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80591953 上传时间:2019-02-1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69.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标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新课标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新课标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新课标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新课标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课标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标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2-2013学年度下学期第三次月考高二历史试题【新课标】考试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1下列文献中,有较多反应西周时期平民社会生活内容的是A.老子 B.甲骨卜辞 C.诗经 D.楚辞2. 秦朝有一名高官,他每天工作非常繁忙,除了整理大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外,还要对一些违法乱纪的官员进行暗访、调查。这位高官是 A.丞相 B.太尉 C.御史大夫 D.刺史 3. 学习历史必须分清历史史实和历史观点。下列各项中属于历史观点的是A.公元前年商鞅开始变法 B.公元前年,“有星孛入于北斗”C.嵌错赏功宴乐铜壶出土于四川 D.秦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

2、封建大一统时期4.“直到1500年以前,大西洋一直是一道栅栏,一个终点。到1500年左右,它一变而为一座桥梁,一个起程点了。”导致这一变化的直接原因是A.新航路的开辟 B.资本主义的兴起 C.欧洲的殖民扩张 D.工业革命的开展5、“我们不把任何未经验证的意见接受作为真理,而是遵照必要的次序,从一步推演到下一步不论多么深奥,最终都能发现。”与这句话的理念一致的说法是 A.“信仰即可得救” B“人是万物的尺度”C.“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智” D. “我们茫然于新事物,并对未来充满了恐惧”6.“17世纪末科学革命的胜利为启蒙运动奠定了基础”,这是因为 A.科学革命为启蒙运动奠定了理性主义思想基础

3、B.科学革命为启蒙运动奠定了人文主义思想基础C. 有些启蒙思想家本身就是科学家 D. 科学革命和启蒙运动都反对封建统治和天主教会7法国国歌马赛曲创作于1972年4月,下列关于她的几种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她诞生在法国大革命君主立宪派当政时期B在她的鼓舞下,法国人民打败了第一次反法同盟C她是一首音调高昂、气势豪迈的革命歌曲D她体现了法国人民勇往直前的斗争精神8.“17世纪和18世纪初,西方人了解中国的历史、艺术、哲学和政治后,(对这些人文资源)完全入迷了。”但到了“18世纪末19世纪初,欧洲人则对中国的自然资源更感兴趣”。导致西方人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中国的人文和自然资源都很丰富 B西方资产阶

4、级革命和工业革命的需要C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需要 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建立的需要9. 被誉为现代经济学之父的亚当斯密在出版于1759年的道德情操论中指出:“如果一个社会的经济发展成果不能真正分流到大众手中,那么它在道义上将是不得人心的,而且是有风险的,因为它注定要威胁社会稳定。”作者的这一提醒主要是为了防止A工人运动的兴起 B城乡差别的扩大 C经济危机的发生 D垄断现象的出现10亚历山大二世在改革后不久,被农奴主贵族暗杀。贵族仇恨亚历山大二世的主要原因是A改革为贵族地主着想太少 B改革使所有农奴成为自由人C改革从根本上是为了解放农奴 D改革必然降低贵族的地位和身份11. 南北战争爆发后,一个叛乱

5、分子得意忘形的吹嘘棉花的作用:“我们所指的是那个小小的、细弱的棉线,一个小孩子可以弄断它,但是它却能把世界绞死。”该叛乱分子这样说的主要原因是:A.棉花威力巨大,会摧毁整个世界 B.南方棉花生产大受影响,引发了世界经济危机C.叛乱分子虚骄自大,认为自己经济实力雄厚 D.南方是英国纺织原料主要供应者,会受英支持12“东西遥隔语言通,此器名称德律风。沪上巨商装设广,几如面话一堂中。”“举头铁索路行空,电气能收夺天工。从此不愁鱼雁少,音书万里一时通。”诗中赞叹的是A高架铁路的建立 B化学工业的进步 C电讯事业的发展 D水运事业的发展13下面表一和表二之间的内在关系是 A平行关系 B. 因果关系 C.

6、 偶然性关系 D. 互相矛盾14. 要了解历史上的重大事件,一个直观的方法是阅读历史地图。从下面这幅地图中可以看出,德国要想在未来的战争中取胜,应当选择的战略是A.速战速决,避免两线作战 B.突袭对手,两面出击C.积极防御,打阵地战 D.诱敌深入,打运动战15.“月亮既不会掉下来,也不会离去,那是因为它的运动正好抵消了地球的引力。”说这句话的科学家是A笛卡尔 B爱因斯坦 C达尔文 D牛顿161917年1918年在俄国存在过的政权有工兵代表苏维埃 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罗曼诺夫王朝A B C D17. 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造成了巨大有灾难,使这两次世界大战得以发生的

