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向东综合实践课案例-孤竹文化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81016455 上传时间:2019-02-2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8.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陈向东综合实践课案例-孤竹文化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陈向东综合实践课案例-孤竹文化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陈向东综合实践课案例-孤竹文化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陈向东综合实践课案例-孤竹文化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陈向东综合实践课案例-孤竹文化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陈向东综合实践课案例-孤竹文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陈向东综合实践课案例-孤竹文化(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综合实践课案例主题:孤竹文化知多少实施学校:秦皇岛市卢龙县卢龙镇中学七年级指导教师:陈向东引言:综合实践活动对于中学生来说非常必要,它能通过多种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长知识。如社会调查就可以培养学生勇于实践的能力,是学生接触社会,感受生活的极好形式,他们在兴趣盎然的调查、体验中丰富了知识结构和文化生活,提高了综合能力和自身素质,还培养了他们爱科学、爱家乡的良好品德;一、活动背景(第一周)1、活动的必要性。偶然的一次机会,在课间,我和学生们坐在一起闲聊,谈到我们卢龙历史悠久,环境优美时,有的学生自豪的说,三千多年前的殷商时期,卢龙叫孤竹国,我们这里是夷齐故里,有的学生面色讪讪,说小小的卢龙有

2、什么值得骄傲的。有的同学不知道孤竹和卢龙的关系,有的同学略知一二。于是,在场的同学们就围绕这个话题七嘴八舌的讨论起来,他们列举出的零零碎碎有关家乡的历史、传说、故事等事例让我真有点暗自叹服,看着他们争得面红耳赤,我突然有了这样一个想法:作为刚升入初中的学生,他们虽然知识能力尚浅,能力缺乏,但他们有了探究知识的欲望,何不在下一次的综合实践课上,就源远的卢龙文化开展活动呢我心里非常高兴,觉得这是一次很好的探究机会,于是我趁热打铁,确立了孤竹文化知多少这个综合实践活动主题。2、活动实施的可能性。(1)、确定主题以后,我们首先到学校征求意见,得到了领导的支持,认为这个活动很有必要,而且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3、。(2)我们同时也征求了学生家长的意见。学生家长们非常支持,并且表示愿意给予我们大力支持。(3)对全班同学进行了一次能力大调查。结果发现我们班有几个同学计算机水平较高;还有人会拍照、有人会画画;有的同学文章写得很漂亮,总之,可以说是人才济济。二、确定本次活动课的目标。a、认知目标:(1)、大致了解家乡文化,拓宽自己的知识面。(2)、感受家乡文化的巨大魅力,正确对待家乡文化。(3)、在小组合作中加强交流,在交流中实现资源共享,使每个小组成员的视野更广阔。b、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查找、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让他们掌握多渠道收集和整理资料的方法。(2)、让学生在访谈中锻炼口才,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4、,在实践中培养自己动手操作的能力。c、情感目标:(1)、学生通过合作,对自己的实践成果有喜悦感、成就感,感受到与他人合作、交流的乐趣。(2)、通过认识家乡,了解家乡,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和继承发扬家乡悠久历史文化的决心。三、活动的步骤方法:第一步:活动准备(第二周)1、跟学生阐明本次活动的意义:旨在提高他们的信息处理、口语交际、动手操作等方面的能力;通过活动进一步认识、了解家乡文化,热爱我们的家乡,继承并发扬我们家乡的优良文化;在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快乐,感受与他人合作、交流的乐趣和重要性。2、学生自由组合成七个小组,选出小组长。3、在老师的引导下,经过小组成员讨论,对孤竹文化初步分类、整理后制

5、定出“孤竹历史故事集”、“孤竹传说集”、“孤竹特产集”、“孤竹风俗点滴集”、“孤竹名人集”、“孤竹古迹集”、“孤竹旅游景点集”、等七个研究小标题,通过自愿选择的方法将七个小标题分配到七个小组。 4、小组长带领组员制定各自的活动计划,各组员分工协作。5、老师指导学生可通过询问熟人、查阅书籍、上网收集、去文化单位调查、实地考察等各种渠道收集相关研究资料。第二步:实践阶段(第三周第四周)1、学生利用放学后或周末时间进行资料收集,有的小组成员全体一起去了图书馆或文化局;有的小组成员各自分头调查,然后再将收集到的资料集中在一起汇总整理;有的小组学生利用周末在父母的陪同下,到旅游景点进行了实地考察。2、老

