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草一木总关情》ppt课件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80918941 上传时间:2019-02-20 格式:PPT 页数:35 大小:7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草一木总关情》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一草一木总关情》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一草一木总关情》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一草一木总关情》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一草一木总关情》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草一木总关情》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草一木总关情》ppt课件(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草一木总关情 咏物诗,自然界中的万物,大至山川河岳,小至花鸟虫鱼,都可以成为诗人描摹歌咏的对象。他们在细致描摹的同时,寄托自己的感情。这就产生了咏物诗。,咏物诗到了唐代开始蔚为大观,它已经逐渐脱落了旧时代的气息,呈现出唐代诗歌的风貌。唐代咏物诗创作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仅全唐诗已存6021首,初唐504首,盛唐746首,中唐1455首,晚唐3556首。,咏物诗的内容:,通过象征性的物象描写来曲折地表现作者的品格节操、思想感情。,物象,即被作者人格化了的描写对象。作者塑造物象是为了言志、言情、言心声。,卜算子咏梅(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2、。零落成泥辗作尘,只有香如故。,1、诵读解意,2、形象分析,梅花:环境特点:断桥黄昏,风雨交加,苦寒荒凉。(环境烘托) 自身特点:不与群芳争春,虽然粉身碎骨而此志不渝。(正面描写),3、作者处境:,主战派,仕途坎坷,屡屡受挫。,4、所言之志:,以物喻人,隐喻了作者虽遭不幸,前途坎坷,但决不同流合污的高尚节操以虽使粉身碎骨而此志不渝的斗争精神。,5、手法分析:,(1)托物言志,以物喻人。(2)环境烘托。,如何鉴赏咏物诗:,1、提炼所写物象描写特征的词语,分析物象的外在特征、环境特点。 2、挖掘物象内在品格和精神。 3、抓住物与“志”的契合点。 4、联系诗人自身经历和所处社会环境,揣摩诗人所托之情

3、,所言之志。 5、体会诗人手法的高妙。,咏物诗常用的写法,借物喻人 托物言志 比喻、象征、对比、 烘托、拟人 正面描写、侧面烘托等,房兵曹胡马(杜甫) 胡马大宛名,锋棱瘦骨成。竹批双耳峻,风入四蹄轻。 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这是一首咏物言志诗。注家一般认为作于唐玄宗开元二十八年(740)或二十九年,正值诗人漫游齐赵,飞鹰走狗,裘马清狂的一段时期。杜甫一生怀有远大抱负和志向,他书生意气,挥斥方遒。这首诗借咏友人房兵曹胡马而言心中之志,充分体现了青年杜甫蓬勃向上、锐意进取之精神及遒劲豪迈的诗圣风格。,诗分前后两部分 :,前面四句正面写马,实写马的外形动态 。诗人恰似一位

4、丹青妙手,用传神之笔为我们描画了一匹神清骨峻的“胡马”。那么,作者是从哪些角度来刻画马的形象的?写出了它的哪些特点?,首句点明来历不凡,接着对马的风骨作了形象的刻画。用的是大笔勾勒的方法,不必要的细节一概略去,只写其骨相、双耳和奔驰之态,因为这三者最能体现马的特色。这就是所谓的“写意传神”。,骨相:嶙峋耸峙,状如锋棱,勾勒出神峻的轮廓。,马耳:如刀削斧劈一般锐利劲挺,更衬映出马的精悍。,奔驰之态:马疾驰时脚蹄几不落地的飞爽感受,刻画出马腾空凌厉的雄姿。,颔联对这匹骏马的昂藏不凡刻画细致,维妙逼真,使其咴咴喷气、跃跃欲试的情状跃然纸上。作者是怎么做到这点的?,其中“批”和“入”两个动词极其传神。

5、前者写双耳直竖,有一种挺拔的力度;后者不写四蹄生风,而写风入四蹄,别具神韵。 这两句以“二二一”的节奏,突出每句的最后一字:“峻”写马的气概,“轻”写它的疾驰,都显示出诗人的匠心。,侧面描写:诗人不正写马快,而从骑者的感受来说,当其风驰电掣之时,好象马是不动的,两旁的景物飞速后闪,风也向蹄间呼啸而入。,后四句用虚写手法,由咏物转入了抒情言志。借写胡马的品格,表达了对朋友的期望,更表达了诗人积极进取、建功立业的抱负。,颈联承上奔马而来,写它纵横驰骋,有着无穷广阔的活动天地;它能逾越一切险阻的能力就足以使人信赖。这里看似写马,实是写人,诗人极口赞誉这匹宝马良驹能穿空阔度险峻越障碍甚至足以托付生命!

