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影响学生心理素质的几个方面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80615524 上传时间:2019-02-1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62.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论影响学生心理素质的几个方面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浅论影响学生心理素质的几个方面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浅论影响学生心理素质的几个方面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浅论影响学生心理素质的几个方面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浅论影响学生心理素质的几个方面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论影响学生心理素质的几个方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论影响学生心理素质的几个方面(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题目:试论影响小学生心理素质的两大主要因素试论影响小学生心理素质的两大主要因素摘要:在社会发展日趋多元化的今天,学生更易受到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扰。由于学生正处于半独立半依赖、半成熟半幼稚的成长时期,有其特殊的心理矛盾,有成人难以理解的困惑与苦恼。他们的许多心理冲突,或被自我掩盖,或被成人忽视,以至于不少学生感到孤立无助,只好隐抑在心灵深处,备受煎熬,甚至诱发各种心理障碍乃至心理疾病。而其中对学生心理素质影响最大的因素有两方面:一是独生子女问题;二是单亲家庭子女问题。 正文:在社会发展日趋多元化的今天,学生更易受到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扰。由于学生正处于半独立半依赖、半成熟半幼稚的成长时期,有其特殊的

2、心理矛盾,有成人难以理解的困惑与苦恼。他们的许多心理冲突,或被自我掩盖,或被成人忽视,以至于不少学生感到孤立无助,只好隐抑在心灵深处,备受煎熬,甚至诱发各种心理障碍乃至心理疾病。而其中对学生心理素质影响最大的因素有两方面:一是独生子女问题随着独生子女的日渐增多,学生中的独生子女的心理健康问题也渐渐凸现出来。国内外的研究表明,独生子女易出现某些令人担忧的不良性格,如:好逸恶劳、高傲自大、撒娇任性、意志薄弱、虚伪冷漠、粗心大意等。独生子女所具有的这些不良性格特征并非是自然的,而主要是后天形成的。根据大量调查分析,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第一,因为独生,独生子女在家庭中没有兄弟姐妹,无法建立兄弟姐

3、妹间的伙伴关系,他独占家庭中的一切,以自我为中心。有的父母成天忙于家务和八小时工作,很少有时间、精力与孩子进行情感方面的交流,把孩子关在家里看电视、做作业,不让孩子与同伴交往。独生子女由于离群索居,容易形成自私、不合群、胆怯、怪异、不愿与人交往、独占一切等不良的性格特征。某小学一年级有个独生子女在家吃冰棍,妈妈看到他的小表弟来玩,就随手送一支,想不到惹得他大哭大闹,把所有买来的冰棍扔了一地,即使再买也不肯罢休。第二,因为独生,独生子女便易受到家长的溺爱。每天上学放学,我们都能看到接送孩子的情景,一个独生子女身旁总围着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当“司机”用自行车接送,爷爷、奶奶当“勤务兵

4、”替他背书包,前呼后拥,好不热闹。想吃什么,想玩什么,想穿什么,尽管开口,既有爷爷、奶奶的疼,也有爸爸、妈妈的爱,这便容易使独生子女在幼小的心灵里就开始滋生一种优越感和特殊感,“只知人为我,不知我为人”,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从而形成懒惰、好激动、爱发脾气的不良习惯。第三,因为独生,便容易受到步调不一的家庭教育。我们都知道:“严父慈母”这句俗语,不少家长把这句话奉为教子的至理名言,因而父母对孩子的教育要求不统一,步调不一致,还有的父母在教子的过程中言行不一。此外,三代同住的家庭,祖辈爱孙辈的情感异常突出,往往出现“爸爸动手打孩子,妈妈忙着护孩子,爷爷奶奶出来拉孩子”的情景。有的甚至当着孩子的面相

