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于心,清苦于己》七年级刘睿涵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0090601 上传时间:2019-02-18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风景于心,清苦于己》七年级刘睿涵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风景于心,清苦于己》七年级刘睿涵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风景于心,清苦于己》七年级刘睿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风景于心,清苦于己》七年级刘睿涵(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风景于心,清苦于己 读余秋雨文化苦旅刘睿涵旅程在脚下,文化在路上。品苦作文,方能足至远方,味中华文化,忆苦思甜。题记“不要拘泥于眼前苟且,还有诗和远方。”二十余年前,余秋雨留下了一封辞职信,然后毅然踏上了游遍文学极地的艰苦旅程,文化苦旅正是这段艰苦历程的结晶。1992年文化苦旅出版,一问世便引起了极大的轰动。从此,余秋雨开创了“历史大散文”的新一代文风,轰动了全国。倘若旅程一帆风顺,仅是游山玩水,何来“文化”?全书落笔俱在一个“苦”字上苦王道士的贱卖文物,苦清末官员的贪污腐败,苦曾经一度辉煌却又衰败的祖国,苦大量流失的文化与文物。文章基于“旅”,又高于“旅”。人生便若此,旅在路上,苦在心里,走

2、于景中,苦于脑海。一本书行云流水,写了景,更写了情。书名中“旅”并不是主旨,而是由“旅”透出的情,透出的“苦”。余秋雨说:“再小的个子,也能给沙漠留下长长的身影;在小的人物,也能让历史吐出重重叹息。”一个小人物王道士自己的蝇头小利,不仅让历史叹息,更让人民叹息,民族叹息。“苦”,是文化流失,是书籍、艺术品被毁,更是一个辉煌而古老民族的耻辱。因“苦”而“旅”,因“旅”而“苦”。人,生来便是有追求的。利,仅是一时,文化才是一世,永世的!余秋雨选择了后者。他的苦旅,为人们带来了精神财富,更为自己带来了巨大的收益。登上“作家富豪榜”榜首。他也为历史留下了身影,却没有叹息,只有赞美。“孤独不是一种脾性,而是一种无奈。”这是来自一位文人的叹息,也是一个生命,乃至文化的真谛。人无“苦”不独,无以修身养性,此乃真理!人有心于生活,心在路上,“苦”在心中。“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旅”在天涯,味人生之“苦”,文化之“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