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体心理辅导对未成年重危罪犯干预效果的研究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80142792 上传时间:2019-02-18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团体心理辅导对未成年重危罪犯干预效果的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团体心理辅导对未成年重危罪犯干预效果的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团体心理辅导对未成年重危罪犯干预效果的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团体心理辅导对未成年重危罪犯干预效果的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团体心理辅导对未成年重危罪犯干预效果的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团体心理辅导对未成年重危罪犯干预效果的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团体心理辅导对未成年重危罪犯干预效果的研究(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团体心理辅导对未成年重危罪犯干预效果的研究-教育心理学论文团体心理辅导对未成年重危罪犯干预效果的研究 刘英斌 周朝阳 张利宁 江 涛 赖 琳 路 浩 文 凤 刘 茜 (四川省成都未成年犯管教所,四川成都610043) 摘 要:为了探讨团体心理辅导对未成年重危罪犯心理健康水平和应付方式的干预效果,本研究针对未成年重危罪犯开展了为期三个月的团体心理辅导,并用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list 90,SCL-90)、应付方式问卷(Coping Style Questionnaire,CSQ),对干预效果进行评估。结果显示:1、SCL-90总分前后测平均减分率为17.35%,躯体化、人际

2、关系、抑郁、焦虑、敌对和偏执等维度的前后测差异显著(p.05),后测分数显著低于前测;2、应付方式的退避维度(t=2.88,p=.02)前后测差异显著,后测分数显著低于前测,自责维度(t=1.95,p=.08)前后测差异临界显著,后测分数低于前测。启示:团体心理辅导能够促进未成年重危罪犯掌握积极的应付方式,是提升未成年重危罪犯心理健康水平的有效方式之一,值得在罪犯心理矫治工作中大力推广。 关键词:未成年罪犯 团体辅导 心理干预 1.前言 我国未成年罪犯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大部分研究都认为未成年罪犯心理健康问题较为突出。如林云鹏等人(2002)运用 SCL-90量表对福建省100 名未成年罪

3、犯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未成年罪犯有各项心理症状的占4.121.6% 。胡捷等人(2012)对 500 名男性未成年犯的测查同样表明,SCL-90量表九项因子分均高于常模,监狱内未成年犯的心理健康水平明显低于普通青少年,存在较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突出表现在敌对、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等方面。因此,对未成年犯进行心理干预,改善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是监狱民警不容忽视的问题。 团体心理辅导作为一种提升服刑人员心理健康的形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团体心理辅导是在团体情境下进行的一种心理辅导形式,它是通过团体内人际交互作用,促进个体在交往中通过观察、学习、体验,认识自我、探讨自我、接纳自我

4、,调整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以发展良好适应的助人过程(樊富珉,2005)。吴九君和郑日昌(2008)的研究显示团体辅导对成年监狱服刑人员情绪管理有明显的干预效果。马立骥等人(2007)使用“团训”辅导的形式对青年罪犯进行认知训练,效果良好,在较大程度上缓解了罪犯的抑郁与焦虑症状。杜玉凤等人(2011)的研究也揭示团体心理辅导对顽危犯具有较好的干预效果,顽危犯的改造态度与改造效果、不良需要与观念的改变、道德观念的形成、认罪与悔罪意识前后测有显著变化。有研究还揭示团体心理辅导能够较好地提升有吸毒史罪犯的心理健康水平(叶扬,2005)。但是,以上这些研究主要针对的是成年罪犯,没有

5、涉及到未成年罪犯,尤其是未成年重危罪犯。 未成年重危犯的身心发展特点与成年罪犯是不同的,团体心理辅导是否能够提升未成年重危罪犯的心理健康水平?这是本研究将要探讨的问题。 2.方法 2.1研究对象 本研究中的12名被试来自成都未成年犯管教所,均为重危罪犯(即经常违规违纪、无法适应监管环境,且具有较强危险性的罪犯),平均年龄17.700.82岁,初中文化7人,占58.3%,小学文化5人,占41.7%,抢劫罪9人,占75%,盗窃罪和抢夺罪各1人,故意伤害罪、抢劫罪1人,平均刑期为79.9036.20月,平均服刑时间为24.6021.16月。 2.2研究工具 2.2.1 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6、Checklist 90, SCL-90)。本量表包括9个因子,分别为:躯体化、强迫、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等。主要评估受试者的心理症状和心理健康水平,得分越高,症状越严重。该量表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各症状效度系数0.770.99。 2.2.2 应付方式问卷(Coping Style Questionnaire, CSQ)。该问卷由肖计划等人所编制,包括62道题目,分为6个因子,分别为解决问题、求助、自责、幻想、退避、合理化。6个因子对应了6种常用的应对方式,用于评估个体的应付方式特点。“求助”和“解决问题”属于比较成熟的应对方式,“自责、幻想、退避”属于不成熟的应付

