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心理-申论经典范文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80634570 上传时间:2019-02-1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57.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校心理-申论经典范文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高校心理-申论经典范文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高校心理-申论经典范文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高校心理-申论经典范文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校心理-申论经典范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校心理-申论经典范文(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06申论模拟试卷12高校心理教育三、申论要求1.就给定材料用800字左右的篇幅概括当前大学生心理存在的问题并做出简要分析。 (40分) 2.就给定材料所反映的问题,自选角度,自拟题目,用2000字左右的篇幅,进行论述。要求中心明确,内容充实,论述深刻,有说服力。(60分)模拟试卷十二参考答案1.答案提示在校大学生心理存在的问题:在学习上,目的不明确,自我意识不清,缺乏有效的学习技能。有部分在校大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得过且过,不想学,但是又不得不学,混日子,直到毕业。成绩考差了,不是自己不努力,学习方法还需改进,而是归结为老师和环境等的影响,相当部分学习观念不清,主要精力不花在学习上,只求考

2、试过关表现出:1.自我意识不清。相当一部分学生不能恰如其分地进行自我评价,表现出以自我为中心、自卑及自负。2.缺乏目标意识和学习动力。不少学生的求学动机主要立足于个人的发展,对学校和专业不满意的比例较高。3.缺乏有效的学习技能。部分学生对大学的学习感到无所适从。4.情绪健康水平不高。少数学生情绪不太稳定,缺乏情绪自我调节能力,抑郁、焦虑等消极情绪较普遍。部分学生的“三观”模糊。有少部分在校大学生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模糊,得过且过,不知道自己活着对社会有什么意义,只求索取,不求付出。“网络化”对大学生的心理影响巨大。如今,网络已深入了现阶段的生活、学习中,成为大学生活中必

3、不可少的一部分,学生们的空余时间多数已用于上网,而为数不少的学生上网是为了打游戏、聊天、搞“网恋”,他们认为,在虚拟世界中,更能倾诉心事,便于沟通。因此,网恋成了一种时尚。除此之外,黄色网站的泛滥,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大学生的婚恋观有待矫正。有一部分大学生的恋爱心理不正常,如:一些大学男生的“半月谈”,大学女生的“每周一歌(哥)”;还有“不求天长地久,只求曾经拥有”;更有甚者,昨天还山盟海誓,今天却潇洒拜拜等;可以爱得死去活来,但不一定要有婚姻;在校大学生在外租住房男女同居的也不在少数 通过分析,导致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自我理想与社会现实的矛盾,造成在校大学生情绪的不稳定。价值的偏离,

4、加剧了心理冲突。大学生中的独生子女人数的增加,把独生子女家庭教育中的突出问题带进了大学。以自我为中心的个人本位主义,导致了价值取向的偏离。自我评价与实际能力的反差,强化了学生的心理问题。缺乏心理发展及保健知识,自我心理调适能力较差。当代大学生的成长经历一般较顺利,缺乏对失败和挫折的心理体验。在校大学生往往缺乏坚定的信仰,没有明确的奋斗目标。大学生正处于婚恋观定型的十字路口。西方开放性文化观对大学生的影响很大。同时,许多娱乐媒体的错误导向,使大学生的婚恋观的确定性上,缺乏理性,跟着想当然走,很容易误入歧途。网络的日益普及,使其成为现代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网络安全体系的建立也成为当前的焦点。大学生

5、在享受这个现代化武器带来的便捷同时,也受到了来自不同方面的不良信息的冲击,生性好奇的大学生很难避免其负面影响。2.答案提示浅论高校心理教育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正日益加快,竞争愈来愈加剧烈,人际关系也变得越来越复杂,所有这些直接给人们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高校的大学生作为现代社会的组成部分,也不可避免地面临上述各种挑战。同时,大学生作为一个待殊群体,正面临从青少年期向成人期转化的重要阶段,虽然生理上逐渐成熟。但由于阅历浅、社会经验不足、独立生活能力不强等各种不利因素影响,很容易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矛盾与冲突。高校应开设基础心理学选修课程,普及宣传心理学、心理卫生等有关知识,使更多学生了

