泓泰国际营销策划报告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80703615 上传时间:2019-02-19 格式:DOC 页数:48 大小:1,0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泓泰国际营销策划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泓泰国际营销策划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泓泰国际营销策划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泓泰国际营销策划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泓泰国际营销策划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泓泰国际营销策划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泓泰国际营销策划报告(4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营销策划报告 目录泓泰国际公寓营销策划报告第一部分 市场分析2一、益阳市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3二、益阳市2007年前三季度经济形势分析及全年预计10三、2007年上半年城镇居民收入与消费情况14四、2007年益阳市房产市场形势分析17五、益阳房地产市场环境分析19六、益阳房地产消费者市场分析21第二部分 项目情况分析23一、发展商基本情况24二、项目发展意图24三、地块基本状况25第三部分 项目市场定位28一、目标市场定位29二、目标客户群定位与细分30第四部分 营销策略34一、营销目标35二、项目建设进度安排35三、销售计划与销控策略36第五部分 整合推广策略41一、项目LOGO

2、展示42二、推广原则和思路43三、推广定位44第一部分 市场分析第一部分 市场分析一、益阳市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2006年,全市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积极开展新农村建设,努力建设和谐益阳,全市经济发展加快,质量效益显著提高,发展后劲不断增强,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实现了“十一五”的良好开局。(一)、综 合1、国民经济加速发展,综合实力明显增强2006年,全市生产总值为336.19亿元,增长12%,比上年快0.7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89.16亿元,增长7%;第二产业增加值102.2亿元,增长16.5%;第三产业增加值144.83亿元,增长12.3%。全市生产总值

3、一季度、上半年和前三季度分别增长11.8%、12%和11.8%,且波动幅度较小。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为8088元,增长11.7%。2、经济结构继续改善2006年,在全市生产总值中,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28.128.643.3改善为26.530.443.1,其中第二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1.8个百分点。3、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和城镇化取得新进展工业保持较快增长,全部工业增加值增长19%,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7.9%,推动经济增长4.5个百分点。工业占GDP比重为26.1%,比上年上升2.1个百分点。完成高新技术产值38.75亿元,增长24.9%。农业产业化进程稳步推进。优质稻

4、米、林纸竹板、水产畜禽、棉麻纺织、油蔬茶果五大产业链基地面积突破1000万亩,新增省级龙头企业3家,市级龙头企业39家,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94个。城镇化进程逐步加快。2006年城镇化率35%,比上年提高2.6个百分点。4、市场物价稳中趋升全年商品零售价格同比上涨2.5%。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6%,其中,消费品价格上涨2.9%,服务项目价格上涨1.5%。在居民消费价格中,食品价格上涨3.6%;烟酒及用品类价格上涨1.7%,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上涨1.8%,交通和通信上涨1.2%;居住价格上涨8.6%,其中建房及装修材料价格上涨4.6%,水、电、燃料价格上涨12.6%。5、财政收入快速增

5、长全年财政总收入19.02亿元,比上年增长24.8%,实现了财政收入与GDP同步增长。地方财政收入11.59亿元,增长25.5%;上划中央“两税”5.28亿元,增长26.1%;上划所得税2.15亿元,增长18.7%。全年地方财政支出45.08亿元,增长45%。6、省市18件实事全面完成茅草街大桥完工通车;完成县到乡镇砼路面改造61公里,乡镇到村砼路面改造1368公里;完成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98所;新建城镇经济适用房26618平方米,城镇最低收入家庭廉租房竣工面积3100平方米;完成了中心城区10条小街小巷建设任务。 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经济总量仍然偏小,经济结构不够合理。工业化水

6、平低、经济增长方式粗放,完成节能、减排等约束性指标难度较大;社会保障覆盖面窄,保障能力不强,就业再就业形势仍然严峻;财政支出压力增加,县乡财政比较困难;发展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二)、农业(略)(三)、工业和建筑业1、工业生产持续快速增长2006年,全市全部工业增加值87.7亿元,增长19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51家,完成增加值60.5亿元,增长 25.9 %,其中轻工业增加值25.41亿元,增长24.6 %;重工业增加值 35.09亿元,增长26.8 %。重点产业不断壮大。六大重点产业增加值38.18亿元,拉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3个百分点,对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为50.4%。

7、全市园区(国家及省级)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4家,比上年增加32家,实现增加值11.38亿元,增长29.7%。全市新产品产值 7.02亿元,增长84.3%。2、骨干企业明显增加一批新建企业建成投产,一批重点技术改造项目完成。全市年产值超过亿元的企业有益阳电业局、纳爱斯、益阳火电厂、科力远、沅江纸业、柘溪水电站、橡胶塑料机械、资江电子、金利丰、惠同新材料、湘安钨业、东方水泥、明星麻业、辣妹子食品、德胜纺织等42家,比去年增加16家,这些重点骨干企业成为推动全市工业发展的主要动力。3、主要产品产量平稳增长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原煤生产量32.6 万吨,增长15.3%;发电量64.42亿千瓦时,增长2.7

