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文化对大学生政治信仰的影响分析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80582796 上传时间:2019-02-1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9.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网络文化对大学生政治信仰的影响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网络文化对大学生政治信仰的影响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网络文化对大学生政治信仰的影响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网络文化对大学生政治信仰的影响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网络文化对大学生政治信仰的影响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网络文化对大学生政治信仰的影响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网络文化对大学生政治信仰的影响分析(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网络文化对大学生政治信仰的影响分析-高等教育学论文网络文化对大学生政治信仰的影响分析 郭秀兰罗佩(湖北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基金项目:“中国梦“视域下大学生政治信仰心态的培育研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资助成果之一15JD710077。 网络文化作为一种新型文化应运而生,并以其独特的优势引领着当今文化的发展,对人类文化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也对转型中的中国文化及信仰体系产生了强大的冲击。特别是,我国网络发展存在的先天不足与西方发达国家对我国大学生大肆进行文化价值观和政治制度的网络渗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严重地影响到伴随互联网成长又处于人生信仰形成

2、关键期的大学生们。笔者认为,在现代网络社会里,影响大学生思想和精神的不是知识,而是信仰,特别是政治信仰的动摇会引起人精神世界的震颤,教育工作者必须直面当今大学生的网络生活状况及其对政治信仰的影响。 一大学生的网络生活状况 互联网作为信息传播的第四媒体,以前所未有的传播速度、扩散空间、交互方式和丰富内涵为人类开创了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网络生活方式。为了把握大学生网络生活状况,笔者对武汉四所地方院校的390 名大学生的网络生活状况进行了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得出如下结论。 1 网络化已成为大学生的一种生活常态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报告显示,学生是网民中规模最大的群体。在调查中,100%的大学生

3、都是手机网民,80.9%的大学生拥有电脑(主要是笔记本电脑),98.4%的大学生每天都要上网,57.2%的大学生平均每天上网时间超过3 小时;97.2%的学生在网上交流沟通,92.5%的学生在网上获取信息,52.6%的学生经常进行网络娱乐,76.2%的学生有过商务交易。可见,大学生作为具有较高文化层次的青年群体,已成为“网络新人类”中最耀眼的一族,网络软件的丰富性使网络几乎覆盖了大学生生活的各个方面,网络学习、工作、交流、购物等已成为大学生的主要生活方式,特别是手机的便携性更增加了大学生对网络使用的粘度。 2 网络文化丰富了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 网络就像一个巨大的虚拟图书馆,为求学中的大学生架起

4、了丰富的网络知识体系。调查中,88.3%的学生遇到学习问题首先求助的是网络,89.5%的学生利用搜索引擎查阅资料,96%的学生在网上阅读新闻,82.3%的学生课外知识的获得主要来源于网络,54%的学生认为是网络的帮助缓解了自己在学习上的压力。可见,网络已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学习知识的重要平台。同时,网络文化的多样性和创造性也迎合了大学生的精神追求,展现了当代大学生崇尚个性、追求时尚的特色。此外,57.8%的学生认为网络的最大优势是自由,46.7%的学生参与过网上投票、BBS 论坛、QQ 群等发表评论、针砭时弊、表达诉求;63.2%的学生表示对网语流行语耳熟能详、信手拈来且经常使用,93.2%的

5、学生开通了休闲娱乐软件欣赏音乐、视频、动漫和网络文学,65.3%的学生在网上能大胆表达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26.1%的学生认为在网上能交到无话不谈的朋友。 3 网络文化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 网络文化是把“双刃剑”,给大学生学习生活带来积极影响的同时,也给他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规范带来一些负面影响。调查中,有26.6%的大学生平均每天上网时间超过6 小时,54%的学生有“不上网时做什么都没意思”的感觉;30.6%的学生认为“网络是虚拟的,不必太认真”,21%的学生不愿意在网上表露自己的真实身份,18.5%的学生表示在网上交流时很少或者从不讲真话,完全不相信或很少相信网友的身份和话语的学生也占1

6、8.5%,49.2%的学生对网恋持无所谓的态度,42.5%的大学生有时或者经常因上网而减少了与他人一起活动的机会;55.3%的学生在网络上下载过盗版软件,44.7%的学生在网上抄袭过他人作品,25.5%的学生有过浏览色情、暴力信息的经历,14.9%的学生在网上发表过不良言论,10.6%的学生在网上用恶语攻击过他人;22.6%的学生对电脑黑客表示宽容,甚至有10.5%的学生表示“电脑黑客能掌控他人的电脑很厉害”。可见,大学生对网络使用的控制力、网络文化的辨别力、网上行为的道德自律等还有待提高。 二网络文化对大学生政治信仰的影响 政治信仰是文化信仰的核心。当代大学生是中华文化的传承人和先进文化的建

7、设者,其政治信仰如何,不仅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的人格发展和健康成长,更是关系到党的战斗力、国家竞争力和民族发展力问题。虽然影响大学生政治信仰的成因十分复杂,但网络文化对大学生政治信仰的影响是不容忽略的。 1 网络文化左右着大学生的政治心态 网络文化对于大学生的政治心态也是把双刃剑,左右着大学生的政治认知、政治情感和政治行为。一方面,网络文化的虚拟性、开放性、交互性等特征给大学生参与政治活动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平台,大学生可以自由、便捷、平等地表达自己的政治观点和诉求,进行网上批评、建议、检举等民主活动,极大地促进了大学生参与民主政治的积极性,提高了大学生民主政治意识。调查显示,90.1%的大学生的政治

