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工程材料(彩版)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80601523 上传时间:2019-02-19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29.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机械工程材料(彩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机械工程材料(彩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机械工程材料(彩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机械工程材料(彩版)(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力学性能:材料受外力作用时,所表现的抵抗变形和破坏能力。弹性极限: ;屈服强度: ;抗拉强度: ;塑性指标:伸长率和断面收缩率;硬度:材料抵抗局部变形的能力;布氏硬度:HBW(硬质合金钢)HBS(淬火钢球);洛氏硬度:HRB(B标准尺),HRBS(钢球),HRBW(硬质合金钢);维氏硬度(HV)冲击韧性:冲击载荷作用下,抵抗破坏的能力;疲劳:交变载荷的作用下,在低于屈服强度的情况下发生的断裂;疲劳极限: ;晶体:原子在三维空间呈规则排列的固体;非晶体:原子在三维空间呈无序排列的固体;晶体长程有序,非晶体短程有序;指数相同的晶面和晶向互相垂直。体心立方:原子数:2;配位数:8;密排面:110;密

2、排方向:111;致密度:r=0.68。 面心立方:原子数:4;配位数:12;密排面:111;密排方向:110;致密度:r=0.74。 。密排六方:原子数:6;配位数:12;密排面:六方底面;密排方向:底面对角线;致密度:r=0.74。 晶体缺陷:点:空位、间隙原子,线:位错,面:亚晶界。配位数越大的晶体致密度越高。晶面指数(221)晶面族100晶向指数 223晶向族. 金属的晶态结构有体心立方晶格。减少或增加位错密度都可提高金属强度。晶界对位错运动有阻碍作用。金属的晶粒越细。晶界总面积就越大,金属的强度就越高。合金:指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相:金属或合金中,凡成分相同、

3、结构相同,并与其他部分有界面分开的均匀组成部分。根据结构不同,可将合金中的相分为固溶体(置换间隙)和金属化合物。固溶体中,与合金晶体结构相同的元素成为溶剂。固溶体一定是单相。固溶强化:随溶质含量增加,固溶体的强度、硬度增加,塑性、韧性下降,原因是晶格发生畸变。这种现象成为.金属化合物三高:高硬度、高熔点、高脆性。渗碳体的晶体结构:复杂斜方晶格 化学式与碳原子个数比1:3。结晶的充要条件: 足够的自由能和过冷度。过冷: 液态金属实际冷却到结晶温度下而暂不结晶的现象。过冷度: 理论结晶温度与实际结晶温度之差。冷却速度越大,过冷度越大。液体和晶体的自由能随温度升高而降低,且液体自由能下降更快,能够继

4、续长大的晶胚成为晶核,晶核最终长为晶粒,两晶粒接触后形成晶界、金属结晶是冷却速度较大,结晶的基本过程:晶核形成和晶核长大。同素异构转变:物质在固态下,晶格类型会随温度变化而发生变化。纯铁:-Fe (1394)-Fe(912)-Fe,体心立方面心立方体心立方。从液相中结晶出单一固相的转变为匀晶转变。为等温转变。随温度降低,固溶体溶解度下降。固态转变又称二次结晶或重结晶。组元:相图中,组成合金的最简单、最基本、能够独立存在的物质。在杠杆定律中,杠杆的支点是合金的成分,端点是所求两平衡相的成分。枝晶偏析:一个枝晶范围内或一个晶粒范围内。成分不均匀的现象。枝晶偏析的大小:与冷速有关。冷速越大,偏析越严

5、重;与给定成分的液、固相线间距有关。间距越大,偏析越严重。枝晶偏析影响合金的性能。消除枝晶偏析:扩散退火(均匀化退火)。铁碳合金是碳钢和铸铁的统称。共晶反应L=+包晶反应L+=共析反应=+铁素体(F或):碳在-Fe中的固溶体,727含碳量最高0.0218%,强度硬度低,塑性韧性好,。-铁素体():碳在-Fe中的固溶体,1495含碳量最高0.09%。奥氏体(A或):碳在-Fe中的固溶体,1148含碳量最高2.11%,强度低,塑性好。渗碳体(Fe3C或Cm):铁和碳的间隙化合物,含碳量6.69%,硬度很高,塑韧性为零,。铁碳合金有5个基本相:液相L,高温铁素体相,铁素体相,奥氏体相和渗碳体相Fe3

