张到一定规模,以至于再多组织一项交易所引起的成本既等于别的企业组织这项交易的成本、也等于市场机制组织这项交易的成本时,静态均

7、衡就实现了,企业与市场的界线也就划定了。据此,也就可以说明动态因素的效应和动态均衡的实现,从而说明企业边界的扩张与收缩。,11,从70年代开始,科斯开创的现代企业理论主要沿着两个分支发展: 一是交易成本理论,着眼点在于企业与市场的关系; 二是代理理论,侧重于分析企业内部组织结构及企业股员之间的代理关系。 这两种理论的共同点是都强调企业的契约性,故一般将现代企业理论又称为“企业的契约理论”。,12,(一)交易成本理论与企业的纵向一体化,1、交易成本的概念 交易成本也就是从契约的角度定义的“运用经济体制的成本”。具体来说,交易成本包含事前的和事后的两个部分。 事前的成本包括:为签订契约、规定交易双

8、方的权利、责任等所花费的费用; 事后的成本包括:签订契约后,为解决契约本身所存在的问题,从改变条款到退出契约所花费的费用。,13,2、企业的纵向一体化 纵向一体化又叫垂直一体化,指企业将生产与原料供应,或者生产与产品销售联合在一起的战略形式,是企业在两个可能的方向上扩展现有经营业务的一种发展战略,是将公司的经营活动向后扩展到原材料供应,或向前扩展到销售终端的一种战略体系。包括后向一体化战略和前向一体化战略。 前向一体化战略:是企业自行对本公司产品做进一步深加工,或者资源进行综合利用,或公司建立自己的销售组织来销售本公司的产品或服务。如钢铁企业自己轧制各种型材,并将型材制成各种不同的最终产品既属

9、于前向一体化。 后向一体化:是企业自己供应生产现有产品或服务所需要的全部或部分原材料或半成品,如钢铁公司自己拥有矿山和炼焦设施;纺织厂自己纺纱、洗纱等。 3、纵向一体化取决于企业的管理成本与市场的交易成本之间的对比。若企业的边际管理成本小于市场的边际交易成本,则企业倾向于采取一体化战略;反之,企业分立会更有效率。,14,(二)代理理论与古典和现代企业组织的形成,1、计量问题 阿尔钦和德姆塞茨认为经济组织有两个至关重要的计量需求,即对要素的生产率以其报酬的计量。其重要性在于,如果计量正确,就能使报酬的支付与生产率相一致,从而促进所有投身生产者(包括投资者和雇员)的合作,发挥各自在专业化分工与协作

10、中的比较优势,提高整个组织的生产率。 2、队生产 所谓队生产,是指使用几种不同类型的资源,这些资源不属于同一个人;队生产提供的是联合产品,而不是每种合作资源的分产出之和。 由此可见,正因为队生产向市场提供的产品是联合产品,这就使得对参与合作生产的成员的边际产品无法直接地、分别地、便宜地观察和计量,从而必然导致搭便车的问题队成员因为能将偷懒的成本转嫁给别人,而获得偷懒的激励,结果使队生产的效率受到损害。从而产生委托代理问题。,15,3、古典企业的形成 减少偷懒的一种方式是由某人专门作为监督者来检查队员的投入绩效。但是,由谁来监督监督者呢?或者,凭什么保证监督者不偷懒呢?这是一个激励机制的设计问题

11、,也是一个产权制度的安排问题,有效的解决办法是将剩余索取权赋予监督者。古典资本主义企业就是这种经济组织。 古典企业具有以下特征:联合投入的生产;有几个投入的所有者;投资者有剩余索取权;投资者可以改变队成员的资格;投资者有出售企业的所有制的权利。,16,在古典企业中,雇主利用监控诸多投入要素的机会,以比市场远为廉价的代价获得投入的生产技能等方面的信息,因此,他可以更有效地发布指令,向队成员提供比在企业外更加有利的机会,使投入资源得到更经济、更优良的组合。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又可以把企业看作是一种专门收集、整理和出售信息的市场制度。,17,4、现代企业中的委托代理问题,现代企业中的代理问题是指由于

