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教材分析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80585693 上传时间:2019-02-19 格式:DOC 页数:59 大小:1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教材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教材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教材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教材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59页
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教材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5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教材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教材分析(5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教材分析一、单元教材分析(一)单元教材基本分析本单元的主题为“读书有方”。古诗两首感受古诗文字的精练,领悟诗中蕴含的深刻哲理,了解诗借景喻理的特点,领悟知识和实践的关系,懂得不断读书、不断实践的重要性。学与问引导学生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理解“多问”与“勤学”是联系在一起的,教育学生发扬勤学好问的精神,做知识的主人。大自然的文字是一篇科普性说明文,生动形象地介绍了大自然的文字以及辨识这些文字的意义,从而引导学生从小学会认识大自然,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养成读报的好习惯主要是指点读书方法,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习作7能借助丰

2、富合理的想象将语文中的一个故事有顺序地记叙完整,要能写出具体生动的故事情节,刻画出较为鲜明的人物形象。通过搜集和整合资料的过程,打开思维,拓展视野,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练习7语文与生活,培养学生勤学好问的习惯,指导正确的读书方法,引导学生有效地读书。读报和剪报语文综合性学习,促进学生读报,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天下大事;学做剪报,将报纸进行二次利用,珍惜和合理利用资源。(二)单元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分析1、学会本单元12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新词。2、能理解并运用本组课文中所出现的很多成语。3、通过朗读,理解文本,能谈出自己对文本的独特体验。4、通过对本单元课文的品读

3、,懂得不断读书、不断实践的重要性,理解“多问”与“勤学”是联系在一起的,教育学生发扬勤学好问的精神,做知识的主人,培养学生勤学好问的习惯,指导正确的读书方法,引导学生有效地读书。5、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培养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6、能借助丰富合理的想象将语文中的一个故事有顺序地记叙完整,要能写出具体生动的故事情节,刻画出较为鲜明的人物形象。7、通过阅读报纸,筛选新闻和归类剪贴,锻炼学生浏览、搜集、整合信息的能力,促进学生进一步养成读报的好习惯。8、促进学生读报,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天下大事;学做剪报,将报纸进行二次利用,珍惜和合理利用资源。(三)每篇课文的训练点篇目名

4、称训练点古诗两首 古诗所写情景离学生生活较远,设计中加入课外资料进行整合,用质疑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诗句的写景与诗题的读书形成的反差,使其在自疑中寻求答案。学与问教学中我们可以借助每一部分的中心句开展教学,再针对两个事例展开阅读。大自然的文字在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鼓励学生选取自己最感兴趣的段落朗读体会,“以读代讲,自主学习交流”。养成读报的好习惯虽为独立阅读课文,课堂上还是引导学生认真地阅读课文,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去体会课文的语言特点。二、篇目教学分析古诗两首【文本解读】古诗两首是苏教版第十一册第七单元的一篇课文,由冬夜读书示子聿 和观书有感两首诗组成。第一首告诉人们,做学问一定要有孜孜不

5、倦、持之以恒的精神。一个既有书本知识,又有实践经验的人,才是真正有学问的人。第二首告诉我们,正像源源不断的活水使池塘变得如此清澈,人需要不但读书,不断汲取新的知识,心智才能更加开豁,更加敏锐。【教学目标分析】依据语文课程标准,高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本课教材的训练重难点,特制订以下教学目标:1、正确读写生字“鉴、徘、徊”,有感情朗读、背诵古诗。2、理解诗句意思,想象诗中描绘的美景,感悟“不断读书,不断汲取新知识”的深刻道理。感受古诗文字的精练,领悟知识和实践的关系,懂得不断读书、不断实践的重要性。3、激发学生读书、学习的兴趣。4、领悟诗中蕴含的深刻哲理,了解诗借景喻理的特点。【教学资源运用】1、

