唤醒孩子感恩的心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80541008 上传时间:2019-02-1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60.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唤醒孩子感恩的心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唤醒孩子感恩的心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唤醒孩子感恩的心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唤醒孩子感恩的心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唤醒孩子感恩的心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唤醒孩子感恩的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唤醒孩子感恩的心(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唤 醒 孩 子 感 恩 的 心成功的第一步是存有一颗感激之心,时时对自己的现状心存感激,同时也要对别人为你所做的一切怀有感激之情。因为,只有对社会、环境及周围的人心存感激,他才能幸福愉快,才能主动帮助需要帮助的人,才能在遇到困难时得到更多的帮助,从而走出大写的人生之路。 一日,我给学生上永远的白衣战士一课,课文的主要内容是:非典期间,护士长叶欣面对极具传染性疾病非典型肺炎,不顾个人安危,极力救护病人。这个故事十分感人。讲完课文,我问孩子们:“你帮助过比你还小的小朋友吗?”同学们听后先是一愣,有几个小朋友点了点头,但大多的同学竟想不起来自己是否帮助过别人。见此情景,我不禁疑惑:为什么有那么多的同

2、学认为自己从没帮助过别人?我们经常组织开展一些自愿者活动又作何解释?这到底是怎么了? 我忍不住又问道:“那么,在平时的生活中,你接受过别人的帮助吗?”得到的结果更是令人难以置信,全班居然没有一个同学爽快地说自己得到过别人的帮助。这真是怪了,长这么大谁能没有得到别人的帮助,谁又从没帮助过别人?我们的孩子到底怎么了? 细细一想,我明白了:教育,是该唤醒学生内心深处那冰封已久的“感恩”情感了。 反思如何唤醒感恩的心,让学生学会感恩呢?结合日常教学和班级管理,我做了以下几方面的探索: 一、平等是感恩的基石 人处于社会,最基本的原则是平等,假如连平等意识都不具备的话,就无所谓宽恕社会,宽恕周围的一切,更

3、不能对身边的人和事怀有一颗感恩的心。感恩的处世态度的基础是平等,那么如何来培养学生的平等意识呢?我试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让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 很多时候,学生对自己的现状缺乏自知之明,他们有的把缺点无限放大,却找不出优点;有的则盲目自信,认为自己就是最棒的,觉得别人都应该以他为中心,迁就于己,从而找不准自己的人生坐标,不能正确估计自己,正视客观事实。 如何让他们正确地认识自己呢?我学习魏书生老师,引导学生写“两个自我的对话”,或开设“找优点”班会、“成功展示会”,或针对班里的不良现象,开展自查自纠活动等。这样,不仅能增强学生自我评价的意识和能力,而且能够帮助他们较客观地认识自我,感悟平等

4、。 2.让学生平等地对待他人。 当同学不把球借给他玩时,便发生打架;当妈妈一次没有满足他的要求时,便赌气好几天,甚至离家出走这样的事例实在是太多太多了,为什么会这样呢?说到底,是以自我为中心,没有平等地对待他人。平时父母、老师、同学对他所付出的一切,他接受得理所当然,觉得他们就是应该这样对他。其实老师和父母为孩子所付出的真可谓倾尽所有,但孩子仍旧漠然。所以,我经常让孩子们换位思考,体会老师和父母的付出是爱的凝结和体现,并抓住细节让学生体会真情。 二、宽容是感恩的桥梁 如果说平等意识是感恩的基石,那宽容则是架设起感恩之心的桥梁。 在我们的生活中,难免有些磕磕碰碰,对此,我们常常无法释怀。我们怎么

5、才能在失败和挫折面前也怀着一颗感恩之心呢?那就需要宽容。 1.让学生在宽容中学会宽容。 让我们看看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育人方式吧:有一天,陶校长看到一位男生要用砖头砸另一学生,便将其制止,并让他到校长室去。陶先生回到办公室时,男生已等候在那儿。陶先生掏出一块糖奖给男生:“这是奖励你的,因为你比我先到办公室。”接着又掏出一颗糖:“这也是给你的,我不让你打同学,你立即住手了,说明你很尊重我。”男生将信将疑地接过糖果,陶先生又说:“据我了解,你打同学是因为他欺负女生,说明你很有正义感,我再奖你一块糖。”这时,男生哭了:“校长,我错了,同学再不对,我也不能采取这种方式。”陶先生又掏出一粒糖:“你已认错

