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携手共创美好明天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80918904 上传时间:2019-02-20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42.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家校携手共创美好明天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家校携手共创美好明天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家校携手共创美好明天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家校携手共创美好明天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家校携手共创美好明天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家校携手共创美好明天》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家校携手共创美好明天(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家校携手 共创美好明天莱芜市实验小学校长王洪斌同志在学生家长会上的讲话尊敬的各位家长朋友们:大家好!首先非常感谢大家放弃休息时间来参加今天的家长会,充分说明了各位家长对孩子的学习与成长的高度关注,同时也是对我们学校工作的最大信任与支持。在这里,请允许我代表实验小学全体教职员工,对各位家长的到来表示衷心地感谢!今天召开这个家长会,我们的目的是一致的:就是如何更好地了解孩子的学习状况,以及在校各方面的表现,如何更好地加强学校与家长间的联系,双方共同努力,更好地促进孩子的学习与成长。根据时代发展的要求,伴随着家庭教育研究工作的深入,参照孩子们的愿望,也结合我本人的一些经验,对如何做一个更优秀的好家长

2、,如何加强家校合作,谈几点思考:一、要做一个好家长,首先要树立正确的成才观念辞海对“人才”的解释一是有才识有学问的人;德才兼备的人;二是指才学,才能;三还指人的品貌。由此可见,“人才”不单单指有才识、有学问的人,也指具有某种才能的人。在社会实际当中,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这个状元应该就是各行各业的人才。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多层次的,既需要一批高、精、尖的人才,同时也需要一大批中初级技术队伍,更需要成千上万的懂文化、懂技术、肯实践的劳动者和建设者,这就是通常所说的人才“金字塔”模式。决不是只需要高精尖的精英人才,而舍弃中初级技术队伍和劳动者建设者队伍。否则这个“金字塔”就不复存在了。这个道理是显

3、而易见的。 有些家长以为,只有考试得高分,上大学,才是人才。因而对孩子只重智育,只重分数,一切围着分数转。人云亦云,亦步亦趋,琴棋书画,样样都来,加重孩子的学习负担。在教育上操之过急,方法简单粗暴,剥夺了孩子的童心和童真,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造成他们对学业厌倦,对人生冷漠,压抑甚至扼杀了孩子的个性发展,“成才”也就渺茫了。这就要求我们家长做到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要树立全面发展的观念花精力注意孩子的智力培养,本来无可厚非。但如果只重视智力培养,而忽视子女的品德、意志、毅力,经受挫折能力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其教育效果是不同的。孩子还处在长身体,长知识的年龄,其才能是“潜在的”。在人才的形成过程中,非

4、智力因素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一个孩子学习上的缺陷不一定影响他的一生,而品格和人格上的缺陷可能贻害他的一辈子。很难设想,一个胸无大志,狭隘自私,缺乏直面困难勇气的人会有什么大的作为。因此,注意孩子的品德教育,健全人格发展和身体素质,关心他们的全面成长,先培养做人,也就为成“龙”成“凤”创造了可能性,成才也就可能水到渠成。 二是要加强养成教育如果一个人没有道德感,不讲责任与义务,不懂得与人相处,也没有好的行为习惯,即使有再多的学问,也难以成才。家长们在重视智力开发的同时,也应该注意加强对孩子进行“做人”的教育。让孩子拥有一颗宽容、善良和同情的心;让孩子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的责任自己担当;让孩

5、子懂得有付出才有回报,有合作才有成功;明辨是非,诚实守信;同时掌握必要的劳动技能,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等等。当然,对孩子的教育应该遵守循序渐进的原则:由近到远,由浅入深,逐步提高。家长还应以身作则,为孩子做好榜样,身教重于言教。三是要在家庭内部要保持教育的一致性如果说父母在对孩子的教育上有分歧,应该事先商量好一个统一的原则,然后共同面对孩子。否则由于父母的教育不一致,孩子就不知道听的谁好,有的孩子还可能钻空子,看谁的意见对自己有利,就听谁的。这样,父母的教育不能形成合力,甚至背道而驰,长期下去,对孩子的发展肯定不好。四是要树立多元的人才观要记住,人的智力和能力是多元的,人的发展是多方向的,人的生

