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上古神话的真善美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81007090 上传时间:2019-02-20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67.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上古神话的真善美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论上古神话的真善美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论上古神话的真善美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论上古神话的真善美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论上古神话的真善美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论上古神话的真善美》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上古神话的真善美(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浅论上古神话的真善美摘要:上古神话产生于生产力和思维水平都极其低下的原始蒙昧时代,是原始先民对他们周围世界自然和社会本身的一种认识和反应,虽然不够科学完整,但作为文学,它具有社会的现实性和艺术的真实性。它不仅是对客观生活的折射,更是人类理想的寄托,表现了先民们崇高的民族精神与高尚的道德情感。随着社会的发展,神话被赋予审美和教育的作用,代表一定阶级同化人类思想,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尽管上古神话中所表现的内容和思想还停留在人类的直观、感性的水平上,但它却在一定程度上诠释了文学的“真”、“善”、“美”,为文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也为人类走向文明开启了一扇窗。关键词:上古神话 真实性 道德情感 The

2、 Truth, Goodness and Beauty of Ancient MythShao Lihuan (Department of Humanities 2008 Grade)Abstract: Ancient myth, born in the original Age of Barbarism, when level of productive forces and thinking are very low, is a kind of the understanding and response to the nature and society itself in the wo

3、rld around them. It isnt scientific or unabridged enough, but as a kind of literature, it has a social reality and authenticity of art. It not only reflects the objective life, but also bears the weight of humans ideal, and it shows the original ancestors lofty national spirit and noble moral sentim

4、en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ociety, the myth has been endowed with the function of aesthetic and education, assimilating human thoughts in a certain classs behalf and meanwhile making entertainment a medium of education. Although the content and ideas of ancient mythology still stay in the hum

5、an visual and emotional level, it, to a certain degree, has expounded the truth, goodness and beauty of literature, and has laid a foundation for literature development, and has also opened the windows for human civilization.Keywords: Ancient myth, Truth, Moral sentiments上古神话主要是指远古时代至两汉时期的神话和传说。因为上古

6、时期没有文字记载,神话大多以口耳相传的形式出现,等到文字出现后,神话基本上以文字符号的形式散佚于一些古代文学作品中,除山海经外,几乎没有系统的收录专辑,从而造成对于同一个故事,在不同的文献中,有不同的记载方式。正因为这样,导致其存在的粗糙性与模糊性,给人留下一种暧昧感,引起很多人对其研究的兴趣。 上古神话以故事的形式表现了远古人民对自然、社会现象的认识和愿望,是“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1它通常以神化了的人为主人公,以变化、神力和法术为情节,凭借语言文字符号,对某种自然或社会现象进行解释,表达先民们征服自然、变革社会的愿望。神话对原始初民有非常重要的作

7、用。首先,神话可以保持社会习俗及社会制度的意义和合理性,维系人类社会。其次,神话是把个人和集体联系为一体的一条精神纽带,神话中一直倡导集体主义。再次,神话故事可以使难以理解的现实呈现出戏剧性的属性,人们在假想世界中宣泄种种令人不安的情绪。神话对文学的发展也起到了奠基作用,不仅为后世文学提供了素材,还为文学的样式和内容提供了模版。从体裁上讲,上古神话展示了文学与历史的区别,文学来源于现实,但又高于现实;从作者与读者的角度上讲,它体现了文学的功用性,使读者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化;从文学自身的角度上讲,神话诠释了文学的灵魂真善美的完美结合。一、上古神话的“真”文学作为认识活动,其基本要义为“真”,以内

8、在尺度创造艺术真实,体现为“历史理性”。衡量文学创作成就的首要标准就是真实性,但文学的真实性又不同于生活真实。上古神话的真实性主要体现为其内容“合情合理”,符合时代的特征和要求。(一)神话内容的合理性神话既可以说是现实性文学,又可以说是理想型文学,我们知道,自古文史不分家,尤其是人类初期,文学没有脱离物质生产,历史学家汤因比在论述历史学的起源时说:历史同戏剧和小说一样,是从神话中生长起来的,神话是一种原始的认识和表现形式像儿童听到的童话和已经懂事的成年人所做的梦幻似的在其中的事实和虚构之间并没有清晰的界限2。史学家把上古神话作为历史素材进行剖析,文学家也把它作为文学样本进行研究。“上古之事,传

9、说与史实混而不分,史实之中固不免有所缘饰,与传说无异,而传说之中,往往有史实之素地,二则不易区别,此世界各国之所同也。”3 无可否认,上古神话的内容与人类初期的生活息息相关,许多神话故事里的人物应该都是真实存在过的,或是当时的氏族首领,或是统治阶级,只是他们并没有传说中的那样神奇和伟大,在记载中,作者适当的夸大他们的功绩,随着社会的发展,他们就被越传越神。1、母系氏族与女性崇拜在人类发展史上,历史学家认为母系氏族社会曾风云一时,在神话中表现为众多女神的丰功伟绩。女娲作为上古神话中第一位伟大的女神,正是女性崇拜的产物。母系氏族社会时期,是人类继打制石器之后,开始掌握了用土胚烧治陶器。当时的陶器不

10、仅有器皿、工具,还有图腾雕像,这就让人们想到人也是用黄土做成的,于是就有了“女娲抟土造人”的说法,风俗通义中记载“ 俗说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娲抟黄土做人。剧务,力不暇供,乃引绳于泥中,举以为人。故富贵者,黄土人;贫贱者,縆人也。” 4。这个传说反映了对女性延续种族作用的肯定。在上古神话中,女娲不仅有造人之说,还有补天之功。淮南子中记载“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复,地不周载;火炼炎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由此可见母系氏族时期女性的强大和独立,她们肩负着解救天下苍生的重任和使命,人们对妇女的尊重和敬仰也是理所当然的。女娲造

