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我国高职院校学生人文教育的缺失与回归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80591945 上传时间:2019-02-1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9.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试论我国高职院校学生人文教育的缺失与回归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试论我国高职院校学生人文教育的缺失与回归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试论我国高职院校学生人文教育的缺失与回归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试论我国高职院校学生人文教育的缺失与回归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试论我国高职院校学生人文教育的缺失与回归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试论我国高职院校学生人文教育的缺失与回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试论我国高职院校学生人文教育的缺失与回归(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试论我国高职院校学生人文教育的缺失与回归-成人教育学论文试论我国高职院校学生人文教育的缺失与回归 文/刘国军 摘?要:学生的综合能力是企业招聘人才的必要条件,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职业院校除了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还要在德育方面培养人才。职业院校可以借助人文教育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利于学生长远的工作发展。学校、教师应调整人文教育的教学理念,善用人文教学内容,实行针对性教学,学校与社会联合,共同实现技术与人文的结合。 关键词:高职院校?人文教育?综合素质 随着社会发展,培养技能与道德并存的高级人才成为高职教育的当务之急,人文教育迫在眉睫。高职人文教育只有做到以能力为本位,结合社会需求全面提高学生的

2、社会能力,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才能培养出能力全面、心态积极向上的新型人才,为学生就业和社会发展提供保障。 一、高职院校借助人文素质教育真正做到“教书育人” 所谓“教书育人”,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积极向上、善良纯洁的人性,即便在以培养技术为本位的职业学校中,依然不能忽视育人的教学任务。人文教育不但使学生获得受益终生的精神财富,而且带来的社会意义也同样深刻而丰富。 1.借助人文教育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职业技能是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重点,但是在就业中,企业和社会往往更重视学生的综合能力,包括学生的表达能力、团队意识、服务意识、法律观念、社会道德和职业道德等很多方面。在企业招聘考试

3、中,综合素质所占比例也越来越重,对于学生人文素质的要求不断全面化。对此,全面的人文教育可以培养学生优秀的综合素质和良好的人文道德修养,并用其来引导所学专业,开启创新思维,从思想境界、专业综合能力和文化教养等多个方面得到升华,指导学生在工作和生活中合理合法地解决每一个问题,脚踏实地地向前发展,促进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2.借助人文教育指导学生的工作和生活 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都希望学生在毕业之后可以在职业道路上走得更长远。如果学生仅仅具备专业素质,无论技术能力多高,都脱离不了技术人员、工人的限制,人文教育恰恰可以弥补技术教学的不足,提高学生的社会能力,帮助学生形成全面的知识结构,应对职场生涯中的各

4、种问题,突破瓶颈,寻求发展的新高度。 不仅如此,学生步入社会后,在工作之余也要面临社会生活和家庭生活,学校的人文教育在此就起到了积极的指导作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融入社会、融入家庭,和谐的生活也为学生的工作提供了动力和支持,成为学生长远发展的重要助力。 二、对高职院校人文教育缺失的理性思考 高职院校人文教育的重要意义显而易见,但是我国职业教育多年来追求专业技术的传统教育观念根深蒂固,使得人文教育成为高职教育的短板。随着社会人才竞争的白热化,高职人文教育的缺失愈发明显,正视高职人文教育的现状,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是改革高职人文教育的当务之急。 1.人文教育观念落后,教学内容陈旧 (1)高职学校人文教

5、育观念落后。高职院校向来是将技能教学放在首位,但是过度重视学生的职业技术而缩短人文教育课时、人文课堂教学效率低下成为高职院校的普遍问题。很多学校认为,高职院校的主要教学目的是培养职业技术,人文教育并不重要,认为其作用不大,仅仅把人文教育作为被动的教学任务,甚至当成教学的负担。因此,在很多高职院校的课程中,人文教育仅仅是作为选修课出现,即使是必修课,所占课时也非常少,甚至会被专业课占用,大大减小了人文教育的比例。 (2)高职院校人文教育内容陈旧。从学校和教师的种种表现来看,其对人文教育内容的认知出现了很多问题:在人文课堂上,教师不愿深入思考教学内容,课堂教学态度消极,一些教师对人文教育的内容产生

6、了误解,认为教授简单的书本内容即可,并不重视全面的人文教育,因此造成教学内容空泛和狭隘,无法指导学生更好地立足于社会。而在专业课堂上,教师也没有恰当地融入人文教育,认为人文教育与专业课无关,因此课堂上只进行单一的技术教学,学生教育靠“管”而不是靠“教”等状况比比皆是。 2.人文教育内容实践指导性不足 (1)人文教育重理论、轻实践。在社会的压力下,很多高职院校按照国家要求设置了人文课程,但是并没有起到很好的效果,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人文课程形式化,内容空洞,大篇幅地进行理论教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仅仅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照本宣科。而人文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在社会上立足,如果人文理论教学没有很好地