5、互指责、争吵,甚至动起手来。在这样家庭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孩子往往分辨不清是非,弄不清对错,难以形成热情、开朗、言行一致、办事有分寸、讲原则的性格和道德品质。相反,却养成孩子忧郁、冷漠、怀疑、表里不一的古怪性格。那么, 如何培养这类学生的良好心理素质呢?这需要家校结合共同培养。而家长的教育是学生良好心理养成的主要因素。家庭教育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家长要根据独生子女的心理特点,有意识的扬长避短,就一定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具体方法:首先,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把“爱”和“严”结合起来。在现实生活中,一方面,独生子女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另一方面,司空见惯的做法是“含在嘴里怕化了,抱在怀里怕摔了”,溺

6、爱之风,家家可见,这样,在期待独生子女成为超常儿童的心态支配下,许多家庭陷入了过分溺爱和过分管制相互交织的教育之误区,结果可想而知。一般来说,过分溺爱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独生子女带有的性格特征是任性、骄傲、自私、偏激和脆弱。相反,在过分管制和约束下成长的孩子具有的性格特征又常常是消极、顺从、怯懦、自卑、不诚实或者是固执、冷漠和刚愎自用。可以预见,这样的独生子女走向社会后将很难具有协同意识,适应群体生活。不是成为生活的失败者,就会成为社会的反叛者。对此我国的儿童心理学家朱智贤指出应该“热爱与严格要求相结合”,我们反对父母溺爱孩子,但并不反对和排斥父母爱子之心,问题是怎样爱孩子。正如高尔基所说:爱护

7、子女,这是母鸡都会做的事,然而,去教育子女,这就是一项伟大的事业了。因此,父母一定要学会科学地爱孩子,做到爱得深而不滥,爱得热烈而理智。一方面要杜绝对孩子百依百顺的错误做法,要敢于拒绝孩子的不正当要求,敢于说“不”,做到爱严得当;另一方面,则要随着孩子年龄的增大,逐渐“淡化”父母之爱,逐渐拆除父母的保护伞。让孩子学会独立地面对生活,并在生活的风风雨雨中锤炼成长,养成坚毅的性格。其次,注意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父母和家庭其他成员,对孩子提出的教育要求,要保持一致性,否则会导致孩子性格发生矛盾和变化。例如,有的孩子在父亲面前表现得畏首畏脚,唯命是从,而在母亲面前则飞扬跋扈,任性粗暴。这就是父母

8、在教育方法、教育内容上不一致的结果。长期受这种教育方式的影响,必然会形成独生子女看人行事,表里不一,欺弱怕强,固执任性等不良性格。所以,在教育孩子上,父母双方,外祖父母与祖父母之间应密切配合,相互理解,不要因在教育形式或教育方法上存在分歧,就当着孩子的面争吵不休,甚至动起手来,而应在背后充分商量,做到要求一致、态度一致、方法一致,这样,孩子就会感到父母的态度是坚决的,非服从不可,良好的性格品质就会得到强化,不良的性格品质就会得到削弱,最终消除。其次,父母对孩子提出的行为、规则、要求、不可朝令夕改,更不能以自己的情绪好坏、工作忙闲决定对孩子的行为评价。情绪好时、工作闲了,对孩子就百依百顺;情绪不

9、好或工作较忙,对孩子就百般指责,甚至拿孩子当出气筒,这种做法将会严重阻碍孩子良好性格的形成。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言谈举止,性格特征。对孩子的影响,像山泉溪流涓涓不息,时时刻刻对孩子起着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第三,采取以“儿童教育儿童”的方法。儿童心理学告诉我们,儿童是从模仿开始他的学习生活的。因此模仿在儿童心理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模仿的最好对象是儿童伙伴。日本的心理学家山下俊郎说过,要以儿童教育儿童,儿童是在与别的儿童的交往过程中才开始从“自我中心”的“壳”中解脱出来,了解自我同他人的区别,了解集体中每个成员的权利和义务,培养出尊重自己、尊重别人、理解行为规范、活泼大方等良好的