7、共同因素是少数大国争夺世界霸权 军国主义政策的推行 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开始发生变化 科技进步A. B. C. D.18. 如果请你为右图配上画外音,你认为最恰当的是A.当代的重大问题不是演说和多数的决议所能解决的而只能用铁和血来解决B.用德国的剑为德国的犁取得土地C.这是我们时代的和平,我建议你们安心地睡觉吧D.胜利不惜一切代价去争取胜利19. 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一事实早就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公认。能提供法依据的有 九国公约 开罗宣言 波茨坦公告 雅尔塔协定A. B. C. D. 20. 下列三幅图示分别反映了不同时期的世界形势。它们反映的共同问题是A.大国结盟威胁和平B.法

8、西斯势力的猖獗C.帝国主义国家间的争夺 D.“冷战”局面的形成 21. 世博会关注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1958年在布鲁塞尔举行了二战后第一个世博会,你认为其主题及用意应是A.“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揭示人类已经进入城市化时代B.“人类、自然、科技蓬勃发展的全新世界”,倡导可持续发展和再利用理念C.“交通与通讯人类的发展和未来”,体现人类已经步入信息时代毛泽东会见尼克松D.“科学、文明和人性”,用科学进步促进人类和谐发展22. 右图历史事件所反映出的美苏争霸时期的基本态势是A.苏美合作,争夺世界霸权 B.缓和与紧张并存,优势仍在美国C.苏联处于攻势,美国转攻为守 D.美国对苏

9、态度强硬,苏联全面收缩23. “金砖四国”指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巴西被称为“世界原料基地”,俄罗斯被称为“世界加油站”,印度被称为“世界办公室”,中国被称为“世界工厂”。你认为印度被称为“世界办公室”的主要原因是 A.科学技术方面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 B.建立起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C.实现了粮食的基本自给 D.成为了世界军事强国。24. 下列关于第二次科技革命和第三次科技革命的表述,正确的是A. 都以英国和美国为中心 B. 都以军事科技为先导C. 都使科学技术的各领域之间相互渗透 D. 都推动了资本主义稳定高速发展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3题,共52分。)25.(1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

10、题。材料一 商鞅变法的法令规定:“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徭役)。事末利(工商业)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官奴婢)。” 史记商君列传材料二 赫鲁晓夫在一次谈话中说:“我们共产党员,应当像蜜蜂一样地去培植人民的信任。我们好像是布道的神甫,许诺说天上有个天国,可眼下却没有土豆。只有我们极能忍耐的俄国人民能够忍受,可是靠这种忍耐成不了大事。我们又不是神甫,我们是共产党人,我们应当在地面上给予这种幸福。我当过工人,那时候没有社会主义,可有土豆;如今社会主义建成了,土豆却没有了。”材料三 20世纪后半期亚洲经济的发展图(1)依据材料一概括商鞅变法所体现的经济思想。(2分)结合所学知识从社会转

11、型的角度指出商鞅变法的作用。(2分)(2)赫鲁晓夫认为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存在哪些问题?(4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产生这些问题的历史根源是什么?(2分)(3)20世纪6090年代,亚洲各国经济发展呈现出不同模式各具特色的经济发展战略。请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的知识,简要概括出亚洲各国经济发展的两种模式。(4分)(4)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90年代以来,材料三所示地区出现了哪两个区域性经济集团?(2分)26.(18分)对于中国是否实行“三权分立”制度,邓小平曾说过“西方的民主就是三权分立,多党竞选等等。我们并不反对西方国家这样搞,但是我们中国大陆不搞多党竞选,不搞三权分立、两院制”。(1)奠定英美两国政

12、治体制的法律文件是什么?两国各自形成了怎样的政治体制?(8分)(2)人们习惯上把1718世纪的英、美、法资产阶级革命称为“早期资产阶级革命”,你认为这些革命的胜利,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4分)(3)邓小平所说的“三权分立”是在西方哪一次思想解放运动中提出来的?这场运动发生的根源是什么?它对中国等亚洲国家有何重大影响?(6分)27.(1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所提出的问题。 材料一 经过两次工业革命,人类进入工业社会。传统的经济体制不能适新生产力发展的需要,单一的资本主义经济模式也不能适应不同民族和国家现代化进程的需要。在俄国这个世界上领土面积最大的国度里,率先实现了突破,开辟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

13、发展道路,苏维埃俄国经历了充满挫折的探索,建立了史无前例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 岳麓版历史必修() 材料二 1932年,美国总统罗斯福说:“我看到这个国家二分之一的人们住无定所,衣不蔽体,食不果腹。什么是衡量进步的标准?那不是看已经拥有很多的人是否能获得更多,而是看那些几乎一无所有的人是否能够得到足够的保障!” 材料三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美国经济增长速度70年代1981年1982年1983年国民生产总值年增长率(%)2.81.92.53.6材料四 20世纪90年代以后,美国经历了一个长达十年的经济增长期,特别是在90年代后半期,美国出现了“两高”(高经济增长率和高生产增长率)和“两低”(低失业率和低通货膨胀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