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谷柳疏解里仁篇第四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80696502 上传时间:2019-02-1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02.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老谷柳疏解里仁篇第四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老谷柳疏解里仁篇第四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老谷柳疏解里仁篇第四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老谷柳疏解里仁篇第四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老谷柳疏解里仁篇第四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老谷柳疏解里仁篇第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老谷柳疏解里仁篇第四(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老谷柳疏解里仁篇第四 41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 孟子公孙丑上篇曰:孟子曰:矢人岂不仁于函人哉?矢人惟恐不伤人,函人惟恐伤人。巫匠亦然。故术不可不慎也。孔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智?”夫仁,天之尊爵也,人之安宅也。莫之御而不仁,是不智也。不仁不智,无礼无义,人役也。人役而耻为役,由弓人而耻为弓,矢人而耻为矢也。如耻之,莫如为仁。仁者如射,射者正己而后发,发而不中,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已矣。 荀子大略篇曰:仁有里,义有门。仁非其里而处之,非礼也;义非其门而由之,非义也。 树达按:仁非其里,义非其门,谓仁不在其里,义不在其门也。 金纲注疏:孔子对里仁的没计,具有社群主义精神。

2、其同体的风气将会直接影响当代或下一代的思想观念。 社群主义:始源于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书中提到的城邦也即政治社群,社群主义的核心思想是强调社群对于自我和个人的优先性。用公益政治学替代权利政治学,是社群主义重要的政治主张。 社会存在差异性这是不争的事实现象,也是儒学立论的基本点。 老谷柳译文:孔子说,乡里充满仁义之风,这是最美好的;居住而不选择与仁者为邻,怎么能称得上是个聪明人? 相关资料: (如何能称为智者?) 1 子曰:宁武子邦有道则智,邦无道则愚。其智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2 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现,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

3、耻也。 3 宪问耻。子曰:邦有道,谷;邦无道,谷,耻也。 4 子曰: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逊。 5 子曰:直哉史鱼。邦有道如矢,邦无道如矢。君子哉,遽伯玉。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 6 微子去之,箕子为之奴,比干谏而死。孔子曰:殷有三仁焉。 7 左传召公3年非宅是卜,唯邻是卜。8 周易有“天山遁”;诗有“十亩之闲”。十亩之闲,桑者闲闲兮,行与子还兮。十亩之外兮,桑者泄泄兮,行与子逝兮。天山遁 遁卦阐释的是隐遁、退避的道理。极端地恒久,必然要引起动荡不安,而小人的势力就会乘动荡之时形成并扩大。在动荡之时,往往也是政治腐败,法制混乱的时期,这时对正直纯洁的君子则是不利的。作为君子

4、就应当把隐忍退避作为明哲保身的正当手段,以等待最有利的时机再进行行动。在这里,作为君子应当觉悟和明白,当小人道长,君子道消的时期来临时,选择对抗抗、抗争是徒劳的,无益的,只能给自己造成伤害因此,除了坚定必胜的信念,坚守刚毅中正的思想,不与小人同流合污外,当退则退,当隐忍时则隐忍,断然抛弃一切,急流勇退,不迟疑,不顾虑,不犹豫,不留恋,不眷恋,或隐没于世俗之中,或超脱于世俗之外,以等待时机再积极行动。因为识时务者为俊杰,只有知进知退,当进则进,当退则退,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因为,人生在世,难免遇到阻碍,在无法前进之时,在唯有退避才能亨通的困难处境之中,就应该果断而有计划地从人生的大战场上组织撤

5、退,以保存和蓄养力量,等待时机再转入进攻。人生好比上战场,有前进也有撤退。君子应该用战略目光看待人生,不要被一时的失败撤退弄得灰心丧气。应当清醒地知道,退却和前进一样,都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退却可以保存有限的能量,有机会体味生活的另一面,让生命的力量得以积蓄,以便将来可以有更大的发展。但也要善于总结失败的经验教训,立志改革,这样才能东山再起,最后的胜利是完全可以期待的。 42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卫灵公篇曰: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溢矣。 礼记坊记篇曰:子云:小人贫斯约(窘困),富斯骄;约(窘困)斯盗,骄斯乱。 孟子粱惠王上篇曰:无恒产而有恒心者

