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word论文】企业面临的形势与改革【企业研究专业论文】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8037440 上传时间:2017-09-25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4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word论文】企业面临的形势与改革【企业研究专业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最新word论文】企业面临的形势与改革【企业研究专业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最新word论文】企业面临的形势与改革【企业研究专业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最新word论文】企业面临的形势与改革【企业研究专业论文】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最新word论文】企业面临的形势与改革【企业研究专业论文】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word论文】企业面临的形势与改革【企业研究专业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word论文】企业面临的形势与改革【企业研究专业论文】(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企业面临的形势与改革一、我们正进入重要战略机遇期据世界银行分类,人均 GDP少于 650美元为低收入国家,人均 650-2555美元,为中等收入国家。去年,我国已经达到人均 GDP1000美元。就总体水平而言,我们已经越过了解决温饱的发展阶段,逐步进入了以提高生活质量为主要目标的新的发展时期。从国际经验看,走出低收入国家行列,向中等收入国家迈进,对各个国家都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历史时期。在这期间,消费结构升级,工业化进程加快,城市化速度上升,人口大量转移,国土面貌日新月异,社会财富迅速增加.可以说,这是一个经济结构、社会结构急剧变动,具有持续的、巨大的增长潜力的时期。我们所处的这一时期又与相对和

2、平的国际环境和经济全球化及国际产业结构转移相偶合,形成了经济发展极为有利的条件。这就是中央所指出“重要战略机遇期” 。重要的表现是:1、消费结构升级。我国就总体而言,已由解决温饱和基本生活需要为主的消费,转向以提高生活质量要求的消费。城市居民由 80年代百元级消费,到 90年代初千元级消费,发展到近几年以住房、汽车、教育、信息、旅游等为代表的万元和十万元级消费。13 亿人口,从城市到农村、从东部到西部,不同层次消费结构的升级,创造了规模巨大的市场需求。进入大额消费后,消费结构升级周期变长,这将形成以内需为主、持续拉动经济增长的态势,并构成中国经济未来一个较长时期保持较高增长速度的基础。2、产业

3、结构升级,进入重化工业阶段。消费结构升级拉动了产业结构大幅度调整和升级。进入新世纪,我国出现了如房地产、汽车、电讯等产业的快速增长。2003 年汽车销售 444.4万辆,增长 36.7%,其中轿车增长 85%;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 1.01万亿,增长 29.7%,商品房销售额 7671亿元,增长 34.1%,其中个人购置比重高达 92.5%;移动电话增长 50.1%、微机增长 119%。在这些带头产业的拉动下,钢材产量达到 2.41亿吨,增长 25.3%。集成电路增长 54%。其他如建材、机械、化工、有色以及能源等都实现了快速增长。重工业增长快于轻工业,重工业在工业中比重上升到 60%以上。这一

4、切标志我国已经进入工业化中期,即重化工业快速增长阶段。重化工业具有附加值高、投资规模大、建设周期长,需求潜力大,产业链条长,中间产品比重高,产业带动力强等特点。因此,工业化中期往往是经济增长速度加快,投资规模扩大,货币需求增加,生产需求旺盛的时期。3、中国经济更深刻地参与到国际分工之中。随着中国投资软硬环境的改善、产业配套能力和水平的提高、劳动力资源优势进一步发挥、潜在市场进一步显现,使跨国公司生产、研发在全球的布局向有利于我国的方面调整。跨国公司向我国产业转移的步伐加快、规模扩大、产业层次提高。2003 年,我国进出口总额达到 851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 37.1%,对外依存度达到 60%,

5、中国已经成为重要的世界制造工厂之一;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已经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产业积聚区。在利用国外资源方面,去年,我国进口石油 9112万吨,占国内消费量的234%;进口铁矿石 1.4亿吨,占国内用量的 50%。在前年实际利用外资超过 500亿美元后,去年实际利用外资达到 535亿美元。4、民营经济迅速发展。民营企业个体实力增强,已有能力进军一些重要行业,如钢铁、汽车、装备制造和一些关键领域,如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等。去年集体和个体的投资增长 22.9%,比上年加快了 6.3百分点;进出口增长 83.1%。5、城市化进程加快。消费结构升级和工业化进程加快,促进了第三产业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到

