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中的缪斯乐园——构建教育未来的馆校合作研究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80150589 上传时间:2019-02-18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3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校中的缪斯乐园——构建教育未来的馆校合作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学校中的缪斯乐园——构建教育未来的馆校合作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学校中的缪斯乐园——构建教育未来的馆校合作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学校中的缪斯乐园——构建教育未来的馆校合作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学校中的缪斯乐园——构建教育未来的馆校合作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校中的缪斯乐园——构建教育未来的馆校合作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校中的缪斯乐园——构建教育未来的馆校合作研究(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校中的缪斯乐园构建教育未来的馆校合作研究-国际教育论文学校中的缪斯乐园构建教育未来的馆校合作研究 庄 瑜 摘要:2015年,国际博物馆协会(ICOM)在官网上公布了2015年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为“博物馆致力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美国、德国、日本、加拿大等重视博物馆教育的国家早已将博物馆融入国民教育之中,博物馆与学校之间的合作无间,也推动着博物馆教育前进。本文尝试从博物馆与学校教育,特别是博物馆与中小学合作的历史发展与现状分析入手,通过五个国内外典型案例的分析与解读,尝试对构建教育未来的我国博物馆与中小学馆校合作进行思考并提出建议。 关键词:博物馆;馆校合作 作者简介:庄瑜华东师范大学外语学院

2、讲师,博士(上海200241) 一、研究缘起 2015年,国际博物馆协会(ICOM)在官网上公布了2015年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为“博物馆致力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Museums for a Sustainable Society)。全球正处于生态环境恶化与政治环境动荡的境况中,作为教育重镇,博物馆不但应担负保护历史文化的责任,更应肩负起通过教育行为塑造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环境的重任,使其成为推动世界和平与社会安稳的催化剂与润滑剂。美国、德国、日本、加拿大等重视博物馆教育的国家早己将博物馆融入国民教育之中,博物馆与学校之间的合作无间,也推动着博物馆教育前进。中国教育部早在2001年颁布的基础教育

3、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就已提出学校应广泛利用校外的科技馆、博物馆等社会资源以及丰富的自然资源,积极利用并开发信息化课程;资源。2004年,国务院颁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将博物馆定位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对未成年人进行服务。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及“充分利用社会教育资源,开展各种课外及校外活动。”2014年,教育部的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更是指出:“利用学校博物馆、校史馆、图书馆、档案馆等,结合校史、院史、学科史和人物史的挖掘、整理和研究,发挥其独特的文化育人作用。”这些政策的颁布,给予博物馆与中小学合作提供指引与政策保障。但实

4、际上,馆校合作面临着流于表面的困境:除了有较大知名度的博物馆,其他场馆鲜有人问津;部分城市开通了学生证免费入馆的政策,有家长拿着一堆学生证来打卡以应付学校的任务:一些学校尝试开展“博物馆教育”课程,只是邀请场馆文教人员带着学生讲解一番即完成了事的情况。面对中国馆校合作存在的问题本文尝试从博物馆与学校教育,特别是博物馆与中小学合作的历史发展与现状分析入手,通过五个国内外典型案例的分析与解读,尝试对构建教育未来的我国博物馆与中小学馆校合作进行思考并提出建议。 二、博物馆与学校教育 对于教育,有一种分类:程序性教育和非程序性教育。学校教育属于程序性教育,即按照同样的教材、同样的教学目标和方法进行教育

5、;博物馆教育属于非程序性教育,突出受教育者的个体性和多样性。作为社会教育机构,博物馆的主要服务对象是学生,是学校教育的必要补充。美国博物馆教育协会1984年出版的新世纪的博物馆报告中提到博物馆要真正成为教育类机构,就必须重视与学校之间的合作;英国国家教育与就业部1999年推出“博物馆和美术馆教育计划”,专门拨款给博物馆,对65个服务学校项目进行资助:之后的2000年与国家文化传播体育部又联合发表了博物馆的学习能量:博物馆教育观察,将博物馆的功能提升至公民意识的培养:2013年,欧洲委员会成人终身学习委员会专门设立“博物馆学习”网络项目(The learning museum,LEM),网站提供