6、解心理教育包括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素质教育的意义、内容,初步掌握某些自我心理测量和调节的方法。 一、充分认识心理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基础地位面向21世纪,现代高等教育培养的大学生不仅应该德智体全面发展,而且要具备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素质。素质教育是提高国民素质的根本,已成为高校教育的中心课题,而心理素质在一个人的整体素质中居于基础地位,它渗透到各个素质之中,影响和制约着其他素质的发展,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即使具备健全的体魄、聪慧的大脑,也不能称之为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因此,我们有必要进一步更新教育观念,逐步加强高校的心理教育工作。二、心理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心理和思想分属于不同的层次,但彼

7、此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心理是思想的基础,思想的发展变化要受心理的影响和制约,而心理活动的方向又受思想的支配,因此,心理教育应与思想教育相辅相成。目前,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已趋于成熟,我们可以把心理教育的内容纳入到德育教学中,如把“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作为大学生思想品德课教学的一个分支重点,帮助学生充分认识自我的心理特点,建立起良好的人际交往环境。另外,将学生的心理教育融入日常的思想政治工作也显得非常重要;很多高校已把对新教师进行心理学知识的培训列入了上岗培训的重要内容,并对政工干部举行“心理修养系列培训”,使高校学生辅导员、政工干部充分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个体特征。通过他们的日常工作,

8、有效地将思想教育与心理教育结合起来。三、规范化、科学化设计心理健康教学课程为了普及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应专门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课程。心理健康教育课不同于普通的心理学理论课,因为其不仅是心理学理论的讲授,更要指导学生的行为实践,帮助其增加大量的感性认识。在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时、应坚持以下原则:1.理论联系实际原则。通过问卷调查、与学生座谈等多种方式了解当前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存在的实际心理问题,运用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对他们进行诱导和启发。2.知识传授和心理素质训练相结合的原则。心理健康课程应结合课堂教学、针对性地开展“自信心训练”“自我心理坦露训练”“解除考试焦虑训练

9、”“化解嫉妒情绪训练”等专门性训练课程,为学生提供实际的仿真训练机会,从而尽快地实现由知到行的有效转变。3.心理健康教育与人生观教育相结合的原则。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与基础。良好积极的人生观对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非常重要。大学阶段,青年的人生观正在确立或基本确立,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是每一个高校教育工作者的基本义务,通过两者的有效结合,对逐步完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很有必要。四、充分发挥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作用心理健康课以广大学生为对象,普及宣传心理学知识,促进学生更多地了解自我,充分实现人格完善。但是,由于家庭环境、个人生活经历以及所遭遇的生活事件不同,青年学生在情绪、自我观

10、念以及健康状态等方面面临许多特殊问题,应通过个别咨询来解决。由专职心理学教师组成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心,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对推动个别咨询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所谓“走出去”是指在学生中进行心理健康普查,建立心理档案。更主要的是主动寻找、筛选、发现心理有障碍或有潜在障碍的学生,然后分期、分类,主动上门咨询。这样,那些有可能出现障碍的学生就可在心理上及早得到调整,有准备地面对学习期间的各种压力,从而避免更严重的心理问题发生。所谓“请进来”是指主动约请一些学生来面谈,运用心理咨询方面的理论和技术帮助他们分析问题的成因,提供适当的指导。从来访的情况看,还有大部分心理发展正常但希望在学

11、业和心理上能尽快跃上新台阶的优秀学生,因此心理咨询正在从被动的障碍性咨询走向发展性咨询,把现实咨询与学生今后的发展联系起来,尽力把咨询过程变成一个引导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并积极寻求解决问题途径的训练过程,以全面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五、丰富大学生第二课堂,优化大学生的心理环境大学面临多种竞争,加强大学生校园文化建设,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如春游、演讲比赛、体育竞技等活动,创造一个积极向上的第二课堂,同时利用广播、校报等媒介宣传心理健康知识,有针对性地开展“新生的心理适应”“大学生心理健康与调适”“大学生就业前心理准备”等专题讲座,举办大型的“心理咨询游园活动”,引导学生广泛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给大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宽松的人际交往环境、有序的学业竞争环境,通过寓教于乐、寓教于动的多种途径和方法,充分发挥大学生的自我认识、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作用和心理互助功能,使大学生在参与文化建设的主动社会化过程中逐步提高心理修养水平。通过上述途径,以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为目标,全面加强高校的心理教育,使之课堂化、系统化、理论化,对切实抓好素质教育工作必将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