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星变奏曲薛希诚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80596855 上传时间:2019-02-1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86.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星星变奏曲薛希诚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星星变奏曲薛希诚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星星变奏曲薛希诚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星星变奏曲薛希诚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星星变奏曲薛希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星星变奏曲薛希诚(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星星变奏曲教案设计一、 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 中学 小学 2,学科:语文2,课时:13,学生课前准备:一、 课前自由诵读,预习了解二、 通过网络,了解文学常识二、 教学课题1了解朦胧诗及其审美特征。 2感知诗中“星星”的形象,领会其象征意义。3通过诵读,体会诗歌的情景、意蕴和诗人的思想感情,理解诗歌主旨。4揣摩语言,品味诗句的丰富内涵。 5激发学生追求希望和光明的信念。 三、 教材分析星星变奏曲是朦胧诗的代表诗人之一江河的一首重要诗作。这首诗在诗歌主题、手法和诗歌技艺方面都体现了朦胧诗的一些典型特征。全诗运用象征手法,以“星星”为主要意象,并以假设为前提来展示现实与理想的背离,表现诗人对光明

2、的渴求。【教学重点与难点】 1、了解朦胧诗的审美特征;理解诗歌所寄托的诗人的理想和信念。2、体悟“星星”的象征意义。 教学之前用百度在网上搜索星星变奏曲的相关教学材料,找了很多教案作参考,了解到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确定课堂教学形式和方法。利用百度搜索在中小学教程网找到课文的朗读录音学习参考,课堂上带领学生朗读课文,加深印象。用百度网上搜索下载第二次世界大战参展国家及元首的漫画图片还有他们说过的话,分析当时的形势,让学生加强了解。利用百度搜索第二次世界大战参展各国的详细信息和图片,做成PPT让学生对当时形势有深刻的比较认识。四、 教学方法本课课文的语言浅显,内容读起来有一种亲切感。为了突出教学重点

3、,在教学中我把读贯穿全文。我在朗读教学中采用了齐读、默读、师生合作读、表演读、赛读、带动作读等等。让学生经历了一个自读、学读、练读、美读的提高过程。1诵读法 江河的星星变奏曲是首追求光明的希望之歌,全诗含蓄朦胧意境优美,引导学生在熟读中揣摩诗歌语言的意蕴和情味。领会“星星”的象征意义。把握诗歌的主旨从而培养学生对诗歌的感悟能力。2联想想象法 全诗运用象征手法,围绕主题与主要意象变换情境,委婉抒情。学习这首抒情诗,要创设氛围激活学生思维,借助对形象的感悟,把握丰富内涵,深人体会诗中的思想情。3讨论探究法 如对“星星”形象的感悟,可引导学生活跃研讨,提高审美意识。五、 教学过程一、导入(多媒体播放

4、莫扎特欢溢童趣的钢琴名曲小星星变奏曲)百度音频:http:/ 朦胧诗,作为一个独特的诗学概念,它指的是以舒婷、顾城、江河、杨炼、芒克、方含、食指、多多、梁小斌等为代表的批“文革”中成长的青年诗人的具有探索性的新诗潮。朦胧诗孕育于“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地下文学”。食指(郭路生)、芒充(姜世伟)、多多(栗世征)等在“文革”中就已经开始了新的探索,其后有江河等诗人加入。他们的诗以手抄形式流传。1979年诗刊发表了舒婷的致橡树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等,1980年又以“青春诗会”形式集中推出了1 7位朦胧诗人的作品和诗歌宣言。朦胧诗随即成为一股诗歌潮流,并且涌现了一大批广为流传的代表性作品。 朦胧诗改新诗

5、明白如话的特点,内容含蓄隽永。它强调诗人的自我意识,往往借助象征、比喻、错觉、幻觉等手法,变诗的单一形象为多层次的意象迭加,给诗蒙上一层朦胧色彩,给人以独特的审美感受。2作者简介 江河。原名于友泽,1949年生,北京人。1968年高中毕业。1980年在上海文学发表处女作星星变奏曲著有诗集从这里开始太阳和它的反光等是新时期朦胧诗的代表诗人之。他的诗作当中灌注了厚重的历史感。以纪念碑等政治抒情诗和古代神话组诗太阳和它的反光赢得社会瞩目。三、诵读,整体感知 1教师配乐范读全诗,学生听读,整体感知涛歌内容。百度音频:http:/ 提示:星星变奏曲抒情细腻,意境优美。全诗由两个基本对称的诗节构成每一节十

6、六行,都以“如果”的假设句起头,具有一气呵成的气势和浓郁的诗意氛围。朗读时要感情饱满,注意音量、语速和诗歌内趋力的和谐。2学生自由诵读全诗,体会诗中的情境意蕴。 思考:(1)这首诗以“星星”为主要意象并以假设为前提抒情写意,那么诗中的星星有着怎样特定的情境和意味?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渴望?这首抒情诗以“星星”象征光明。即诗意、春天、温暖、希望和自由等生活中最美好的东西,但诗中的“星星”又有其特定的情境和意味。即,它所显现的不是阳光普照的光明。而是茫茫黑夜中闪现的点点光明,寄托了诗人在现实中执著追求的理想。整首诗都以“星星”为主要意象并以假设为前提抒情写意,展示了现实与理想的背离。显示诗人对光明的渴

