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的学生(家长会材料卢红平)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80633595 上传时间:2019-02-19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77.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理想的学生(家长会材料卢红平)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理想的学生(家长会材料卢红平)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理想的学生(家长会材料卢红平)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理想的学生(家长会材料卢红平)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理想的学生(家长会材料卢红平)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理想的学生(家长会材料卢红平)》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理想的学生(家长会材料卢红平)(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笔架山中学七(2)班家长会材料理想的学生当今社会的竞争是以经济和科技为中心的综合国力的竞争,但归根到底是教育的竞争。而教育竞争归根到底又是取决于学生培养质量的高低。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学生是主体,所有的教育都是围绕学生展开的。没有了学生,教育也就不存在了。教育的真谛是要把学生塑造成未来社会的顶梁柱。那么,未来社会的顶梁柱应具备什么样的优秀素质呢?一、理想的学生,应该是品行端正、善解人意、热爱生活、富有理想、朝气蓬勃的学生。成人和成才是同一道理,不成人也就不能成才。优秀的学生应该把道德完善放在最重要的位置,力争做到真善美的和谐统一。其中,爱和同情心是品行端正的两个最重要表现。可以说,一个没有爱和同

2、情心的人是“不健康”的人。爱应从身边的事做起,从爱一草一木、一树一花、小动物、父母、爷爷奶奶、叔叔阿姨到爱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爱岗和敬业),最后到爱集体、爱祖国、爱人民。苏霍姆林斯基在他的学校大门上写“爱你的妈妈”来教育学生,激发学生固有的爱心。有人对此不以为然,苏霍姆林斯基驳斥道,一个人如果连他的母亲 都不爱,他还能爱什么呢? 爱心无价!培养一颗爱心很重要,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有一颗爱心,其他的品质都是爱心的延伸。只有爱,才能感受到生活的乐趣;只有爱,才能创造和谐的人际关系;只有爱,才能享受到人生的真谤;只有爱,才能感受到人类的伟大。天底下最辽阔的是天空和大海,而比天空和大海更辽阔的是人的心灵。一

3、个满怀爱心的人,是永远不会感到寂寞的。只有爱才能赢得爱。愿天底下的每一个学生都从爱自己的爸爸妈妈开始,去爱生活中一切美好的事物。 同情心也是品行端正的重要体现。一个没有同情心的学生在“冷酷”对待他人的同时,也会被社会所“孤立”。只有具备同情心,才能帮助弱者,伴现出自己的价值;只有具备同情心,才能使社会涌起爱的浪潮;只有具备同情心,才能使社会真正具有平等意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优秀的学生应学会乐于帮助身边学习上和生活上有困难的同学,帮助他们共同成长。这是培养学生同情心的重要方式。 品行端正的另外一种表现是要有公正性。对于公正,通常有四种境界:大公无私、先公后私、先私后公、公

4、私兼顾。要求一个人完全没有私心,完全做到大公无私,的确有点儿苛刻,但公正地处理各种问题是每个人都能够并且应该做到的。社会公正是社会是否健康发展的重要前提。一个社会如果连最起码的公正都没有了,社会的良性发展也就失去了最基本的前提。优秀的学生从小就应该培养一种公正的品质。学生是否具有公正性品质,有很多不同的表现形式,如学校中发生的考试作弊就是不公正的表现形式之一。作弊者试图用最少的投入,甚至谈不上是投人,即纯粹凭投机取巧来达到一己之私的目的。他的作弊成功对于其他辛辛苦苦,通过自已的辛勤劳动来获得成绩的同学来说,就是一种不公正。如果学生把从学生时代就形成的这种不公正的品质带到社会中,就会形成自私自利

5、、徇私舞弊等许多对社会发展十分不利的不良道德品行。此外,学生是否具有远大的志向和理想也是学生成功的重要前提之一。我国古代将树立远大的理想称做“立志”。自孔子以来的历代学者都把“立志”作为学习的必要条件。孔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明代学者王守仁说:“是以君子之学,无时无处不以立志为事。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志不立,如无舵之舟,无衔之马,飘荡奔逸,终亦向所底乎?”而王明阳甚至认为,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虽百工技艺,未有不本于志者。”作为学生来说,从学生时代就树立远大的理想和人生目标,意义更是重大。理想是学生腾飞的翅膀。一名满怀理想的学生,他的生活一定是很充实的。有了理想,才会有

