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word论文】外阴癌前哨淋巴结活检技术进展【临床医学专业论文】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8038394 上传时间:2017-09-2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word论文】外阴癌前哨淋巴结活检技术进展【临床医学专业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最新word论文】外阴癌前哨淋巴结活检技术进展【临床医学专业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最新word论文】外阴癌前哨淋巴结活检技术进展【临床医学专业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最新word论文】外阴癌前哨淋巴结活检技术进展【临床医学专业论文】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最新word论文】外阴癌前哨淋巴结活检技术进展【临床医学专业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word论文】外阴癌前哨淋巴结活检技术进展【临床医学专业论文】(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外阴癌前哨淋巴结活检技术进展【摘要】 外阴癌前哨淋巴结活检技术可确保肿瘤外科治疗效果的同时,提供精确肿瘤分期信息,使用该技术能对改变传统妇科肿瘤外科手术扩大化的临床实践,并影响外阴癌患者的生存质量。联合检测技术(蓝色染料+放射性示踪法)可达到很高的准确性和较低的假阴性率,对 T1 或 T2 期,小于 4cm,浸润深度小于 1mm 的外阴鳞状细胞癌患者给予前哨淋巴结活检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和准确性。本文就此综述了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 【关键词】 前哨淋巴结;外阴肿瘤;淋巴转移外阴癌占女性恶性肿瘤的 0.5%以下,占女性所有生殖道原发性恶性肿瘤的3%5%。以鳞状细胞癌为绝大多数,其余为恶性黑色素瘤、

2、巴氏腺癌、Paget 病及汗腺癌、基底细胞癌等。此外,尚有为数不少的转移癌1。外阴癌的治疗以手术治疗为主,外阴癌原发肿瘤大小和阳性淋巴结是影响其生存率最重要的预后因素2。标准治疗仍是包括腹股沟淋巴结切除术在内的根治性手术3。仅25%35%的早期外阴癌患者实际上发生了淋巴结转移,并可从腹股沟淋巴结清扫中获益。对所有外阴癌患者施行髂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并不能使所有患者获益,反而可能面临切口感染,裂开及慢性淋巴肿等并发症。对早期小肿瘤直径小于 1cm 者,五年生存率高达 90%;而传统手术方式是外阴广泛切除加双侧浅深腹股沟淋巴结切除术存在发生严重并发症的可能,部分、期外阴癌患者可能接受了不必要的腹股沟

3、淋巴结清扫术。基于保证手术治疗效果,并尽可能保留患者的器官形态和功能的目的,前哨淋巴结(Sentinel lymph node,SLN)活检技术是一种可望用于准确判断腹股沟淋巴结转移的实用技术而受到妇科肿瘤学家的极大关注。本文就此做一简要综述。1 前哨淋巴结的概念1977 年,Cabanas 在阴茎癌中第一次提出“前哨淋巴结”的概念,它是接受损伤处淋巴引流的第一站淋巴结。理论上来说 SLN 为原发肿瘤淋巴道转移必经的第一站淋巴结。若前哨淋巴结无癌转移,则此引流淋巴链无癌转移,亦无需清扫;若前哨淋巴结有癌转移,则需完全的解剖性淋巴结清扫。前哨淋巴结在恶性黑色素瘤、乳腺癌等得到公认并付诸临床应用。

4、2 前哨淋巴结活检技术前哨淋巴结活检技术是术中淋巴结成像和传统病理学方法的结合,包括淋巴结成像显示最有可能包含转移灶的淋巴结,切取该淋巴结并行术中冰冻等决定原发癌是否有转移。术中淋巴结成像有放射性示踪剂法和蓝色染料法两种方法。使用的蓝色燃料包括异舒泛蓝,紫罗兰,亚甲兰等;放射性示踪剂包括 Tc99m 放射性同位素结合纳米颗粒,包括胶体硫或人白蛋白等。为提高外阴癌 SLN 的敏感性,目前认为应选用生物活性染料一放射性核素联合示踪技术,即术前使用放射2性示踪剂的淋巴闪烁扫描和术中蓝色染料技术4-5。3 前哨淋巴结活检的超分期(Ultrastaging)前哨淋巴结的评估方法通常采用术中冰冻切片,即刻

