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寓于中教学相长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80689638 上传时间:2019-02-1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61.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情寓于中教学相长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情寓于中教学相长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情寓于中教学相长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情寓于中教学相长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情寓于中教学相长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情寓于中教学相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情寓于中教学相长(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情寓于中教学相长资中县孟塘镇中心学校张明辉当代教育,关于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确是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盛极一时,宝贵的经验和系统的理论知识俯拾皆是。就我个人认为,除了这些教育教学的方法、技巧、艺术和理论之外还有一个不容人们忽视的东西教育教学的情感因素,它象一只无形的巨手,随时随刻调控着我们的教育教学效果。现代心理学认为,学生知、情、意、行的发展过程,认知通过情感体验转化为意识,进而支配行动。这就是说,情感是中介环节、过渡环节、转化环节,也是关键环节。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教学中的情感因素,结合语文教学的情感性、人文性、综合性,创设开放式的教学情境,让学生积极、自主地学习。于此,我想就

2、如何利用语文教学中的情感因素谈谈自己的一家一言。一、热衷本职,尊重和信任学生是充分利用情感因素的前提。达芬奇说:“热爱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唯有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爱校如家,爱生如子,对清贫的教育事业安之若素,这才是做好一切教育教学工作的必然前提。唯其如此,教师才能全身心地投入教育教学事业之中,有了教育者的激情,才可能真正地与学生进行心与心的交流、心与心的沟通;才能充分利用情感因素,将其转化为知识,转化为能力。很难想象一个不热爱自己本职工作的教师会是一个好教师。这也正是教育界中满腔热情的青年教师容易被学生认可、喜欢、爱戴、推崇的重要原因。当然,仅仅教师热爱本职工作,这还只是教

3、师单方面的情感因素。这就好比有了革命的火种,要燃起燎原的大火,还必须有学生的情感投入。要让学生与教师情感相融,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即教师乐教,学生乐学,教师必须尊重和信任全体学生,创设民主、平等、和谐、上进的教育教学环境。以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做到“两情相悦”。绝不能随意尖酸地批评学生,更不能侮辱、打骂学生。同时,教师更应注意语文教学中处处渗透着人们的心理感受和情绪体验,故而教师要注意通过语言、暗示、模仿、情绪感染、角色互换等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如教学孔乙己时,对孔乙己的语言、动作要仔细揣摩,力求模仿,并让学生作相应的角色表演,进而通过语言和动作窥探人物的内心世界。教学中,教

4、师要注意尊重和信任学生的发现,对于学生学习中的任何任何一个闪光点均不能放过,一定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如有的学生会说,孔乙己排出九文大钱是在炫耀,内心有些自以为了不起,高人一等,实质是自卑心理作怪表现出来的一种空虚的高傲;有的学生却又说,孔乙己用手罩着碟子,说:“不多,不多,多乎哉?不多矣!”是他贫穷的表现,如果他足够富裕的话,他一定会买许多的茴香豆给孩子们吃的,所以说,孔乙己的善良是一种贫穷的善良,孔乙己的寒酸是一种善良的寒酸;等等,都应给予肯定,给他们一个再造想象和情感体验的自由空间。使教师的情和学生的情水乳交融,真正做到情寓于中,教学相长。二、深入学生实际生活,挖掘情感因素的潜在动力。教育发

5、展到今天要求以人为本,就是要求对学生的个性、价值观、审美能力、情感态度等予以重视。也就是要求加强情感因素、情感体验的教育。而语文教学本身又极富情感性、人文性、综合性,有利于培养人们的创新思维、创新品质。这就是要求在语文教学中,教师绝对不能用自己的情感体验代替学生的情感体验,而应深入学生的实际生活,从学生认知的角度和认知的能力出发,大胆地进行假想。如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时,不妨问一问,如果你是小女孩你会怎么想?怎么做?从而让学生体验小女孩的悲惨生活和内心情感。也可挖掘学生在生活中的情感体验。让学生说一说,他最苦难和最艰辛的事是什么,然后再同小女孩的悲惨遭遇相比较,真正做到情绪感染、角色互换。当然,

