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源一中高二年级月考语文试卷(200609)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80558665 上传时间:2019-02-19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桃源一中高二年级月考语文试卷(200609)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桃源一中高二年级月考语文试卷(200609)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桃源一中高二年级月考语文试卷(200609)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桃源一中高二年级月考语文试卷(200609)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桃源一中高二年级月考语文试卷(200609)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桃源一中高二年级月考语文试卷(200609)》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桃源一中高二年级月考语文试卷(200609)(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桃源一中高二年级月考语文试卷(2006.09)第卷(30分)一、(每小题3分,共18分)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组是( )A、匪我愆期(qin) 札札弄机杼(zh) 青青子衿(jn) 犹可说也(tu)B、吾道先路(do) 便言多令才(pin)隰则有泮(pn) 暴霜露(bo)C、重以修能(chng)脉脉不得语(m) 将子无怒(qing)作遗施(wi)D、何时可掇(du) 赍钱三百万(j) 绕树三匝(z) 贻我彤管(y)2.依次填入下列句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可以说,一部诗经 地展示当时的生存环境、世态人生,是当时社会生活的多方位、多角度的 ,其内容也在世界古代诗歌作品中是独一无

2、二的。“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一开头,诗人就由眼前的酒宴和歌舞场面说开去,慨叹人生的短促和年华的 。A立体 反应 消逝 B. 立体 反映 消逝C平面 反应 消失 D平面 反映 消失3.下列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胡总书记说中巴友谊是“全天候”的,这种友谊的根基坚如磐石。B、三年来,他夙兴夜寐,笔耕不辍,终于完成了这部长篇小说。C、敬老院里的老人们说,有这样好的地方安度晚年,我们一定要白头偕老。D、赛前信誓旦旦要为实德复仇的申花因技不如人惨败,无奈只能接受苦果。4.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它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

3、期约500年的诗歌。我们通常说的“诗经六义”是指“风、雅、颂、赋、比、兴”。B、楚辞是屈原的一部诗歌集,因为它具有浓郁的楚地风味,后世人称这种诗体为“楚辞体”。离骚是楚辞的代表作,是我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C、孔雀东南飞选自玉台新咏,是保存下来的我国最早的一篇长篇叙事诗,也是古乐府民歌代表作之一,与北朝的木兰诗并称“乐府双璧”。D、古诗十九首是东汉末年一些文人诗作的选辑,最早见于南朝梁代萧统的文选。其艺术成就极高,刘勰的文心雕龙称之为“五言之冠冕”。二、(每小题3分,共9分)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文后问题。山水田园诗与山水田园画“山水田园诗”在以“诗”名世的中国,属极重要的诗体。然而学界以往对于山

4、水田园诗的生发勃兴原因,并无一个明确具体的结论。在历史上,山水田园诗经历了这样的一个发展过程:由诗经时代的“山水比赋起兴诗”,到汉魏六朝中期以后的“纯正山水田园诗”。在此过程中,魏晋开始的隐逸之风启发了人们直接“玩物审美”的“山水意识”。鲁迅、朱光潜二位先贤已明确感觉到了中国传统诗歌与隐逸文化的关系,然而他们并未对山水田园诗的生发勃兴作出起于隐逸文化的理论归因。从山水田园诗的主创人及发展者来看,陶渊明、谢灵运、嵇康、阮籍、王维、孟浩然、储光羲、应物等当列其首,而这些人恰恰无一不是隐士或准隐士。正是在他们的带动下,诗歌创作才开始以题材、主题、形式等为突破口,打碎了名教及正统命定“诗言志”“文载道

5、”的艺术伦理规约,从而达到纯粹自然山水审美的境界。成形后的山水田园诗,从四言、五言到七言,可谓不断发展提高,其品鉴标准也随着人们对“隐逸人格精神”的追求而不断强化。钟嵘在诗品中评定诗人诗作时,就明显将那些力求清新自然、返璞归真诗风的隐逸诗人置于中品以上。到了唐司空图,更将体现隐逸人格精神视为诗歌最高境界,他主张诗人应当在创作中追求空灵、恬淡、超逸风格,以便达至韵外之致、味外之味、象外之象、景外之景的化境。山水田园画是中国传统绘画的主干。出于建构和彰显隐逸人格精神的需要,隐士准隐士总会尝试更佳的方式和手段,这类似于“言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如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魏晋