6、 介绍诗人陆游和朱熹。2、 补充阅读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和朱熹春日、观书有感其二。【课时分配及目标设置】这篇课文为两首古诗,教学中学生能理解诗中词语的意思,并说说诗句的意思。从中感受古诗文字的精练,领悟知识和实践的关系,懂得不断读书、不断实践的重要性。并了解“说理诗”的一般特点,能用古诗阐述的道理分析事件。总课时:两课时【教学构想或建议】第一课时一、轻松谈话,巧妙揭题。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一份书法作品,(先出示,后粘贴于黑板)你觉得这上面的字写得怎么样?(生畅所欲言)这是老师的一个学生写的,几年前,这个学生就特别喜欢欣赏字帖,一有空闲时间,她就反复阅读字帖,但是她写的字却非常难看。有一

7、天,我送她一首诗,读过之后,她恍然大悟,从此,这个同学变了,再后来,她就能写出今天这样的作品呢!二、自学质疑,初读古诗。1.这首诗是什么呢?就是她所写的内容,有这么神奇吗?赶快读读吧!(学生自由读)2.对于这首诗,你最想提什么问题呢?(预设:作者是谁?诗题是什么?)三、交流展示,读好古诗。1.指名朗读古诗。2.小组比赛朗读。四、互动探究,理解诗句内涵。小组内共同讨论:陆游为什么要对子聿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五、精讲点拨,深入理解诗句。1.出示“范字”,再次朗读(指名读,齐读)2.了解作者陆游。(1)本学期你曾学过陆游的什么诗,你对陆游有哪些了解?(2)老师补充介绍:陆游一生创作

8、了大量的洋溢着爱国热情的诗,今存九千多首,荣登中国古代诗人诗作数量之最。3理解题目意思。(1)师生一起读题目。(2)讨论:题中中心词是什么?“冬夜”点明了什么?“读书”则交代了当时的环境。“示”可作什么理解?他会把什么感受来告知儿子,教育儿子呢?下面看诗的内容4反复诵读,力争会背。(1)自由读背。(2)领读、齐读。(3)分组读背。(4)学生闭目轻诵。(5)指名背、齐背(6)投影出示关键词语的注释,学生借助注释自主学习。“学问”,指读书学习,有做学问的意思;“无遗力”,用出全部力量,一点也不保留;“始”,才;“终”,到底、毕竟的意思;“绝”,表示程度,极、最的意思;“绝知”,深入、透彻地理解;“

9、躬”,亲自;“躬行”,亲自实践。(7)略谈感悟:从陆游的这首诗你读懂了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引入相应的诗句)4深入理解诗句(各句学情预设)(1)指名学生背出第一句,由“无遗力”引出成语“不遗余力”,引出古人学习十分刻苦。交流描写古人学习勤奋的成语。(悬梁刺股、囊萤映雪、凿壁借光、十载寒窗、闻鸡起舞、通宵达旦、夜以继日、囊萤映雪)综合学生的发言,激励他们简单讲一讲这些成语背后的故事,让学生切实体会古人读书做学问真是不遗余力、孜孜不倦。(板书:孜孜不倦)(2)指名学生背出第二句,由“少壮”到“老”引出学习需要“持之以恒”,只有这样才能有所成就,否则只能“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板书:有所成

10、就)(3)指名背出第三句,理解“纸上”、“浅”,由“纸上”联系“纸上谈兵”中的赵括为什么兵败如山倒?再说出这句诗的大意。(4)指名背出第四句,理解“绝”“躬”再说出句意。综合34两句得出“实践出真知”。(5)看图:找两个学生分角色扮演。表演要领点拨:陆游为什么要说这番话,是怎样说这番话的,子聿听完后会说些什么?预设:A:陆游觉得子聿书本知识研究小有成绩,但是已经滋生了骄傲的情绪,陆游怕儿子半途而废,所以,提醒他的儿子,要想真正成为一个有学问的人,还要把透彻地了解书本知识和亲自实践结合起来。B:陆游想到自己能成为一个诗人、有学问的人,就是因为从小这样饱读诗书,所以,他想把他的经验告诉儿子,让他也