6、教师有时也不妨以自己的人生经历,帮助学生进行情感体验。那么,教师为发挖掘学生学习的情感动力,究竟该如何深入学生的实际生活呢?1、深入学生的学习生活。即教师除了备教材、备教案之外,必须了解学生在学习中将面临的具体困难。因此,教师备课前,不妨先抛开教参、教案,自己亲自去体验一下作者在作品中流露的情感。如教学夜莺的歌声时,教师先应清楚学生学习中将遇到的问题。如为什么称小男孩为小夜莺?多次描写夜莺的歌声有什么作用?文中夜莺的歌声是真的吗?等等,同时教学中要帮助学生体验小男孩执行任务时复杂的情感仇恨、担心、视死如归、镇定自若、坚信胜利等等,从而将学生的主体性充分体现出来。至于教学作文时,教师不妨身先士卒

7、,下水作文。以真正作到急学生这所急,想学生之所想,帮助他们进行情感体验,沟通师生心灵,达到教学中情感互动的目的。2、深入学生的班队和文娱活动。语文教师除了在课内要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外,应参与到学生的班队和文娱活动中,一方面能全方位地了解学生的精神面貌和思想动态;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沟通师生情感。参与班队和文娱活动时,教师不应以指导者、组织者的身分参与,更是切忌板着面孔说教,大煞风景。而应以观众、朋友、嘉宾的身分,平等地参与,平等地表现、表演,让学生觉得教师平易近人、多才多艺、机智幽默,产生一种自然的、无法抗拒的亲和力。如在我与地球的主题班会活动中,教师就以自己的见闻、感受和相关的

8、环保知识,参与到学生中,尽力讲得流畅自然、声情并茂。从而缩小师生距离,用自己的知识、人格魅力、道德修养无形地影响学生,使之潜移默化经,受教于无痕。3、重视家访,了解学生相互交往的情况。教学绝不能同教育割裂,智育绝不能将德育抛弃。尤其是市场经济的今天,学生生活的社会环境和家庭较为复杂,教师在学校了解的仅是学生的一个面。所以教师必须进行家访,了解学生生活的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和家庭关系。对于单亲家庭和同爷爷奶奶生活的孩子要加倍关心、爱护,帮助他们抹去心灵的阴影,走出心理、生活的误区,将温暖送到学生的心里。从而将德育和教育教学工作相结合,更深层次地加深师生感情,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同时,教师还必须了解

9、学生相互交往的情况,密切注视班集体中学生的思想动向,帮助学生用理智的眼光看待人际关系。鼓励他们用作文和周记的形式同教师进行情感交流。而教师对于学生交际、思想中的偏差应予以及时纠正,保证师生在情感基础上关系融洽。4、注重与学生的个别交流。教育的对象是千差万别的,因此,教师在必要时,为了深入了解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内心世界,必须以心换心,以情感人,个别地与学生促膝谈心。老师采取各种方式、方法深入学生的实际生活后,还应尽力通过眼神、语言、动作、作业批改等,使每个学生都能感觉到他在被教师关心着、重视着。从而将开放、民主、平等、自由等观念和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情感因素潜移默化地教给学生。这样,在语

10、文教学中,教师的情感与学生的情感必然在作品的情感上产生共鸣,并进而根据各自的人生经历和性格、意志、兴趣产生更深层次的情感体验。如教学我的战友邱少云时,可让学生大胆设想烈火焚烧的是自己,是自己的最亲的同学、老师、朋友亲人时,自己会有什么感受?这就要求老师先用自己的情感体验打动学生,进而让学生自己去体验并表述出来。一句话,语文知识的综合性和情感性,要求老师必须深入学生的实际生活,并带领学生体验生活、体验情感,充分挖掘语文教学课内课外的情感因素,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服务。三、教师的人格魅力、语言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切实影响着语文教学中的情感因素。有人说过:“学生,特别是小学生对教师的信任,绝

