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康雍乾三朝粉彩器之艺术特征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80506761 上传时间:2019-02-1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8.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略论康雍乾三朝粉彩器之艺术特征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略论康雍乾三朝粉彩器之艺术特征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略论康雍乾三朝粉彩器之艺术特征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略论康雍乾三朝粉彩器之艺术特征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略论康雍乾三朝粉彩器之艺术特征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略论康雍乾三朝粉彩器之艺术特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略论康雍乾三朝粉彩器之艺术特征(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略论康雍乾三朝粉彩器之艺术特征-美术论文略论康雍乾三朝粉彩器之艺术特征 李智 粉彩,又称“洋彩”,是釉上彩瓷的一个品种,始创于清康熙晚期。粉彩以娴熟的康熙五彩技术为基础,改单线平涂法为“渲染法”,同时借鉴珐琅彩多色阶的配制技法,将含有“砷”元素的白色彩料“玻璃白”与进口“洋彩”融合,使各种彩色产生粉润柔和的效果,即红彩变粉红、绿彩变粉绿、黄彩变浅黄 与珐琅彩相似,粉彩亦运用油料调色施彩,所绘图案微微凸起,色彩丰富,层次分明,极具立体效果。由于比五彩烘烧温度低,炉温一般控制在700以上,故粉彩器烧成后,其色彩在感觉上比五彩柔和,因此又有“软彩”之称。 一、始于康熙,盛于雍正 康熙晚期,在珐琅彩瓷

2、制作的基础上,景德镇窑开始烧制粉彩瓷,纹饰和施彩风格浓厚、简朴,制作工艺稍显粗糙,可以看出仍处于萌芽和成长阶段,仅在红花的花朵中运用以金着色的胭脂红替代五彩中的红色彩料,并运用渲染法绘制而成,胭脂红则多与玻璃白调和后使用,其他色彩仍沿用五彩平涂法绘制,画笔简练,施彩较厚,色阶不够丰富,初创阶段的特点明显。康熙官窑粉彩的传世器物不多,目前仅知故宫博物院所藏几件花卉纹盘和水丞等。 雍正朝为粉彩装饰的大发展时期,官窑器物呈色的柔丽明亮及彩料的精细多变与日俱增,其造型胎釉、纹饰图案,彩绘技巧都达到了中国瓷史的巅峰。 雍正官窑器物,从造型图案角度可以分为两类。一类题材沿袭中国传统图案,如缠枝折枝花卉、花

3、鸟、山水、人物等;造型以盘、碗类居多,尚有罐、瓶、花觚、笔筒等,品种丰富,纹饰精美。这类器物的彩料一般为进口或根据进口彩料配方自炼而成。其胎体轻盈细密,胎骨白润如玉,釉面丝润匀净,色彩柔和清丽,纹样精美典雅,装饰手法变化多样。从传世出土实物可以看出,部分器皿的彩料中掺入玻璃白,呈色具有一定的透明度,于细微处彰显深浅浓淡变化;另一部分则以玻璃白打底,然后再在其上以彩料渲染,图案显现由深至浅或由浅至深的变化,具有强烈的层次感和立体感。红、黄、绿、蓝与玻璃白的调和使用,致使雍正粉彩器的呈色丰富多变,色泽明亮柔丽,堪称中国瓷史的巅峰之作。除白地粉彩之外,雍正朝还研制出黄地、珊瑚红地、青釉地、胭脂红地、

4、黑地等色地粉彩,白地清新雅致,色地浓丽华贵,两者风格迥异。此外,碗盘之类采用创新过枝花技法,即花果枝蔓从外壁经口沿向内心延伸,连绵不断,别具匠心。这些装饰技法均为乾隆粉彩的繁缛风格作了铺垫。 另一类粉彩器受珐琅彩影响,除彩料外,纹样也具有浓郁的西洋绘画风格,如带有洛可可装饰风格的六角形瓶等。这类器物在中式渲染法的基础上,借鉴西洋画中对物体造型、结构、比例的准确表达,利用颜色的深浅和焦点透视表现图案的凹凸立体感,笔触细腻,色阶丰富,开创了“立足西法、参用中法”的宫廷绘画的新画法和新画风。以杯、盒、碗类制品居多,有的器型完全仿制,为唐英陶成纪事“新仿西洋画法,人物、山水、花卉、翎毛无不精细入神”记