11、成为有用的栋梁之才。C:陆游是戎马一生的大将军,看到自己年事已高,国家的安全,民族的振兴,都靠子聿这么大的孩子将来得以保证。因此,他激励儿子好好读书,掌握真才实学 ,长大报效祖国。D:也许陆游小时侯有些贪玩,现在虽然别人都认为他已经是饱学之士,可他总觉得自己还非常浅薄。所以,他想提醒和自己小时侯同样贪玩的儿子从小就要认真读书,长大超越父亲。过渡语:同学们丰富的想象使诗歌更加丰满起来,我们就好象看见在那个冬天的深夜里,陆游正在奋笔疾书。写好后,他立即叫来自己的儿子,把他想到的告诉他的儿子。他会怎么说呢?请用你自己的话来说一说。说时如果能注意你的语气和态度就更好了。投影片出示口头填空题那是一个寂静

12、的冬夜,大诗人陆游坐在书桌前,手捧书本,捋了两下长须,语重心长地对小儿子聿说:“ 。”子聿听了父亲的这番话,明白了 。陆游微微点头,接着又意味深长地说: “ 。”子聿听完这番耐人寻味的话,明白了 。学生自由组合,创意地演练。推选同学登台,表演。六、拓展延伸,明白道理。从这首诗中你明白了哪些道理?(从医生、驾驶员、厨师等人身上总结:从书本上学到的东西一定要通过实践才能变成真正的学问。)七、背默古诗,巩固反馈。1、指名背诵。2、仔细观察,注意难写的字。3、友情提醒:这些字需要提醒同学们注意的!工夫的“工”。投影显示:我选择,我快乐工夫 功夫(1)、他三天( )就学会游泳。(2)、这个杂技演员真有(

13、 )。(3)、明天有( )再来玩吧!(4)、中国( ),名扬海外。4.学生在作业纸上默写古诗并自查(温馨提醒:拿笔即是练字时。)5.反馈学生背默情况。板书设计: 22.古诗两首冬夜读书示子聿 陆游古人学问无遗力, 孜孜不倦 有所成就少壮工夫老始成。 持之以恒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实践出真知【课时作业设计】1.陆游的诗作很多,课后搜集一下,读一读,并背下来。2.搜集陆游的资料,制作人物卡片。3.把从冬夜读书示子聿中感悟的道理讲给父母听一听。 第二课时一、 揭示课题、整体感知1、出示: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宋朱熹2、你知道他是谁?(学生简介朱熹)3、朱熹是勤奋读书的典范,不光读,还注意思考。

14、有一天,朱熹读书读累了,信步走到一个池塘边,一塘清水引发了朱熹对读书的又一种思考,他颇有感触地写下了这首诗:(出示四行诗句,学生随之读诗歌)二、想象美景、理解诗句(一)、出示自学要求:上一节课老师请大家按要求自学课文,请看1、看看图画,读读全诗。2、理解词语“鉴”“徘徊”“渠”“如许”,并说说诗句的意思;3、说说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景象?4、记下不懂的问题。(二)、读中体会诗歌的内涵1、谁愿意来读读这首诗?(指读,正音,齐读)2、说说诗句中不理解的词语。(教师做上记号)学习古诗,遇到不理解的字、词,我们可以用哪些方法?(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组词,借助图画)3、引导学生理解一、二句诗意(1)“鉴”是个生字,遇到生字,不理解,我们要查查字典。出示字典中的字条:镜子(古代用铜制成)。照。仔细看。你认为应该选哪条意思?为什么?(联系上下文选择合适的字解)(2)师范写,学生跟着书空、再描红。(3)你能把第一句话的意思说好吗?(4)把半亩方塘比喻成一面刚打开的镜子,可见池塘里的水怎样?(用比喻突出水的清澈透明。)(5)水的清澈透明,还表现在哪里?你见过“徘徊”这个词吗?借助图画,说说这句诗的意思。(6)齐读一、二两句诗。这两句诗,描写了池塘优美的景色(板书:景)听老师朗诵这两句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学生自由描绘)(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