6、,惟士为能(能有其志,士之心为志)。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荀子不苟篇曰:君子,小人之反也。君子见由(达之门径或曰受重用)则恭而止;见闭(拒绝或曰搁弃)则敬而齐;通则文而明;穷则约而详。小人则不然,见由则兑(悦也)而倨(傲也);见闭则怨而俭(险);通则骄而偏;穷则弃而儑an,不慧也) 荀子不苟:通则骄而偏,穷则弃而儑。 礼记表记篇曰:子曰:仁有三,与仁同功而异情。与仁同功,其仁未可知也;与仁同过,然后其仁可知也。仁者安仁,知者利仁,畏罪者强仁。又中庸篇曰:或安而行之,或利而行之,或勉强而行之,及其成功一也。 史记滑稽传集解引钟繇、华歆、王朗等对问曰:前志称:仁

7、者安仁,智身利仁,畏罪者强仁。校其仁者,功则无以殊。核其为仁者,则不得不异。安仁者,性善者也。利仁者,力行者也。强仁者,不得已者也。二者相比,则安仁优矣。 大戴礼记曾子立事篇曰:仁者乐道,智者利道。 43 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礼记大学篇曰:秦誓曰:若有一个臣,断断兮无他技,其心休休焉,其如有容焉。人之有技,若已有之;人之彦圣,其心好之,不啻若自其口出,实能容之,以能保我子孙黎民,尚亦有利哉。人之有技,妒嫉以恶之;人之彦圣,而违之俾不通;实不能容,以不能保我子孙黎民,亦曰殆战。唯仁人放流之,迸诸四夷,不与同中国。此谓唯仁人为能爱人,能恶人。 后汉书孝明八王传注引东观汉记曰:和帝赐彭城王

8、恭诏曰:孔子曰;惟仁者能好人,能恶人,贵仁者所好恶得其中也。 礼记缁衣篇曰:子曰;唯君子能好其正,其恶有方。 卫灵公篇曰:子曰: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 子路篇曰:子贡问曰;“乡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乡人皆恶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不如乡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 44 子曰:苟志于仁矣,无恶也。 春秋繁露玉英篇曰:经曰“宋督弑其君与夷。” 传言:“庄公冯杀之。”不可及于经,何也?避所善也。是故,让者,春秋之所善。宣公不与其子而与其弟,其弟亦不与子而反之兄子,虽不中法,皆有让高,不可弃也。故君子为之讳,避其后乱,移之宋督以存善志,此亦春秋之义善无遗也。若直书其纂,则宣

9、、缪之高灭而善无所见矣。难者曰:“为贤者讳,皆言之。为宣、缪讳,独弗言,何也?”曰:“不成于贤也。其为善不法,不可取,亦不可弃。弃之,则弃善志也。取之,则害王法,故不弃,亦不载,以意见之而已。苟忠于仁无恶,此之谓也。 45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论衡问孔篇曰:孔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居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此言人当由道义得,不当苟取也。当守节安贫,不气妄去也。 大戴礼记曾子制言上篇曰:富以苟,不如贫以誉。 述而

10、篇曰: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说苑立节篇曰:孔子见齐景公,景公致廪丘以为养。孔子辞不受,出谓弟子曰;“吾闻:君子当功以受禄。今说景公,景公未之行而赐我廪丘,其不知丘亦甚矣。”遂辞而行。 韩诗外传卷二曰:子路曰:士不能勤苦,不能轻死亡,不能恬贫穷,而曰我行义,吾不信也。曾子褐衣缊褚,未尝完也;粝米之食,未尝饱也;义不合则辞上卿。不恬贫穷,焉能行此?(说苑士节篇文大同。) 说苑立节篇曰:曾子衣弊衣以耕,鲁君使人往致邑焉。曰:“请以此修衣。”曾子不受。反,复往,又不受。使者曰:“先生非求于人,人则献之,奚为不受?”曾子曰:“臣闻之:受人者畏人,予人者