6、C,形成7个两相区:L+,L+,L+Fe3C,+,+Fe3C,+,+Fe3C.F-F+P-P+Fe3C- P+Fe3C+Le-Le-Le+Fe3C-Fe3C.奥氏体和渗碳体的机械混合物为莱氏体,性能硬而脆。铁素体和渗碳体的机械混合物为珠光体。随着含碳量的增加,钢的强度、硬度升高,塑性、任性下降。形核率和长大速度的比值越大,晶粒度越细小。获得细晶粒组织方法:增加过冷度、变质处理、振动和搅拌;细晶强化:晶粒越细,晶界面积越大,位错障碍越多,因而金属强度、硬度越高,同时塑性、韧性越好。高温时,晶粒不易过粗和过细。塑性变形的形式:滑移和孪生。只有在切应力的作用下金属才发生塑性变形.滑移面和滑移方向通常

7、是晶体中的密排面和密排方向,原因是该处晶面和晶向之间的间距最大,结合力最弱,产生滑移所需切应力最小,。面心体心密排六方;固溶强化:溶质原子的存在,使晶格发生畸变,从而使固溶体的强度、硬度提高,塑性、韧性下降。加工硬化:金属发生冷塑性变形时,随变形量增加,金属的强度、硬度增加,塑性、韧性下降。回复:温度较低时,金属中点缺陷及位错近距离迁移引起的变化,也称去应力退火;性能基本不变。在回复阶段,金属的组织变化不显著,强度,硬度略有下降,塑性提高,但内应力,电阻率显著下降.再结晶:冷变形组织在加热时重新彻底改组的过程。再结晶是晶核形成和长大的过程,但不是相变过程。其前后新旧晶粒的晶格类型和成分完全相同

8、。加工硬化现象消失。晶粒长大。再结晶温度是一个范围,发生再结晶的最低温度。T再= 0.4T熔 T为绝对温度.例:Fe的熔点为1538,其再结晶温度为:T再=(1538+273)0.4=451。提高加热速度, 再结晶温度提高。延长保温时间,降低再结晶温度。再结晶退火:消除加工硬化的热处理工艺。加热温度越高,保温时间越长,晶粒越大。在金属学中,冷热加工的界限是以再结晶温度来划分的。低于再结晶温度的加工为冷加工,而高于再结晶温度的加工为热加工。热加工产生的加工硬化被再结晶产生的软化所抵消,因而热加工不会带来加工硬化。改善刚的性能:合金化和热处理。热处理:加热、保温和冷却。热处理只通过改变工件的组织来

9、改变性能,不改变其形状。共析钢奥氏体的形成过程:晶核形成,晶核长大,残余渗碳体溶解,奥氏体成分均匀化。实际晶粒度:给定条件下奥氏体的晶粒度。它决定钢的性能。本质晶粒度:钢在加热时奥氏体晶粒的长大倾向。影响A晶粒大小的因素:加热温度和保温时间:加热温度高,保温时间长,晶粒粗大。加热速度:速度越快,过热度越大,形核率越高,晶粒越细。合金元素:碳化物形成元素(Ti、V)阻碍奥氏体晶粒长大;锰、磷促进奥氏体晶粒长大。原始组织:接近平衡状态的组织有利于获得细晶粒。随过冷度不同,过冷奥氏体转变:珠光体P转变(A1550)、贝氏体B转变(550Ms)和马氏体M转变(Ms以下)。珠光体是铁素体和渗碳体的机械混

10、合物,根据片层厚薄,分为珠光体P(A1650)、索氏体S(650600)、托氏体T(600550)。马氏体是碳在-Fe的中过饱和固溶体,体心立方晶格。M的形态主要取决于其含碳量,0.2%(板条M);1.0%(针状M)。高硬度是M性能的主要特点,M的硬度主要取决于其含碳量,含碳量增加,硬度提高。马氏体强化的主要原因是过饱和碳引起的固溶强化。M的塑性和韧性主要取决于其亚结构的形式。针状M脆性大,板条M脆性较小。马氏体转变的特点:无扩散性、共格切变性、降温形成、高速长大、转变不完全。冷却方式:等温冷却和连续冷却。等温冷却:迅速冷却到临界点以下给定温度,进行保温,使其在该温度下恒温转变。连续冷却:以某

11、种速度连续冷却使其在该临界点以下变温转变。孕育期越小,过冷奥氏体稳定性越小。共析钢的过冷奥氏体最稳定,C曲线最靠右。由共析钢成分开始,含碳量增加或减少都使C曲线左移,而Ms与Mf随含碳量增加而下降。除Co以外,凡溶入奥氏体的合金元素都使C曲线右移。除Co和Al以外,其他合金元素都使Ms与Mf下降。奥氏体化温度提高和保温时间长,可是奥氏体成分均匀,晶粒粗大,未溶碳化物减少,过冷奥氏体的稳定性增加,使C曲线右移。Vk为CCT曲线的临界冷却速度,即获得全部奥氏体组织时的最小冷却速度。C曲线越靠右,Vk越小,过冷奥氏体越稳定。V1(炉冷):P;V2:(空冷):S;V4(油冷):T+M+A;V5(水冷)