6、师指导各组成员将获得的资料进行整理,按时间顺序排列记录(如“孤竹历史故事集”和“孤竹名人集”),或按地理位置排列记录(如“孤竹特产集”、“孤竹古迹集”、“旅游景点集”。并制成如下类似的表格:表一:活动小标题:时间人物故事获取信息方式备注表二:活动小标题:名称地理位置特点获取信息方式备注第三步:撰写调查报告(第五周)引导学生学会整理所收集的资料,进行删减和整合,写成一篇调查报告,也就是一份发言稿,准备交流。第四步:成果交流(第六周)1、各小组将收集整理后的资料展示给所有学生看,并分别谈在实践过程中的感想、体会,各组成员互相补充,所有人更全面地了解了家乡,所有人分享劳动成果,品味劳动的滋味,交流活

7、动中的乐趣和酸甜。2、评选出“最佳配合组”,围绕本次主题,举行“孤竹文化知多少”抢答比赛,举办以“我看孤竹文化”为题目的作文比赛。3、各组成员把自我评价、他人评价、老师点评结合起来,写好总结,并存入各自的档案中。附学生部分成果:“孤竹旅游景点集”小组成果展示鲍子沟景区地处秦皇岛市卢龙县蛤泊乡,西临昌卢公路,以盛产葡萄闻名遐迩,被誉为“渤海之滨吐鲁番”,2006年被评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走近鲍子沟,远远望过去,东团山把守门口,就像是一把遮阳伞。站在东团山上环视四周,望不到边的葡萄园使大地统呈绿色。这时候,山上的人就是一只偶尔爬到伞尖上的蚂蚁,山下的,才是祖祖辈辈甜甜美美地在这伞下乘凉的沟里

8、人家(附带图片)美丽的六峪山庄:深秋,虽不是最美的时节,但六峪却美得像画,让人陶醉得跟酒仙似的。你瞧,整个山庄被成熟的色泽浸染着,铺陈着,满坡满谷,在寂静中诉说生命的意义:每一棵树、每一棵草都有自己的颜色;而橡树、勃罗灌木还有一些不知名的树在落叶前,尽情挥霍自己五颜六色的美丽,很决绝的炫耀着,带着末路的忧伤;蒿草已枯黄,但香气依旧是馥郁的,瘦瘦的长穗草在风中摆着银白的长穗子,也在向你招摇别样风情(附带图片)段家沟万亩李子园人间四月芳菲尽,李子园里始盛开。段家沟千亩李子园,繁花似锦的热闹,惹动了小城寡民的游兴,呼朋唤友相拥而来。沿沟曲径都置身于花海之中,天地间可谓“树树皆春色,山山惟落晖,相顾无

9、相识,长歌怀采薇”。漫步花林,时有小鸟唱着山歌,箭也似地腾空而飞,惊落几片花瓣;树身挺劲,枝臂绰约,叶片翠绿,酥指柔情,而花冠银白,间或透了粉韵,清醇得宛若俏丽女人的脸堂(附带图片) “孤竹历史故事集”小组成果展示 一代圣贤伯夷、叔齐三千多年前的殷商时期,卢龙叫孤竹国。相传,伯夷、叔齐是孤竹国第九世君黑胎氏子朝的长子和三子。子朝临终遗命传位于叔齐。子朝逝后,叔齐却以长幼有序推让给伯夷。伯夷以父命难为推脱。伯夷考虑到自己居于国内,弟弟断不能继承君位,于是悄悄出走。叔齐与伯夷想法不谋而合,也悄然离国而去。伯夷、叔齐出走后相遇,相商投奔西岐周文王。二人千辛万苦赶到西岐,可此时周文王已去逝,武王正带领

10、大军征讨“无道”的商纣王。伯夷、叔齐认为,文王刚死,武王就出兵伐商,乃不仁不孝之举。于是拦住武王的车马劝谏,但没有成功。遂隐居到故国的首阳山,发誓不吃周朝的粮食,在山上采薇而食,最后双双饿死在首阳山。伯夷、叔齐让国成贤、采薇显节的圣哲大义,被孔子、孟子等古圣先贤尊崇为圣贤,他们的思想行为成为儒家思想的主要渊源之一,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起到了直接的促进作用。老马识途卢龙,商时期叫孤竹。周惠王十四年,齐军兵围孤竹。孤竹国君弃城率军避入深谷。齐桓公率军追赶,误入沙漠“迷谷”之中。此间天气恶劣,齐军于一望无际的沙漠中茫然难辨方向。管仲献计道:“臣听说老马识途,大王不妨令人挑选数匹老马放行。”齐桓公听从