8、%;钢材产量8.04万吨,增长304.5%;十种有色金属 3.41 万吨,增长8.3 %;水泥412.55 万吨,增长22.3%;大米26.99万吨,增长 73.7%;纱4.61万吨,增长20.1%;机制纸及纸板33.75万吨,增长32.5%。4、工业经济效益水平不断提升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达99.8%。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169.93亿元,增长33%;实现利税12.11亿元,增长 33 %;亏损面为11.3 %,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独立核算规模工业综合效益指数为143.4%,比上年提高19.3个百分点。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食品工业、专用设备制造业、造纸工业、纺织

9、工业、电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竹木加工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医药制造业10大行业新增利润1.31亿元,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新增利润的80.4 %.5、建筑业稳步发展全市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企业112家,完成产值35.53亿元,比上年增长2.7%。其中建筑工程产值32.94亿元,安装工程产值 0.99亿元,其它产值1.6亿元。房屋建筑施工面积496.5万平方米。全员劳动生产率88834元,比上年增长8%。(四)、固定资产投资1、投资持续高位增长2006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一直保持较好的发展态势,增长速度名列全省前列,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29.24亿元,比上年

10、增长40.8%,增幅居全省第二位。其中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95.93亿元,比上年增长38%。;农村固定资产投资33.32亿元,比上年增长49.2%。2、工业化进程继续推进全市完成工业投资61.39亿元,比上年增长64.8%,高出全社会投资增速24个百分点,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达47.5%,较上年提高7个百分点。全部工业投资中,六大优势产业投资44.42亿元,比上年增长70.5%。其中电力行业完成投资21.6亿元,比上年增长1.1倍;机械制造业完成投资7.23亿元,比上年增长1倍;纺织业完成投资5.09亿元,比上年增长94.6%。3、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加强全市基础设施投资37.95亿元,比上

11、年增长70.2%。其中电力、燃气、水等能源生产和供应业完成投资23.06亿元,市政设施建设6.57亿元,水利建设投资2.36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1倍、1.1倍和74%。4、房地产市场产销两旺全市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17.23亿元,比上年增长58.8%。施工面积210.12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84.6%;竣工面积89.82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78.1%;商品房实现销售80.61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85.9%;商品房空置面积6.87万平方米,比上年减少44.6%。(五)、国内贸易消费市场持续升温2006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1.51亿元,增长14.2%,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11.4%,

12、增幅创近十年以来的新高。分地域看,城市消费品零售额49.88亿元,县及县以下零售额81.63亿元,分别增长16.4%和12.9%。分行业看,批发零售业零售额114.95亿元,增长14.1%;住宿餐饮业14.38亿元,增长16.2%;其他行业2.18亿元,增长7.8%。全市限额以上贸易企业零售额16.24亿元,增长21.7%,占贸易业的比重为12.4%。(六)、对外经济贸易和旅游(略)(七)、交通和邮电(略) (八)、金融与保险1、金融运行平稳2006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296.1亿元,比年初增长20%,全年新增49.48亿元。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70.2亿元,增长6.6%,全年新增

13、10.56亿元,其中短期贷款新增4.19亿元,中长期贷款新增5.8亿元。 2、保险事业快速发展全年保费收入8.94亿元,增长16%。其中:寿险7.06亿元,增长12.7%;产险1.88亿元,增长30.7%。(九)、科学技术和教育(略)(十)、文化、卫生和体育(略)(十一)、人口和环境保护 据测算,2006年末全市总人口为463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4万人。2006年全市人口出生率为10.60,死亡率6.55,自然增长率4.05。2006年末全市常住人口为416.2万人。 环境保护工作进一步加强。中心城区环境空气质量良好天数达到360天左右,区域环境噪声达到国家标准;全市工业废气排放量和废气中二

14、氧化硫排放量、工业废水排放量和废水中COD排放量、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与2005年持平,实现了增产不增污的目标;全市现有省级自然保护区3处,县级自然保护区2个,省级森林公园3处,省级地质公园1处,总面积为21.47万公顷,占全市国地面积的17.3%,生态环境质量呈现良性循环。全年造林面积1.07千公顷。全市森林覆盖率为50.6%,提高0.5个百分点。(十二)、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1、在岗职工年人均工资稳步增加全市在岗职工年人均工资为14978元,增长14.9%。社会保障改革有序推进,2006年末,全市参加养老保险的职工达21.7万人;参保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社会化发放率达100%;参加基本医疗保险

15、的人数达29.60万人,增长13.6%;参加失业保险的人数21.94万人,增长8%;参加生育保险的人数18.93万人,增长20.1%;参加工伤保险的人数为10.46万人,增长2.6倍。低保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全市享受城市低保补助的人数达9.1万人,4.89万人纳入农村低保范围。年内改扩建20所乡镇敬老院,重点扶建了市中心城区10个社区,全年发行社会福利彩票4200万元,筹集社会福利资金近420万元。2、城镇居民生活水平持续提高据抽样调查显示,2006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138元,同比增加888元,增长10.8%。人均消费支出6985元,同比增加716元,增长11.4%。人均家庭总收入中,工薪收入6538元,增加812元;经营净收入999元,增加233元;财产性收入95元,增加24元;转移性收入1903元,减少52元。八大消费呈现“七增一减”的特征。其中:食品支出增长13.6%,衣着支出增长24.5%,居住支出增长5.7%;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支出增长32.1%,医疗保健支出增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