6、了博物馆及文教人员交流与学习的平台;2014年,美国博物馆联盟发布构建教育的未来:博物馆与学习生态系统白皮书,探讨博物馆在未来与学校进行教育合作的可能。瑞士、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家也遵循此类合作的原则颁布了相关教育政策。 三、博物馆与中小学合作的历史发展与现状 博物馆与中小学的合作是20世纪以来博物馆发展的重要趋势,两者的伙伴关系是不同教育者合作努力的结果,其目的是让学生进行有意义的学习,也让教师和博物馆文教人员从身心上融合在一起。两者的合作关系至今已有一百多年历史,大致分为萌芽、发展和成熟三个阶段,三个阶段的主要特征及代表形式如下(见表1): 中国的馆校合作并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早在张骞创立南

7、通博物苑之初,已将其视为“学校之后盾”,本文开始之处也列举了2001-2014年各项关于将博物馆资源用于学校教育的政策与指导纲要,由于学校层面因受到传统教育观念和应试教育文化的影响,馆校合作仍然归属于校外教育的逻辑框架,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教师们不明确如何将博物馆资源融入学校的常规课程中;(2)博物馆与学校之间缺乏沟通的桥梁,通常是各自为阵;(3)缺乏专业的机构支持博物馆教育的发展。这些问题多因博物馆和学校处于各自封闭的运行模型造成。以下将列举五个典型的国内外博物馆与中小学馆校合作案例,分别代表五种馆校合作模式,通过分析来探讨不同模式下馆校合作的特征与优势。 四、来自国内外博物馆与中小学馆

8、校合作的经验 1、案例1:博物馆主导模式一一德国学校博物馆项目 德国博物馆与中小学的馆校合作基本属于博物馆主导模式,“学校博物馆”(emailprotected)项目是由德国艺术教育专业协会、德国联邦博物馆教育委员会、联邦公民教育中心和德国博物馆协会联合发起,历时8年,涵盖德国135所学校和180座博物馆,有3,000多名学生参与其中。合作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由博物馆邀请学校教师共同进行活动策划;第二阶段双方进入对方的场所,了解各自可提供的资源并确定项目的负责人:第三阶段在博物馆中开展教育活动,馆校双方交换意见,及时改进不足。在教育形式上,突破传统的讲解为主模式,通过表演、研究、游戏、手工、

9、绘画等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项目成果展示的方式包括短剧表演、画册、摄影集等。8年项目结束后,出版了60多页的馆校合作手册,作为项目反思的报告成果。博物馆主导的博物馆教育项目,注重与学校合作协定,在项目进行中,双方各司其职,按章办事,使项目的开展不会随意而为;项目也重视反思,馆校合作手册有专门一章是用于评估项目本身的情况,评估类别包括馆校合作的参与度、步骤完成情况、对参与者能力的提高情况、可持续性和公开性等方面;另外,博物馆的社会资源丰富,能联系媒体进行宣传,还可邀请合作企业及相关协会组织、机构出席,使博物馆教育的理念得以传播,营造广泛的社会影响,使学生与家长对博物馆教育更为认可。 2、案例2:

10、大学主导模式中国香港历史博物馆“香港故事”项目 我国香港历史博物馆里的“香港故事”为馆内的常设展,展现了香港六千多年的历史发展。陈列方式以实景装置为主,如民居里的陈设、舢板的模型等,甚者还原了19世纪维多利亚城中的一条街道实体,展示旧中环的模样,包括当铺、印刷点、茶楼、南北货的小店等等。参观者更可以尝试坐上电车、拨拨老算盘香港教育学院于2001年为博物馆编制了一套“香港故事”常设展学生资料举隅,是为香港中小学生开辟第二课堂用的辅助教材,由香港教育学院和40位中、小学老师携手合作而成。这套教材不但介绍了“香港故事”八个展区的基本内容,并根据中小学分段设计了不同的活动主题(见表2)。此外,自199

11、8年香港史纳入香港中学历史课本,香港教育学院与香港历史博物馆一起基于馆内香港史资源开设教师教育课程,并邀请对香港史学者作专题讲座,外加室外参观考察,紧扣初中三年的历史课程大纲,为中学历史老师提供了诸多生动的教学资源与手段。大学主导的博物馆教育模式,有利于学者、研究资源与博物馆资源的三者融合,一方面大学主导中学教师设计工作纸主题,协助他们从最熟悉的课程内容和最清楚的学生程度入手,并给予研究层面的大局观指导,可收事半功倍之效;另一方面,大学拥有丰富的学者资源与学术前沿的优势,能从理论层面给予中小学教师指导与帮助。 3、案例3:中学主导模式一一我国大葆台西汉墓博物馆“中学生历史教学实践课”项目 位于