11、不仅是老师讲授的道理和知识是否正确,而还在于老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这充分说明教师的人格魅力和能力切实影响着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形象,成为教学中的情感因素之一。因此,教师必须以崇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用自己的人格魅力、语言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树立崇高的师表形象。使学生由敬师长而重学业,爱老师而好学习。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公正民主,亲切友善,仪表端庄,举止文雅,机智幽默,知识渊博。将自己燃烧的激情和强烈的爱憎融入教学的字里行间。如教学海燕时,教师不妨将自己的人格融入到海燕的人格之中人,将自己当作一只在课堂上勇猛、矫健的海燕,慷慨讲述,用自己的真情打动学生。同时,注意模仿海鸥、海鸭、企鹅的表现,体验他们的

12、内心世界和海燕的内心世界的巨大反差,从而将海燕勇敢、乐观、斗志昂扬的精神面貌带给学生,将海燕渴求通过奋斗、斗争获得希望、获得新生的情感赋予学生,让教师用人格魅力、语言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将课堂教学中的情感因素充分激活。又如讲授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时,教师必须将嫉恶如仇的情感和正义感贯穿三拳之中,使学生清楚感知教师是有血有肉、有爱有恨,活生生的人。并将教师的人格魅力和情感融入其中,化为无痕。同时,结合身边小事,谈论自如,或结合国情、时事、谈古论今;或将荆轲、文天祥、林则徐等人与之比较,使人物形象跃然纸上。这样,教师的情感与学生的情感自然共鸣,人物的举措得失亦昭然若揭,课堂的趣味性浓厚。师生亦可就具体

13、的人物、复杂的人际关系共同探讨,促进民主、和谐、自由的课堂氛围的形成。最终将情感体验转化灰学生深刻的心理体验,培养其创新能力。四、求异,求新,追求完美,为师生情感体验寻求最佳归宿。改革,是语文教学永恒的主题,也是语文教学本身的特点决定的。求异,求新,追求完美,是语文教学不断进步的动力。所谓求异,求新;不是一味地、无原则地求异、求新,而是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基础上的求异、求新;其最终目的是追求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的不断进步即追求完美的教学境界。如作文课走出教室,到大自然中感悟生活、感悟人生,寻找写作的源泉;现代教育教学手段的使用;教材的不断修订;大纲的多次调整等等。都是在不断求异求新。而且,求异

14、求新不仅仅是老师的事,更是每一个学生在自身的情感体验之后,可以追求,也必须追求的东西。如学生在清楚了孔乙己的悲惨遭遇、感受了其人生的悲苦之后,必然会想我会不会成为新时代的孔乙己?我该如何避免成为新时代的孔乙己等问题。而学习了小珊迪之后,要让学生内心深处感受到生活对小珊迪不公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并引导其大胆假想小珊迪不死会是什么情形?或成为逆境中崛起的硬汉,或成为富甲一方的商人,或成为一名充满人情味的长者等等,不一而足。让学生真正体会“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充分给学生五个再造想象的空间,让他们去求异求新,不断追求完美。针对这种情形,教师更应在教学方法上,向传统的“文学分析法”挑战,将知识

15、的讲授,变为引导学生去感受、体验、领悟作者在作品中流露的情感,感悟生活的真谛。当然,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的追求,只有更好,没有最好,它本身就只是一个不籽完美的过程。另外,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必须敢于、勇于否定陈旧、腐朽、没有生命力的东西。如大胆否定传统的愚公精神。可将它与今天IT界的新贵和奇迹作对比,说明时代在求异、求新、求快。因此,教师和学生必须增强对新、奇、快的,有用的东西的体验。从而将学生和教师自己的情感体验都引导到时代的轨道上来,寻找到师生情感体验在语文教学中的最佳、最有效的归宿。总之,加强语文教学中的情感因素是培养创新人才的要求。而决定一个人成功的主要因素不是智力因素而是非智力因素即情商。因此,如何充分利用语文教学中的情感因素,加强学生能力的培养已是当务之急。所以,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注重将学生自己的情感体验内化为意识,进而支配行动。真正做到情寓于中,教学相长。(作者四川省资中县孟塘镇中心学校张明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