6、前进的方向;有了理想,才会有前进的动力。一个学生如果没有明确而远大的理想,没有美好的希望和追求,他的行动就会失去方向和动力,在学习和生活中稍遇挫折就会心灰意冷,一蹶不振。反之,如果一个学生具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就会清醒地认识到自己行动的意义,就会按照目的,自觉地调节自己的行动,不达目的,决不罢休。革命导师马克思有一句名言:“我的目标始终如一。”这也是他为什么能在颠沛流离、家贫如洗、妻病子亡的艰难条件下,矢志不移、奋勇搏击的原因所在。学生理想的树立不能好高骛远,脱离现实基础与条件。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万丈高楼起于垒土。任何理想的实现,都应该脚踏实地,从眼前工作做起。但学生理想的树立,也不能只看眼前

7、,缺乏挑战性,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这样的理想也就失去了激励的意义。理想是学生对未来美好前景的一种憧憬,它是美丽而神奇的。为了理想而奋斗,再苦、再累也是乐在其中。反之,没有了理想,也就意味着前进道路的停止;没有了理想,也就意味着人生意义的终结。学生是富有理想的,这是他们成功的希望所在。让每个学生都满怀激情的拥抱理想,走向明天吧!二、理想的学生,应该是积极进取,敢于创新、敢于标新立异,富有个性,富有自己独特见解和思想的学生。创新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核心,正成为教育探讨的热点问题之一。伴随人类迈进21世纪知识经济社会,新世纪需要的人才不是“读书机器”,而是富有个性的创新人才。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己被作为

8、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而日益受到重视。虽然早在20世纪30年代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就曾极力倡导创造教育,他的老师美国教育家杜威也曾就传统教育中缺乏创造性的弊端提出过批评,提倡创造教育,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能力。但是,由于工业社会经济发展的特点,创造教育并未真正被重视。即使在当代,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这在很大程度制约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传统的学习只是一种继承性的学习,学生通过学习获得原来已经确立起来的观念、方法和原则,以应付己知的、重复得情景,这在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还可以解决问题。然而,在即将到来的知识经济时代,文化知识、科技以及经济发展瞬息万变,思考问题

9、的方式也与以往大有不同。人们不仅要适应原有社会的生活规律,更需要改造和创造新的生活条件,不断完善自我,这就需要强调学生创新精神、创新观念和创新行为的形成。学生也只有接受创新的教育,进行创新的学习,才能在知识经济社会中敏捷地接受新知识,才能创造世界,创新生活。哈佛大学校长陆登庭在北京大学讲坛上讲了这样一段发人深省的话:“在迈向新世纪的过程中,一种最好得教育就是有利于人们具有创新性,使人们变得更善于思考,更有追求的理想和洞察力,成为更完善、更成功的人。” 可以说,卓越的创新能力充分地体现了一个人发现问题、积极探索的心理取向和善于把握机会的敏锐性。创新能力绝不仅仅是一种智力特征,更是一种人格特征和精

10、神状态以及综合素质的体现。基于创新教育对人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1996年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的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曾把它作为教育的最高目标:“教育的任务是毫不例外地使所有人的创适才能和创造潜力都能结出丰硕的果实这一目标比其他所有的目标都重要。”总之,不论从国家和民族发展的角度看,还是从个人发展的角度看,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都显得十分急迫。 学生素质的培养离不开学校、社会以及家庭的教育,但学生自身有意识地使自己向这一目标努力也是创新素质发展的重要因素。在我国传统的教育思想里。有一种“随大流”的思想,许多学生也形成也种人云亦云的习惯,不敢表明自己的观点和见解,不敢否定权威,这些学生在创新意识

11、、创新思维万面明显缺乏,没有一种创新的个性。而优秀的学生从学校里就自觉培养“敢为人先”的个性,对一些疑难问题敢于提出自己的个人见解,敢于“钻牛角尖”,不盲从所谓的权威,敢于跳出原有的圈子,为了真理,从实际出发,敢于向任何权威挑战,这种学生不仅在学校中,而且在以后的工作中,也会不断产生创新的观点和思路,为社会作出更加突出的贡献,成为社会真正的栋梁。创造性的个性特征并非是天生的,它是在学校、家庭、社会的影响下逐步形成的。只要做个有心的人,绝大部分学生都可以形成创造性的个性特征。三、理想的学生,应该是自信自强,永不放弃,在困难和挫折面前永不低头,充满旺盛斗志和乐观精神的学生。 自信心是一个优秀学生必

