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论考试指南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80616560 上传时间:2019-02-19 格式:DOC 页数:29 大小:9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古代文论考试指南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中国古代文论考试指南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中国古代文论考试指南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中国古代文论考试指南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中国古代文论考试指南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古代文论考试指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古代文论考试指南(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古代文论第一节 课程的性质意义及内容古代文论是文艺理论专修课之一,是理论性的专业提高课文学批评,以业已存在的文学现象为批评对象,重在对真与假善与恶美与丑作出评判文学批评的具体内容包括作家作品风格流派文学思潮文学运动等等因此,文学批评是文学与人学美学心理学社会学政治学等相加叉的一门综合性学科现代意义上的文学批评,大多由于西方文学批评之东渐而得以成立而实际上,中国古代的文学批评就已十分发达,在某些领域还相当成熟本课程的教学任务,就是要向大家简要介绍中国的文学批评及其特色和成就本课程涉及中国古代各历史时期的主体文学思潮及其发生发展线索重要文学理论范畴及其演变发展重要文论家及其主要文论思想重要文论

2、著作及其理论意义等中国文学批评的历史十分久远有文学创作,就会有相应的理论批评因此,就文学而言,文学创作与文学批评是它的两翼,两者或相辅相成,或相反相对,共同促进文学艺术的繁荣发展中国文学批评有自己鲜明的民族特点,它不同于西方的文学理论批评中国文学批评,是中国古代人对文学创作的理性总结,其中蕴含了许多耐人寻味的文化学意义对中国文学批评的历史进行研究和总结,有助于深入考察中国古代文学观念的演变,了解和领会各种不同的批评方法审美标准和审美趣味;也有助于总结民族文化传统,理解蕴含在其中的艺术精神当然,研究中国文学批评的最终意义在于,促进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的研究水平,并为当代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建设提供借

3、鉴第二节学科的发展与现状在中国,1914年至1919年,黄侃在北京大学开设文心雕龙课,对于古代文论的认真研究才算开始这一课程的讲稿,就是后来出版的文心雕龙札记1923年,范文澜也在南开大学开设文心雕龙课,讲稿后来修订出版,成为文心雕龙研究的里程碑近百年来的古文论研究从文心雕龙起步,亦最先从文心雕龙取得突出的成绩,与这本书在中国文论史上的地位十分相称可以说,这是古文论研究的一个良好开端我国的古文论研究大致可分前后两期:前半世纪,奠定了古文论研究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基础1927年陈钟凡出版了中国文学批评史,虽仅7万余言,然所涉及之批评家已达90余人,大体构成了中国文学批评史的初步框架第一章总论“文学

4、之界义”;第二章总论“文学批评”;第三章为“文学批评史总叙”,认为中国文学批评始于典论文赋流别论翰林论;自第四章后,直到第十二章,将我国的文学批评史划分为九大时期,其各时期的论述较详,如第五章中论王充的文论,就标列了七个方面19341947年郭绍虞先后出版了他的中国文学批评史上下册,70余万言,大大拓展了由陈钟凡建立起来的最初框架由于其规模之宏大,郭先生也被视为中国文学批评史学科的奠基者1931年,朱东润在武汉大学开讲中国文学批评史,写有讲稿中国文学批评史大纲朱东润的中国文学批评史大纲也由开明书店出版了作者以慎思明辨的态度,采取“远略近详”的叙述方法,勾勒出了从周秦到清代陈廷焯的文学批评发展概

5、况,“这还是第一部简要的中国文学批评全史”(朱自清语)此书“著者的长处在能够根据客观的态度选出一些前人未曾注意的代表批评家”(朱自清语),如南宋的张戒,清代的叶燮纪昀赵翼金圣叹李笠翁等批评家著者的另一长处则是用现代文艺观诠释古代文论家,如说殷璠高仲武司空图是“为艺术而艺术”;说元结白居易元稹是“为人生而艺术”等1934至1943年,罗根泽的中国文学批评史一至四册出版罗根泽的中国文学批评史第一第二第三分册由商务印书馆出版第一册论周秦两汉文学批评,第二册论魏晋六朝文学批评,第三册论隋唐五代文学批评这部批评史较郭著“编制便渐渐匀称了,论断也渐渐公平了”,“这是一部值得细心研读的中国文学批评史”(朱自

