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陶行知有感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80614852 上传时间:2019-02-1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9.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读陶行知有感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读陶行知有感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读陶行知有感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读陶行知有感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读陶行知有感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读陶行知有感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读陶行知有感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 读陶行知名篇精选(教师版)有感唐 琴陶行知先生是我国近代教育的先驱,他创立的教育理论,对我国的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虽然他研究的是当时的教育问题,但对我们今天的教育,仍有很强的指导意义。斯人已逝,当再次捧读这位大教育家的教育名篇,在字里行间当中我感受到了陶行知先生“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敬业精神,从中学到了“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等至理名言,我更体会感受到了作为一位人民教育家他所具有的伟大人格和教育情怀。一、 生平简介:中国人民教育家、思想家,伟大的民主主义战士,爱国者,中国人民救国会和中国民主同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陶行知有两句重要的名言,一句是:“

2、人生天地间,各自有禀赋。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另一句是:“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陶行知,原名文浚,后改知行,又改行知。(60页小故事)1891年10月18日生于徽州歙县西乡黄潭源村一个贫寒的教师之家,祖籍浙江绍兴。6岁时,曾在邻居家厅堂玩耍,看见厅堂墙上挂着对联,便坐在地上临摹起来,被邻村方庶咸秀才看见,以为神童,免费为其开蒙。后入家乡蒙童馆吴尔宽处就读。14岁入歙县基督教内地会所办的崇一学堂,他在睡觉的宿舍墙上,挥笔写下了我是一个中国人,应该为中国做出一些贡献来的豪言壮语,抒发他满腔的爱国热情并激励自己为祖国早日走向现代化而发奋学习。1908年十七岁时他考入了杭州广济医学堂,想

3、通过学医来解除广大劳动人民的病痛,实现自己报效祖国的志向。但是,因这所教会学校歧视非入教的学生,他不愿意自己思想受外国人的随意摆布,入学仅三天,他即愤而退学。1909年他考入南京汇文书院,次年转入金陵大学文科,辛亥革命爆发时,他曾回乡投身革命运动。1914年,他以总分第一名的成绩毕业。1914年留学美国入伊利诺大学获政治硕士学位,后入哥伦比亚大学研究教育,师从杜威。1917年秋回国,先后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国立东南大学教授、教务主任等职。1927年陶行知放弃了优厚的教授生活,谢绝了武昌高等师范(武汉大学的前身)和吉林大学校长的盛情邀请,脱去西装革履,穿上布衣草鞋,告别城市繁荣舒适的生活,在南京

4、北郊晓庄创办了实验乡村师范学校(后改名为晓庄学校),到农村去开展乡村教育运动。他想通过培养具有康健的体魄,农夫的身手,科学的头脑,艺术的兴趣,改造社会的精神的乡村教师,以实现他的改造一百万个乡村的宏愿,为三万万四千万农民烧心香。同年他创办第一个乡村幼稚园燕子矶幼稚园。1930年4月遭国民党通缉被迫流亡日本,1931年回国开展教育普及工作,在上海创办自然学园、儿童科学通讯学校。主编儿童科学丛书等。1932年,他又创建了山海工学团,提出“工以养生,学以明生,团以保生”,将工场、学校、社会打成一片,进行军事训练、生产训练、民权训练、生育训练等,还开展小先生运动。1935年,在中国共产党“八一宣言”的

5、感召下积极投身抗日救亡运动。一二九运动后,与宋庆龄、马相伯、沈钧儒、胡愈之、邹韬奋、李公朴等发起组织“上海文化界救国会”。1939年7月在四川重庆附近的合川县古圣寺创办了主要招收难童入学的育才学校。1941年,参与发起成立中国民主政团同盟。1945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任中央常委。4月,回到上海,立即投入反独裁、争民主、反内战、争和平的斗争。在他生命的最后100天,他在工厂、学校、机关、广场发表演讲100余次。7月25日上午,因长期劳累过度,健康过损,受好友李、闻事件的刺激又过深,突发脑溢血,周恩来、邓颖超、沈钧儒等闻讯赶往探视。但抢救无效,不幸逝世于上海,享年55岁。二、教育主张(一)关于“