11、人和补天的不朽功绩,反映了母系氏族社会对女性社会地位的认可和尊崇。在一些文献中还记载,女娲主管人类婚姻,并和伏羲发明了笙簧,这为人类的出现和发展作出了合理的解释。 母系氏族是许多神话产生的土壤。在我国古代神话中,除了女娲,还有许多关于女性的神话,如姜嫄履帝迹生稷的故事,简狄吞玄鸟卵生契的故事,这些神话中一突出特点就是“知其母而不知其父”,女性可以独立完成传宗接代,在今天看来是不符合科学规律的。但在母系氏族社会这个特定的时间里,在文学作品中,这种表述完全符合文学的真实性,符合作家要表达的效果。2、人类社会与神话世界 上古时期,生产力水平低下,人们为了生存下来,不断地同大自然做斗争。自然灾害对初民

12、的生活造成了巨大的伤害。在生产力水平低下的上古时期,初民们辛辛苦苦地摸索着发展农业,以维持生存,而自然灾害往往威胁着农作物的成长和收获,其中最主要的是水灾。在当时,由于人类对许多自然现象无法做出科学的解释,面对自然灾害,他们认为是上天对人类的惩罚,只能接受,不能反抗,也无力反抗。相比之下,神就比人类聪明、厉害。当人类处于水生火热之中时,于是便出现了治水英雄鲧和禹。“洪水滔天,鲧窃帝之息壤以堙,不待帝命。帝令祝融杀鲧于羽郊。复生禹,帝乃命禹卒布土以定九州。”鲧做为神界的成员,知道息壤可以治水,按我们今天的理解就是加高河堤,这的确是个不错的解决方案。鲧因为偷了天帝的息壤而获罪,临死时生下了禹,继承

13、其父治水的遗志,采用疏通水道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这种治水方法更为高明。禹是天神鲧所生,有神的血统,但他出生在人间,更趋近于人,这是神向人转化的过程,而很明显,后来者居上,神虽然厉害,但人也不弱于神。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出,神和人有很多的相似之处,首先都是靠生育来传宗接代的,只不过,在人类社会,普遍认为生育是女性来完成的,而神比人类高明的一点就在于男性神也能生育。其次,神能做的事,人也慢慢能做。 尹荣方在神话求源中说,精卫衔树枝填海与“大雁衔枝”相似,在远古时期,人们无法解释“大雁衔枝”这一现象,实际上大雁衔着树枝是因为,在辽远的海程中飞行,累了的时候,将芦苇投在水面,栖其上休息。人们之所以会认为

14、精卫鸟的这一行动是对大海的报复,是因为远古时代,交通不便,人们依水而居,时有水难。在神话中,以此现象为模版,说精卫鸟本来是炎帝的小女儿女娃,被淹死后化为精卫鸟,日日夜夜地叼来树枝,要填平东海。在人类社会,大雁衔枝只是一种自然现象,而神话将大雁人性化,并赋予她前世今生和顽强的精神。 由此可见,上古神话与上古人民所处时代及其现实生活息息相关,具有明显的现实主义色彩。但神话作为理想型文学,又具有浪漫主义色彩。(二)神话形象的合理性上古神话是关于原始初民们对世界起源、自然现象及社会生活的原始理解的故事和传说。它并非现实生活的科学反映,而是人民借助想象和幻想,把自然力拟人化的产物,表现了古代人民对自然力

15、的敬畏和追求,想靠近,却又有所担忧。哲学家休谟说:“人类有一种普遍的倾向,就是认为所有存在物都像他们自己一样,于是他们就把自己意识到的亲密而又熟悉的特质转嫁到所有的对象上。” 尤其在上古时期,人们对周围的环境不理解,更容易产生这种认识,表现为一种假定的真实。 庄子在其作品中这样描写混沌之神,“南海之帝为倏,北海之帝为忽,中央之帝为浑沌。倏与忽时相与遇于浑沌之地,浑沌待之甚善,倏与忽谋报浑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尝试凿之。日凿一窍,七日而浑沌死。”(庄子应帝王)在这里,神话的创作者以假为真,将那些模糊的神雕琢成人的形象,说明神是以人的模样而存在的。“混沌”二字本来就给人一种

16、朦胧感,仿佛雾里看花,总是无法看清楚,庄子用“混沌”来给神命名,可谓是意味深长,读者看不清混沌之神,混沌之神也看不清读者,因而要倏忽来雕琢;“倏忽”,其命名就已注定了工作的结果。在这种假定性的环境中,故事的发展却是顺其自然,一点都不矫揉造作,符合读者的期待。 更有趣的是另一则关于盘古氏开天辟地的神话,“天地浑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盘古在其中,一日九变,神于天,圣于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日长一丈,如此万八千岁。天数极高,地数极深,盘古极长。后乃有三皇。数起于一,立于三,成于五,盛于七,处于九,故天去地九万里。” 。在初民们看来,人类社会的出现跟人的出生一样。最开始是胚胎,如鸡子,而盘古就在其中;经过一段时间的孕育,过了万八千岁,天地开辟,生出了盘古;再过一万八千年,盘古就长大了。在广博物志卷九行五运历年纪中记载“盘古之君,龙首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