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文化软实力引领平顺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与思定稿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80919831 上传时间:2019-02-20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46.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文化软实力引领平顺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与思定稿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对文化软实力引领平顺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与思定稿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对文化软实力引领平顺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与思定稿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对文化软实力引领平顺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与思定稿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对文化软实力引领平顺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与思定稿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对文化软实力引领平顺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与思定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文化软实力引领平顺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与思定稿(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对文化软实力引领平顺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与思考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 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是我们党总结历史、立足现实、放眼未来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充分反映了我们党对当今时代发展趋势和我国文化发展方位的科学把握,体现了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高度文化自觉。上世纪90年代,美国政治学家约瑟夫奈于首次提出“文化软实力”这一概念,它一度成为风靡国际关系领域的流行词,主要包括(对外政策、意识形态和政治价值观等方面

2、的文化吸引力和感染力)。文化软实力是与经济硬实力相对应的一个概念,它是整个社会的大脑和血脉,是国家综合竞争力的根本要素,是一个地区具备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文化软实力不仅是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驱动力,而且已经成为(现代经济的重要特征,)无论是国家之间综合国力的竞争,还是区域之间经济实力的叫板,文化软实力已成为一项重要指标,地位和作用日益明显。近三年来,平顺县委、县政府大力实施文化强县战略,通过创新文化载体、加强文化阵地建设,举办文化活动、加大文化宣传力度,为全县经济社会各县事业的科学发展、安全发展、和谐发展提供了坚强有力的思想基础、精神动力、舆论支持和文化支撑。今天,走进平顺的街头巷尾、城镇乡

3、村,你会看到到处是文化,你会听到人人说文化,你会感受到浓浓的文化氛围。文化现象:1556平方公里的青羊大地上,群众文化、节庆文化、劳模文化、旅游文化、民俗文化好戏连台,亮点纷呈1529年,明嘉靖皇帝取“平顺百世之泽”之义,赐名平顺县,平顺建县在长治市所属各县市中是最晚的。但是,这里有新石器时代人类的痕迹,有曾撼动明朝统治的陈卿起义,有华夏闻名的全国劳模李顺达、申纪兰 ;过去,由于贫穷平顺人不敢谈文化、人前矮三分,对文化的向往在心底里朴素地存在着,在外人眼里平顺不仅是经济小县,还是文化的沙漠地带。今天变了,彻底变了,一批批走进平顺的中央、省市领导对这里刮目相看,一批批前来观光旅游的名人名家对这里

4、翘指称赞。“重访平顺,举目疑梦;神奇变化,悦目赏心;政通人和,惠风和畅;民生治县,仁爱及民;和谐社会,尽赖仁政。”国家一级作家、著名书画家王东满再访平顺时感慨之余欣然题字。弘扬劳模文化,让纪兰精神激励我们奋勇前行。2007年,平顺县组成了新一届县委、县政府领导班子,上北京、赴太原、到长治,广开言路听民意,进农家、下厂矿、入校舍,深入基层大调研,在认真汲取历届县委、县政府探索平顺发展成果精华的基础上,在立足平顺实际,准确把握县域经济社会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审时度势,高瞻远瞩,清醒地认识到,以艰苦奋斗为核心的纪兰精神、西沟精神是红色文化的重要传承,又是著名的传统教育基地,劳模文化是平顺的特色,是平

5、顺的优势,基于这样的认识,县委、县政府果断决策,把代表平顺人的艰苦奋斗的纪兰精神写入治县方略,响亮地提出了弘扬纪兰精神、走特色路、打绿色牌,实施“双五”战略、主攻“五大”目标的基本思路。重新解读平顺,唤起17万平顺人民的发展信心。“山连山,沟套沟,山是石头山,沟是乱石沟”“汽车开在二楼上,花椒栽在石板上,房子盖在崖边上,电视有音没图像”曾是平顺穷和难的真实写照。以前无论是外地人还是平顺人说起平顺时,也总是把它与山大沟深、石厚土薄、穷山恶水、闭塞落后联系在一起,认为发展的希望不大。事实上,平顺也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长期以来经济上积弱积贫,思想上落后保守,信息上封闭滞后,交通上封锁阻隔。2007