11、管仲之言,果然走出了旱海迷谷。“老马识途”的典故,就是由此而来。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汉代名将“飞将军”李广任右北平郡太守。右北平,就是现在的卢龙。一次,李广出猎夜归,忽见山腰草丛里蹲着一个庞然大物,他连忙张弓搭箭,正好射中老虎。天亮后发现,中箭的原来是一块其状如虎的巨石。李广射石没羽,被传为佳话。后有诗赞曰:“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的典故由此而来。而今,李广射中石虎附近的村庄,已被称作“虎头石”村,距卢龙县城3公里 。“孤竹古迹集”小组成果展示夷齐读书处夷齐读书处位于卢龙石门镇高各庄村西山,商周时期的孤竹国君的两个儿子伯夷、叔齐,年少时曾经在这里

12、读书学习,故此山后来又名书院山。伯夷、叔齐被历代的君王、大臣和文人学士所敬仰,后人在该遗址的西山石壁上雕刻了“夷齐读书处”五个大字,以示纪念。遗址内旧有寺院一座,名为“云居寺”,尚存有古井一眼、石碾一具、石碑一块,古井北部原有小井一眼,镶嵌在“覆石如厦”的石屏之下,名为“洗砚池”,乃伯夷、叔齐洗砚之所。现在,此地泉水依然,而且有别于他,井中之水似是缓缓流动,波纹清晰可见。(附带图片)夷齐庙夷齐庙,祭祀伯夷、叔齐的庙宇,现已无存。始建无考,明洪武九年移建于永平府城内东北隅。景泰五年知府张茂复建于孤竹故城,在府城西北二十里。明洪武移建,景泰、成化复建,后几经重修,都有清楚的记载。历代帝王将相、文人

13、学者纷纷前往拜谒,或树碑立传,或题诗咏叹,留下了许多名篇佳作。为了纪念伯夷、叔齐,弘扬孤竹文化,卢龙县决定在卢龙县城的东山,现存的夷齐井附近重修夷齐庙。(附带图片)陀罗尼经幢陀罗尼经幢位于卢龙县城西南处,始建于唐仪凤年间,高10.35米。占地面积25平方米。经幢为八棱多层式石质建筑,共七节,各节之间有华盖、幢檐、仰莲等石雕装饰构件,下有须弥座,上有莲花宝珠式幢刹。现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经幢高峻挺拔,造型别致,内容丰富,雕刻精细华美,形象生动活泼,集佛教内容与建筑、雕刻艺术为一体,是我国石雕艺术的宝贵遗产,是研究中国古代雕刻艺术发展的珍贵资料。早在1956年,就被河北省政府批准公布为“

14、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附带图片)桃林口白衣庵 桃林口白衣庵位于卢龙县刘家营乡桃林口村内城处。原有正殿三间,东西配殿各三间,是明长城的附属建筑。据考证始建于明代早期,传因供奉白衣观世音菩萨而得名。此正殿为秦皇岛市仅存的明代单体建筑,2001年被批准为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保护文物传承不泯,经省文物局批准,省文物局、秦皇岛市政府出资,秦皇岛市文物处筹资承办,于2002年9月将白衣庵正殿落架修补,2003年11月依原状重修竣工,庄重典雅,焕然一新(附带图片)“孤竹特产集”小组成果展示卢龙核桃 卢龙县是驰名中外的核桃之乡,核桃栽培历史在千年以上,在多年的生产实践中,培育出了优良农家品种“石门

15、核桃”,所产核桃具有个大、仁丰、皮薄、易取仁、脂肪和蛋白质含量高、风味香甜的特点(附带图片)鲍子沟葡萄庄园生态旅游度假村位于秦皇岛市卢龙县蛤泊乡境内,距卢昌公路东1华里处。景区总面积30万平方公里,其中1500亩葡萄园,素有“十里飘香葡萄沟”的美誉。站在由葡萄架围成的绿色(附带图片)甘薯卢龙县是华北地区最大的甘薯产区,甘薯栽植面积多年来稳定在30万亩左右。其最具特色的是甘薯生产加工,薯制品品种有13种以上,形成了两大系列:一是化工产品系列。其中柠檬酸钠填补了国内空白。二是食品加工系列。除淀粉、粉条、粉丝、粉皮外,还有冷面、薯罐头、薯脯、薯酱、金属片、薯叶柄、薯枣、膨化薯片等产品。(附带图片)四、活动的感悟与反思1、活动的结果和评价:开展本次活动的过程中,大部分学生的积极性非常高,从活动的准备、资料的收集到成果的展示,他们都充分发挥了自己的聪明才智。学生们获得资料的途径是多方面的,有的去文化单位询问相关工作人员,有的向家人或周围的长者打听,有的上图书馆翻阅有关书籍,有的在父母陪同下去实地考查,也有的从网上查询。通过这次活动,学生们已经形成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