5、决定是否行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但敏感性仅 80%。因所有研究均提示腹股沟淋巴结局部复发的死亡率较高,因此外阴癌的淋巴结受侵评估不允许错误发生,SLN 的可靠性有赖于蓝色染料及放射示踪剂的精确注射及对获得淋巴结标本的术后精确全面的组织病理学分析。包括连续薄层切片和免疫组织化学法可检出常规 HE 染色阴性的前哨淋巴结中的微转移灶。对常规 HE 染色阴性的标本进行超薄连续切片和对细胞角蛋白抗原等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以精确判断是否存在单个或小簇状转移灶的技术称为“超分期技术(Ultrastaging)”3, 6。多数研究认为,超分期技术有利于发现微转移灶,降低假阴性率。4 早期外阴癌前哨淋巴结活检的安全性

6、和准确性2008 年,Ate Van der Zee 等总结了自 2000 年 3 月到 2006 年 6 月,欧洲15 个医疗中心对 403 位肿瘤小于 4cm 的外阴鳞状细胞癌患者实施前哨淋巴结活检术以评估对前哨淋巴结阴性的外阴癌患者不给予腹股沟淋巴结清扫的安全性5。该多中心研究采用放射性示踪剂法和蓝色染料法相结合淋巴结显像法,如切除前哨淋巴结病理学阴性则观察随访。其中,259 位局灶性外阴癌患者前哨淋巴结活检为阴性,平均随访 35 个月仅有 8 个(2.9%)腹股沟淋巴结复发。这组患者 3 年生存率为 97%。本研究中,腹股沟复发率在因前哨淋巴结阴性未施行淋巴结清扫组和早期外阴癌施行淋巴

7、结清扫术组具可比性。短期内切口裂开在活检组和淋巴结清扫组分别为 11.7 %/34 %(P0.0001),蜂窝织炎 4.5 %/21.3 %(P0.0001)。该研究表明,早期外阴癌前哨淋巴结活检的安全性是可接受的。Hampl 等研究表明,对 127 例 T1T3 外阴癌患者的 125 例 SLN 活检,39 例清扫淋巴结阳性者中 36 例 SLN 活检阳性,敏感性为 92.3%7。3 例假阴性 SLN者(假阴性率为 7.7%)原发肿瘤均位于中线部位。作者认为外阴鳞状细胞癌筛选SLN 是可行的,其准确性依赖于 SLN 的部位和原发癌大小。若限定于临床未发现阳性淋巴结的 T1 期肿瘤,此假阴性率

8、是可接受的。但此方法并不适合位于中线或接近中线的肿瘤。研究表明,采用超分期的前哨淋巴结活检术阴性预测值(Negative predictive value, NPV)从 97%100%7-9,因此该方法具有较好的准确性和安全性。5 问题与争论早期外阴癌前哨淋巴结活检尚存在如下问题:1)因病理学方法对微转移的筛检有一定的困难,应发展检测微转移灶的敏感性更高的方法,如组织芯片技术等。但目前认为,结合分子生物学技术如 RTPCR 的前哨淋巴结活检术尚不具临床实用性10。2)因本身 SLN 技术亦需要学习曲线且有赖于手术医师的参与,将结合超分期的前哨淋巴结活检技术常规用于早期外阴癌的治疗过程需要对该技