10、道德品质和性格品质的人。从这个意义上说,为了使独生子女的性格获得良好的发展,必须想方设法为儿童创造良好的集体环境。要采取多种形式,利用各种因素,创造条件,帮助孩子选择一些年龄相当的小伙伴,使他们彼此交往,有意识给他们讲一些诸如“孔融让梨”等故事,启迪他们有好吃的不要争,有好玩的不要霸,从小养成大方、合群、热情开朗、团结友爱等好的性格品质。对于学校和教师则应注重发展学生的心理技能,小学生的集中注意、情绪调节及正确的思维表象等心理技能的培养。常用的心理技能训练方法有: (1)语言暗示放松训练,目的在于通过词语暗示增强大脑调节控制情绪状态的能力。一般做法是,预先给定学生积极正面的暗示语,如:“我心情

11、很好!很轻松!头脑很清醒!注意集中!”等。每天抽一定时间练习,用以改善情绪状态,并增强自信心。(2)超觉静坐练习,这一练习已经在世界很多国家的不同人群中广泛应用。我国一些学校也开始在学生中试用,并取得了可喜的效果。每天1015分钟的静坐可以起到净化大脑、集中注意和开发潜能的作用。通常是让学生在做功课之前或紧张学习的间隙时,安静地闭目静坐,均匀自然地呼吸,心中想着一个轻松悦耳的声音,逐渐把意识集中于一点。这种练习能带来良好的心理和生理效应。(3)程序思维训练,目的是培养学生有序思维的习惯和能力,可以贯穿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让学生学会将需要考虑而又比较复杂的思维内容,按照一定的原则加以程序化,以防

12、止思维混乱。同时还要教会学生正确的思维方式和养成积极思维的习惯。(4)情景表象训练,目的旨在培养学生的表象思维能力。具体做法是,预先指定一定的情景内容,如:集体打扫卫生、参加演讲会、一场足球赛、一次郊游等。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描述在这一情景下可能发生的事情和进展过程,从而提高他们的表象能力。 (5)音乐调节训练,听音乐是青少年最喜爱的活动之一。不同节奏、不同旋律的乐曲可以引起不同的情绪反应。通过选听不同的音乐能够调节人们的心理状态(振奋激昂或放松平静)。上述这些训练方法和内容通常是根据学生年龄阶段的不同来安排和实施的,以保证其针对性和最佳效果。二是单亲家庭子女问题随着离婚率的不断上升,也造成了

13、这样一种社会现象:单亲家庭在不断增多,单亲孩子数量骤然上升。在今日中国,单亲家庭以及单亲子女教育,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值得特别关注的问题。父母劳燕各东西。对于离婚的夫妻双方或者某一方而言,这可能是一种解脱。但对于孩子来说,父母离异,无疑是个灾难。温馨的家轰然坍塌,孩子们应当获得的关心、爱护和教育也随之烟消云散了,这可能会成为影响他一生的精神创伤。大量的事实和研究表明,单亲家庭的孩子往往会因为缺少父爱或者母爱而变得心理失衡。他们常常感到孤独、忧虑、失望、自卑、情绪低沉、性格孤僻。这种心态如果不及时纠正,就会使孩子性格扭曲,心理变态,严重影响其情感、意志和品格的发展。对于这类学生教师应给予更多的关心,注意心理辅导我们教师要运用科学知识,针对他们面临的各种心理矛盾,给予解疑释惑,提供正确的建议和途径,使他们取得心理平衡,并促使他们在情感、性格、能力、品质等方面和谐发展。同时,要创造和谐的班集体,充分发挥集体的作用,使他们的不安、孤独、离群、烦恼等不良情感体验得到淡化或抑制。 要注意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对待它“要小心得像对待一朵玫瑰花上颤动欲滴的露珠”,切不可有一点疏忽。综上所述,学生的心理健康是关系学生一生的大事,学校教育理应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塑造学生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以迎接21世纪新的挑战。 参考文献:儿童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心理学概论、现代家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