6、教学合一”1、教学要合一的理由有三个:(1)、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在教学生学;(2)、教的法子必须依据学的法子;(3)、教的法子、学的法子、自己的学问联络起来。第一和第二种理由,是说先生的教应该和学生的学联络,第三种理由是说先生的教应该和先生的学联络。有这样的联络,先生学生都能自理自动,都有机会方法找那新理。我的体会是:节目好不好,要看观众喜不喜欢;教学好不好,要看学生受益多少。所以,观众是上帝学生是主人。 关于“教学做合一”1、事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就怎样教。2、在做上教,在做上学。这里强调的是学生动手实践的重要性。(二)第一流的教育家的标准 第一流的教育家要有两个素质:一是敢探未

7、发明的新理;二是敢入未开化的边疆。这两者其实是两种精神创造精神和开辟精神。创造是民族兴旺的不竭动力,无创造就无发展。教育家当然要有创造精神。(三)关于“新教育”1、教育是什么:是继续经验的改造,教育的作用是使人天天改造,天天进步,天天往好的路上走,就是要用新的学理,新的方法,来改造学生的经验。2、新教育的目的:第一对天然界,使学生有利用它的能力;第二是谋共同的幸福。概括起来是自主、自立、自动,做到富贵不淫,贫贱不移,威武不屈。3、新教育的方法:a、符合目的。b.依据经验。c.共同生活。d.积极设施。e.注重启发。f.鼓励自治。g.全部发育。h.唤起兴味。i.责成效率。我觉得这很有科学道理。教育

8、的科学性是最重要的。4、新学校:学校是小的社会,社会是大学校。须把社会上的事,选择主要的,一件件在学校里举行起来,要让学生在校内和校外都是一个人,不能造就一个与世隔绝的学校,让学校成为一个微社会。这是大教育观。5、新学生:新学生要自己去学,不可坐而受教,学人生之道,追求高尚生活,完美生活,永久生活。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不可夺取这一地位。6、新教员:重视引导学生怎样去学,首先要有信仰心,要坚定信念:教育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第二要有责任心,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无心无教育。第三是共和的精神。要放下架子,不搞师道尊严。第四,要有开辟精神。第五,要有试验精神。其中,共和精神在今天,就是指教学民主,要给

9、学生民主的教育环境。7、新课程:陶公当时提到新课程,现在又有新课程的实施。8、新教材:陶公对教材提出了适应性要求。(四)关于“学生自治问题之研究”(1)、陶公提出自动主义:智育要注重自学;体育注重自强,德育注重自治。其实就是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发展。(2)、学生自治是什么?、指全校同学,有团体意思。、自己管理自己。、练习自治:学生自治不是自由行动,乃是共同治理。不是大小规则,乃是大家立法守法。不是放任自流,乃是练习自治。陶公这一观点,在现在的教育理念中,就是自主、合作、探究的思想。看来,我们的教育思想是有继承和发展的。(五)关于“学生的精神”1、学生求学要有科学的精神具有科学的发展观;2、要改

10、造社会,必具有委婉的精神遵循事物的发展规律;3、应付环境,必具有坚强人格和百折不回的精神追求真理,矢志不渝。(六)关于“学做一个人”一个完整的人要有三要素:健康的体魄;独立的思想;独立的职业。其实陶公这一观点启发了我们培养什么样的人,就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我们眼前展现的是一个个体魄健全、有思想的劳动者。(七)关于“我之学校观”学校是师生共同生活的处所。学校里,人格要互相感化,习惯要相互锻炼,要知道学生之间的沟通与影响是很大的。办学如治水,须以导的方式处理,只有因势利导,才能和谐完美。学校生活只是社会生活一部分。要与生活相通,要想有化社会的能力,先要情愿社会化。这是具体讲学校与社会的关

11、系。学校生活是社会生活的起点,要把学校放到阳光下生长,要接受各界人士的批评指正。陶公的学校观其实透出他的教育思想,那就是教育必须适应时代的要求,必须同社会联系起来,必须是开放的、阳光的、高尚的。(八)关于“我们的信条”我们深信教育是国家百年根本大计。我们深信生活是教育的中心。我们深信健康是生活的出发点,也就是教育的出发点。我们深信教育应当培植生活力,使学生向上长。我们深信教育应当把环境的阻力化为助力。我们深信教学合一。我们深信师生共同生活、共甘苦,为最好的教育。我们深信教师应当以身作则。我们深信教师必须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我们深信教师应当运用困难,以发展思想及奋斗精神。我们深信教师应当作人民的