9、术的所3有步骤进行质量控制11。确保具有较高阴性预测值的情况下方可将 SLN 结果作为是否行腹股沟淋巴结清扫的依据。3)对于中线部位或接近中线的外阴癌,前哨淋巴结活检的临床价值尚存争议,需近一步研究。4)显微镜下淋巴病变的最佳治疗选择及大规模临床推广应用等问题仍待解决。6 临床共识蓝色染料和放射性示踪剂法的前哨淋巴结活检术是检测外阴鳞细胞癌是可靠的方法,具有手术创伤小、准确性高等优点,降低广泛淋巴结清扫术相关的并发症,有助于临床治疗个体化;但若适应证选择不当,则可能导致检出率下降,增加假阴性的发生。合理地选择患者进行活检是保证准确性和安全性的前提。目前认为,进行前哨淋巴结活检的患者主要包括:T

10、1 或 T2 期,小于 4cm,浸润深度小于 1mm 的外阴鳞状细胞癌,临床无可疑髂腹股沟淋巴结阳性患者5, 12。大样本的多个研究证明 SLN 技术的安全性和准确性及评估微转移灶的临床价值,但按照循证医学的证据分级和推荐强度,Oonk 等认为前哨淋巴结活检技术的证据强度属于 level3,即仍缺乏大样本、随机对照的前瞻性临床研究予以支持4。7 结论前哨淋巴结活检结合超分期技术可精确评估区域淋巴结,阴性淋巴结的患者理论上具有较低转移风险而不必给予补充治疗,从而提高疗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前哨淋巴结活检技术在外阴癌治疗中仍处于临床探索阶段,如获得大样本、随机对照的前瞻性临床研究证据支持,则早期外

11、阴癌的治疗模式将发生根本性改变。【参考文献】1 王淑珍, 孙建衡. 外阴癌的诊断与治疗J.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2006, 13(9): 1-3.2 Stehman FB, Look KY. Carcinoma of the vulvaJ. Obstet Gynecol, 2006, 107(3): 719-733.3 Loar PV, Reynolds RK. Sentinel lymph node mapping in gynecologic malignanciesJ. Int J Gynaecol Obstet, 2007, 99(1): 69-74.4 Oonk MH, Van de

12、 Nieuwenhof HP, De Hullu JA, et al. The role of sentinel node biopsy in gynecological cancer: a reviewJ. Curr Opin Oncol, 2009, 21(5): 425-432.5 Van der Zee AGJ, Oonk MH, De Hullu JA, et al. Sentinel Node Dissection Is Safe in the Treatment of EarlyStage Vulvar CancerJ. J Clin Oncol, 2008, 26(6): 88

13、4-889.6 Terada KY, Shimizu DM, Wong JH. Sentinel node dissection and ultrastaging in squamous cell cancer of the vulvaJ. Gynecol Oncol, 2000, 76(1): 40-44.47 Hampl M, Hantschmann P, Michels W, et al. Validation of the accuracy of the sentinel lymph node procedure in patients with vulvar cancer: resu

14、lts of a multicenter study in GermanyJ. Gynecol Oncol, 2008, 111(2): 282-288.8 Levenback CF. How Safe Is Sentinel Lymph Node Biopsy in Patients With Vulvar CancerJ? J Clin Oncol, 2008, 26(6): 828-829.9 VidalSicart S, PuigTintore LM, Lejarcegui JA, et al. Valid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the sentinel ly

15、mph node concept in malignant vulvar tumoursJ. Eur J Nucl Med Mol Imaging, 2007, 34(3): 384-391.10Rutgers EJT. Sentinel Node Biopsy: Interpretation and Management of Patients With ImmunohistochemistryPositive Sentinel Nodes and Those With MicrometastasesJ. J Clin Oncol, 2008, 26(5): 698-702.11Levenb

16、acka CF, Zeeb AGJvd, Robc L, et al. Sentinel lymph node biopsy in patients with gynecologic cancers: Expert panel statement from the International Sentinel Node Society Meeting, February 21, 2008J. Gynecol Oncol, 2009, 114(2): 151-156.12De Hullu JA, Van der Zee AG. Surgery and radiotherapy in vulvar cancerJ. Crit Rev Oncol Hematol, 2006, 60(1): 38-5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医学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