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教育教育与生命体之间的相互玉成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80634982 上传时间:2019-02-1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65.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命教育教育与生命体之间的相互玉成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生命教育教育与生命体之间的相互玉成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生命教育教育与生命体之间的相互玉成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生命教育教育与生命体之间的相互玉成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生命教育教育与生命体之间的相互玉成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命教育教育与生命体之间的相互玉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命教育教育与生命体之间的相互玉成(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生命教育:教育与生命体之间的相互玉成教育论语 2008-10-05 19:39 阅读11评论0 字号: 大大 中中 小小 当代中国基础教育改革领域涌现出诸多的新事物,“生命教育”以其独特的视角、内涵、思维方式、实践策略,吸引着人们的关注。生命教育内涵着教育理念系统更新的可能,尤其是对师生作为生命体、而非机械的物体、被动的客体之“生命观”的更新。他们不是整齐划一的存在,不是德国哲学家狄尔泰所批判的“理性汁”的存在,而是一个个的具体存在。叶澜教授也曾提出“具体个人”的观点,法国教育家郎格朗在其终身教育引论中指出:“教育的真正对象是全面的人,是处在各种环境中的人,是担负着各种责任的人,简言之,是具体

2、的人”。当前生命教育实践中的案例,也在启示我们尊重学生与教师的独特性、具体性。为此,当代教育工作者迫切需要形成“你”的意识,强化“这个学生”、“这个班级”、“这个学校”的意识。唯有如此,我们的教育工作,才真正能够有其针对性,尤其是对具体学生、具体教师的内在价值。其次,生命教育充分重视了师生作为生命体的丰富性,将师生的生命存在回归到具体的“学习者”、“生活者”的角色上。曾有一位朋友的孩子对她说:我不想上学,不想成为作业机器!是的,人不是机器,而是有着丰富的情感、体验,有着实践的欲望、内在的需要、多面而多彩的人,是一个全面的学习者和生活者。孩子们,你们好!的作者阿莫纳什维利就认为:“不,教师不是儿

3、童灵魂的设计师、工程师、建筑师,因为儿童的灵魂不是一堆无生命的建筑材料。实际上,儿童的灵魂是一种生气勃勃的精神、激情、改造和创造的力量。因此,对儿童的灵魂来说,需要的不是塑造,而是丰富、发展,使他们具有理想、信念,养成热爱人们、大自然和生活的习惯。学会生存早就指出:“人已经成为他自己命运的潜在主人”。当代的生命教育,更是在探索其实践的可能,努力将发展与生活的主动权还给教师与学生。对于学生而言,是主动地思考、交流、表达,主动地探索与创造,主动地与教师、文本、同学对话;对于教师来说,是主动地开展教育改革,主动地自我更新。所有的努力,都在恢复作为生命个体的人之主动的、生机勃勃的形象,都内涵着对生命体

4、之内在力量的敬畏。作为生存于教育中的生命体,其内在的发展需要与具体的教育生活有着沟通。人是“未完成的人”,人是需要教育、通过教育而不断成为自己的人。为此,生命教育致力于促进每位生命体的成长,促进“我”与“你”的不断完善。正是以上述生命观的更新为核心,教育价值观、教育活动观、教育评价观、学校管理观等,都具有了系统更新的可能。生命教育同时体现为一种“教育实践”。传统的教育实践活动,无法自动转换成能够促进生命成长的教育活动,生命教育呼唤着一种新型的教育实践。教育是一个综合的生命时空存在,个体存在于其中,具体的时间、空间与生命体形成内在的关系。在其中,他是否对每一天充满期待?他是否具体地生存在当下的、

5、真实的生活中?他是否自觉地将生活建立在过去的积淀之上?他是否有着足够的活动空间、心理空间?是否能够在虚拟与现实、校内与校外的多重空间的转换中自主发展?一系列的问题,带来的是对我们当前教育的反思,和对新型教育的期待。每个人都只能自己生、自己活,其生之方式与活之状态具体生成着“你”和“我”。在教育中,具体的关系场域、实践活动构成为生命体具体的生活内容。他与其他生命体之间的关系如何?他如何参与课堂教学、班级建设、学校活动?他的参与机会、质量如何?他的生命性体现了吗?这些,都直接构成为生命成长的内核,期待着教育真正成为生命体成长的生活内容,恢复教育生活自身的独特与丰富。对于教育而言,“自觉”是转换日常

6、生活为教育生活的关键。生命教育期待着教育的自我觉醒,期待着教育者生命意识的觉醒,期待着教育者自觉地将教育生活的内在价值,通过富有创造性的工作实践,生成而出。在我们参与中小学改革实践的过程中,经常会为教师们的创造而欣喜,经常为教育资源的流失、教育时机的错失而可惜。生命教育给教育带来的是灵光,是照亮教育价值的灵光;是力量,是开发教育价值的力量;是气息,是生命成长的气息,是教育自身之美的气息。当我们从生命观更新与实践改革更新的双重需要来认识生命教育后,更为直接的问题就会出现:如何在改革实践中开展生命教育、提升生命教育的内在品质?课堂教学是师生教育生活的核心构成,也是生命教育的重要阵地之一。在极其丰富