11、骄人。纵子有赐不我骄也,我能勿畏乎?”终不受。孔子闻之,曰:“参之言足以全其节也。” 荀子大略篇曰:古之贤人,贱为布衣,贫为匹夫,食则饘粥不足,衣则竖褐不完,然而非礼不进,非义不受,安取此?子夏贫,衣若悬鹑。人曰:“于何不仕?”曰:“诸侯之骄我者,吾不为臣;大夫之骄我者,吾不复见。” 墨子耕柱篇曰:子墨子使管黔敖游高石子于卫,卫君致禄甚厚,设之于卿。高石子三朝,必尽言,而言无行者,去而之齐。见于墨子曰:“君以夫子之故,致禄甚厚,设我于卿。石三朝必尽言,而言无行,是以去之也。”卫君无乃以石为狂乎?”子墨子曰:“去之苟道,受狂何伤?”高石子曰:“石去之。” 后汉书陈蕃传曰:灵帝即位,窦太后优诏蕃,

12、封蕃高阳侯。蕃上疏让曰:窃惟割地之封,功德是为。臣孰自思省,前后历职,无它异能,合亦食禄,不合亦食禄。臣虽无素絜之行,窃慕君子不以其道得之不居也。若受爵不让,掩面受之,使皇天震怒,灾流下民,于臣之身,亦何所寄?”窦太后不许。蕃复固让,章前后十上,竟不受封。 荀子大略篇曰:君子隘穷而不失,劳倦而不苟,临患难而不忘絪席之言。岁不寒无以知松柏,事不难无以知君子。无日不在是。 后汉书郭泰传曰:茅容,字季伟,陈留人也。年四十余,耕于野。时与等辈避雨树下,众皆夷踞相对,容独危坐愈恭。林宗行见之,而奇其异,遂与共言,因请寓宿。旦日,容杀鸡为馔,林宗谓为己设,既而以共其母,自以草蔬与客同饮。林宗起拜之,曰:“

13、卿贤乎哉!”因劝令学,卒以成德。 礼记檀弓上篇曰:曾子寝,疾病,乐正子春坐于床下,曾元、曾申坐于足,童子隅坐而执烛。童子曰:“华而皖(huan华美而鲜亮的样子),大夫之箦与?”子春曰:“止。”曾子闻之,瞿然曰:“呼!”曰:“华而皖,大夫之箦与?”曾子曰:“然,斯季孙之赐也,我未之能易也。元起易箦!”曾元曰:“夫子之病革矣,不可以变。幸而至于旦,请敬易之。”曾子曰:“尔之爱我也不如彼。君子之爱人以德,细人之爱人也以姑息。吾何求战?吾得正而毙焉,斯已矣。”举扶而易之,反席未安而没。左传哀公十五年曰:子路入,曰:“大子焉用孔悝?虽杀之,必或继之。” 46 子曰: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好仁者,无以尚

14、之;恶不仁者,其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 金纲译文:孔子说,我没见过爱好仁德的人,(也没见过)厌恶不仁德的人!(我心目中)爱好仁德的人,应认为仁道至高无上(而不是可以随着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厌恶不仁德的人,他的仁道作为,应该避免世俗间不仁德的人事影响到白己(但是有人就总要受外界影响)。(你们问)有准能够坚持一整天尽心而求仁道的人吗? (只要求仁,就能得到仁;求仁的心准都有,我还没见过没能力求仁的人但也备不住有,不过我还没有见过。 老谷柳译文:孔子说,我未见过好仁的人,也未见过厌恶不仁的人。好仁的人,认为没有什么比仁道更加高尚;厌

15、恶不仁的人,他的为仁之道呀,不使不仁道的东西加在自己的身上。有能整日里竭尽全力致力于仁义之道的人吗?我没有看见过无力行仁的人,大概可能还是有的呀,但是我却从来没有见过。 宋儒郑汝谐论语意原:仁则公,不仁则私。公者天理,私者人欲。 论语尧曰:公则悦。礼记表记篇:子曰,无欲而好仁者,无畏而恶不仁者,天下一人而已矣。郑注云:一人而已,喻少也。 47 子曰: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矣。 老谷柳译文:人的过错,各有其类型、各行其派系。观察不同人的过错,就能懂得仁道的精神所在。 朱熹引程颐的话说:人之过,各于其类。君子常失于厚,小人常失于薄;君子过于爱,小人过于忍。 刘宝楠论语正义:小人不能为君子之行,非小人之过,当恕而勿责之。观过使贤愚各当其所,则为仁矣。 杨伯峻研究资料: 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