12、备的基本素质之一。美国思想家爱默生说:“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拿破仑希尔也曾经说过,“信心是生命和力量,信心是创立事业之本,信心是奇迹。”这些学者的思想与观点都充分地表明了自信心在人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自信心是人生重要的精神支柱,是成功的先导。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人的需要、期望是不断发展、永无止境的,但新的目标总是要以已有的目标为基础。一个人成功的经历越多,他的期望也就越高,自信心也就越强。在学生的学习中,自信心显得尤为重要。日本教育家田畸仁经过调查发现,有三分之一的学生是因为缺乏自信心才导致学习成绩的不理想。在我国的学校教育中,有许多学生有畏惧学习的心理,越学越没有信心。越学越觉得自己不是学

13、习的料,总觉得自己比别人笨。在这样一个由于缺乏信心而产生的自卑心理状态下,不仅正常的学习受影响,而且连个人的身心活动和交往活动都受到了影响,即使本来具有优越的天资,也可能难以得到正常的发挥。因此,在学习生活中,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是一个十分重要的任务。只有自信,才能敢于面对困难;只有自信,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只有自信,才能永远保持乐观的心态;只有自信,才能善于处理各种关系。面对纷繁复杂的大千世界,面对坎坷不平的崎岖人生,一时的迷茫、失落、不知所措是难免的。但无论遇到什么情况,我们都不要怀疑自己的能力。一个人如果不相信自己,还能指望谁相信他呢?学生要达到自信自强的境界,除了老师、家长注意采用适当

14、的教育方式外,更主要的是,学生要给自己的人生一个准确的定位,要善于从身边寻找人生榜样和奋斗目标,让自己追随着榜样不断进步,时时感受到激励作用。具备坚韧不拔的意志和自强不息精神也是当代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古人云:“志也,气之帅也。”意志是精神之统帅,性格之中枢。坚强的意志品质是学习和工作取得好成绩的重要保证,是获得事业成功的基础。尚书旅獒曰:“为山九仞,功亏一篑。”建筑很高的土山,由于只差一筐土而不能完成,半途而废了。这则成语既表达了对一件事只差一点儿未能完成的惋惜,也深含了对一件事非得持之以恒、一干到底方能取胜的哲理。我国古代著名教育家荀子在劝学篇里也讲到:“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

15、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这深深地揭示了凡事贵在持之以恒。如果学生具备了这样的品质,那么他无论是处于顺境,还是处于逆境,都不会沉沦和泄气。如果学生具备这样一种品质,那么在其毕业工作后,无论把他放在什么地方,他都会生根开花,茁壮成长。学生也只有具备这样的品质,才能在未来的社会中充满竞争力。当然,坚强的意志不是天生的,也不是一蹴而就养成的,坚韧不拔的意志和自强不息的精神是来自于平时点点滴滴的日常小事的锻炼培养。每一次克服困难的过程,就是意志不断强化的过程。马克思说:“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艰险,沿着陡峭山壁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生活也是如此,面对生

16、活的风风雨雨,只有具备坚强意志的人,才能活出多彩的人生。学生解出一道难题,努力学会做一件小事,都是培养意志的过程。古人云:“莫以善小而不为,莫以恶小而为之。”这句话体现的就是这个道理。用座右铭激励自己是培养意志力的有效方法。革命前辈徐特立四十多岁学法文时,曾以“日学一字,五年为成”作为座右铭。在这种动力的支持下,他以常人难以想象的意志力和坚持不懈的学习精神,三年就掌握了法文。京剧表演艺术家袁世海为不断提高自己的表演技能,在客厅墙上挂了手书的三个大字“天天练”,古稀之年,仍然坚持奉行。青年时代的毛泽东有一句座右铭:“贵有恒何必三更起五更睡,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从这些事例中我们可以发现,具备坚强的意志是名人之所以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学生也应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为自己树立起适合自己的座右铭,以激励自己不断努力。拥有坚强意志的学生通常是一个乐观的人。生活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