6、 1978年,我国农业增加值占 GDP比重已降低到 28.1%,但农村人口却占 82.1%,1978 年至 2000年城市化水平由 17.9%上升至 39.1%,大约平均每年增加 1个百分点。就是这样,仍比世界平均水平低 10个百分点,比同等发达国家相差约 20个百分点。工业化引发农业人口转移既符合发展规律也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现在流动打工的近亿人农民中一部分就是城市化的后备军。工业化加快城市化也会加速。在我国,城市化每提高一个百分点就意味着有 1300万农村人口转为城市居民。相应地将拉动住房、基础设施、医院、学校、公共服务、公用事业等的发展。二、可持续发展和企业的责任1中国处于一个重要

7、发展期以人均 GDP达到 1000美元为标志,就总体水平而言,我们已经越过了解决温饱的发展阶段,逐步进入了以提高生活质量为主要目标的新的发展时期。按世界银行的分类,我们走出了低收入国家行列。从国际经验看,向中等收入国家迈进对各个国家都是极为重要的历史时期,这期间,消费结构升级,工业化进程加快,城市化速度上升,人口大量转移,国土面貌日新月异,社会财富迅速增加。这是一个经济结构、社会结构急剧变动,具有持续的、巨大的增长潜力的时期。我们所处的这一时期又与相对和平的国际环境和经济全球化及国际产业结构转移相偶合,形成了经济发展极为有利的条件。这就是中央所说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之所以说这是一个极为重要的

8、时期,一方面这个时期为经济、社会转型,提供了经济持续增长的强大动力;另一方面经济、社会和环境的不均衡,使各种矛盾不断暴露;三是这一时期也是消耗资源最多,人与自然较量最为严重的时期。就是说这一时期即充满机会,也充满矛盾。党和政府以怎样的理念、选择什么样的发展模式来驾驭这一至关重要的经济社会发展期,对国家的发展历程具有关键意义。2、发展的不均衡性到了相当的程度。目前,中国城乡发展的不均衡、区域发展的不均衡、收入分配的不均衡、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均衡、人与资源环境的不均衡已经到相当的程度。其中贫富差距是不均衡中最重要的因素。无论是沿海与内陆日益扩大的收入差距,还是农民与其他人口收入日渐拉大的差距,都是必

9、须关注的首要问题。3如果城乡统算,中国的基尼系数,可能已经超过了 0.4,城乡居民收入实际差距已经达到 5:1-6:1,这说明在某些方面社会的不均衡已经到了可承受的边缘,成为了制约发展的主要因素。如果继续这种差距不断扩大的趋势,即便国内生产总值提得再高,社会也不一定稳定,百姓也不一定能享受幸福,甚至还会遭受自然力量的报复,最终使发展中断。 经济增长要使每个人受益,重点是改善贫困人口的状况。在我们进入一个重要发展阶段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始的时候,确立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是解决我国经济社会诸多矛盾的基本途径,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决定意义,是通过发展真正使广大人民群众受益的基本

10、保障。3、更新发展理念,实现科学发展。在为温饱和生存而奋斗的时候强调全面、协调发展是没有太多意义的;但在今天,再不讲究科学发展,提高人民大众生活质量的目标就不能实现。消极地说,传统的、不惜代价解决温饱的发展模式,在使全国人民基本生活保障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也制造了经济社会越来越多的不均衡,积累了越来越多的矛盾;高增长、低效率的运行模式,使资源环境的制约越来越严重,难以持续发展。积极的讲,在解决了温饱之后,人们的需求升级了。发展初期那种不顾一切、有水快流的发展模式已经不能满足今天的要求。今天有必要、也有条件提出实现以人为本,经济、社会、环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科学发展观的一个重要内涵是

11、引入了“以人为本”的理念。这就进一步明确了“发展是硬道理” 、 “发展是第一要务” ,绝不只是经济的范畴,更不能以 GDP取代一切。惠及人民大众的发展,必须包含经济发展、社会发展、民主政治、依法治国、机会平等和生态环境的改善等,真正满足人民大众不断增长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需要。实际上,我们已着手解决的三农问题,西部大开发、老工业基地振兴、退耕还林、再就业工程、科教兴国、公共卫生体制建设等问题,以及科学民主决策、依法行政、建设法制国家等,都体现了政府不仅关注 GDP增长,而且更加关注经济与社会、人和环境的协调发展,把这种统筹协调发展的理念上升为科学发展观,具有重要意义。以此统一政府、