5、载中的典型“洋彩器皿”。 雍正帝是一位促进清朝前期社会发展的伟大政治家,同时也是一位具有高尚审美情趣和高雅文化修养的艺术家。他在位的13年间,很少出宫巡访,日常起居基本以皇宫为中心展开。为使他的闲暇时间更富情趣,创造出款式多变、完美细腻的文玩器物,已成为他追求的生活享受。 粉彩始创于康熙,极盛于雍正,其中固然有皇帝个人兴趣的推动,但关键因素还是景德镇陶瓷的生产技术经康熙朝的探索沉淀后逐渐步入巅峰。雍正时期的白釉瓷的洁白度已超过70%,这为典雅柔丽的雍正粉彩的制作提供了先决条件。雍正粉彩集诗、书、画、印于一体,图案以花卉、山水、雀鸟、人物为主,花卉娇艳富贵,雀鸟生趣逼真,山水清逸淡雅,人物文静儒

6、雅。绘制时勾线、平涂、渲染、没骨、洗笔、点笔、皴法等画法组合,时而大气写意、时而细致入微,极富中国画之创作神韵。二十余种花卉纹饰,常与草虫、飞鸟、蝴蝶相匹配,笔触已近“扬州画派”的花鸟风格。人物画面目清丽、线条柔和,背景多配博古、几案、棋桌等,周边有大幅留白。山水画则情景交融,宋代山水理念得到了进一步推广。款识以“雍正年制”二直行四字或“大清雍正年制”二直行双圈楷书或三直行六字篆书款为多见。 此外,另有一人为雍正粉彩的创新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此人即为雍正、乾隆年间景德镇御窑厂协理官唐英。他自雍正六年十月奉差江西,专职瓷务,花费大量时间与陶工们接触交流,了解当地风土人情,研究传统陶瓷文化,钻研

7、创新陶瓷品种。他在任的二十八年间,秉持尽忠朝廷、鞠躬尽瘁的精神,事事亲历亲为,苦心戮力,与工匠同食同息三年,终于掌握了物料火候、生克变化之理,从而创造出大量精美绝伦的艺术珍品,真正将清瓷艺术推至巅峰。 无怪乎许之衡饮流斋说瓷曰:“康熙硬彩、雍正软彩。硬彩者,谓彩色甚浓,釉箔其上,微微凸起也;软彩又名粉彩,谓彩色稍深,有粉匀之也,硬彩华贵而深凝,粉彩艳丽而清逸。” 二、繁缛奇巧的乾隆粉彩 乾隆官窑粉彩装饰风格的繁缛奇巧达到了中国瓷史上的最高峰,珐琅风格的装饰在此时大为盛行,形成了这一时期粉彩器物的特有风采。乾隆帝对掐丝珐琅情有独钟。乾隆二十七年宫廷画院与珐琅作合并,著名画家归属如意宫,画家与主管

8、官员合并至珐琅作处一体行走。造办处下各作画家的一体行走,令各作笔墨画稿、绘画技巧等产生大同小异的变化。此外,乾隆帝本人,喜文善武,嗜古成癖,景德镇御窑厂为取悦皇帝,研制出多种奇巧造型的器物,堪称一绝,从而形成乾隆朝特有的风格。 乾隆时期的粉彩器物,造型规整、比例协调、均称精致,但浓厚简朴不及康熙,秀美典雅不如雍正。此时的粉彩制作工艺已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加之画师工匠灵活掌握了各种烧造工艺和绘画技巧,故能得心应手地创造出各类奇巧赏玩,竭尽制作之能事。 乾隆官窑开始出现仿掐丝珐琅的粉彩器物装饰,图案多为缠枝番莲纹,且色彩丰富,一朵花卉内需填入诸如铁红、胭脂红、黄、蓝等各种色泽,器物的口、足或花纹之