8、资讯来源于互联网等新媒体,56.7%的学生表示对网上政治舆论非常或比较关心。同时,大学生对网上政治话题表现出较为明显的理性特点,符合主流的价值判断,如在“网络文化对大学生社会政治心态的影响”调查中,表示增强或提高了对国家的自豪感、对党和政府的信任感、对党的十八大关注度的大学生分别为89.4%、57.2%、76.4%。另一方面,我们也应该看到,网络文化所提供的大量信息良莠不齐、泥沙俱下,一些鱼龙混杂的信息吸引着大学生的眼球,影响着大学生的辨识力,消解了大学生的意志,导致有的大学生形成了错误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特别是西方一些国家利用其网络文化发展的优势,打着“全球化”“普世价值”的旗号刻意地

9、营造一个虚幻的世界大同社会,施行隐性的文化侵略和政治渗透,以致一些政治意识薄弱的大学生迷失了政治立场,盲信西方的民主价值观,弱化了对自己民族文化和国家政治制度的认同。如调查中,79.8%的大学生对网络上的信息持信任和基本信任的态度,59.5%的大学生对网上有关西方国家的政治问题比较感兴趣,63.5%的大学生坦言网上对敏感政治事件的言论会使自己的思想产生波动,少数学生因一时冲动发布或转发过与社会政治主流相悖的网络言论。可见,网络文化对大学生的社会政治心态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2 网络文化改变着大学生的政治人格 政治人格是人格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个体在政治生活中表现出来的稳定的政治心理特质,

10、主要包括政治意识、政治价值观、政治理想信念、政治能力等,是影响人政治行为的动力机制1。大学生正处于政治人格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期,一旦形成稳定性的特质,对其个人的政治行为及未来社会的政治发展会产生重大影响。从个人发展和人才培养角度来讲,都要求大学生必须具有适合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发展的现代的理想政治人格,但网络文化使大学生的政治人格有了很大的改变,呈现出“两重人格”的特质。一方面,网络文化的开放与平等使大学生的政治意识和政治技能得到了提升。网络文化中丰富的政治知识内容激发了大学生政治学习的兴趣,政治自我独立意识觉醒,对某些政治现象有了自己的看法,不再“人云亦云”,也不再受社会传统的束缚,敢于按自己的

11、意志行事,实现政治理想中的自我。同时,也使大学生认识到了自我价值与社会政治过程之间的双向联系,产生了参与政治生活的需要和热情,政治参与技能在不断的实践中得到了提高,政治人格日趋成熟,这是一个令人可喜的现象。但另一方面,网络文化的自由与去中心化深刻影响大学生政治人格的选择。网络文化中浓郁的个人主义色彩消解着部分大学生的政治抱负和追求,出现了目光的短视、价值取向的短期化和功利化,只注重专业知识学习和实际技能培养,不关心政治问题,甚至在政治行为选择中表现消极避世、冷漠、无所谓的态度。同时,网络文化中失真的信息和泛滥的言论使一部分学生政治是非标准模糊、法制观念淡薄,对有关政治事件表现出失去理智的狂热和

12、激进,政治责任感缺失,政治素质不高,极易产生偏执的反社会政治人格。 3 网络文化影响着大学生的政治社会化 政治社会化是大学生成熟的重要标志,是人才培养的主要目标。从个体而言,政治社会化是大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学习政治文化,获得政治知识、政治价值观、政治参与倾向,形成政治人格,成为政治人的过程。对社会来讲,政治社会化是政治体系塑造和调控大学生的政治意识和政治行为的过程,是国家政治文化的教育与传播过程2。互联网已成为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重要媒介和途径,正冲击和解构着大学生政治社会的传统模式,给大学生政治社会化带来机遇,但更多的是严峻的挑战。一方面,网络的浩瀚信息给大学生打开了知识世界的窗口,可以方便快捷

13、地了解国内外政治形势、政策方针等多方面的信息,不断开阔政治眼界;网络的自由和民主又改变了传统的政治训练和政治教育方式,使大学生政治参与地位得到了提升,满足了大学生的政治心理需求,有利于促进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顺利进行。同时,互联网所构筑的基于现实社会政治生活的网络政治环境,使大学生能够对各种政治问题和事件进行讨论和推动作用。另一方面,网络政治信息的多样、多元和多主体性,弱化了政府的管理和监督,使大学生面临意识形态的西化冲击、民族认同感冲击、行为取向方面的冲击,而多数大学生的政治思维能力不高,易被网络不良政治信息所迷惑,影响到大学生对主流政治文化信息的吸收、内化和认同,不利于大学生政治社会化在既定方向和轨道上的顺利推进。同时,在网络的人机互动里,部分大学生由于先天的社会化不足,自我约束力不强,出现了对网络的过分依赖,导致虚拟社会化与真实社会化的断裂,造成大学生政治角色的认同危机,阻碍了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春雪.社会转型进程中政治人格特征分析J.湖北社会科学,2011(11). 2杨光斌.政治学导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