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职院校产学研结合的几点思考论文

上传人:焦** 文档编号:80667712 上传时间:2019-02-1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高职院校产学研结合的几点思考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关于高职院校产学研结合的几点思考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关于高职院校产学研结合的几点思考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关于高职院校产学研结合的几点思考论文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关于高职院校产学研结合的几点思考论文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关于高职院校产学研结合的几点思考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高职院校产学研结合的几点思考论文(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关于高职院校产学研结合的几点思考论文论文关键词:高职院校产学研结合现实要求主要模式论文摘要:产学研结合高职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由之路,产学研结合可以满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高职院校的要求,有利于高职院校把学生顺利输入社会,是高职院校培养双师师资的根本措施。高职院校产学研结合,走的是校企合作的路子,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完善育人方式类;解决学生就业类;校企各取所需类。近年来,我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迅速,高职高专教育已经占据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对于整个高等教育的发展和国家的现代化建设都产生重要影响。正因为发展过于迅速,导致r高职院校存在诸多问题,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就是发展定位不准确,人才培养模式本科化,

2、一些高等职、院校过多强调学科性的倾向,一砦学校盲目攀高升格。周济部长曾指出:“高等职业教育主要是培养面向生产和社会实践第线的实用、技能型人才,不能办成本科教育的“压缩饼干,也不要把“专升本”作为主要目标。”(产学研结合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教育部周济部长在第次全幽高等职业教育产学研结合经验交流会:的讲话,2002年l0月)。高职院校于普通本科院校,高职院卡交要培养的是在生产一线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是国家对高职院校办学方向的科学定位。教育部在2002、2003、2004年连续召开三次全国高等职、教育产学研结合经验交流会,周济部长分圳作重要

3、讲话,叫确提“产学研结合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他指出“中央多次强调,高等教育要坚定不移地走产学研结合的道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要求高等职业教育走产学结合的道路”,“要完成好培养高技能人才的任务,必须走产学研相结合的改革发展之路,这是贯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的要求,是高职教育改革发展必由之路”。一、高职院校产学研结合的现实要求高职院校的,学研结合是基于现伏要求的,不是凭窄想象的,产学研结合是我高等职业教育的必然发展趋势。产学研结合可以满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高职院校的要求,从而获得更加有力的支持,以维持高职院校长,人发展。高职院饺立足地

4、方,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推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本来就是高职院校义不容辞的责任,产学研结合能够让学校融人当地社会,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和科技支持,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贡献。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谋发展,高职院校在满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的同时,也可以取得地方对学校的支持,能更好更快地发展。现在高校办学,特别是高职院校办学遇到的最大瓶颈就是资金短缺,草靠学校白筹资金发展恐怕是不能长久的。因此,必须争取政府的财政拨款,争取企业投资赞助或者合作。高职院校做好产学研结合,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的、明显的贡献,再争取政府和企业的支持,就好办得多。产学研结合有利于高职院校把学生顺利输入社会。

5、高职教育要以就业为导向,必须搞好产学研结合。前面我们提到,我国高职教育发展迅速,但是高职院校的毕业生还是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究其原因很尺部分在于学生的理沦知识与市场需求小能很好的衔接。现阶段,高职院校的教学模式主要还是以学校教育和课堂教学为丰,虽然有定数量的实验、实课时,但这些课时也主要是在校内完成的,学生缺少直接与t会、市场接触的机会,很难获得将来就业所需要的验和能力。产学研结合面向市场、面向经济社会和社会进步,以市场为导向,立足于培养适应生产、建设以及服务一线的高技能人才,能够很好的解决这个难题。产学研结合是高职院校培养“双师”师资的根本措施。从原国家教委关干开展建设示范性职业大学1:作

6、的原则意见(教改1995J15号)的“十分之一双师犁教师”,到2004年教育部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砰估方案中提出的优秀标准规定双师素质教师比例达到70,合格标准应达到50。应当说,“双型”教师已经成为高职院校教师队伍的普遍要求。但目前“双师型”教师严重不足,已经成为影响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一大瓶颈。招聘和进具有“双师”素质的专、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到学校担任专、兼职教师,吸纳十会上的专家、学者和企、家担任客庵教授等方式固然可行但冶标不治本。走产学研结合的路子,培养教师的“双师”素质是解决达一难题的根本途径。高职院校通过加强与行业、企业及科研院(所)的联系,建立产学研基地,组织教师到基地学习、实践