6、这难道不是一个忠实的朋友、勇敢的将士、侠义的豪杰的形象吗?,尾联既是言马更又言人,先用“骁腾有如此”总挽上文,对马作概括,再宕开一句:“万里可横行”,包含着无尽的期望和抱负,将意境开拓得非常深远。这一联收得拢,也放得开,它既是写马驰骋万里,也是期望房兵曹为国立功,更是诗人自己志向的写照,反映出诗人自己的壮阔胸襟!,唐代“咏蝉”三绝 虞世南的蝉,骆宾王在狱咏蝉及李商隐的蝉都是唐代托咏蝉以寄意的名作,由于作者地位、遭际、气质的不同,虽同样工于比兴寄托,都呈现出殊异的面貌,构成了极富个性特征的艺术形象,成为唐代文坛“咏蝉”诗的三绝。,虞世南的蝉是唐代咏蝉诗中时代最早的一首。虞世南曾被唐太宗赞誉为德行

7、、忠直、博学、文词、书翰“五绝”,对其人品和才学评价极高。这首诗借咏蝉道出了一个哲理:立身品格高洁的人,并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藉,自能声名远播。表达出对人的内在品格的热情赞美和高度自信,强调了一种人格的美、人格的力量。,蝉(虞世南) 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借秋风。,1、诵读解意,2、形象特点:,一只在高树上饮着清露、自在鸣叫的夏蝉。,3、思想内容:,只要品性高洁,声名自然远扬,无须任何外在凭借。,4、手法:,托物言志,山有木兮木有枝,心说君兮君不知 李商隐蝉赏析,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 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诗名很高的

8、李商隐在政治生活中却是个彻底的失败者,一生潦倒,举世漂零。在牛李党争的政治旋涡里左冲右突,最终也没有冲杀出一条血路来。“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时代没有为他提供一个施展抱负的机会,漂泊的生命也无人可堪为知音。他柔弱敏感多情,用一颗诗人的心去感受政治的风诡云谲,应对乏术,只好伤时感世,以抒胸中愤懑。这种情绪在他的许多状物诗中表现突出。他的咏物诗几乎无一不写身世之悲,漂泊之感。他常常用流莺、蝉、柳、花等小东西来自比,透露出他严重的弱者心理以及软弱而又多情的性格。这种性格决定了他在政治上不可能有多大作为,换句话说,诗人本来就不应该再去追逐所谓的功名,因为自身的弱点和性格制约了他更大发展。然而在封建

9、社会衡量一个男子成功的社会坐标就是学而优则仕。一心想建功立业的诗人不可能参透自己性格上的弱点,只好为此耗尽一生。不能不说是个悲剧。,李商隐是唐朝一位有独特艺术成就,对后世影响较大的重要诗人之一。他在诗歌艺术上善于广泛学习前人,特别是大诗人杜甫。宋代王安石以为“唐人知学老杜而得其藩篱者惟义山一人而已”。 其诗特点是构思新巧,想象丰富,多用含蓄象征的手法,语言优美形象,善用比喻,尤其喜用典故。,古人有云:“昔诗人篇什,为情而造文。”这首咏蝉诗,是怎样抓住蝉的特点,结合作者的情思,“为情而造文”的?,这首蝉正是诗人处境与心境的真实写照。诗中的蝉,也就是作者自己的影子。,首联说蝉因为居于高树,饮露餐风

10、,难得一饱。尽管如此,蝉却毫不疲倦地啼叫着,嘶鸣着,每一声啼叫里都充满怨愤之音,希望有人能听懂它的声音,但这种啼鸣最终也只是徒劳而已,没有人来倾听他的心思。,首句闻蝉鸣而起兴。“高”指蝉栖高树,暗喻自己的清高。蝉不肯栖低枝,不肯饮浊水,这种清高自傲正是诗人自身的写照。蝉在高树吸风饮露,所以“难饱”,这又与作者身世感受暗合。,由“难饱”而引出“声”来,所以哀中又有“恨”。但这样的鸣声是白费,是徒劳,因为不能使它摆脱难饱的困境。这是说,作者由于为人清高,所以生活清贫,虽然向有力者陈情,希望得到他们的帮助,最终却是徒劳的。,颈联抛开咏蝉,转到自己身上。这一转就打破了咏蝉的限制,扩大了诗的内容。那么,

11、这两句和上文的咏蝉有关系吗?,作者在各地当幕僚,是个小官(故称薄宦),经常在各地流转,好象大水中的木偶到处漂流。这种不安定的生活,使他怀念家乡。“田园将芜胡不归”,更何况家乡田园里的杂草和野地里的杂草已经连成一片了,作者思归就更加迫切。,这两句好象和上文的咏蝉无关,暗中还是有联系的。“薄宦”同“高难饱”、“恨费声”联系,小官微禄,所以难饱费声。是与自己命运相同的蝉用它悲凄的啼叫提醒着诗人自己现实的处境,自己早已家壁四野,清贫如水,这就像极了蝉的一生。经过这一转折,上文咏蝉的抒情意味就更明白了。,接着,从“恨费声”里引出“五更疏欲断”,用“一树碧无情”来作衬托,把不得志的感情推进一步,达到了抒情