12、企业和大众的思想,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现实性,有利于克服急功近利、顾此失彼,可以使我们更加自觉地推进科学的发展。4、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现在,传统的不惜代价的那种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不协调、低效率的增长方式已经无以为继。要真正转向低投入、高产出、低消耗、少排放、可持续的经济增长是极大的挑战,这里有认识问题,有体制问题,也有技术能力问题。科学的发展如果不能作为一项基本国策,下大力气,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没有什么力量能抵御传统发展模式的惯性。 结构调整是实现均衡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新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为均衡4发展能起到能动作用。发展循环经济具有重要意义。要提倡合理消费,利用各种市场工具抑制过度消费

13、和资源浪费、建设节约型社会。5、资源与环境的挑战。中国进入了工业化中期和城市化迅速发展的时期。从发达国家的经历看,这是消耗资源最多,对环境影响最大的时期。其中能源的结构、消耗量又是最重要的因素。资源环境是十三亿人实现工业化、现代化的巨大制约因素。过去约占世界人口 15%的少数国家,以当期世界资源消耗量的 50-60%为代价,实现了现代化,成为发达国家。中国有十三亿人口,超过目前世界发达国家人口的总和。以长期占用全球当期资源消耗量的绝大部分为前提,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会遇到很大的困难。我们只能寻求消耗较少资源、以对环境影响较小的代价实现工业化、现代化和使人民大众获得较高生活质量的道路。为此,我们

14、必须在技术创新和体制创的基础上,努力吸收各国科技成果和成功经验,在节约资源、寻求替代资源、环境保护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6、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国内生产总值是一个重要的经济指标,但 GDP并不等于财富。财富是存量的概念,代表现在和将来的福利。在过度追求速度的意识驱动下,政府对微观经济的干预、国有企业粗放的发展模式,使中国过去发展中所创造的财富,远不如GDP增长的那么多;如果把资源浪费和土地、大气、自然遭到破坏的成本计算在内,中国所创造的财富要大打折扣。这一方面使人民可分享的蛋糕比预计的减少了许多,另一方面,中国经济增长的资金来源过多的依赖于银行贷款,增长质量不高的风险很大部分转移到了银行,使银行积

15、累了系统性风险,大大消耗了金融支持经济增长的能力,成为持续发展的一个制约因素。7、关注社会进步。有专家提醒,目前中国正处于公共卫生威胁的最前线。向每个公民提供良好和平等的卫生保健服务是所有国家面临的一个重要挑战,我们应对其他国家的医疗卫生制度进行研究,以避免犯下其他国家犯过的代价昂贵的错误。公共卫生只是发展的社会范畴的一个侧面。以人为本的发展,是不断满足人们日益提高的对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要求的发展。发展有财富积累问题,还有财富分配问题。分配的状况又会反作用于财富积累和社会稳定。使人民大众分享经济增长成果的重要条件是增加就业。均衡发展还要给居民受教育的机会、实现社会公正,安全、机会平等

16、和社会保障等。8、深化政府改革。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更多地体现在社会效益、长期效益和环境效益,完全靠市场和市场主体的自发力量是很难做到的。实现科学的发5展,涉及体制改革和机制转换、增长方式转变,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建设节约型社会、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强化法制保障等。走科学发展道路的主导力量是政府,但政府发挥作用的范围和作用的方式必须改变。就是说,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发展要均衡,政府作用与市场作用也要均衡。尽管市场经济成功的根基是市场,但政府在实现全面、协调发展中仍负有特殊责任,发挥关键作用,特别在体制转轨时期更加明显。要转变政府职能,科学民主决策,依法行政,着力培育和建立有效率的市场。要加快政企分开,进一步把不该由政府管的事交给企业、社会组织和中介机构,政府在继续搞好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的同时,更加注重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以更多的精力关注经济社会和人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发挥市场和市场主体不可替代的作用。9、企业责任。企业在实现可持续发展中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它必须承担企业公民的责任。企业在创造经济增长的同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管理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