12、北京丰台区的北京大葆台西汉墓博物馆是一座建立在汉代王陵遗址上的博物馆,是中国第一个汉代墓葬博物馆,主要展览出土文物和中国历代帝王陵展览。2004-2007年,北京大葆台西汉墓博物馆与北京市教育学院丰台分院推出了“中学生历史教学实践课”项目,项目以“体验教育”为切入点,共有丰台区47所中学参与。中学根据课程标准与教材内容设计博物馆教育内容,设计流程包括“教学准备”、“博物馆教学”和“延续环节”。“教学准备”中,中学与博物馆商议后编写活动教案;“博物馆教学”中,以中学教师为主,博物馆社教人员为辅,教学内容如由两汉历史典故改编并配以汉代服饰的历史短剧演出、多媒体讲授的书写竹简、现场体验的投湖礼仪以及

13、模拟考古等:“延续环节”中,中学举办摄影和征文活动,以提高师生参与博物馆教学的积极性,并根据教学效果与博物馆商定改进的内容。中学主导的博物馆教育模式,突出博物馆资源与课本知识点的结合,能将博物馆的优势融入学科教育中,且贴合课程标准的需要。多元的教学形式,旨在通过中学的课堂延伸和校外课堂的建设拓展学生知识面,也为学生提供个性发展的机会,培养多元智能和团结协作能力。 4、案例4:国家课程导向模式英国维多利亚与艾尔伯特博物馆的学习资料包 英国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Victoriaand Albert Museum,简称VA博物馆),以收藏绘画、雕塑、摄影、时装、珠宝、玻璃以及建筑等为名,设有东方

14、厅、西洋艺术展厅、古代乐器展厅和时装设计展厅等。展览品以欧洲展品居多,也有来自东方国度的中国、日本、印度和伊斯兰的展品。VA博物馆的展品重点在于艺术史的传播与展示,博物馆专门开发了针对不同学龄层次的学习手册,并与国家课程标准相匹配。在官方网站的“学习中心”(Learning Center)有针对小学、中学、大学、成人、青年人的博物馆学习资源包可供下载。中小学的学习资料包都会注明相应的英国义务教育阶段中的学科及课程指标。例如中国对应的是英国KEY STAGEl-2的“艺术与设计”和“文学”课程:珠宝对应的是KEYSTAGE3-4的“艺术与技术”课程;摄影对应的是KEY STAGE4-5的“摄影学

15、”和“艺术与设计”课程;世界电影之旅一远大前程对应的是KEYSTAGE3-4的“英语”、“戏剧”和“历史”课程;伊斯兰艺术与设计对应的是KEY STAGEl-2的“数学”课程。国家课程导向的博物馆教育模式,在课程标准的大框架下,将博物馆知识融入学科中,学生的知识构建更具立体化,教师的教授更具延展性,教学资源也可根据博物馆内容的更新而调整,使教学内容与时俱进,并能由始至终地贯彻在青少年的各阶段学习中。此外,博物馆能将馆藏充分使用起来,不再是静态陈列,与教育活动相关联,让馆藏真正“活”起来。 5、案例5:第三中介者模式美国史密森学会教育和博物馆研究中心 美国史密森学会(Smithsonian Institution)是唯一由美国政府资助、半官方性质的第三部门博物馆机构,拥有近20座直属博物馆、1个国家动物园、9个研究中心和100多座附属博物馆。美国史密森学会对“博物馆教育”的定义是博物馆应为学校、学生、孩童服务,并有助于知识的学习与传播。1971年,史密森学会专门成立了“史密森教育和博物馆研究中心”,作为连接博物馆和学校的第三中介机构,人员囊括了各领域的学者、专家和教育人员,通过SmithsonianEducation. org网站来联通机构内的各项教育资源和项目。中心拥有超过2,000种教育优势资源,包括课程规划、虚拟展览、在线展览和视频短片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