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现代化的参阅资料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80676844 上传时间:2019-02-19 格式:DOC 页数:31 大小:287.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现代化的参阅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教育现代化的参阅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教育现代化的参阅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教育现代化的参阅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教育现代化的参阅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育现代化的参阅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现代化的参阅资料(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育现代化参阅资料(摘要)理论教育现代化的内涵、衡量指标及其主要特征国内学者核心观点 实践我国发达地区教育现代化的实践之路县域教育现代化的典型经验上海市教育现代化指标体系江苏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的实施意见江苏教育现代化指标体系教育现代化的内涵、衡量指标及其主要特征现代化研究起于20世纪50年代,概括的是一个世界性的历史过程,也就是人类社会从工业革命以来所经历的急剧变革。而我国对教育现代化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但真正全面、系统、深入地研究教育现代化的问题是90年代以来的事情。1993年我国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指出:“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建立起比较成熟和完善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实

2、现教育的现代化”。从此,关于教育现代化的研究也成了教育理论界的一个热点问题。一、教育现代化的内涵1.教育现代化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有学者认为:“教育现代化就是指传统教育向现代教育转化的过程,”并且是“一个历史过程,一个动态的、不断发展的过程。”基于教育现代化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也有学者认为教育现代化是从低级向高级、从不完善走向完善、从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和信息社会状态转化并不断升级且具有明显阶段性特征的动态的发展变化过程。2.教育现代化不仅是一个过程,也是一种状态,其目标指向人的现代化。有学者从“运动”的现代化和“状态”的现代化出发,指出动态的教育现代化既是与世界现代教育发展趋势相适应

3、的发展和变化,也是与它所处社会的现代化进程相适应的发展和变化;而静态的教育现代化是指教育所具有的能够体现当代教育发展的高度或现代水平的形态,包括教育观念现代化、教育内容现代化、办学条件现代化、教师队伍现代化、教育管理现代化。而“实现人的现代化”则是教育现代化的核心任务。3.从内容角度加以界定教育现代化。有学者认为,教育现代化包括六个方面,即教育思想、教育发展水平、教育体系、办学条件、师资队伍、教育管理现代化。有学者认为,教育现代化至少具有三个不同的层面:教育在物质层面的现代化:即教育在数量、规模上的发展,以及在办学条件、校舍、设备、技术手段、教育经费等方面的先进程度;教育在制度层面的现代化;教

4、育价值、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等方面的现代化。还有学者认为,教育现代化除物质、制度、观念三个层次外,还包括知识层面的现代化。具体指学校的课程体系、教材、教法、学法等方面的现代化。另外,对教育现代化的内涵也有学者这样概括:“教育现代化是一个国家教育适应现代社会发展要求所达到的一种新的教育形态,是传统教育向现代教育的现实转化,是包括教育思想、教育制度、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在内的教育整体转换和全面进步的过程。教育现代化的核心是人的素质的现代化。”二、教育现代化的衡量指标及标准1.世界教育指标:主要内容及特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世界教育指标联合国教科文每年度编撰的世界教育指标共包括11个方面的

5、内容:人口和国民生产总值;识字率、文化和通讯;学前教育入学率和正规学校教育的年限;义务教育和小学教育年限、小学学龄人口和入学率;小学教育的内部效率;中等教育年限、学龄人口和入学率;学前教育、小学教育和中学教育的教师;第三级教育的入学率、按国际教育标准分类;第三级教育按学科大类分类在校生和毕业生;私立学校在校生比例和公共教育经费;公共经常性教育经费投入。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教育指标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自1991年以来,每年发布OECD教育指标。2001年的指标体系包括6个部分:教育的背景;教育的经费投入和人力资源投入;入学机会和教育的参与与进步;学习环境和学校的组织;教育对个人、社会和

