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高中数学有效教学方略运用刍议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80614559 上传时间:2019-02-19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52.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改下高中数学有效教学方略运用刍议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新课改下高中数学有效教学方略运用刍议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新课改下高中数学有效教学方略运用刍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改下高中数学有效教学方略运用刍议(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中数学有效教学 当前, 随着新课程改革春风的吹拂, 各阶段教学方式和策略的改进和实施, 已成为各学科教师进行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和必然趋势. 在新课程表要求, 教师如何在基本知识的传授下,实现学生基本技能的有效训练和扎实提升, 并实现学生学习能动性和效能型的有效提升, 已经成为教学工作者所面临和需要紧迫解决的重要课题和任务. 新实施的高中课程改革发展纲要中,对学生解答问题、探究实践、自主合作、创新思维等方面能力提出了具体而又明确的要求. 广大高中数学教师也围绕课改内容和要求进行了深入的尝试和认真的探索, 提出了许多具有独到见解和实践意义的教学措施和心得体会.一、树立创新意识, 在教学设计上

2、展示新主见 在传统应试教育的束缚下, 教师进行知识的讲解, 通常采用从知识的初步感知、问题的辨析解答和知识的巩固强化这一过程, 课堂教学的过程基本是按照预先设定的轨道, 进行简单、机械的教学, 致使学生学习的能动性和主动性减弱, 学习的效能降低, 这从一定层面上反映了教学过程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而新课程教学理念中将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确定为教学目标的三个维度. 这就要求, 教师在知识课堂设计上, 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根本目的, 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能够跳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 这一旧框框, 从三个维度的高度来, 全面构思教学内容、精心安排教学活动. 在对教学内容的构思上,

3、 要以新课程标准中的相关内容要求为依据, 以所用教材的相关内容为参照, 将三个维度贯穿在整个活动始终, 精心设计, 力求在教学中把三维目标的各项要求融为一体, 使学生在掌握知识与技能的同时, 经历与体验学习和探究的过程, 潜移默化地受到科学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滋养和熏陶.二、体现全局意识, 在整体发展上采用新举措在传统课堂教学中, 许多教师在教学中采用知识灌输 , 一刀切 式教学方式进行知识的传授, 从而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两极分化 现象的产生. 这种完全背离了因材施教原则的教学模式, 严重损害了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不利于学生的整体进步和发展. 而新课程改革纲要中提出, 教师要用

4、全面的、发展的眼光面向全体学生 , 善待每一个学生 , 将学生当作不断进步和发展学习体, 针对不同学生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 为他们提供学习成功的适当条件,努力营造宽松、和谐的良好氛围, 创设多样化的学习情景, 引导并帮助他们把潜在的能力变成现实的水平, 让全体学生在有效教学活动中都能得到学习效能的提高和个性的充分发展.教师在具体问题教学过程中, 应遵循分层教学原则, 将不同难易程度的数学问题布置给好、中、差等不同能力学生, 让这些不同学生进行问题解答活动, 使不同学生都能得到锻炼和探究的机会, 从而使学生在分层教学解题过程中实现学习效能和学习能力的同步提升.三、突出促进功能, 在师生评价上实现新突破教学评价是依据教学目标对教学过程及结果进行价值判断并为教学决策服务的活动, 是研究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价值的过程, 具有诊断作用、激励作用、调节作用、教学作用. 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 按照客观性原则、整体性原则、指导性原则、科学性原则, 对学生的学习程度进行诊断性评价, 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形成性评价, 对学生的阶段性学习效能进行总结性评价, 使学生在评价活动过程中学习方法得到有效改进, 解题思维更加灵活, 学习效能更加优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