12、朋友。我们深信,最高尚的精神是人生无价之宝,非金钱所能买得来。我们深信如果全国教师对于儿童教育都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好决心,必能为我们民族创造一个伟大的新生命。陶公如诗的语言,哲学家的思想归纳了教育发展目标和办法,表达了自己事业的高尚追求,如灯塔一样,照亮我们的前进方向;如舵手一样,带领我们驶向光辉的彼岸。(9) 关于儿童用书选择标准 三种标准:1、我们要看这本书有没有引导人动作的力量,有没有引导人干了一个动作又干一个动作的力量;2、有没有引导人思想的力量,有没有引导人想了又想的力量;3、有没有引导人产生新价值的力量,有没有引导人生新益求新的新价值的力量。(99页,举例)(十)什么是生活

13、教育? 生活教育是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它不是要求教育与生活联系,生活与教育是一个东西,生活即教育,不是生活便不是教育,过健康的生活即是科学的教育,过劳动的生活便是劳动的教育,过艺术的生活便是艺术的教育,以此类推,好生活就是好教育,坏生活就是坏教育。(11) 关于儿童科学教育 应当用科学养生,不当用科学来杀生。(十二)什么是教学做合一? 教学做合一有三个特征:行动,思想,新价值之产生,不做无学,不做无教,不能引导人去做之教育,是假教育,不能引导人做之学校,是假学校。我们要以生活为中心的教学做指导,不要以文字为中心的教科书。过什么样的生活用什么样的书。“用书如用刀,不快便须磨。呆磨不切菜,何以见婆

14、婆?(十三)关于解放儿童的创造力(204页)1、解放小孩子的头脑2、解放小孩子的双手3、解放小孩子的嘴4、解放小孩子的空间5、解放儿童的时间两种心理有害儿童:(213页)1、忽视2、期望太切 陶行知是“五四”前后中国教育改造的旗手,他既反对“老八股”教育,又反对“洋八股”教育,坚持从国情出发,办中国人民自己的教育。多年来,我从事教学工作,早知道陶行知其人,不过,对他的教育思想了解得不够深,不够透,不够全。作为老师,陶行知先生的著作应该必读本。他所提出的教育学说,不但强调现实功能,而且关注了教育的终极目标,符合国情,又面向未来,陶行知八十年前的理论到现在还好用,他需要我们一代代人去继承和发展。“

15、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现在听来是多么准确,直击我们的内心。婚姻:1939年12月31日,陶行知与吴树琴在重庆结婚。陶行知特地在结婚证书上题写了一道别致的小诗:天也欢喜,地也欢喜,人也欢喜。欢喜我遇到了你,你也遇到了我。当时你心里有了一个我,我心里有了一个你,从今以后是朝朝暮暮在一起。地久天长,同心比翼,相敬相爱相扶持。偶然发脾气,也要规劝勉励。在工作中学习,在服务上努力,追求真理,抗战到底。为了大我忘却小己,直等到最后胜利。再生一两个孩子,一半儿像我,一半儿像你。据吴树琴老人回忆:“自那以后,每逢育才学校老师结婚,陶先生都要书写这首诗赠贺。那张结婚证书,现在已保存在陶行知纪念馆。” 吴树琴,1915年生,安徽休宁人,与陶行知是同乡。少女时代,吴树琴就离开休宁去上海求学,考取了中法大学的药学专修科,学习十分刻苦。1934年,她在上海认识了陶行知,两人尽管年龄相差20余岁,但很谈得来。吴树琴深为陶行知的革新精神与爱心所感动,对他很是崇敬。大学毕业后,吴树琴放弃留在上海一家法国人开办的大药房工作的机会,来到南京北郊吉祥庵的晓庄学校研究所工作,并与陶行知相恋。吴树琴感到,今生今世将再也不可能离开这个有着高尚品行、知行合一的不平凡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