6、了,我再奖给你一块。”陶先生的做法使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宽容比任何说教都更有魅力。 在日常的班级管理中,我也深深地感受到了宽恕的重要性。有一天课间,我刚推开教室门,两个平时非常调皮的、正蹲着修理椅子的男生, “唰”地一下站了起来,满脸惊慌,不知所措。我一下明白了:他们用椅子打架,把椅子打烂了。这时喧闹的教室变得异常安静,同学们都等着我怎么训他俩。但我没有批评他们,而是不动声色地走上前去,当着全班同学表扬了他们修椅子的行为。第二天,两个男生暗地里向我交了“检讨书”:“老师,您对我们太好了!我们以后一定爱护公物,再也不打架了。” 作为一个教育者,只有心中有爱、有宽容,才能真正了解学生,走进孩子的内心

7、,从而让他们的心田盛开着永不凋谢的宽容之花。 2.让学生在与人相处中学会宽容。 小孩子生活在多元化的社会,在与各种人交往的过程中成长,在成长的过程中能否宽容坦荡,则对他以后的发展起着很大作用。于是,我要求他们与人相处时要做到四点:一是胸怀要宽广。“量小非君子”,胸怀宽广的人能赢得众人信服,而小气的人只会斤斤计较、目光短浅,只有胸怀宽广的人才能广交朋友。二是能忍让。古语说得好:“退一步海阔天空”,这里的“退”就是要有忍让之心,以宁静平和的心态去感染他人,以宽厚博大的胸怀去容纳他人。三是善于换位思考。我们有时候会对别人所做的事评头论足,对他人的错误不依不饶,久而久之,我们就会因此被人疏远,为何不进

8、行换位思考,多替别人想一想呢?宽容就是谅解别人的过失,宽容就是一种理解和尊重,宽容还是一种胸怀气度,雨果曾说:“天地万物中,宽广无边的是大海,比海更宽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广的是人的胸怀。”当我们宽容别人时,便架起通向感恩之心的桥梁。 三、如何让学生学会感恩 1.言传身教,润物细无声。 一则公益广告给我的感触很深。一个镜头是媳妇每晚都把热乎乎的洗脚水端到婆婆的房间,为婆婆洗脚。另一镜头:媳妇的儿子才四、五岁光景,颤颤巍巍地端着洗脚水给他妈妈洗脚。很感人的两组画面,这就是无声的教育!由此,我想到:要想让学生学会感恩,为人师者首先要有一颗感恩的心。 在我们的身边不乏这样注重身教的老师。在一次公开课上

9、,执教的吴老师发现听课者中有一位曾经是自己的小学老师,便倒了一杯热茶,恭恭敬敬地奉上,真诚地说:“老师,您辛苦了!”顿时,全班学生掌声雷动。我相信,以后肯定也有学生这样对待吴老师,因为老师的这一举动已经深深地触动了他们那颗感恩的心。 在身教的同时,也需言传。一些经典文章的品读更是对学生心灵的涤荡,情感的净化。所以,我经常挑选一些感人的文章与学生共享。如感恩的心这首歌背后的故事,母亲的姿势、花开了,就感谢,让学生感谢父母给了自己健全的身体,感谢他们创造的温馨家庭,感谢所有让你快乐的事就这样,学生的心变细腻了,情感变丰富了,世界变得更精彩快乐了。 2.积极引领,浇花待春晓。 教育学生不应仅仅停留在

10、说教的方式,更需要在活动中让学生积极参与,真切感悟。于是我借助各种载体让学生抒感恩之情,表感恩之意。 (1)举行“感恩”主题班会。例如其中的一节:首先让学生“采撷感恩的精华”,诵读感恩格言诗词,如:“感谢命运,感谢人民,感谢思想,感谢一切我要感谢的人。(鲁迅)”然后让学生铭记“成长的恩情”,体味自己那些融入别人恩情的成长故事。很多学生讲了令自己终生难忘的情节,如发烧时母亲的焦急、心痛和无微不至的关怀;爸爸到车站送行时风尘仆仆的样子。接着,师生共唱懂你一歌。此时,很多学生哽咽了。最后是感恩行动,让学生用行动去回答,去证明,铭记恩情,回报恩情,班会在感恩的心的旋律中结束。 (2)生日也是“感恩节”