7、求。诗节之间随句式的转换,意象的丰富,诗的情境也由温馨美好转为寒冷严酷。氛围的对照中,表现了诗人勾追求光明而献身的决心;诗人愿意在天上的星星疲倦的时候。燃烧自己,代替它们照亮黑暗的大地。(2)多层次的意象迭加是朦胧诗的鲜明特征之,请找出诗中其他的生动意象,并简要分析内涵。这首诗歌含蓄朦胧,意境优美。诗人总是借助一些物象来暗示或间接地表现经验,如用星星、诗、蜜蜂、萤火虫、睡莲、春天、鸟、白丁香等象征光明美好的理想世界,用夜、冰雪、冻僵的夜晚、僵硬的土地、被风吹落的星星来代表黑暗冰冷的现实世界。这种表现方式。和我国古代的诗词非常相像。3学生合作探究:这首诗为什么题为“星星变奏曲”? 变奏曲,是音乐

8、术语。变奏为作曲基本技巧之一。即通过装饰、改变时值或节奏、改变音符进行方向或次序、改变和声或调性色彩等手段。使音乐保持原有的基本轮廓而以变化的面貌出现,谓之变奏。系统地运用变奏手法作成的乐曲称“变奏曲”,其结构为“变奏曲式”。学生以诗歌体式入手研讨、回答,教师明确:星星变奏曲诗的上下两节,共同以“星星”为主要意象,来表现追求光明的主题,并且结构对称,基本句式、修辞手法和一些用浯也是相同或近似的,因而具有同样的韵律。但诗的下一节与上一节相比,情境、意味发生变化并形成强烈对照,基本句式和些用语也有所变异。这种情形就如同音乐,既保持原有的墓本轮廓而又以变化的面貌出现,使上下两节构成主题与变奏的关系。

9、所以,诗题叫“星星变奏曲”,可谓名副其实。四、研读揣摩1指名学生朗读“谁不愿意”至“一团团白丁香朦朦胧胧”。体会诗中描写的情境,探究下列问题:(1)诗人用“柔软得像一片湖”来形容夜晚。这给你怎样的感受?“柔软得像片湖”,把夜晚的安宁,平静、柔和、温馨和自由自在用形象的语言表达出来。给人以温柔如梦的美好感觉。(2)“鸟落满枝头”与“星星落满天空”的联想与类比,表现了怎样的意境?百度图片:http:/ “闪闪烁烁的声音从远方飘来”与“一团团白丁香朦朦胧胧”这两句诗,分别从听觉上和视觉上描写声音的隐约、白丁香的朦胧将人们带入一种令人陶醉的朦胧迷离的美好意蕴。表现了“春天”之美,“光明”之美。 诗人用

10、“闪闪烁烁”来形容声音,采用了通感的修辞手法,因为声音会儿入耳,一会儿消失,一会儿清晰,会儿模糊的感觉与视觉上“闪闪烁烁”的感觉是相通的。这足以形容视觉的词语来表现听觉,以视觉感来突出对声音的时断时续、隐隐约约的真切感觉。2学生自由诵读诗歌第二节,思考:(1)诗中“每一首诗都是群颤抖的星星”。此处星星为什么要颤抖呢?“每一首诗都是一群颤抖的星星”用暗喻的手法,表明:苦难的诗所受到的束缚,这种不自由带来的就是心灵的寒冷孤寂。星星的颤抖,是人心灵的颤抖。因生活的压抑和束缚而得不到自由,使人心得不到温暖。(2)怎样理解“风吹落一颗又一颗瘦小的星”?“瘦小的星”比喻并象征人们对光明的微茫的希望。不仅太

11、阳失去了,连“瘦小的星”也被“一颗又一颗”地吹落,可见“夜”的黑暗沉沉、猖獗肆虐和冷酷无情。(3)“寂寞地燃烧”是什么意思? 在寻求自由和光明的过程中,在周围都是黑暗的时候,只能燃烧自己去寻找光明。寂寞突出了孤独,燃烧代表了牺牲。3学生听读全诗,深入领悟诗歌独特的审美特征。五、课堂练习百度视频:http:/ 1、按照例句形式仿写句子: 如:春之生机勃勃;夏之-;秋之-;冬之。 2、每当仰望夏夜灿烂的星空,你一定有不少遐想。请仿照“如果谁不愿意谁不愿意”的诗句抒发你的感受。 六、 教学反思朦胧诗是文学作品中重要的一页,而赏析朦胧诗中的意象是提高艺术修养的最佳途径。本着朦胧诗的特点,我在教学设计上巧妙的与音乐学科进行了整合,导入我通过播放莫扎特的钢琴曲小星星变奏曲把学生带入一种朦胧的优美的意境当中,对后面的教学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诗歌教学重在让学生进入意境当中体会诗人的感情,除了用课件帮助之外重点应该让学生朗读,通过朗读去品味语言。而在整体感知部分,让学生听配乐朗读,学生的朗读欲望被调动起来。通过这堂课,在以后的班级小组合作中,我还要加强这方面的训练,找一些更为省时的方法,学生之间的配合也需要大量的时间去尝试琢磨。在探究问题的时候,应该先让学生提,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