12、的顶点。有人评价此联“无理得妙 ” ,同意吗?,此联是说蝉的鸣声到五更天亮时,已经稀疏得快要断绝了,可是一树的叶子还是那样碧绿,并不为它的“疏欲断”而悲伤憔悴,显得那样冷酷无情。,蝉声的疏欲断,与树叶的绿和碧两者本无关涉,可是作者却怪树的无动于衷。这看似毫无道理,但无理处正见出作者的真实感情。“疏欲断“既是写蝉,也是寄托自己的身世遭遇。就蝉说,责怪树的无情是无理;就寄托身世遭遇说,责怪有力者本可以依托荫庇而却无情,是有理的。咏物诗既以抒情为主,所以这种无理在抒情上就成了有理了。,末联又回到咏蝉上来,用拟人法写蝉。,“君”与“我”对举,把咏物和抒情密切结合,而又呼应开头,首尾圆合。蝉的难饱正与我

13、也举家清贫相应;蝉的鸣叫声,又提醒我这个与蝉境遇相似的小官,想到“故园芜已平”,不免勾起赋归之念。,历来咏蝉诗很多,蝉似乎成了隐者高士的象征,赋予它许多美好品质。在众多的咏蝉诗中,这首诗传达的情感似乎更丰富一些。让人印象深刻的是诗人所传达的那种清高自适,又渴望为世所用,无限自尊又无限悲凄的矛盾情感和心理。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而已。并非真的清高,其实是想知己来倾听自己,发现自己高洁的品质,然而碧树无情,不解诗人心。故沉吟为诗。,这首诗最成功之处是物我合一。表面上看,诗人是将蝉与自己分开来写的:前四句写蝉,后四句写“我”,实际上是貌离神合物我一体的。蝉就是诗人自己的写照:蝉居高难饱,哀鸣

14、无用,而碧树无情,漠然冷对,这正是以清高自守、贫困潦倒的诗人及他所面对的冷漠世界的写照,所以写蝉就是写诗人自己,这就体现了“体物为妙,功在密附”的艺术特色。被朱彝尊誉为“咏物最上乘”。,骆宾王在狱咏蝉赏析,骆宾王(约640约684)唐婺州义乌(今浙江义乌)人。七岁能诗。起初做道王府属,后来做过武功、长安两县主簿,官至待御史。后因故下狱,获释后贬临海县丞,郁郁不得志,遂弃官。及徐敬业起兵反武则天,骆宾王写了一篇讨武檄文,斥武则天罪状。徐敬业兵败,亡命不知所终。他是初唐时期的重要诗人之一。擅长五律、五绝,有骆临海集。与卢照邻、王勃、杨炯并称为“初唐四杰”。,唐高宗仪凤三年(公元678)骆宾王在待御

15、史任上,因数次上奏章“讽谏”武则天,被诬以贪赃罪下狱。这首诗就是当时在狱中所写。关押他的囚房西边有数棵古槐树,每到黄昏,树上的秋蝉就低声鸣叫,声音像是愁苦之人在长叹。因感蝉的一生短暂,危机四伏,与己相同,遂写成此诗。,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这是一首咏物诗,用蝉的高洁,来比喻自己的不肯同流合污。咏蝉其实是咏自己。借蝉自喻,抒发自己的忧郁之情。,古诗今译:秋天蝉在低唱,囚徒思乡情深。不堪蝉的黑翼,对照我的白发。露水重难飞起,风很大声低沉。无人信我高洁,谁能表白我心。,诗的开头两句即用对偶,又是起兴的手法。由秋蝉的低唱

16、而引起“我”这个囚徒深切的思乡之情。用“南冠”的典故点明题目“在狱”二字,一个“深”字可见诗人是多么地思念故乡和亲人,内心承受着巨大的煎熬。,三四句以蝉的黑翼来对自已的白发,以物和人相对比,更加突出了诗人愁苦的内心和憔悴的身影。诗人下狱时年约三十七八岁,正值壮年,大好的时光,几经政治上的挫折已经悄然流逝,一头黑发也已经悄然变白。诗人身在狱中看见墙外高枝上的秋蝉,不由得联想到自己的处境,发出如此沉重的悲叹。岂止是不堪面对秋蝉的玄翼,恐怕更不堪的是失去了自由,以及自己对国家的一片忠诚却不被执政者所理解。,这前四句结构颇有规律:一、三句写蝉,二、四句写人,由物及人,物我联系自然紧密,毫无斧凿痕迹。,五、六句字面上是在写蝉的艰难处境,而实际上则是在写自己所面临的重重困境,且比喻巧妙。“露重”既指自然界的露水很重,又暗指武则天专政;“风多”既指秋风常起,暗指佞臣在位。“飞难进”比喻自己政治上的不得意;“响易沉”比喻自己的言论受到压制,诗人所面临的政治重压可想而知。诗人咏蝉的目的本来就是为了抒发自己的情志,所以这两句做到了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