6、清语)1935年,许地山为香港大学中文教授,次年,港大成立中文系,由马鉴主讲文学批评,这是古代文学批评进入香港大学课堂的开始这时期,还有方孝岳的中国文学批评,傅庚生的中国文学批评通论方著与傅著在体例上略有不同,然对于后来的文学批评史之撰写启迪不大对于后来文学批评史产生巨大影响的,是郭著直至今日,国内中国文学批评史的体例,也还没有超越郭著的范围朱自清称他是“白手成家”,“可还得算是开创之作”1955年,中华书局将这部“旧著”重新予以出版,作者自称是“一部资料性的作品”,其实这是中国百年以来第一部完整的影响最大的文学批评史,曾被教育部列入文科教材全书将中国文学批评的发展划分为三个时期:“上古期自上

7、古至东汉(纪元期?纪元190年)”,即“文学观念演进期”;其间周秦为一期,两汉为一期,魏晋南北朝为一期“中古期自东汉建安至五代(纪元191959年),即“文学观念复古期”;其间隋唐五代为一期,北宋为一期“近古期自北宋至清代中叶(纪元9601839年)”,即“文学批评完成期”;其间南宋金元为一期,明代为一期,清代一期前两期主要是论述对文学的认识,后一期“才是以文学批评本身的理论为中心”,这种划分法源于作者认为“文学史和文学批评史是有密切的关系的”观点1979年,复旦大学中文系古典文学教研组编撰出了中国文学批评史(上册原为上海古籍出版社1964年版)全书分上下两册,共为七编:一,先秦两汉;二,魏晋

8、南北朝;三,隋唐五代;四,宋元;五,明;六,清;七,近代刘大杰先生因全书未编完而仙逝,后续书稿则由其同仁们共同完成此书运用马列主义观点,系统介绍了上起先秦下迄“五四”以前的中国文学批评发展的过程和文学理论斗争的概况敏泽的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则严格区分文学观和文学批评理论,从文学批评理论的角度,将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划分为先秦时期两汉时期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金元时期明清时期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在每一时期中,著者以章题或概括断代的文学现状,或文学理论批评概况;以节题独标古代文论代表论家或代表作的批评观极具特色的是,各个时期的“绪论”对当时政治经济哲学文学现状的总揽,有助于人们在当时的整个时代背景下去探讨

9、各个时期文学批评理论滋生的土壤及其意义蔡钟翔黄保真成复旺撰写的中国文学理论史五卷本,则从“经济政治哲学文学四个方面”,“论述了中国文学理论赖以发生发展的客观因素,以及它们怎样以各自独立而又彼此联系的方式推动着世世代代的中国古人对复杂的文学现象进行理论思维”张少康刘三富合著的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发展史,全书分上下两卷共四编,重在用发展的观点来探讨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如“严羽沧浪诗话和诗禅说的发展”“明代小说理论批评的发展”等章题1995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文学批评通史,丛书共分七册:先秦两汉文学批评史魏晋南北朝文学批评史隋唐五代文学批评史宋金元文学批评史明代文学批评史清代文学批评史近代文学批评

10、史这套丛书以其宏大的规模展示了中国文学批评史的全貌,以其各册的特点汇聚成了中国文学批评多姿多彩的理论风貌80年代初,罗宗强提出把文学创作所反映的文学思想倾向与文学批评结合起来研究,以文学思想发展的不同段落为纲,出版了隋唐五代文学思想史,之后有张毅的宋代文学思想史等同类著作问世近十余年来,分类的文学批评史也大量出现,如蔡镇楚中国诗话史,王先霈周伟民明清小说理论批评史,陈谦豫中国小说理论批评史,陈洪中国小说理论史,方智范等中国词学批评史梁荣基词学理论综考谭帆等中国古典戏剧理论史等通史和分类批评史撰写,似乎正朝着多元的方向发展古文论作为一个学科进入大学课堂,如上所说,始于黄侃之在北大讲授文心雕龙,在