7、;通过校企合作,积极开展技术攻关或产品研发,或者利用本专业的技术力量,开展科技服务活动,促进教师知识向能力转化,在产学研结合中培养教师的科研素质、创新能力和技术应用能力。可见,产学研结合是实现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是高职院校自身改革与发展的要求,是增强毕业生职业技能和适应社会能力的要求,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二、高职院校产学研结合的主要模式高职院校产学叭结合,走的就是校企合作的路。主要有以下儿种类型:(一)校企合作,完善育人方式类。立足于培养高技能应用犁人才的目标,利用校双方的优势,共同培养人才。1、“教学交替”模式。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和国家教育事业发展“一

8、五”规划纲要都提出“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这是种学生在校理论学习和在企业生产实践交替进行,理论与实践结合、学用结合的合作培养模式。这种办学模式的主要特点是,在整个培养期间根据教学需要,安排学生多次到企业实习,或顶岗工作,每次时间不超过半年。这种模式下,校企双方共同参与育人全过程,适用于理论技术要求比较高,实训时间要求长的专业。2、“2+l”模式。这是一种双向参与、分段培养的教育模式,即在三年的高职教育过程中,两年在校内学习理论和实验基础技能,一年在企业顶岗实习,并结合生产实际选择毕业设计题目,在学校、企业指导老师的共同指导下完成毕业设计。这种模式适合于宽口径专业,对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就业能

9、力十分有效,有利于拓宽学生就业面。 (二)校企合作,解决学生就业类。就是以就业为导向,通过校企合作,企业重点消化吸收学校的毕业生,解决学生就业的合作方式。1、“实训一一科研一一就业”一体化模式。企业参与学校的教学,在学校原有专业内挑选自己所需要的专业学生,与校方共同培养。采取各种形式,通过优质课程与有效实训的整合,吸收学生参加企业项目开发或技术服务等科技活动,重在培养学生技术应用能力和发展能力。在这种模式下,由于学生在学习中直接参与了企业的科研和技术工作,毕业时,企业当然会优先考虑录用。2、“订单式”培养模式。这也是国家教育部门极力提倡的校企合作方式,这种模式以企业用人协议(或者叫订单)为依据

10、,根据企业的用人要求制定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实现“对口培养”。这种模式,打破了传统的教育模式,学校和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并在师资、技术、办学条件等方面合作,双方共同参与培养的全过程,分别在学校和企业进行教学和生产实践,学生毕业后直接到企业就业的一种产学研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在这种模式下还有一种更加精细的合作,就是合作办企业命名班,企业直接参与该班的招生、管理和教学,学生毕业后全部进入企业工作。(三)校企合作,校企各取所需类。“合作”本身就有“共赢”的涵义,企业与高职院校合作必然是以获得利益为目的的,学校也需要利用企业的条件。产学研全面合作模式就成了校企双方各取所需的最佳选择。产学研合全面作

11、模式就是学校与企业在教育教学中,全过程、全方位合作的办学模式。这种模式的主要内容是,以企业“订单”为依据,确定教育目标;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改革教学组织形式;以互利互惠、优势互补为原则,共同利用教育资源,共同参与人才培养过程,共同进行课题研究。学校利用企业生产过程培养学生能力,利用企业厂房设备降低办学成本,利用企业消化毕业生;企业利用学校教育资源,进行员工培训,利用学校科研能力,合作进行项目开发和课题研究,开发出合适项目可以尽快进入生产。这种模式是高职院校产学研合作的理想模式。当然,要做到全面合作并非易事,合作中有许多需要解决的矛盾和困难。现在比较实际和比较通行的做法就是校企合作建设生产型实训基

12、地,由提供实训车间和配套设施,企业配备设备、管理、技术和工人,学生在基地内进行生产型实毕业生优先被录用。三、结语应该看到,在目前已形成的校企合作中,大多是高职院校为求生存发展丰动向企业界寻求合作的,主动寻求与学校合作办学的企业却很少。多数合作中,企业仅仅是给学校提供部分实习基地,安排学生实习等。这种合作,并不能算真正意义的产学研结合。真正的产学研结合应是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其目标应是建立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具有良性循环机制的、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组合,最终能将高职教育资源的势能转化为推动经济增长的动力,实现高职院校办学的整体效益。当然,这也跟部分高职院校,特别是一些刚刚由中专升格而来的院校缺乏科研能力,不能给企业提供帮助等原因有关。由此可见,高职院校的产学研结合还需继续深入探索。1傅建中,李建法,沈红卫产学研结合地方高校创建特色之路J中国大孪教等20072王秀清,马傻哲强化产学研结合突出高职教育特色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3-13邱永成高职产学研结合教育的思考J机械_职业教育2007(12)4孙云早,孙秀英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是职业院校发展的必由之路J,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