6、劳动力市场的影响结果;学习的成果。这6个方面包括了教育的背景、投入、过程、结果,可以认为OECD的指标是综合运用“背景、投入、过程和成果”(简称CIPP模式)分析教育与人力资源发展的典型代表。世界银行(World Bank):世界发展指标世界发展指标主要内容包括概况、人口、环境、经济、政府与市场和全球的联系等六个部分。与教育和人力资源直接相关的是人口部分的指标,由人口动态,劳动力结构,按经济活动划分的就业,失业,工资与劳动生产率,贫困,与贫困有关的社会指标,收入分配或消费结构,对易受伤害程度的评估,改善保障程度,教育投入,受教育的机会、教育效率,教育成果,卫生保健支出、服务和使用,疾病防治,体

7、育卫生,健康和死亡率等19个方面的84个指标。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人文发展报告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编撰的人文发展报告包括8个方面的指标:人类发展指数,寿命与健康,获取知识,获取资源和高质量的生活,可持续发展,保护人的安全,实现男女平等,人权和劳动权利。这8个方面下又包含29个项目,每个项目由若干指标构成。美国教育部:教育统计和教育状况美国教育部国家教育统计中心每年出版多种统计报告,其中使用最为广泛的有美国教育统计摘要、美国教育状况、美国州教育指标、教育统计季刊、教育统计预测等。这里我们仅择要介绍两种。美国教育统计摘要从1962年开始出版,至2001年是第37次。2001年的美国教育统计摘

8、要由7个部分构成:各级各类教育概况,初等和中等教育,中学后教育,联邦教育项目及相关法律,教育的结果,教育的国际比较,图书馆和教育技术。统计数据涉及的范围很广,包括学校数、学生数、教师数、毕业生数、人口的文化程度分布、教育经费、联邦政府对教育的资助、图书馆、以及国际比较数据等。此外还包括一些非数量的事实性内容,例如列出了美国自1787年至2000年颁布的所有教育法令及其主要内容。美国教育状况共由六个部分构成:教育的参与,学习的结果,学生的努力和教育的进步,小学和中学教育状况,中学后教育状况,社会对学习的支持。每个部分包括若干指标,一共有44个指标。2.国内对教育现代化指标及标准的研究国内一些学者

9、对我国教育现代化指标体系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但对教育现代化指标或标准体系的研究,可以说其所用指标大多来自二手资料,如:有学者提出20世纪末国际上对教育现代化比较通行的量化标准,包括公共教育经费达100亿美元以上,公共教育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在4.7%以上,人均公共教育经费100美元,留级生百分比在4%以下。学前教育毛入学率60%以上,小学净入学率95%以上,中学净入学率90%以上,大学毛入学率30%以上,预期的正规教育年限为13年以上,每10万居民中大学生数2000人以上,成人识字率95%以上(资料来源: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98年世界教育报告)。有学者认为教育现代化应以“三个面向”为指南,以

10、中等发达国家教育水平为参照系建立教育现代化标准体系。这个体系由教育思想、教育发展水平、教学体系、办学条件、师资队伍的教育管理等方面的现代化构成。其资料来源分别为世界银行1994世界发展报告、UNESCO1993世界教育报告以及UNDP1992年测算。有研究机构对世界中等发达国家和发达国家教育发展的若干关键性指标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北京、上海、深圳等发达地区基础教育现代化的指标,提出了我国发达地区“十五”时期和2010年基础教育现代化发展水平指标设定的建议。该指标体系由教育投入指数、教育规模指数、教育成就指数和教育质量要求四个方面组成。其中所用指标数据分别来源于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研究组撰

11、写的2001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教育研究与革新中心编著的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教育要览。有学者对教育现代化指标体系进行了创造性的研究。认为教育现代化很难用一种指标去衡量,因为教育现象本身是十分复杂的,它既不能用单一的量化指标去说明,也不能用纯粹模糊的定性指标去概括,必定是二者的有机结合。作为教育现代化指标体系包括:教育制度,教育思想与教育观念,教育内容、教育手段与设备,教育管理的制度化、理性化及教育决策的科学化和教育队伍状况五项定性指标;教育现代化是有阶段之分的,不同阶段的教育现代化应该有不同的衡量标准。为了论述方便,把教育现代化的发展阶段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三个阶段。根据目