12、:M+A。完全退火:Ac3+(3050),主要用于亚共析钢。退火(炉冷):等温退火:亚共析钢(Ac3+(3050),共析、过共析钢(Ac1+(2040)。球化退火:Ac1+(1020),主要用于共析、过共析钢,目的:降低硬度,改善切削加工性能,并为后续热处理作组织准备。组织:球化珠光体,。对于有网状二次渗碳体的过共析钢,球化退火前应进行正火,以消除网状渗碳体。正火(空冷):亚共析钢(Ac3+(3080),共析钢Ac1+(3080)。过共析钢(Acm+(3080)。碳钢Wc6%,正火组织:P+S;Wc0.6%,正火组织:S。过共析钢正火:消除网状二次渗碳体,为球化退火作组织准备。淬火(快冷):目

13、的:为了获得M,提高钢的力学性能。亚共析钢(Ac3+(3050),Wc0.5%,组织:M。Wc0.5%,组织:M+少量A。共析和过共析钢(Ac1+(3050),共析钢淬火后组织:M+少量A。过共析钢由于淬火前进行了球化退火,组织:细M+颗粒状渗碳体+少量A。淬火方法:单介质,双介质,分级,等温淬火法(得下贝氏体)。淬透性:钢在淬火时获得淬硬层深度的能力。淬硬层是指由工件表面到半马氏体区的深度。淬硬性:钢淬火后所达到的最高硬度,即硬化能力。淬硬层深度与工件的尺寸,冷却介质有关,工件尺寸小、介质冷却能力强。淬透性与尺寸和冷却介质无关。影响淬透性的因素:取决于其临界冷却速度。冷却速度越小,奥氏体越稳

14、定,钢的淬透性越高。临界冷却速度取决于C曲线的位置,C曲线越靠右,临界冷却速度越小。碳钢中,共析钢的临界冷却速度最小,因而其淬透性最高。提高奥氏体化温度和延长保温时间,提高奥氏体稳定性,钢的淬透性越高;钢种未溶第二相降低奥氏体稳定性,钢的淬透性下降。回火:低温回火(150250)组织:M回;高硬度(5864HRC),高耐磨性,降低内应力,提高韧性。用于各种工具、模具、轴承及经渗碳和表面淬火的工件。中温回火(350-500),:组织:T回;较高的弹性极限和屈服极限,一定韧性,硬度(3545HRC),用于各类弹簧。高温回火(500650):组织:S回;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高强度,良好的塑性和韧性,

15、硬度(2535)。用于重要结构件,连杆、轴、齿轮。45钢调质组织:S回。45正火组织:细片状P+铁素体。调质组织的强度、韧性、塑性及韧性均高于正火组织。调质:淬火加高温回火。回火脆性:在某些温度范围内回火时,出现冲击韧性下降的现象。不可逆回火脆性(第一类)250350出现。(可逆回火脆性)第二类500650出现。抑制第二类回火脆性方法:回火后快速冷却加入合金元素W和Mo。表面淬火(用于Wc为0.40.5):不改变钢的化学成分及心部组织,利用快速加热将表层奥氏体化后进行淬火以强化零件表面。表面淬火要求的预处理:调质或正火。预处理的目的:为表面淬火作组织准备,并获得最终的心部组织。表面淬火后的回火

16、:低回(不高于200)。目的:为了降低内应力,并保留表面淬火后的高硬度和高耐磨性。表面淬火+低回后的组织:表层:M回,心部:S回(预处理为调质),Fe+S(预处理为正火)。化学热处理基本过程:介质(渗质)的分解,工件表面的吸收,原子向内部扩散。渗碳后必须进行淬火加低温回火处理才能使用。一次淬火后的组织:表层:高碳M回+颗粒状碳化物+少量残余奥氏体;心部:低碳M回+铁素体。钢按化学成分分为:碳钢和合金钢。低碳(0.25)中碳(0.250.6)高碳(0.6).钢的质量是由P和S的含量来划分的。按用途分类:结构钢(渗碳钢、调质钢、弹簧钢、滚动轴承钢、耐磨钢),工具钢(模具钢、刃具钢、量具钢),特殊性能钢(不锈钢、耐热钢)。热脆性:S以低熔点的FeS共晶体形式存在,加热时,FeS共晶体熔化导致脆性断裂。冷脆性:P溶于F 中,强烈的固溶强化,提高强度和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