12、现代企业中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在人的有限理性与信息不对称的条件下,作为拥有经营权的代理人会产生足够的机会主义行为满足自己的效用最大化,从而发生与拥有所有权的委托人意愿相背离的现象。 人的有限理性和信息不对称的存在,使得代理人的机会主义行为变得越来越普遍。,18,代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在于委托人掌握的信息不足以及人的有限理性。委托人亲自谋划某件事情所带来的收益,还不如让代理人去办能带来更多的收益。 代理理论认为,要避免信息不对称与人的有限理性所产生的信号传递失真、委托人无法甄别代理人的隐藏知识与隐藏行动以及由此产生的机会主义行为就要设计一系列的契约,激励并约束代理人的行为,才能令其行为与委托人的期

13、望相一致,从而降低代理成本。,19,代理成本由以下三个部分组成: 委托人监督成本 担保成本 剩余损失 约束代理人的行为,才能令其行为与委托人的期望相一致,从而降低代理成本。, 至下节,20,第二节 东方企业理论 一、东方人本主义企业理论,(一)企业的性质 日本一桥大学伊丹敬之教授以更广的视角来把握企业的内涵,他给企业下的定义为:“企业是以财货、服务的提供为主要功能的人与资源的集合体,是被置于一个管理组织之下的社会性存在。” 企业主要包含以下四个要点: 第一,企业的根本属性是一种社会性存在; 第二,企业的功能是向社会提供财货或服务; 第三,企业是由人与资源共同构成的; 第四,企业作为人与资源的集

14、合体是处于一个管理组织的支配之下。,21,(二)企业经济活动的本质特征,企业的功能是向社会提供财货或服务,但这种“提供”并不是轻而易举的,企业在“提供”财货或服务的过程中伴随着某种生产难度,解决困难所必需的技术转换过程才是企业经济活动的本质内容之所在。否则就没有必要成立企业这种组织了。 这种“技术转换过程”不但在制造业中存在,例如炼钢就需要专门的机器设备和工艺技术,而且在商业、金融等服务行业中也存在。因为“服务”也是一种生产活动,需要专业化的知识和技能。企业的本质特征只能是从事技术性转换。 所以说,掌握并运用特定的生产技术,才是企业的立足之本。正是通过技术性转换过程和市场交换,企业才能获得“附

15、加价值”。企业就是靠技术性转换过程向社会提供财货或服务,并以此从社会得到作为技术性转换之“报酬”的附加价值。,22,(三)企业生存的依据,日本经营学界认为,企业之所以生存的原因有二: 一是效率性。该企业所从事的技术性转换比其他企业或非企业的组织方式(如行政命令)有更高的效率,即效率优势乃企业生存的首要依据; 二是社会性。该企业所提供的财货或服务是符合社会需求的,否则企业就将失去生存的资格。也就是说,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真正的企业将时刻面临着生存能力与生存资格的挑战和考验,企业能否生存主要取决于消费者的货币“选票”和同行业企业间的竞争。 当然企业的生存除需满足“效率性”和“社会性”这两个前提条件

16、之外,还存在一个国家权力的外在制约问题。例如毒品的生产和贩卖就为世界上所有的国家所禁止,这样的“企业”就极难生存下去。因此,我们可以说,效率性与社会性的统一既是企业生存的主要依据,也是市场经济对企业的本质要求。,23,二、东方企业的特点 (一)家庭风格与超血缘意识共存,现代日本企业并不是由纯血亲成员集合构成,但其经营方式却带有浓厚的家庭风格。 首先,企业内部实行温情主义的家长制管理。所谓温情主义主要表现在工资制度中的年功序列制、组织人事制度中的内部提拔制和终身雇用制、民主管理制度中的企业内部工会制以及各种福利待遇制度。所谓家长制管理主要表现在企业内部上司对下属的绝对权威、职工对其所属企业或集团的忠诚以及对“家长”(企业经营管理者)的服从。 其次,日本人不仅把企业看作是谋生场所,更重要的是把其当作一种生活共同体,从中寻求个人生存的价值,使得企业(集团)或成员之间具有一种超越一般职能组织的家庭式亲近感。例如,职工甚至职工的妻子生病,上司会亲自去探望;职工家里有喜事,上司会亲自登门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