6、年,县委、县政府首先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了广开言路听民意大调研,与17万英雄的平顺人民在山山水水间考证求索,站在科学发展观的高度重新审视平顺。通过科学论证、理性思考,大家认识到:封闭的大山阻碍了发展却留下了宝贵的绿色资源,恶劣的自然环境束缚了手脚却造就了可贵的精神财富,平顺不是没有优势,而是特色鲜明。太行山的磅礴与险峻赋予了平顺人朴实、厚道、勤劳、智慧的品质和大山般宽广的胸怀与胆略。滔滔漳河水孕育了平顺人聪慧、善良、纯朴、守信、奋发向上、不屈不挠的灵性与坚毅。厚实的山、灵气的水,铸就了平顺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讲奉献,特别重情义的优秀品质。17万英雄的平顺人民,长期以来不向困难低头,不畏艰

7、难险阻,向恶劣的自然环境挑战,向传统的世俗观念挑战,向阻碍发展的各种羁绊挑战,大打生态建设攻坚战,把曾经的荒山秃岭变成了今日的“绿色银行”;大打旅游开发攻坚战,把曾经的穷山恶水变成了“金山银水”;大打公路交通攻坚战,把曾经的天堑变成了通途;大打城市建设攻坚战,把曾经五行俱缺的山区小县变成了屹立于太行之巅的最具魅力潜力县。特别是在实施“双五”战略、主攻“五大”目标的进程中,平顺人不断地磨练自己,造就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与时俱进、自强不息,从不叫苦、从不喊累、从不畏难、从不言败,能把不现实变为现实,能把不可能变成可能,能把办不到变成办得好的平顺精神。做强旅游文化,提升平顺的知名度美誉度。随着经济

8、社会的快速发展,旅游已成为一种备受青睐的旅游消费方式,游客在享受山水风光的同时,更追求心情的愉悦和文化的感染,景点景观的文化底蕴已成为旅游产业的灵魂,离开了文化的支撑,旅游就会失去吸引力和生命力。近两年来,平顺以创建“全国旅游大县”为目标,高扬旅游龙头,实施经济转型,不断加大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大力加强文化包装旅游工作力度,实施“五个一”文化工程,每个景点编一本书、一个精彩故事、一张光盘、一支歌、一本画册,以文化包装旅游,着力打造文化内涵与山水景观为一体的旅游品牌。近三年来,在国宝龙门寺成功举办了三届“龙门文化艺术节”,在国家4A级太行水乡景区举办了两届全国新闻记者漂流邀请赛,邀请百余名全国著名

9、作家、书法家、画家走进平顺,感受平顺、诗画平顺,并且聘请他们为平顺旅游文化协会的会长和会员。与此同时,举办了“百外摄影爱好者豆口民俗摄影大赛”、恐龙文化艺术节、中国画画中国走进平顺等文化旅游交流活动。创新宣传载体,青羊大地处处文化飞歌。2008年以来,平顺文化人、文化工作者深入生活生产第一线,研究平顺地域文化、山水文化、历史文化、劳模文化,创作出了平顺县歌、青羊先锋之歌、人大代表之歌、政协委员之歌、大学生村官之歌、青羊飞歌等歌颂平顺、歌颂平顺人、歌颂平顺精神的一系列歌曲,在每一次大型活动、大型会议上,当平顺县歌唱响时,每一个平顺人的自豪感、自信心溢于言表;2008年1月1日,今日平顺创刊,一周

10、两期,四开四版,运行六个月后,于2008年7月1日改为对开四版,3000余份报纸,发行至各乡镇、各单位、262个行政村,时至今日已出版发行160余期,这张县委、县政府机关报在平顺境内以及许多平顺籍在外工作人员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人们口口相传和网上评论都对这张报纸非常青睐,赞誉有加,同时,青羊山杂志的创刊也为平顺文化人提供了创作的平台;2007年,平顺城乡发展提出绿、亮、白、硬、净、美“六化”加“文化”上墙,为城市建设和新农村建设注入文化活力。截至目前,在县城已建成祥龙公园平顺古八景文化墙、彩凤大道古韵平顺文化墙、诗画平顺文化墙、红色平顺文化墙、彩凤故里神话浮雕,迎宾大道平顺记忆文化墙,12个乡镇

11、,乡乡都有文化大院,村村都有文化活动黑板报宣传栏;近两年来,从县直机关到12个乡镇分别自发举办了70余场消夏广场文艺晚会,“十月欢歌”、“校园文化艺术展示周”、“城南文化艺术节”连续两届文化展演活动,新城、龙镇等村自发举办专场文艺晚会,北社村李祥凤 艺术团,王曲村常秋季说唱团,北社四景车、苗庄平腔、上党脸谱等被列入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根雕艺术、上党八音会、民间社火、白杨坡纺织文化等都以不同形式展示了我县的地方特色和风土人情群众自编自演、自娱自乐,用他们喜闻乐见的形式演身边的人,演身边的事,动听的演唱,真诚的道白,优美的舞姿,充满激情的放歌,沾满泥土的乡音,诙谐幽默的表演,让群众满足了期待,享