7、的教学改革研究领域中,生命教育更加关注的,是以下方面。教学是利用教学内容来促进学生成长。但现实中,往往是见知识而不见学生。在每一节课、每一单元、每一年段的教学中,学生的现有基础是怎样的?学生的发展空间在哪里?不同学生的具体差异何在?课堂教学中的学生参与、发展水平如何?是否在学生身上体现了教学的价值?一系列的问题值得我们思考。在我们的改革实践中,推动着教师关注教学设计环节对学生的深度研究,关注教学过程中的学生状态,保持对学生资源的高度敏感,保持对学生成长状态的高度关注。学科是基本的教学构成,也是内涵着丰富育人资源的内容。具体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认识每一学科独特的育人价值?如何在具体的教学中体现每一

8、篇教材内容的独特价值?如何在深度解读教材的基础上,形成教学内容的结构性转换?如何在教学中充分促进教师、学生与教材的对话?当我们以提问的方式呈现上述问题时,也已经暗含着我们对它的回答。就教师的工作实践看,从设计环节开始,进入到具体的教学环节,并以自觉地反思与重建加以提升与拓展,这是教师生命成长的必要过程,也是开发教学内在价值的必要保障。为此,保持对教学实践过程的研究,既是提升教学生命性的需要,同样是教师生命成长的需要,是学校管理变革的需要。上述内容并非生命教育视角下教学改革的全部,但却是极有挑战性的构成。在迎接挑战的过程中,教师的生命力量也会被激发而出,并在坚实、艰难、艰巨的改革实践中,感受自己

9、的生命力量,实现自己的生命成长。生命教育不提倡机械地贯彻落实上级要求的班级建设,不提倡缺乏学生立场的工作方式,不提倡缺乏学生参与、自上而下的班级管理方式。而一切的改变,首先在于承认学生的生命性,尊重学生的具体性与丰富性,自觉、系统地研究学生的成长需要。班主任需要对自己班级学生的状态、问题、发展可能了如指掌,需要在动态发展中保持研究的自觉,将班级建设建立在坚实的学生成长需要研究基础上。正是因为各班级学生是独特的,但又具有相通的成长需要,因此,自主提炼教育主题,既改变班级建设的散漫与随意性,又改变日复一日的重复状态和机械管理状态,在双重的界限中,确定一学年、一学期、一个月的班级工作主题,以主题统整

10、日常工作,提升日常工作的品质。生命教育会同时强调主题教育活动与日常教育工作对于学生生命成长的价值。在当前主题教育、尤其是主题班队会流于形式、长于表演的现状背景下,如何充分发挥其集聚教育资源、提升教育价值的作用,非常值得研究。而进一步具体到主题教育活动中,其主题的清晰、具体表达,其内在结构的合理性设计,过程中的师生互动与资源生成,教师的介入与学生的参与质量等一系列的问题,就呈现出来。就我们改革实践的体验来说,一次次真实而富有震撼力的主题教育活动,会成为学生生命存在中的一朵朵浪花,会成为推动学生成长的一股股力量。在班级层面,有大量的生生交往、师生交往资源,有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的存在与互动,有班级

11、的文化建设与组织生成,有班级的评价与群体个性的形成。上述内容,都蕴藏着生命教育的资源。同样,学校层面日常性的广播操、升旗仪式等,专题性的节庆活动、开学典礼、毕业典礼等,都是生命教育的舞台。针对教师和管理人员而言,学校管理层面的变革,显得日益迫切;生命教育在学校整体意义上的体现,尤其如此。这体现为学校办学理念更新。学校办学的核心理念、具体目标、校训内涵、日常行为的改变,都离不开理念的更新;而形成当代生命教育的理念,内化为师生员工的个人知识、实践智慧,是当代教育变革不能不关注的内容。这体现为学校制度价值实现。生命教育视野下的制度,是教育生活必要的保障,更是促进师生生命成长的促进力量。就当前迫切需要

12、建立的学习制度、日常研究制度、动力内化机制、多维互动机制等内容而言,都不再是为了达到控制教师、惩罚教师的目的,而是为了拓展教师的生命成长空间,为了促进当代教师的生命成长。这体现为学习文化的生成发展。无论是管理文化、教师文化,还是学生文化,都有一个在原有基础上重建的需要,而形成对生命的尊重乃至敬畏,形成对生命的关怀,是当代教育文化精神的核心构成。这体现为校长、领导班子、中层干部的成长。无论是当代新角色的确立,还是思维方式的当代转型,抑或是工作方式的当代变革,学校管理中的“人”的自我更新,已经构成为生命教育重要的内容,并在根本意义上影响着学生的成长。生命教育作为当代富有新意的改革思潮与改革实践,需要更多人的关注,也更需要精心的维护和着力的建设。生命教育,带给我们的是希望,是信念,是实践改革的可能,是理论升华的可能。(李家成,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教育学系副教授。本文为李家成主持的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专项资助项目“生命成长教育的全程研究”的研究成果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