6、活道路也应该是多样的。你的孩子在某一领域,某一方面一定是优秀的一个,不可代替的一个,他可以成才。著名的教育家吕型伟先生曾经讲过这么一个故事:有一个家庭,父母都是大学教授,儿子却连普通高中也没考上,最终只能上职高,学习做糕点。起初,教授夫妇也“感觉丢脸”。后来儿子成了糕点制作专家,拿到了全上海市轻工手艺制作糕点组的第一名,大批的五星级饭店抢着要他。当外国领事馆和外国的大宾馆也来聘请他时,教授夫妇为拥有这样一位儿子“感到骄傲”。谁能说这位没有考上大学的孩子不算成才呢?其实不管做什么,只要目标明确,每个人都能够成才,只不过是在不同的领域成才。所以,我们应该树立正确的成才观,要让孩子明白:没上大学并非

7、不能成才,上大学并非只有成为专家才是成才,各行各业都可以成才。只要我们的孩子能够适应社会需要,具有独立生活的能力,哪怕是大学毕业后种粮食、搞养殖、做买卖、开汽车都可以活得十分精彩。他们只要能够在平凡的岗位上自强不息,刻苦钻研,改革创新,都能钻研出许多学问,都可以大有作为,他们就是人才!那么我们如何来铺就孩子的成才之路呢?我的观点就是“尊重个性以人为本选准方向精心培养积极努力有所创新”,把平凡的事情做到极致,这就是人才。也就是说,以人为本,因材施教,是培养人才的一条基本原则。中小学生正处在大脑迅速生长发育时期,也是潜意识学习的最佳时期和人格陶冶的重要时期。父母能够深刻而系统地了解孩子的情况,容易

8、从孩子的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这样,个别教育、因材施教就成为了家庭教育的优势。我国著名文学家老舍曾说过:“从私塾到小学、到中学,我经历过起的老师,起码有上百位吧。但是我真正的老师,把性格传给我的,是我的母亲。母亲虽然并不识字,但她给我的却是生命的教育。”父母对子女的影响可以说是“生命的教育”,这种影响所起的作用是其他人难以做到的。 从学生自身看,在小学阶段,他们幼稚,不成熟,对学校生活在充满兴奋、激动和期望之余,还会伴随着一些困惑、紧张和不安,他们不知道该如何更好地去面对和处理在学校里所遇到的各种问题,他们非常需要并且依赖于父母的帮助,家庭的引导和教育也就更为重要了。二、要做一个好家长

9、,就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做孩子的好榜样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为人师表。有人说:父母的素质知识、学问、品德、修养、才能,就象火山底下的岩浆,积累得越厚实、越丰满,孩子成才的爆发力越强烈。在这里家长素质主要指的是思想道德品质的优劣,科学文化知识水平的高低,心理品质的健康程度以及教育子女能力的强弱等等。提高家长的自身素质,我觉得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一)努力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孩子从小到大,家长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对其心理、性格、和品德发展与形成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所以家长必须首先要求自己有高尚的品德,崇高的理想,积极的态度和正确的人生观;对事业、对他人、对家人有高度的责任感;在社会上奉公守

10、法,遵守公德、文明礼貌,作风正派,为人正直,是非分明,胸怀坦荡,乐于助人等等。小学时期是人的个性、品德开始形成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的儿童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儿童好奇、好模仿、好问、求知欲强,容易受外界的影响,在这一时期家长的示范作用尤为重要。家长举止言谈文雅大方,子女也会如此,家长举止言谈粗俗不堪,必然会对子女产生不良的影响。如果家长能自觉地遵守社会公德,维护公共卫生,吃完瓜果将果皮放进卫生箱中,孩子也会养成这种维护社会公共卫生的好习惯。(二)努力提高文化科学知识水平当今时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知识更新大大加速,即使是高学历的人,如不继续学习,也会跟不上时代的要求。儿童求知欲强,他们常常向大人提

11、出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并希望得到满意的答复。家长要善于学习,使自己成为孩子求知的良师,不仅为孩子做出了好榜样,也保护和促进了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提高了自己。(三)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 对于儿童来说,父母是最亲近的人,家长的喜怒哀乐对于儿童有着极强的感染力。孩子的种种不同性格,都与父母情绪的影响有着直接作用。家长要有开朗的个性,要与人为善、富于同情心、和蔼可亲,保持常态的稳定情绪,对孩子从小形成一种健康的情感是很有益处的,在这种精神气氛中成长起来的孩子,一般都以处变不惊的心理状态,正确面对发生在身边的种种事件,稳重沉着,应变力强。家长在实施家庭教育当中,还应该具备耐心细致的心理品质。日常生活中