11、。生日,对于大部分的孩子来说,就意味着香喷喷的蛋糕、亮闪闪的烛光、精美的礼物。最近,我参加了一个特别的生日聚会,应邀前来的客人都被提前告知不接受任何礼物。相反,每位到场的客人,包括孩子的父母都收到了“小寿星”的礼物孩子自己动手制作的贺卡,在每张贺卡上,孩子都用他那稚嫩的手写下了不一样的话语,画上了不一样的插图,却又都表达了同样的意思:感谢所有帮助和关心自己的亲人、朋友。 孩子的母亲告诉我,为了让孩子的生日过更得有意义,全家开了家庭会。为了制作贺卡,孩子整整忙了一周。“我觉得现在的孩子得到了太多,付出的太少,家长有必要引导他们付出,懂得回报。”这位明智的母亲和她可爱的孩子,以一种简单的方式向我们

12、诠释了“生日是感恩节”。试想,当这种“感恩”的情感体验内化为孩子的道德行为时,谁能否认孩子不会实现从“唯我独尊”到懂得感谢,从一味索取到乐意付出的超越呢? (3)“母亲节”感恩。在母亲节这天,我校举行了“母亲,我拿什么报答您”的感恩活动,在一位老师母亲,我拿什么报答您的深情演讲后,全校师生在“妈妈,我爱您”的横幅上签下了母亲赐予的名字。回到班级后,学生便忙着制作卡片、写信,表达对母亲的感谢。经过调查,在那天,我班所有的学生都给母亲打了电话,说出了令妈妈热泪盈眶的“我爱你,妈妈!”有一个家长打电话跟我说:“老师,母亲节那天,我孩子坚持要让他洗碗,这可是以前从来没有过的呀!”这位母亲激动地流泪了。

13、通过这次行动,很多家长都说孩子懂事多了,他们不再厌烦妈妈的唠叨,在妈妈面前无理取闹的次数少了,当妈妈身体不适时,他们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懂事。 (4)感恩自然。作为学生成长的引领者,应将感恩情感提升到另一个高度。感恩不仅仅对亲人、朋友,更重要的是对事、对物也能拥有同样的感恩心理。人是自然的人,由此我培养学生这种感恩情感时,也延伸到这一层面。比如,我们学校处于大山脚下,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与大自然交流,雷雨过后的一个午后,我到班上上课时,一般学生围在一起,原来是一个男生在食堂的山脚边捡到了一只小鸟,用一个纸盒装着拿回教室玩,大家七嘴八舍地讨论着怎么把它养起来。我把小鸟捧起来,轻轻一放,小鸟翅膀“啪啪”

14、拍几次就掉下来了,心想是小鸟妈妈带着它“练飞”的时候,被响雷一惊掉下来的。我说:“同学们,如果妈妈带着你去玩,你在陌生的大街上走丢了,妈妈会焦急吗?”一会儿,得到了同学们的肯定目光后,我又问:“那小鸟妈妈怎样才能找到她的小宝宝呢?”这时,同学们的讨论比当初更起劲了。一位小女生说:“应该让小鸟在走丢的地方,等它妈妈”。看我默许后,刚才“捡”来小鸟的男生捧着小鸟,在一大帮同学的簇拥下重返食堂的山脚边。傍晚,又有学生向我报告,小鸟已经不在,可能被它父母带回去了。通过这件事,让学生明白了自然界的万物一样是有感情的,爱自然,爱与我们一起生活的“朋友”,就是爱我们人类自己。 记得有位先哲说过,这世上有一种付出和得到不成正比:当你付出的越多,你的失去并不因之减少,相反,你得到的心灵快乐就越多。愿我们的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懂得“感恩”,也得到更多的快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