12、受到了浓重的文化气息。文化效应:平顺小气候里的大文化,提升了17万青羊儿女的发展信心,改变了对家乡山水传统的自卑认识,焕发起干部群众团结干事、激情创业的豪情壮志。文化对于一个个体,对于一个社会,对于一方土地的建设和发展,就像阳光、土地和水一样,它虽然无形、无量,但却瞬间不可缺少。任何一个地区,一旦失去了文化的渗透与滋润,就可能限于干瘪的低谷,甚至发生质变和走向衰微。近两年来,平顺县通过先进文化对城乡的广泛覆盖和深层渗透,努力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全县文化软实力明显提升,我们用文化引领平顺人的思维,用文化养成平顺人的习惯,用文化改变外界对平顺的看法,用文化展示新平顺的

13、卓越品质。“大文化”带来了大变化,信念的力量滋润着平顺这片土地,精神的力量推动着平顺向着绿色生态、富裕文明、和谐宜居的小康之路迈进。2009年6月25日,省政府发布的关于2008年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考核评价结果显示,平顺县2008年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在全省119个县(市、区)中排名第61位,比2007年的第80位前进了19个位次,经济社会发展指数在全省排名第32位,比2007年的第74位前进了42个位次。这是平顺县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及发展指数在2007年比2006年分别前移13位和29位的基础上又一次大幅前移,增幅位居全市第一。2008年全县生产总值达到10.61亿元,同比增长10.1%;固定资产投

14、资完成4亿元,同比增长17.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3.6亿元,同比增长8%;财政收入跃上2亿元新台阶,完成2.3869亿元,同比增长58.0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3.1亿元,同比增长2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8969.14元,同比增长23.3%;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591元,同比增长9.57%。曾在“人前矮三分”的平顺人自豪感和自信心增强了,对家乡的认识来了个180度的大转弯。他们不再说平顺是山大沟深、石厚土薄,没有前途,取而代之的是热爱平顺,以平顺为荣。省委书记张宝顺在陪同中央书记处书记、中纪委副书记何勇来平顺调研时感慨地说:“三年前来过一次平顺,今天看到平顺面貌一新,真

15、是变了,变好变美了!”同时,来自省内外旅游观光的游客络绎不绝,百名作家写平顺、百名画家画平顺、百名摄影师拍平顺、百名报社老总、企业家进平顺,群贤毕至,平顺人气越来越旺。自群众文化活动广泛开展以来,农村赌博的少了,干事的多了;吵架的少了,创作的多了;闹事的少了,参加排练的多了;原来相互闹矛盾的基层班子增进了理解,原来推诿扯皮的工作作风得到了改善,原来只知道上访告状的开始谋事了。全县人民热情高涨、精神振奋、豪情满怀,全身心投入到了实施“双五”战略,主攻“五大”目标主战场,形成了乡乡有工程,村村有亮点,人人有事干的良好态势。各行各业、各条战线、各级干部,从县四大班子到村支部书记,从党员干部到普通百姓

16、,从机关到厂矿,从学校到农村,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团结、拼搏、付出、奉献的干劲与笑容。 县四大班子带头深入到全县最偏远的石门口、井底、下石壕、西井山进行调研,吃住在农家,地头问桑麻,并把全县转变作风现场会开在了最偏远、最贫困、最险要、条件最差的西井山村。通过四大班子带科级领导、各部门各单位“一把手”带全县党员干部,形成了一级做给一级看,上级带着下级干的带动示范机制。全县广大党员干部扎扎实实践行“三深、三敢、两不怕”(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人心;敢于吃苦、敢于承担责任、敢于触及矛盾;不怕吃亏、不怕惹人),各级党组织大力倡导“四个旗帜鲜明”(旗帜鲜明地支持和保护为民造福、干事创业的人,旗帜鲜明地严肃查处腐化堕落、违法乱纪的人,旗帜鲜明地严肃追究作风漂浮、只说不干的人、旗帜鲜明地从严惩治无事生非、损害和谐的人),同时县委大力实施以“五创一建”(创红旗党支部、创青羊先锋、创践诺型党员、创服务型干部、创最佳发展环境,建富裕、文明、和谐、宜居新平顺)为主要内容的“旗帜工程”,制定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