9、间的边线多施金彩,将掐丝珐琅富丽堂皇的色彩特点模仿得尤为真实。此外,为达到繁缛之效应,竭尽渲染之能事,乾隆粉彩往往将几种不同风格的装饰融合在一件器物上,其中比较典型的是将画珐琅、掐丝珐琅、内填珐琅,以及珐琅彩上的西洋装饰融为一体,如贲巴瓶、转心瓶、挂屏等珐琅器型也是仿制的焦点。在纹样上,乾隆粉彩将西洋珐琅图案与中式传统纹样相结合,出现了以缠枝番莲纹为主,间以串连的蝙蝠、双鱼、寿桃、磬、结、璎珞、夔龙等图案,组成福寿万代、吉庆万福、万寿吉庆、吉庆有余等琐碎、繁缛、稠密的四字吉语图。在色彩上,乾隆粉彩一样具有富丽堂皇的特点,黄、绿、胭脂红、蓝等色地纹样色彩浓重,艳丽华贵。款识以“大清乾隆年制”三直

10、行六字篆书款为多见。 乾隆另一类官窑粉彩是承袭传统装饰而来的,虽在总体水平上不如雍正器的典雅柔美,但胎体细腻洁白、釉面肥腴光润,与雍正时期相比毫不逊色。纹样以传统图案为主,但构图不如雍正的疏朗典雅,吉祥意味的图案在此时尤为流行,如以喻先春报喜或日日有喜的喜鹊、桃花纹,以喻龙凤呈祥的龙凤戏珠纹,以喻多子多孙的瓜蝶纹,以喻长寿万福的百鹿、云蝠纹等等。许多传统纹样还常与珐琅风格的图案融合于一体,形成了乾隆粉彩纹样繁琐多变的特点。器物形制丰富多样,无论是中小型的文房用具、茶具、香具,还是高大的瓶、罐、缸等器皿,均形制规整,追求新奇繁缛之效果,瓶制品流行双耳,双耳繁而多变。以“大清乾隆年制”三直行六字篆

11、书款为典型,另有“大清乾隆仿古”、“彩华堂制”、“养和堂制”等款识。 综上所述,乾隆粉彩一改雍正时期的轻盈精巧、细腻典雅、清新隽永的风格而朝更富装饰性和繁缛富丽的方面发展,所制器物集古代文玩器物之大成,融西洋技法材料于一体,把清初官窑的烧造水平推向史无前例的创造性阶段。 清康雍乾三朝之粉彩器物“穷春夏秋冬之变化,图川流峰峦之精神,展先哲闺秀之风姿,写奇花异鸟之天趣”。取康熙五彩、珐琅彩工艺之所长,融入西洋绘画特点,呈现出色彩绚丽、质地晶莹、工艺精湛、匠心独运的艺术特色,以其独特的品质特征屹立于中国传统陶瓷艺术之林,成为中西文化艺术碰撞、融合的产物,为国人喜爱,也为世界各国收藏家所青睐。 参考文献: 1周丽丽:关于洋彩与粉彩的讨论兼述清代各朝官窑粉彩的特征,上海博物馆期刊第十期,上海书画出版社2005年,第210-226页。 2蒋小兰:古典西洋绘画对清代雍、乾时期粉彩装饰的影响,设计艺术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08年。 3申艳军:雍正、乾隆粉彩艺术与中国绘画的关系,设计艺术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07年。 4占昌赣、汪冲云:雍正粉彩陶瓷装饰艺术特色,中国陶瓷2006年第2期,第73-74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