7、方式,“合理化”属于混合型,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该问卷适用于年龄在14岁以上的个体,包括各种心理障碍患者(痴呆和重性精神病除外)。 2.2.3艾森克人格问卷(Eysenck Personality Questionnaire,EPQ)。由英国心理学家艾森克及其夫人编制,从几个个性调查发展而来。EPQ由P、E、N、L四个量表组成,主要调查内外向(E)、神经质(N)、精神质(P)三个维度,有较好的信效度,是国际上最具影响力的心理量表之一。 2.3研究方法 该次实验由本人担任团体心理辅导教师,主要运用热身活动、团体主题活动、分组讨论、行为训练等技术进行心理辅导。本次团体辅导设置了两名心理

8、学专业的观察员(男女民警各一名),其主要任务是如实、客观地进行信息反馈,促进成员更加全面认识自己,提升自己。活动过程除采取量表进行评估外,还采取了小组分享和主观评估等过程性评估方法。在前期筛查环节,我们对参加团体辅导的服刑人员逐一进行了筛查访谈,主要是掌握他们急需要解决的困扰,以便确定团体辅导的主题。在团辅结束后,我们进行了追踪回访,主要是了解他们目前的情况以及检测团辅效果是否具有持续性。 本次系列团体辅导由八次组成,每周一和周三上午各进行一次为期两个小时的辅导,再加上前后两次测试,共计十次。团体辅导内容涉及人际关系、情绪处理、自信心训练等内容,具体安排见表1。 2.4统计方法 采用SPSS1

9、7.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具体方法为配对样本t检验,对数据进行前后测对比分析。 3.结果 在参加系列团体辅导的12人中,有10人在系列团体中心理健康水平明显提升,有2人效果不是很理想,这两人的数据结果单独在3.3呈现,3.13.2中的结果是基于效果明显的10个人的数据。 3.1 团体辅导前后SCL-90总分及各维度显著性差异比较 SCL-90前测均值为169.60,后测均值为138.40,差异显著(t=4.72,p=.001)。10名被试的SCL-90总分前后测平均减分率为17.35%(前测-后测)/前测*100%),最大值为38.8%,最小值为7.3%。SCL-90各维度的前后测数值比较见下

10、图1。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躯体化(t=2.26,p=.05)、人际关系(t=3.90,p=.004)、抑郁(t=2.77,p=.02)、焦虑(t=4.10,p=.003)、敌对(t=2.26,p=.05)、偏执(t=4.47,p=.002)和其他(t=4.80,p=.001)等维度的前后测差异显著,后测分数显著低于前测(见图1)。 3.2团体辅导前后应付方式显著性差异比较 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退避维度(t=2.88,p=.02)前后测差异显著,后测分数显著低于前测。自责维度(t=1.95,p=.08)前后测差异临界显著,后测分数低于前测(见图2)。 3.3 团体辅导效果不理想的两名被试

11、数据结果 我们针对团体辅导效果不是很好的两名被试结果进行了详细的统计分析,结果见表2。从表2中,我们可以看出两名被试的SCL-90总分和大部分维度分后测分数高于前测,自责和退避分有所增高。 为了进一步寻找两名被试团辅效果不理想的原因,我们对两名被试进行了艾森克人格问卷(EPQ)的测试,结果见表3。从表3中可以看出两名被试的精神质和说谎指标都很高。 3.4 主观评价 参加团体心理辅导的未成年罪犯在小组分享和书面作业中,对本次团体辅导活动给予了较高的评价。很多人在作业中写道“非常喜欢参加这样的活动”,“感觉自己在团队中学到了很多知识”,“我敢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了”,“我知道如何应付自己遇到的问题了