12、前中等发达国家和发达国家的教育发展水平,认为15岁以上人口的识字率、平均预期受教育年限、中等教育的毛入学率、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每万人口在校大学生人数、公共教育经费占CNP的比例、人均公共教育经费七项定量指标是衡量教育现代化实现程度的重要方面。有学者认为对基础教育现代化标准的思考应打破平面、单一的常规思维模式,采取立体思维方式。将基础教育现代化标准视为一个三维结构体:观念维(教育社会化、民主化、个性化、国际化、信息化、法制化等价值取向),成就维(教育发展水平、办学条件、师资队伍、教育管理、教学体系等方面的现代化水平),层次维(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等不同层次的现代化标准)。其中每一维度又

13、包含若干子目标系统,成就维的每一子目标又可以分为若干个更小的子目标,如此细分下去,便形成多级子目标。根据已经建立的多级目标系统,对每一个以定性形式出现的子目标赋予一定的数值,由此形成一个评估指标体系。3.教育现代化的特征教育现代化的特征主要有以下几种代表性观点:把教育现代化作为一个目标,从相对静止的角度提出了教育现代化的八个重要特征:教育的全民性;教育的民主性;教育的终身性;教育的生产性;教育的个性化;教育的信息化;教育的国际化;教育的科学性;把教育现代化作为一个过程,从动态的角度提出推进教育现代化过程中会表现出的特征:教育现代化具有历史性、动态性、阶段性、差异性、相对性。教育现代化作为社会现

14、代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不可避免地受到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影响,其具体特征为教育发展的受动性、能动性、继承性、开放性、生产性、终身性以及多样化。我们认为,教育现代化是一种理念,是一个过程,是一种制度,要正确处理与指标之间的关系。教育现代化是一种内涵广泛的发展理念,是一个动态的、相对的概念,是一个长期的动态的发展与改革过程;教育现代化是一个持续不断的、永无止境的目标追求;教育现代化是一种制度,是依靠一定条件而存在,并随着一定条件而变化的现代化,必须与整个社会的现代化包括政治现代化、经济现代化、人文现代化等联系起来。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国家,其教育现代化有不同的内涵。教育现代化既是国家现代化的重

15、要指标,也是国家现代化的必要支撑和前提。教育现代化与人的现代化密切相关,教育现代化发展规划及其研究只能借助一些指标,从一些侧面描述某一段时间、或某一地区教育发展大致达到某一相对的现代化水平,但不能够完全指标化,更不能用数字精确衡量。国内学者核心观点顾明远中国教育学会会长、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顾明远把教育现代化的基本特征归纳为八个方面:广泛性和平等性;终身性和全民性;生产性和社会性;个体性和创造性;多样性和差异性;信息化和创新性;国际性与开放性;科学性和法制性。 谈松华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谈松华提出教育现代化的六个现实任务:教育民主化;教育个性化;教育多样化;教育社会化;教育信息化;教育国际化。杨东平北京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杨东平认为,教育现代化有三个层面的涵义:一是教育在数量、规模上的发展以及办学条件如校舍、设备、技术手段、教育经费等方面的先进程度。二是教育制度层面的现代化;三是教育价值、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等方面的现代化。 冯增俊中山大学教育现代化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冯增俊认为,教育现代化有五大特征:一是在巨大压力下强行启动;二是强烈的示范作用影响;三是实施行为主导下由上及下的教育策略;四是坚持全面出击与分阶段相结合的方针;五是获取经济最大发展为办教育的最高原则和最终目的。 刘晖 熊明广州大学高教研究所所长、教授刘晖(熊明为广州教育学院研究生)认为,城市教育现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