6、隐逸文化大兴之前,绘画的主干是那些反映帝王仕女、神仙人物、宫廷轶趣及人伦市井的传统画。自魏晋隐逸文化勃兴开始,这种旧局面首先被隐士及准隐士打破,自然山水之美及自我天性之美逐渐成为绘画主题,从而诞生了真正的山水田园画。山水田园画的主创人及发展者深知山水田园画所具有的张扬隐逸人格精神的意义。所谓“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在此激情的感召下,他们从绘画手法、技巧、题材,直到理论、风格、意境等方方面面,都对山水田园画作了极大的探索和发展,奠定了后起的文人画的基础。5下列对“山水田园诗”和“山水田园画”的相关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山水田园诗是隐逸之风启发了人们的“山水意识”,也是隐逸文化在

7、诗歌上的表现。B山水田园诗的主创人及发展者带动了诗歌创作达到纯粹自然山水审美的境界。C山水田园画的绘画主干是反映帝王仕女、神仙人物、宫廷轶趣及人伦市井的传统画。D山水田园画继承了山水田园诗的隐逸人格精神,且具有恬淡空灵、玄远飘逸的风格。6根据上文信息,判断下面四首诗中不属于山水田园诗的一首是( )A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B 方宅十余亩, 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 桃李罗堂前。C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唯有暗香来。D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7把“山水田园诗”和“山水田园画”放在中国文化的大背景下审视,下列想象和推断有失偏颇的一项

8、是( )A 山水田园诗、山水田园画是中国文化“天人合一”思想在文学艺术方面的实践结晶,也是这种思想在诗歌绘画领域的体现。B 山水田园诗、山水田园画在诗歌和绘画领域追求空灵清净,可以看出受传统老庄哲学“清静无为”的思想影响很大。C 山水田园诗、山水田园画既是魏晋开始的隐逸之风的在文艺上的表现,又是对文化的一种反叛和挣脱。D 山水田园诗被视为诗歌的最高境界,山水田园画也是中国传统绘画的主干,它们两者汇成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三、(每小题3分,共9分)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按要求回答问题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

9、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8对下列句子中

10、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则胜负之数 数: 命运B. 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故事:前例C. 洎牧以谗诛 洎:等到D. 始速祸焉 速: 加速9对下列各句加点的词,说得正确的一项是 ( ) 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当与秦相较 洎牧以谗诛 不赂者以赂者丧A. 词义不同,词义相同 B. 词义不同,词义不同C. 词义相同,词义不同 D. 词义相同,词义相同10阅读上面的文字,下面各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后来秦国两次攻打赵国,李牧连连击溃秦军,说明赵国用武力抵抗取得过效果。B. 文字中“三国”,“刺客”,“良将”分别指“韩魏楚”“荆柯”“李牧”。C. 第一段文字运用了例证法和正

11、反对比论证法,论证了“赂秦而力亏”的道理。D. 上面几段文字借古讽今,论证严密,语言生动,气势充沛,令人叹为观止。第卷(120分)四、(共28分)11.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2分)(1)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 (2)虽与府吏要,渠会永无缘。 (3)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4)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12.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按要求回答问题。(6分)过三闾庙 戴叔伦沅湘流不尽,屈子怨何深。日暮秋风起,萧萧枫树林。(1)诗经中的赋、比、兴的艺术手法,对其后的诗歌创造影响很大,试分析诗歌的第一句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这样写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2)文有“文眼”,诗有“诗眼”。

12、这首诗的“诗眼”是什么?诗人是如何在诗中表达这种情感的? 13.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0分)(1)不见复关, 。既见复关, 。(2)静女其娈, 。(3)日月忽其不淹兮, 。(4)惟草木之零落兮, 。(5)足下蹑丝履, 。腰若流纨素, 。指如削葱根, 。(6)盈盈一水间, 。(7)青青子衿, 。五、(共20分)阅读下面散文,按要求回答文后问题握 紧 你 的 右 手 毕淑敏 常常见女孩郑重地平伸着自己的双手,仿佛托举着一条透明的哈达。看手相的人便说:男左女右。女孩把左手背在身后,把右手手掌对准湛蓝的天。 常常想:世上可真有命运这种东西?它是物质还是精神?难道说我们的一生都早早地被一种符咒规定,谁都无力更改?我们的手难道真是激光唱盘,所有的祸福都像音符微缩其中? 当我沮丧的时候,当我彷徨的时候,当我孤独寂寞悲凉的时候,我曾格外地相信命运,相信命运的不公平。 当我快乐的时候,当我幸福的时候,当我成功优越欣喜的时候,我格外地相信自己,相信只有耕耘才有收成。渐渐地,我终于发现命运是我怯懦时的盾牌:当我叫嚷命运不公最响的时候,正是预备逃遁的前奏。命运像一只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