12、”。成员在团体活动中精神面貌良好,有较多的交流互动,能够改变以往的不合理认知,更倾向于用积极乐观的词汇来表达自己的感受。 一周以后的回访,我们发现参加团体心理辅导的未成年犯与他人的关系融洽,能够很好地适应监管环境,改造态度积极,管教民警也反映参加团辅的服刑人员比以往有较大的进步。 4.讨论 以往一些研究已经揭示未成年罪犯的心理健康水平不容乐观,突出表现在敌对、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等方面(林云鹏,2002;胡捷,2012),这与本研究前测得到的结果是一致的。在本研究中,我们采用团体心理辅导来提升未成年罪犯的心理健康水平和培养其积极应付方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经过团体辅导,未成年罪犯的人际关系

13、得到了改善、焦虑和抑郁情绪得到了缓解,能够采用更加积极的应对方式来处理改造生活中遇到的各种事情。这与成年罪犯的团体心理辅导结果是一致的(吴九君郑日昌,2008;马立骥,2007;杜玉凤,2011)。团体心理辅导对提升未成年罪犯心理健康水平有积极作用。 4.1 团体辅导有助于缓解未成年罪犯的人际关系紧张、抑郁和焦虑情绪 团体心理辅导在心理辅导教师的带领下,为团队成员营造了一个良好的交流环境,使个体放松自己,减少心理防御,有助于相互交流和学习。未成年罪犯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被动、拘谨、放不开,不敢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团体活动的特点和氛围使未成年犯容易找到共同性,容易找到被人接纳的感觉、有归属感,能

14、够得到情感上的支持,这有利于成员形成较好的人际关系,变被动为主动,逐渐敞开自己的胸怀,积极与他人建立联系,进而缓解抑郁和焦虑的情绪。 4.2 团体辅导为未成年罪犯提供了相互学习的平台,促使他们形成积极的应付方式 团体辅导将具有不同背景、人格和经验的人组合在一起,为成员提供了观察别人、多角度分析问题的学习机会,这样有助于未成年罪犯认清自身的优缺点,学习他人身上的长处,积累更多解决问题的方法,逐渐摒弃诸如自责、退避等消极的应付方式,当遇到问题时,知道如何向他人请教,形成解决问题、求助等积极的应付方式。 4.3 实验组两名被试团体辅导效果不良的原因 为了能够寻找两名被试团辅效果不理想的原因,(EPQ

15、)的测试,结果表明他们的精神质分数比较高,可能人格上比较孤独,难以适应外部环境,不近人情、感觉迟钝、与他人不友好,喜欢做奇特的事情,并且不顾危险。这个结果与我们在团体中观测到的情况是一致的,两人在团体中与团队带领者和队员几乎没有目光交流,也不主动讲话,从头至尾都不能很好融入到团体中。这也启示我们具有这种人格特质的罪犯可能不适合通过团体心理辅导来提高心理健康水平,或许更适合个体心理咨询。 除此之外,从我们掌握的两名被试家庭、成长经历以及当天测试情况来看,其中一名被试从小就是孤儿,很少得到别人的关爱,因此比较孤僻,不敢与人交往,另外一名被试在后测测试之前发生了一些应激事件,这些因素可能造成其情绪的较大波动,导致后测分数增高。 5. 启示 5.1 团体心理辅导是提升未成年罪犯心理健康水平的有效方式之一 通过团体心理辅导,未成年罪犯能够改变不合理认知,学习到更多解决问题的办法、缓解抑郁、焦虑情绪的途径,改善与他人的人际关系,逐渐学会用积极的应付方式来处理改造生活中遇到的困难,能够以更加积极、阳光的心态面对未来的生活。 5.2 团体心理辅导可能并不太适合具有某些人格特质的未成年罪犯 虽然团体心理辅导在提升未成年罪犯心理健康水平上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但是对于具有某些人格特质的罪犯来说,并不一定适合,比如本研究中的两名被试,其精神质分数较高,比较孤 僻、感觉迟钝,不喜欢与人交往。对于此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