7、联系实践、与社会接轨,没能真正指导学生工作、学习的具体内容,就势必会削弱对学生成长的指导意义。 (2)缺乏有针对性的职业道德板块。根据对多所高职院校的调查发现,虽然高职院校普遍设置了人文教育的相关科目,但大多使用的是统一的教材和内容,课程设置方面缺少整体细致的规划,很少根据学生的不同专业需求设置专门的职业道德教学内容。由于人文教育缺乏具体的职业道德内容,在很多情况下,高职的人文教育只是泛泛的教学,并不能对学生综合职业素质的培养起到很好的作用,不但浪费了时间,而且加深了师生对人文教育的错误认知。 3.教育体制和评价机制不健全,社会各界不配合 在高职学生的培养中,教师和校方主要依靠技能等级考核来评

8、定学生的职业素质,而等级考核中几乎没有关于人文素质、职业素质等方面的内容,即使在人文考试中也会出现押题、开卷等情况,缺乏合理的考核标准,学生的人文素养很难得到正确的评判。 不仅如此,社会对高职人文教育的忽视也是导致教育体制出现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社会虽然对学生的人文素质有较高的要求,但是并没有一个具体的评判标准,直接导致了学校缺乏人文教育的具体思路。 三、实现高职院校学生人文教育的回归 在社会需求下,高职院校进行人文教育改革势在必行,但是,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工作,需要学校、教师和社会多个方面共同合作,促进人文教育的回归。 1.学校、教师调整人文教育的教学理念 促进人文教育的回归

9、,不仅仅是一个口号,还需要学校和教师从根本上调整心态,重视人文教育,将人文教育提上日程,将人文教育确定为重要的教学任务。 首先,高校各部门要正视人文教育的地位和意义,深刻认识到在培养学生技术能力之余,不能摒弃教育育人的重任,在强化知识教育和技术教育的同时,只有升华灵魂才能真正培养积极向上的人才,真正实现教书和育人的统一。 其次,在学校重视人文教育的基础上,教师也要调整观念,不但要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做到在课堂上教授丰富的教学内容,更要注意教学方法,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切实体会学生的需求和心态,做到人文课堂教学以人为本,教师以身作则带领学生提升人文素养。 2.完善人文教育的内容,培养综合型人才 在

10、学校和教师调整教学心态的基础上,面对丰富多彩的人文内容,更要根据需求理清思路,结合传统的人文教学和当下社会的需求,教授学生基础的人文知识,培养学生人文思维和高尚道德。 从人文知识的角度来看,高职人文教育要包含基本的社会法规和道德伦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并丰富教学内容,在培养学生基本的人文素养的基础上,将人文知识扩展到管理、政治、经济、环境、社会等多个领域,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不仅如此,在人文思维方面,可以开展相应的文学、艺术学科,培养学生的情操和兴趣爱好,引导学生开阔视野,以便使学生更好地观察世界、思考问题。 在精神方面,教师可以在人文课程和专业课程中指导学生形成健全

11、而独立的人格,在符合社会道德和法律法规的前提下解放个性,实现个人价值和人生理想。 3.实行针对性教学,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 高职的技术教育具有工具性,因此需要融合人文教育来丰富学生的知识结构。不过,由于学生专业的不同,在学习人文知识的同时,也要注意学生所学的人文知识是否能与专业技术相辅相成,是否在学生今后的生活和工作中有实际指导意义,因此,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可以从以下两点出发。 第一,合理地综合人文教育与技术教育。在内容方面,不要局限于仅仅在人文课堂传授知识,在职业技术课堂上,教师也要针对不同的环节向学生传授法律法规和职业道德,将技术和人文紧紧联系到一起,用人文知识来指导专业技术,提高人文学习的实

12、用性和针对性。 第二,在设置人文课程时,可以依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弹性设置课程结构。例如,可以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安排讲座和参观;在学习技术之余开展相应的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融入社会;还可以开展选修课,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职业要求选修文学、艺术等人文课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学校与社会联合,共同实现技术与人文的融合 在调整教学思路和教学内容后,关于学生人文素养的考核尤为重要,这就要求学校和社会共同努力,形成一个校内、校外联合的考核评价体系,科学地评价学生的人文学习成果,给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指明方向。 从学校角度来说,学校各部门要严格考核人文教学,既要有针对学生基础知识掌握情况的笔试考核

13、,又要有针对学生日常行为和学习态度的评价,二者综合对学生的人文综合能力进行判定。 从社会角度来看,当企业聘用学生时,要同时兼顾学生的技术能力和人文能力,并根据岗位需要进行权衡。企业也可以与学校合作,为在校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和观摩的机会,让学生在学习阶段就对职业道德等人文知识有基本的认知。 四、小结 综上所述,高职学校的人才培养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调整。而高职院校人文教育的缺失所带来的隐患已经日趋明显,缺乏人文素养的技术型人才显然已经无法面对竞争激烈的社会。学校和师生要不断寻找发展的突破口,从人文教育出发,促成人文教育的回归,借助社会力量,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为学生的长远发展和社会的稳定提供动力。 参考文献: 1金雁.高职人文教育的现实困境及路径重构J.高等教育研究. 2012(1). 2杨方,余红梅,贾淑红.高职院校提升人文素质教育质量的实证研究J.职教论坛. 2011(33). (作者单位:山东理工职业学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