12、常有父母在教育子女时,缺乏耐心和细心,他们会因孩子领会不了大人的意图而斥责甚至打骂子女,孩子的自卑心理与逆反心理就是在这种教育方式中产生的。在任何时候,都要对孩子存有希望,不抛弃,不放弃,坚持对孩子进行积极地正面教育,是为人父母的责任,也是通向教育成功的必由之路。家长还应具备坚强的性格,遇到困难敢于克服,善于动脑去解决问题,这对孩子形成坚强的个性、勇于挑战自我、战胜挫折的心理品质是十分必要的。 除此之外,家长还应该具有广泛的爱好与多样的兴趣,这里所说的兴趣爱好是指家长在工作之余参加各种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文体活动,如琴、棋、书、画、摄影、体育锻炼等等,使家庭生活丰富多彩,充满生机,既有利于心理健康

13、,也有利于身体健康,更有助于培养孩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 三、要做一个好家长,就要积极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家庭环境也就是在日常生活当中家庭成员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中所形成的心理情绪和环境气氛。因为儿童常以家长为最亲近、最直接的模仿对象,形成自己的心理定势和性格特征,家庭氛围的好坏是影响儿童心理、行为健康水平的重要因素。家长应从以下几方面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一是良好的生活环境 家长应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尽管每个家庭经济水平、住房条件各有不同,环境标准不可强求,但居室布置整洁、色彩素雅谐调还是可以做得到的,家长应使孩子生活在一个环境舒适、宁静、温暖的家庭中。

14、有些家庭不注意环境布置,家中杂乱无章,这样的环境不利于孩子身心健康发展。还有的家长尽管经济条件很优越,家中布置很有现代气派,却忘了给孩子一个游戏的天地。二是良好的作息规律和生活习惯 家庭当中要形成比较固定的生活作息规律,包括休息、吃饭、娱乐、工作、学习等,每个家庭成员都要自觉遵守,长此以往会促使时间观念的形成,为孩子今后走进学校、社会,自觉遵守集体纪律,维护社会秩序,讲究社会公德良好习惯的形成打下基础。在家中不讲秩序、没有礼貌的孩子,到了学校里上课也会置若罔闻;走在路上面对红绿灯也会视而不见。有的家庭虽为孩子制定了作息时间表,家长却把自己作为局外人,忘记了正常作息,这样对孩子也会产生不良影响。

15、家庭中的每一个成员还应注意卫生习惯,如饭前便后的洗手,定时换洗衣物、不随地吐痰、扔脏物、经常保持清洁卫生、按时打扫房间等,也是十分必要的。三是和睦的心理气氛家长还应该为儿童创造一个和睦的心理气氛。研究表明:在民主、和睦、文明的家庭氛围中成长起来的孩子,表现出情绪稳定,情感丰富、细腻、性格开朗、团结友爱、有自信心等特征。这是因为文明家庭能给孩子以安全感,使其置身其中感到温暖幸福愉快;其次是满足了孩子的归属感,在家庭中孩子能感到被爱与被尊重,也学习到如何爱他人,如何尊敬他人,从而增强了自尊和自信。当孩子遇到困难、挫折而灰心沮丧时,可以从家庭中吸取力量,得到指引。家长要把孩子视为家庭中的重要成员,在

16、人格上要平等相待,不要把成人意见强加在孩子身上;家长要抽出时间来与孩子相处,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孩子的独立个性,对孩子正当的行为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有不良的行为要讲明道理予以制止,而不能简单粗暴。这样孩子会将家长视为大朋友,从而使家庭教育更能奏效。四、要做一个好家长,就要主动和孩子进行沟通与交流现在,我们常常抱怨家长难当,孩子难管,家教难为。难就难在孩子们的知识越来越多,个性越来越强。可是孩子们又是怎么认为的呢?其实,孩子每天都有很多搞不懂的问题,希望从父母那里得到解答。可是,很多父母要么是根本没时间和耐心来倾听孩子们的想法,要么是根本回答不出来,常常敷衍了事打发掉,有时候干脆就说不知道。一次不知道,两次不知道,第三次孩子就不问你了。现在的孩子已经开始有自己的思想和主见。有很多时候,他们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