11、20年代,此一课程之列入教学计划,除北大之外,目前所了解,似就只有南开了在1925至1926年文学系的学程纲要中,二年级有一门“文论”课,在注中说明:读文心雕龙史通文史通义,尤以文心雕龙为重要注中并且说明,以文心雕龙讲疏为课本(11)30年代以后,武大等校相继开出此一课程而本世纪的后半,无论是大陆还是港台的高校,中国文学批评史作为一门课程进入教学体系中,就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现象了大陆还在复旦南开川大华东师大设立了中国文学批评史的博士学位授权点,作为培养此一学科高层人才的基地古文论作为课程进入高校,这一点对于此一学科的发展来说,是很重要的它不仅说明,此一科学成了高校中文系学生知识结构不可缺少的组

12、成部分,而且保证了此一学科的研究者队伍能够得到源源不断的补充以台湾为例,70年代以来,研究古文论而取得博士学位的学者,现在已是学术研究中的中坚就古代文论的研究而言,目前,学术界主要作的工作在于:一是整理出版原著五六十年代,人民出版社陆续出版中国古典文学理论批评专著选辑,后来中华书局上海古籍出版社也先后出版各种诗话词话文话赋话,台湾也有类似的著作出版,重要的诗话词话文话,差不多都有校注本或标点本出版此类著作大陆规模较大的,有唐圭璋词话丛编,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郭绍虞钱仲联王遽常万首论诗绝句台湾有台静农主编的百种诗话新编,以类编次台静农自1948至1968年主持台大中文系20年,此项工作即其在任

13、时组织研究生所完成,而出版则迟至1974年类似的还有王国昭词话类编大陆与台湾,都有历代文论选出版,选目除少数不同外,大体相似至于从各种诗话中摘编材料,以己意重新组合,出版各种中国诗话精要之类,数量就更大不过此类出版物,于一般读者了解诗话或有助益,而对研究者来说,则并无实际的意义虽然,原著的整理出版已取得了不少的成绩,但诗话词话文话赋话在古文论中只是一部分,如前所说,大量的文论散见于各种文献,无论是研究一位批评家还是研究一个时期的文论,仅靠有限的诗话是不够的或者有鉴于此,有研究者正在从各种典籍中摘录论诗语,编成断代的诗话大全不过,如果要研究的话,仅靠这些摘编也还是不够的,这些论诗的话,是在什么情

14、况下说的,有个语境问题,离开语境,妄下论断,往往有违原意二是对于古文论的训读(包括校勘注疏今译集注义证等等)近百年来亦取得了不少的成绩在这方面,出现了一些非常有功力的著作陈湛铨陈湛铨先生讲学集中,毛诗序典论论文与杨德祖书文赋四文之讲疏,其中毛诗序讲疏疏证之详明,使人叹为观止关于诗序作者种种说法之原始材料,引用近万二千言,而凡所摘引,皆极简洁之精粹处,可见此万二千言容量之大之后又引有关子夏生平之材料,除引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家语七十二弟子解两传外,又揭示了见于群经诸子的103条材料线索(13)关于子夏生平的资料,可以说已经大备于此了这样的注疏,对于研究诗大序者来说,当然提供了极大的方便我们当然不提倡

15、汉儒解经的繁琐方法,说“粤若”而至十万言,但详明确切的注疏,则是不可少的对文本没有确切的了解,望文生义,随意发挥,强范古人,年来在古文论研究中似亦所在多有在古文论文本的训读上最受关注,用力最勤,成绩也最大的,还要数文心雕龙文心注,宋人辛处信注已失传,明人王惟俭训诂梅庆生音注,清人黄叔琳辑注,近人李详补注,都有创获,然均简略黄侃札记,除注较前详赡外,篇首之发明题旨,多有极精彩之见解,而于原书之选文定篇每附录原文,便于读者披览黄札记,无疑在文心研究中占有重要之地位但是,到了范文澜的文心雕龙注出来,才算在文心研究中立一里程碑范注的功劳,在于无论在校勘释义还是在资料的附录上,都奠定了文心进一步深入研究的规模有人对范注之价值作了研究,指出它校勘上的成就,它用对校法他校法本校法理校法在校字上的严谨细致作风,“从文心校勘史上看,范注校字,上补清人黄叔琳的疏漏,下启今人杨明照王利器等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